可惜啊,中國官場上有共產主義信仰的改革者太少了!那些沒有信仰的官員,一切為了頭上那頂烏紗帽,常常把改革當成演戲,拼命在上級領導面前上竄下跳,弄虛作假,大搞形象工程,大玩文字游戲。有些更是物欲橫流,常常假改革之名,謀物欲之實。讓這樣的人搞改革,不可能越改越好,只會越改越亂,越改越糟。
例如機構改革,應該是越改越精簡吧?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機構改革從未間斷過,差不多每屆政府都要大張旗鼓地搞一次??山Y果呢?據統計,我國官民比例在1949年是1:300,1978年是1:50,1997年是1:40。1998年的機構改革可謂聲勢浩大,僅國務院部委就從40個削減為29個。地方上隨之跟進,都轟轟烈烈地搞起了“機構改革”,部委辦局數量一下子削減近半。可是,僅僅過了一年,1999年的官民比例即迅速從“精簡”前的1:40上升到1:30。2005年更有官民比例1:16之說。毫無疑問,絕大多數地方所謂的機構改革是在弄虛作假,如換湯不換藥地大局套小局,增設臨時機構,增加領導職數,等等。據網傳,遼寧鐵嶺市有9個副市長、20個副秘書長;河南新鄉市有11個副市長、16個副秘書長;鄭州市政執法局竟有29個領導,開會主席臺擠不下;山東沾化縣(省級貧困縣)配有6名副縣長、15名縣長助理;財政收入不足3億元的貧困縣湖南平江縣配有10個副縣長4個縣長助理……可見,我國的機構臃腫、人員冗雜已經到人令人發指的地步了!
又如人事制度改革,大多是紙上談兵,走過場,裝樣子,搞形式主義。中央說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競爭性選拔力度”,各地都不甘落后,馬上召開大會小會貫徹落實,相繼推出了“競爭上崗”、“公開招聘”、“公推直選”等改革方案??墒牵鹊焦_招聘的簡章公布時,人們發現,公招的職位差不多清一色是副職。殊不知,真正能讓一個單位或部門改變面貌的是正職,正職強則單位強,副職只是正職的助手而已。誰見過有哪個國家不是拿出總統職位競選而偏搞副總統競選?同樣地,公推直選也假得很,首先公推那一關就設了不少的框框,目標人選早已圈定在這個框框里。縱然東拉西扯湊了數位候選人,可到最后依然是等額選舉老一套。至于競爭上崗,完全是單位一把手自導自演的雙簧戲,有些單位連“規定動作”都懶得做,過場也不走了,只叫秘書們憑空創作一套競爭上崗材料上報了事。
再如國有企業改革,本來是要企業改進技術,提高效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可很多改革卻適得其反。2007年1月7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報道了西北軸承廠改革的慘痛教訓。西軸廠原有職工1100多人,是西北地區效益最好的國有企業之一。2002年,西軸廠跟德國FAG公司組建合資企業——富安捷鐵路軸承有限公司。合資后,德方只留用500人,之后又陸續辭退了一些工人。因合資公司聘用的人員工資比合資前低,且拒不跟錄用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出現多次罷工。而600多未被聘用的職工因沒有得到妥善的安置,職工情緒很不穩定,至今上訪不斷。2001年合資前,西軸上交利潤高達2000多萬元,納稅3711萬元,合資的2002、2003兩年納稅總共才67萬元,而且這67萬元稅收差不多都是2002年1~5月合資前的西軸廠貢獻的。更可氣的是,中德雙方在合資協議上曾明確規定,德方的股份中有100萬歐元的無形資產技術投資,可直到合資變成了獨資,德方所謂的100萬歐元技術投入連半個子都未能見到。時至今日,富安捷生產的產品圖紙和工藝竟然全是中方原有的東西。這豈不是越改越糟!
類似這樣的改革,中央有統一部署,目的非常明確,到頭來都被搞得亂七八糟,至于官員們自選式的所謂“改革”那就更亂了。
沒有信仰的官員根本不懂改革什么,如何改革,可他們又特別想裝扮成改革者。怎么辦?他們只好嘩眾取寵:什么“三個大”、“四個好”、“五個新”、“六個奇”的改革方案一個比一個精妙;什么“改革區”、“開放區”、“加工區”、“合作區”、“物流區”,一個比一個規劃得美妙;什么“孫悟空出生地”、“牛郎織女故鄉”、“西門慶故里”,一個比一個荒唐。有些地方把大片農田、民房毀了,說搞什么大型園區,驚天動地的開工儀式舉行過三番五次,可就是不見正式動工。有些地方的路邊、山頭樹起爭當什么“排頭兵”、“先行區”、“試驗區”的巨幅標語,可幾年過去了,標語牌都快爛了,非但沒有先行先試的行動,就連學習推廣外地成功改革的行動都沒有。
這不是瞎折騰嗎!倘若任憑這樣的“改革”泛濫下去,改革還有什么意義?國家還有什么希望?
中國當前改革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好官員的信仰問題。
關于改革問題,作者還將陸續撰文,詳細策劃一系列改革方案,并及時發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