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圈地中國糧食戰略布局 控制權可能再度旁落
2008年08月26日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記者 王小霞 實習生 王月金
“外資企業已經開始了在中國糧食行業的戰略布局。如果不加警惕,中國糧食流通控制權就會像植物油定價權一樣再次旁落,農民、農村就會成為外資廉價的糧食原料產地。”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普遍認為,外資的進入,將會對中國糧食產業產生極大的安全隱患。
大豆悲劇是否會在糧食市場重演?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消費市場,而且勞動力價格低,糧食流通管理領域存在很多漏洞,趁此機會外資一定會加速進入。”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入世過渡期結束后,面對外資的悄然進入,目前國家還能通過平抑物價的方式控制糧食價格,但挑戰會越來越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對本報記者說:“現在外資進入中國糧食加工領域具體的數據還不明朗。但外資進入中國糧食主產區,收購糧庫等基礎設施對中國糧食產業潛在的威脅是巨大的。”
據媒體報道,隸屬世界四大糧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團,已經在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湖南等糧食主產區建立或并購糧食加工企業,并在江蘇等省準備建立糧食收儲企業。
這種前期大舉滲透,后期控制壟斷的操作手法對我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中國的大豆業就是這樣被外資“剝走”了定價權。
“大豆定價權失去的悲劇確實源自外資企業對中國大豆流通和加工領域的控制,但悲劇的關鍵不是外資的進入,而是外資的壟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尹晨這樣向記者表示。
簡稱“ABCD”的四大跨國糧商是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通常被稱為國際糧食市場的“幕后之手”。
尹晨認為,目前ADM、嘉吉和邦吉這三大糧油巨頭通過投資等形式掌握了中國近三分之二的大豆加工能力。同時在國內豆油生產80%依靠進口大豆的情況下,少數糧油巨頭已然掌握了世界70%以上的大豆貨源。壟斷造成了中國油脂定價權的喪失和國內油脂加工企業的潰敗。
那么,這樣的悲劇還會在中國糧食行業再次上演嗎?
“一旦這種局面在糧食上重演,結果就會像植物油一樣,我們將失去對糧食市場的話語權。而保障糧食市場流通領域有序、有效運作將會變得更加困難。”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的劉剛告訴本報記者。雖然外資進入中國糧食市場短期內對我國糧食市場流通格局產生的影響有限,但長期來看,對中國糧食宏觀調控和糧食安全將產生巨大威脅。
劉剛認為,由于跨國公司的物流能力很強,也很有經驗,它們進入國內糧食市場,會加劇糧食流通領域的競爭,對國內的糧食加工企業形成一定壓力,局部地區實力較弱的糧食企業經營會比較困難,同時會加大糧食市場價格波動的頻率。
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是根本
“植物油定價權旁落已經讓我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樣的錯誤不能一犯再犯。”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必須密切關注國際資本與跨國企業的動向,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要加快國內糧食企業,特別是大中型國有糧食企業的改革力度,建立有特色、有優勢的現代企業制度。”劉剛認為。應對這場“糧食控制戰”,中國要加強農業生產來實現糧食增產,調節好糧食儲備來穩定糧價,管理好糧食、農資市場來保障農民持續增收,這是穩定糧食市場的根本。
劉剛同時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準確掌握市場供求狀況,特別是要把握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情況與投資方向,及時調節好國儲糧調入調出總量、節奏以及出入庫時機。同時要嚴格控制糧食出口。
與此同時,“還應該建立多層次的市場糧食經營主體,除了中儲糧,國家還要扶持培育大的民營主體糧商,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形成完整的糧食生產鏈條,加強和國際市場聯系,形成能和國際大糧商相抗衡的局面。”徐小青說。
他還認為,國家要保證諸如港口、碼頭、糧庫等糧食基礎設置在自己手里,大部分的糧食加工也要自己掌握,國家扶持自己的糧食加工企業,生產、加工油料作物,逐步降低對國外的依賴,把油料定價權奪回來。
“現在外資大規模的核心并購尚未開始,因此,我國的糧食資本市場不能急著放開,況且國內糧食期貨市場還缺乏相應的人才。”徐小青說。在沒有經驗的時候急著放開參與國際市場,其風險更大。
“糧食在中國比在任何國家都重要,糧食是一個政治問題。”曹建海向記者表示。目前的關鍵是要把糧食價格提高,避免農村、農民成為廉價的糧食基地。而糧價上漲對城鎮低收入群體產生的不利影響可通過有針對性的補助來消除差價。“過去糧本的做法還可以借鑒,關鍵是補助要發到個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