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三大原則、兩條建議
廣州求心經濟研究所 黨愛民 2010-4-10
鑒于目前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央已經決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但是,究竟如何轉變,該朝什么方向轉變,轉變過程中應遵循什么原則,目前仍沒有一個定論。為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原則。
首先,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方向,毫無疑問應當是拋棄GDP崇拜、朝著讓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既定方向前進,這項改革必須是為人民利益著想,讓大多數人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在這個大方向下,我們提出以下三點原則:
1、匯率政策應當以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為惟一目標。我們應當及時調整不合時宜的出口導向政策、調整外資優惠政策、實行劃一的國民待遇,放棄追逐貿易盈余與超額外匯儲備。其實,過多的貿易盈余和超額外匯儲備是對我們自己沒有好處的,是免費贈送本國財富,同時還損害別國利益、造成國際摩擦。不合理的匯率使得我們的國際貿易條件逐漸惡化,我們常說的“7億條褲子換一架波音飛機”,就是揭露了這個事實。不合理的匯率使得廣大發展中國家惡性競爭,進一步使得貿易條件惡化,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我們的匯率政策應當獨立自主,實行單一的的目標——國際收支平衡。
2、財政政策應當以調整收入分配為己任。目前中國社會兩極分化極其嚴重,這是制約中國內需擴大的重要瓶頸。因此,財政政策的重點不應繼續在沉迷于虛幻的GDP,而應當以調整社會各階層收入分配為己任,救濟社會底層,實現共同富裕。政府財政應當盡快朝向醫療、教育、失業保障、退休福利等公共領域轉移,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尤其是低收入階層的消費需求。
3、貨幣政策應當以實現社會各要素的充分就業為原則。關于貨幣政策,目前要實行改革的地方很多。首先,要轉變以前貨幣政策僅僅以物價穩定為目標的政策,把貨幣政策的目標轉移到實現各要素充分就業上來。就是說,只要有閑置的要素(或過剩產能),就可以多印鈔票。貨幣政策以充分挖掘經濟增長潛力、實現各要素充分就業為己任。第二,讓基礎貨幣的發行與美元脫鉤,轉為惟一地與國內實際生產力水平相掛鉤。決定貨幣價值基礎的決定性因素是全社會的生產力,美元的多少只不過是衡量生產力水平的一個側面,而不是全部。這項改革可以保證在外部需求萎縮以后,我們仍然有能力啟動國內需求。第三,改變貨幣供應的入口,由原來向企業注入資本貨幣的方式轉變為向家庭或個人注入消費貨幣的方式,新增貨幣應當全部注入國民紅利賬戶,對全民分紅,提高國內消費。目前關于貨幣發行的各種限制都是為了防止政府多發貨幣,但卻不能保證政府不會少發貨幣,更不能保證政府不會錯誤地投放貨幣。目前的狀況是或許沒有少發貨幣,但卻錯誤地投放了貨幣。有資料表明,2009年的投資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驚人的67%!這是一個嚴重畸形發展的經濟,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本來就是投資過剩、資本泛濫成災(表現為流動性過剩與房價上漲),卻還在拼命地往市場注入資本,這是極其錯誤的。第四,增加基礎貨幣供應,減少甚至大幅減少商業銀行貨幣創造能力(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實現),回收部分本來屬于國家所有的鑄幣稅,并把它用于社會分紅。
另外,我們還有如下兩點建議:
4、關于初次收入分配的問題,我們建議采取工人工資與企業增值相掛鉤的原則,仿照增值稅的方式,規定企業應當將增值的20%(目前大約為10%弱)用于發工資,同時對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的差距設置一個恰當比例,防止管理層獨吞。這項規定應當在稅務部門(或工商部門、或工會)設專門的機構,監督實施。
5、國有企業應當對全民實施分紅,而不是僅僅向國家財政上繳利潤。國有企業本來是全民所有制企業,是屬于全體國民的共有財產,全體公民應當享有其自身財產的收益權。落實了收益權,才算是落實了財產權,才算是落實了公有制。沒有受益權,公有制是一句空話。
目前的中國經濟,在表面的繁榮背后,隱藏著重大危機,必須很下決心實施改革。我們相信,只要能夠參照以上幾點建議制定政策,定能化險為夷,很快就能實現全民共同富裕的夙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