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糧食價格通貨膨脹與中國糧食安全

黃季焜 · 2008-06-20 · 來源:烏有之鄉
糧食危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食品價格通貨膨脹和對策

2008-6-18   《中國金融》


  2007年下半年至今的物價上漲主要是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是相對價格的上漲,它同一般意義上全面性的通貨膨脹有本質的區別

  黃季焜

  2007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物價持續上漲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有人預言通貨膨脹時期已經到來,有人甚至預言這輪通貨膨脹已日趨呈現中國經濟潛在的危機和風險。筆者認為,在應對目前中國物價問題上,需要深入認識和理性看待近期中國物價上漲的性質和原因、未來變動趨勢和影響。否則,一些應對政策可能會適得其反。

  中國物價上漲的現實情況和性質

  中國物價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進入較快且不斷增長的上漲時期。從1997年到2007年上半年近十年間,消費價格指數(CPI)增幅都保持在4%以下,但是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CPI開始出現較快增長。筆者認為,2007年下半年至今的物價上漲主要是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是相對價格的上漲,它同一般意義上全面性的通貨膨脹有本質的區別。

  從2007年下半年以來,食品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幅度都在15%以上,并出現不斷增長趨勢。同期,一些非食品類商品價格還下降了,非食品類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是住房類價格,但2007年以來其漲幅同前幾年基本保持一致。在食品類商品內部,漲幅最多的是豬肉和食用油。2007年7月以來,豬肉價格月同比增長幅度平均達71%,食用油為40%,蔬菜為23%,糧食僅為5.3%。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3月份豬肉價格已出現穩定與下降的跡象,但食用油受國際市場價格的拉動,自2007 年10月以來同比增長幅度已經超過40%。總之,2007年下半年以來的物價上漲是相對價格的上漲,是結構性的價格變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通貨膨脹。

  近期國內外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的原因分析

  要正確認識中國近期和未來食品價格的上漲趨勢必須從全球的視角來分析。筆者認為,國際能源價格上升和生物質燃料發展是推動世界和中國食品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這些因素不但增加了農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拉動了用于生產生物質燃料的農作物及相關農產品的價格,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加深農產品與能源市場的價格聯動關系,使許多食品價格隨石油價格上漲而上升。另外,各國糧食等農產品的貿易干預及市場投機行為和預期心理進一步拉動了食品價格的上漲。

  食品的供求缺口不是近期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的根本原因

  首先,國內需求沒有出現突發性增長。雖然中國居民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對食品的需求穩定增長,但是需求的平穩增長顯然無法解釋食品價格在短期內的迅猛上漲。其次,除豬肉生產外,近年來國內農產品生產在不斷增長。2004年以來中國稻谷、小麥和玉米等糧食生產都保持了平穩的增長趨勢, 2007年糧食產量突破5000億公斤,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雖然2007年豬肉價格的上漲同豬藍耳病和當時豬生產比較效益低有密切的關系,但豬肉生產量的變化也依然無法完全解釋豬肉價格以及所有食品價格從2006年年底以來持續、普遍和快速的上漲。第三,全球農產品生產在2007年沒有發生突發性下降,而是保持著平穩的增長趨勢。除了大豆播種面積因受玉米播種面積擴大影響而下降并導致產量減少外,與2006年相比,2007年全球玉米、小麥和稻谷生產分別增長了 9.4%、2%和1.2%。第四,全球糧食儲備量在2007年也沒有出現突發性下降。全球糧食儲備量雖然在2000~2004年逐漸下降,其中近80%的下降是由于中國在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過程中為提高效益而大幅減少不必要的過多儲備糧,但2004 年以來全球糧食儲備量下降程度并不大。

  能源價格上升和生物質燃料發展是近期全球范圍內食品價格出現快速上漲的根本原因

  過去兩年全球范圍內發生了普遍性的物價上漲,而總體 CPI上漲同中國一樣也是相對性和結構性的,即出現了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實際上中國CPI和食品價格的上漲也遠不是最高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2006年和2007年全球食品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0.5%和21.6%,印度尼西亞、印度和俄羅斯等國家的食品價格漲幅都高于中國。

  能源價格高升和生物質燃料發展是全球過去兩年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的最根本原因。生物質燃料發展對農產品價格的拉動以及生物質燃料發展使農產品市場與石油市場緊密聯動導致了國際市場食品價格出現快速上漲。生物質燃料發展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主要通過如下兩個渠道:一是通過提高對能源作物產量需求的直接影響;二是通過緊密農產品與石油兩個市場的聯動。兩個市場的連接非常重要,因為它使農產品價格直接與能源價格聯系起來,使得農產品價格緊跟能源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目前,美國、巴西、歐盟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在積極地發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物能源短期內的迅猛擴張,導致了玉米等能源作物價格的大幅提高。而能源作物價格的提高推動了土地等農業生產要素價格的增長,并使得原來用于其他作物生產的土地被用來生產能源作物,進一步導致了小麥和大豆等農作物價格的上漲。

  各國農業貿易政策的變化以及市場預期對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的上漲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少國家出于保障本國糧食安全以及預期農產品價格將進一步上漲等考慮,紛紛出臺政策抑制本國農產品出口、補貼農產品進口。例如,2007年阿根廷政府將大豆出口稅從27.5% 提高到35%,小麥的出口稅從20%提高到28%。印度尼西亞將棕櫚油的出口關稅從1%左右提高到6.5%。中國從2007年 10月對大豆進口實行暫定關稅,稅率由3%降到1%,并從2007 年年底開始,取消了小麥等原糧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稅,并開始征收5%~25%不等的出口暫定關稅,估計2008年糧食原則上將停止出口。一些糧食進口國,如俄羅斯,則降低農產品進口關稅或者對進口實施補貼等。這些貿易措施的出臺進一步促進了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同時,對糧食、畜產品等產品價格增長的預期也在不斷上升,出現生產者緩售、消費者多購和貿易者觀望等短期投機心理和行為。

  中國食品價格出現快速上漲有相當部分是由國際市場傳導進來的

  筆者認為,目前國內食品價格的上漲有相當部分是由國際市場傳導進來的,主要有如下兩個依據:首先,過去兩年除豬肉以外,中國所有農產品的生產并沒有發生異常和顯著變化,價格的變動很難由國內供給不足來解釋;其次,中國過去兩年在食物和飼料的需求上也沒有發生異常和突發性的變化,同時燃料乙醇生產在2007初就已經得到控制,食品價格的變動很難由國內需求異常增長來解釋;第三,從國際和國內農產品價格波動趨勢看,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到2007年下半年中國實行農產品貿易干預政策,各種農產品(如小麥、大米、玉米、大豆和油料等)國內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是緊密聯動的。2007年年底以來中國在控制以至禁止糧食出口后,國內的小麥、大米、玉米價格出現了短期的相對穩定的局面,但其他所有農產品價格的變動繼續保持著與國際市場價格的緊密聯動關系。

  僅有豬肉等個別食品價格增長同中國國內的供需缺口有關

  2006年下半年以來,雖然中國的豬肉價格同國際價格同時出現了上升趨勢,但中國的豬肉價格上漲顯著高于國際價格的上升幅度。國內外豬肉等畜產品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自然是飼料糧玉米和大豆等價格的上升。但從國內來看,豬肉價格上漲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我國豬肉價格在2006年以前持續低迷,挫傷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二是2006年夏秋藍耳病的爆發使國內豬肉產量出現大幅下降,2007年比2006年生產下降了9.2%。

  對未來幾年農產品價格走勢的判斷

  全球總體農產品價格走勢

  筆者認為,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推動國際食品和其他農產品市場價格上漲的因素依然存在,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將繼續在高位運行,甚至在短期內還有繼續增長的可能。如果未來原油價格保持在70~80美元/桶以上,即使今后食品價格出現短期的適量的下降,未來也不會再回到過去100年來農產品價格長期下降的歷史,農產品低價格時代可能已一去不復返,農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紀元。

  首先,從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上看,近年全球食品價格的上漲同上世紀70年代初期和90年代中期食品價格上漲有明顯的區別。例如,芝加哥期貨市場上2009~2010年大豆和糧食價格并不低于現在的現貨價格,而這種市場預期在1995~1996 年糧食價格顯著上漲時并不存在。70年代初期和90年代中期食品價格的上漲僅持續了1~2年,之后迅速地回到原位。而 2006~2007年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未來價格走勢意味著當前食品價格上漲不是短期的。

  其次,從國際能源市場價格來看,原油價格在未來3~5年還可能在較高的價位上運轉,期望未來原油價格降到70美元/ 桶以下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能源價格的高位運行,將使全球生物能源的發展進一步加速。例如,美國計劃到2017年使生物乙醇的年均產量達到1.2億噸,比2006年(1800萬噸)增加67倍。歐盟計劃到2010年使生物柴油產量達到運輸部門能源消耗量的5.8%, 2020年達到10%。

  第四,從市場預期和國際貿易政策來看,目前很多國家都開始采取政策限制糧食出口和鼓勵進口,在未來兩三年內扭轉這種貿易政策趨勢較為困難,說不定還會有更多的國家加入禁止糧食等主要食品出口的行列。

  未來全球農產品價格走勢也決定了中國農產品價格的走勢,在未來兩年內,由于政府在2007年年底以來出臺了一系列穩定國內食品市場價格的政策,以及農民對價格變化的反應,中國農產品市場價格走勢將呈現一些自有的特征。

  糧食市場價格。由于目前國內外市場差價在不斷擴大,糧食價格上漲的壓力也將不斷增大。中國從2007年年底開始通過拋售國家儲備糧和限制出口來干預糧食市場,使國內糧價在過去幾個月逐漸背離國際價格。目前的調控政策還能繼續多長時間,值得研究。繼續過度控制國內糧價上漲將會使未來兩年內出現糧價暴漲的風險。三種主要谷物平均價格從2007年夏天以來不但沒有上升還略有下降,糧食與大豆及油料作物等農產品的比價進一步惡化,打擊了農民糧食生產的積極性,未來兩年內農民必然會逐漸減少糧食生產,增加大豆和油料作物的生產,糧價上漲壓力加大,暴漲可能性存在。因此,政府應當兼顧平衡目前和今后幾年糧價的上漲壓力,適當提高2008年的糧價來增加糧食生產。

  食用油市場價格。中國的大豆和油料市場同其糧食市場有著本質的區別,國內食用油市場的價格將緊跟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動而變動。在貿易上,糧食進出口是通過配額制度來管理,國家可以在短期內通過限制出口來隔離國內外市場。食用油市場情況完全不同,2007年大豆進口量達3082萬噸,而國內產量只有1440萬噸。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幾乎是整合在一起的,僅通過國內市場對價格進行干預,其產生成效的可能性不大。由于國際大豆價格在過去一年半增長了1倍以上,預計中國和全球2008年的大豆產量都將會有顯著增長,價格將會趨于穩定或會出現略有回落的現象。

  豬肉市場價格。豬肉的市場價格已經上升到頂點,未來會出現回落的過程,但價格還將會保持在高位運行。2007年4月份以來,豬肉價格上升了80%左右,農民對價格上升的反應已經開始在市場上逐漸體現出來,2008年1月份,豬肉價格已趨于穩定,2月份、3月份開始小幅下降。由于豬肉價格的上漲在過去一年食品價格上漲中占三分之一左右的比重,豬肉價格漲幅的回落將會減輕總體價格上升的壓力。

  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和效果

  由于這輪農產品價格上漲可能是長期的,因此它對農業發展的正面影響和對消費者的負面影響都將是極其深遠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將有助于中國“三農問題”的解決。它將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總體收入、減少農村貧困人口、緩解城鄉收入的進一步擴大,以及有助于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農產品價格長期上漲將改變現代農業發展史,進入“新農業時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得到提高,將會吸引大量的國家、企業和社會的資金投入,從而提高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的發展。但農產品價格上漲是一把雙刃劍。它對消費者,特別是城鎮中低收入者將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從而也可能會對社會和政治穩定產生消極影響。同時,食品價格的提高還將或多或少地增加工資提高的壓力,間接地影響著各行業的生產成本。

  政策建議

  中國未來幾年食品價格還將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為了緩解價格上漲壓力,社會各界提出了貨幣、利率、匯率、貿易和市場治理等多方面的政策建議。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現階段通過貨幣和匯率等宏觀手段來控制中國物價上漲的效果并不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因為物價上漲主要是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是相對價格的變動(或結構性的上漲),中國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通貨膨脹。

  二是應允許糧食等農產品價格在適當的范圍內上漲,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通過對市場價格的直接干預來控制農產品價格不是上策,它在長期內是無效的,而且過度干預糧價還將為未來糧價突發式的上漲埋下隱患。

  三是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加大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進口,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考慮采取短期和適當的進口補貼。

  四是控制食品價格上漲和保障糧食安全最根本措施是增加政府和社會對農業的投入,特別是對科技、灌溉等基礎設施,中低產田改造等的投資。

  五是政府應進一步擴大城鎮低保人群的范圍和提高低保水平,加大對城鎮低收入人群的食品價格補貼,緩解物價上漲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高糧價時代的中國糧食安全

2008-6-16  《產權導刊》

  ■/紫石
  一場席卷全球的“糧荒”突然降臨,高糧價時代在人們的恐慌中由預期變為現實,糧食安全問題再次引起高度重視。

  繼次貸危機之后,糧食危機正成為世界經濟的又一重大挑戰。全球糧價大幅上漲,已經在36個國家誘發糧食危機。以大米價格為例,泰國、越南、印度、埃及等大米輸出國近幾個月先后宣布限制大米出口以保證本國供應,導致3月份國際大米價格繼續大幅上升,離岸價由月初每噸467美元上漲至月底的608美元,而作為全球大米價格基準的泰國大米報價17號首次觸及每噸1000美元的歷史性高位。創下20年來的新高。與上年同期相比,3月份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和大米價格分別上漲了137.5%、36.4%、79.2%、66.6%。

  一、高糧價時代

  糧食危機已在世界部分地區誘發動亂:海地總理亞里克西成為此輪危機中首位下臺的國家領導人;在泰國的幾個稻谷生產區,盜竊糧食行為甚至發展到大片大片成熟的稻谷深更半夜被人偷偷收割走;聯合國過去3個月內救濟達爾富爾難民的56輛卡車糧食被人劫持,至今不但36輛卡車和糧食仍無蹤影,且24名司機下落不明;在多個國家,政府把糧庫列為軍事重點保衛場所,增加重兵把守;非洲、拉美10多個國家已發生大規模糧食騷亂,部分國家危機仍在進一步惡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如果糧價繼續上漲,將有可能引發戰爭。

  國際糧價自2002年開始上漲,但近年來漲勢明顯加快。據聯合國相關機構統計,僅2007年一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在糧價上漲的同時,世界糧食儲備正在減少,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預測,目前全球糧食儲備已降至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07—2008年度全球谷物產量21.1億噸左右,而消費量達到21億噸。全球糧食庫存消費比接近20%,為30年來最低值。

  糧食供應短缺問題已引起全球眾多國家的擔憂,一些國家紛紛出臺措施緩解糧食危機。泰國動用了政府儲備米投入國內市場以平抑急升的米價。菲律賓政府調查人員突襲各地糧食倉庫,打擊囤積大米的行為,并采取價格補貼政策,為國內民眾提供廉價大米。韓國加大耕作力度,并確保穩定的海外糧食進口來源。孟加拉國政府下令,改變部隊飲食結構,多吃土豆少吃糧。另外,美國、加拿大和一些歐洲國家已經計劃在來年增加糧食種植面積。越南、印度、柬埔寨等東南亞稻米出口國紛紛限制糧食出口。在非洲,蘇丹政府提高了對糧食的補貼,喀麥隆政府采取提高公務員工資、放寬緊缺物資進口限制等措施。世行估計,今明兩年糧價將繼續攀升,但在此后隨著供求關系調整,糧價會有所回落。但在2015年之前,糧價都將在2004年的價格水平之上。

  到底是什么導致全球范圍的糧食大漲價?

  第一,全球糧食總產量因嚴重自然災害而降低。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災害嚴重:反常的炎熱導致美國農業蒙受損失,牲畜出欄率降低;百年一遇的酷旱沉重打擊了澳大利亞的農業和糧食生產;惡劣的氣候造成歐洲小麥主產區遭受災難性損失。嚴重自然災害頻仍給世界糧食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第二,供需之間的結構性變化。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新興發展中國家有4億人成為中產階層并因此正在改善其飲食習慣。這類人對肉、奶、蛋需求比例的上升,大幅提升了糧食的需求,因為畜牧業產1公斤肉需要消耗4~7公斤糧食。在糧食消費快速增長的同時,糧食生產的增幅卻因各種原因大幅滯后。

  第三,全球糧食儲備量迅速降低。一方面,全球糧食總產量下降;另一方面,糧食消費量增長。兩種相反的作用必然導致全球糧食儲備量下降。2006年,全球糧食總儲備量下降到3.75億噸,比上年下降16.2%;糧食期末庫存只占當年總產量的17.1%,占當年總消費量的16.5%,低于FAO確定的世界糧食安全線。迄今為止,全球糧食儲備量已減少到30年來的最低水平,只夠維持53天,遠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

  第四,生物燃料的興起。生物燃料主要以玉米等農作物為主要生產原料,是擺脫對傳統石化能源依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替代能源。但其大量生產導致了對農作物的大量需求。這其中消耗量最大的是美國,預計在2007—2008年度,美國為了生產生物燃料,至少用掉了8100萬噸玉米。生物燃料最大的隱憂在于與人搶食,大規模改種生物燃料植物,已經造成了美國和墨西哥玉米價格的上漲,并可能進一步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短缺。

  第五,國際油價飆升。受國際油價上升影響,化肥等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農業生產需要的交通運輸、倉儲,甚至包括殺蟲劑等在內的基本生產資料成本都在上漲。

  另外,最近的糧食危機可以說是美國次貸危機的副產品。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金融市場混亂,美國政府為了解決國內危機,放手往市場里注入流動性,美元快速貶值,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必然上升,眾多基金涌入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大宗商品市場,并把價格推高至非理性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市場波動。

  二、國內糧價上漲壓力加大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稱,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8.0%,漲幅比上年同期高5.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1.0%,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6.8個百分點。國內糧食生產并未出現大的波動,引起糧價上漲的直接動因來自國外。

  國內稻谷和小麥收購價格小幅上升,玉米收購價格由降轉升,大豆收購價格大幅波動。3月份,糧食企業稻谷、小麥和玉米三種糧食全國平均每50公斤收購價格為79.3元,比上月上升0.3%。分品種看,稻谷、小麥和玉米每50公斤收購價格分別為86.9元、79.2元和71.7元,比上月分別上升0.2%、0.4%和0.4%。大豆收購價格月初急劇上漲,每50公斤收購價格達274元,中下旬逐步回落,月底降至240元,全月平均為252.9元,比上月上升13.4%。國際糧食價格主要是通過大豆傳導到國內。大豆在中國糧食價格上漲中角色特別:國際市場的高價大豆進入國內市場,通過比價關系帶動了小麥、玉米等糧食品種的價格;大豆價格高漲進一步刺激大豆種植面積增長,其后果就是其他作物的播種面積減少,供需趨緊。

  從2004年到200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分別為46946.9萬噸、48402.2萬噸、49749.9萬噸和50150.0萬噸,連續4年穩定增長。與糧食增產相適應,國家糧食儲備連續增加。目前中國的糧食儲備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數量,占當年全國糧食消費總量的比例超過35%,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糧食安全線。與此同時,中國一直保持95%以上的高糧食自給率。不過,由于今年糧食供求仍面臨一定缺口,再加上去年以來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很大,增加了種糧成本,而且國際大豆和油料價格的波動對國內影響也比較大,因此,推動國內糧食價格上漲的因素還將存在,主要品種價格仍然有上漲壓力。

  目前中國受國際市場影響大的糧油品種,就是進口依存度超過60%的大豆。但由于中國玉米需求增加,如果中國玉米的生產和消費繼續按照目前軌道運行,美國農業部預計在未來4~5年內,中國將成為一個玉米凈進口國,未來的10年中,中國凈進口玉米數量將增加到200~300萬蒲式耳。此外,美國農業部還預測,2007—2008年度,中國大豆進口將會達到創紀錄的3400萬噸,預計未來10年進口數量將超過5000萬噸/年,由于中國國產大豆增產數量有限,中國進口大豆占消費總量的比例將由2007—2008年度的70%上升到75%。因此,短期來看,中國糧價受全球糧價上漲影響較為有限,但是長期來看,糧價上漲壓力較大,應當引起重視。

  三、糧食安全不容忽視

  近期的國際糧食市場,一邊是價格持續上漲,進口地區出現搶購;另一邊是出口國紛紛限制或者減少出口??梢韵胂螅窈髧H糧食市場不容樂觀,糧食價格繼續上漲的局面很難扭轉。重新審視和思考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很有必要。

  1990年,國家建立了糧食專項儲備制度,并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國家糧食儲備局。專項儲備制度的建立,使中國糧食儲備體系中第一次包括了專門用于調節市場供求和平抑年際間糧食波動的后備儲備。現階段糧食儲備體系包括四個部分:戰略儲備、備荒儲備、后備儲備、周轉儲備。國家儲備糧油所有權、動用權屬于國務院,未經國務院批準,任何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都不準擅自動用。目前,國家糧食儲備體系由國家、省、市、縣四級構成,基本以原糧為主。中央儲備糧由國家糧庫保存,具體調配由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糧食局負責,業務管理由中儲糧總公司負責。

  中國的小麥、稻谷和玉米產量基本能夠實現供需平衡,但這種平衡十分脆弱。為應對國內國際復雜多變的糧食供應和價格形勢,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已經著力從多個方面采取綜合性措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從2004年起,國家堅持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這項政策實行以來,全國以最低收購價累計收購糧食1850多億斤,對保護農民利益、保障市場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國家兩次提高2008年生產的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達到5625億元,在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的基礎上,再增加農業投入252.5億元,直接補貼給農民,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限制糧食出口方面,去年以來國家先是取消出口退稅,然后是征收暫定關稅,再次就是實行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根據有關部門測算,要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到2010年我國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必須達到1萬億斤以上。

  中國擁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養活13億人口是最大的民生問題。糧食安全需求的基數較大,鑒于國際和國內糧食供給的減少并不是一個短期現象,因此需要一個長期的綜合性的國內糧食政策確保糧食供應。具體為,在加速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證國內的耕地面積,限制糧食出口,加大糧食戰略儲備,增加糧食進口補貼,限制糧食用于轉化能源。人力資源層面,增加農資綜合直補、增加良種補貼、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以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進而給予農民穩定的糧食利潤預期,以加大糧食種植相對于外出打工的經濟收益優勢。技術層面,加大大規模生產技術的引進、提高生產效率,以便在同樣的耕地資源下有更多的產量。金融層面,加大農村金融發展力度,以輔助農業生產,同時介入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確保國際市場一定數量的糧食供應。

  確保糧食供應是國泰民安之基,因此,對于事關民本的糧食安全必須做萬世之謀。除了確?;靖?、開發荒地資源、改進農業基建、推動專業生產等基礎性工作外,還應加快推進糧食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對于糧食安全保障的基礎性作用。具體包括:培育糧食市場主體,扶植大型糧食企業;完善市場交易方式,創新糧食流通業態;健全專項糧儲制度,提升政府調控能力,等等?!?

糧食安全背后的國企


2008-6-16  《國企》

  在國際糧荒面前,中國免疫,這得益于政府的干預和國有糧食企業的支撐
  文|本刊記者  張娜

  糧荒!糧荒!

  數月以來,從東南亞地區蔓延擴大的米價暴漲,席卷北美至非洲的廣大地區。聯合國甚至將食品價格的上漲比喻為“無聲的海嘯”,稱其將令全球超過一億人陷入饑荒。

  中國成為沙漠中為數不多的綠洲。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在3月初就表示,中國的糧食庫存和市場供應都很充裕,短期內不會出現所謂的糧食危機。因為,背后有龐大的保障體系在運轉。

  這個體系包括我們關注的國企:中儲糧、中糧。

  恐慌與免疫

  菲律賓。大米的發放要在軍警的監控下才能進行,每人每天限購3公斤,以手指上的墨點為標記,防止重復排隊。

  俄羅斯。為了確保低收入人群能買得起糧食,俄羅斯糧食協會建議政府恢復糧食票證制度。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4月22日,糙米期貨再現大面積漲停行情??

  統計顯示,大米、小麥、玉米、大豆和植物油都處于歷史高位。2007年世界小麥價格上漲了112%,大豆上漲了75%,玉米上漲了50%,大米2008年第一季度就上漲了42%,勢頭迅猛。

  為什么會出現糧荒?

  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干事兼亞太地區代表何昌垂認為:“第一,國際上糧食儲備已經跌到25年來最低水平,需要一段時間糧食儲備才能回升。第二,有些主要的糧食出口國采取了限制或禁止糧食出口的措施。”

  “面對國際農產品價格的迅速上漲,必須隔斷國際價格上漲傳導至國內,同時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做好國內市場的供應保障?!敝袃Z總經理包克辛多次表示。

  據國家發改委統計,2007年底,糧食產量超過1萬億斤,而國內糧食消費量1.02萬億斤左右,基本能夠自足。

  在國際糧荒面前,中國免疫,這得益于政府的干預和國有糧食企業的支撐。

  2008年2月初,國家發改委宣布2008年小麥和稻谷糧食最低收購價,比去年每市斤提高0.03~0.07元,并將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范圍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7省之外,又擴大到遼寧、江蘇、河南、廣西4省區。比起全球糧價近乎翻番的飆升來,幾分錢的漲幅幾乎可以忽略了。

  國有企業的支撐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边@句話被溫總理反復引用。

  溫總理所稱的手中的糧,離不開兩家中央企業——中儲糧和中糧。

  包克辛這樣介紹中儲糧成立背景:在建國初就專門建立了應對災荒和戰爭的儲備糧。到上世紀90年代初,為了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政府將糧食收購起來,建立了國家糧食專項儲備,并成功地平抑了1993、1994年出現的糧食“漲價風”。

  但那時的儲備制度存在一些弊端:數量不實、質量不保,出現丟糧、壞糧現象,需要的時候調不出、調不動,銷售也不暢,形成大量虧損壞賬。為了扭轉這一局面,2000年,黨中央、國務院做出重大決策,決定組建中儲糧總公司,對分布在全國的直屬庫的人、財、物實行垂直管理,各項指令一竿子插到底。

  中儲糧最主要的任務是,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實現“維護農民利益、維護市場穩定、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目標。

  任務繁重,收購、騰倉換庫、投入儲備,今年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目標是保障糧食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糧食市場價格不大漲、不大落。

  在世界米荒的壓力下,用中儲糧自己的話說,是在“全力落實著國家有關政策”。

  抑制糧食價格過快上漲,現在主要是采用向市場投放儲備糧,增加市場供應的辦法。今年拍賣25萬噸儲備油,采取定點定向銷售,要求加工后直接供應市場,市場油價迅速回落。不僅在植物油上,在拋售儲備玉米時也采用定向銷售給終端用戶的辦法,盡可能壓縮中間環節,讓利給消費者。根據實際情況,改進調控,不斷提高執行宏觀調控任務的能力。

  畢竟中儲糧和中糧都是企業,不是政府調節機構,該如何在保障社會利益的同時實現經濟利益,經過十幾年的市場經驗,中儲糧總結出了“高拋低吸”的運作模式。市場上需求大于供給時,價格就會上揚,這時候就需要往外拋,增加供給,平抑市場;反之,市場上供給大于需求時,價格就會下跌,就吃進,擴大需求,把糧價托住。

  目前國家糧食儲備分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中央儲備由中儲糧總公司直接管理到儲備糧承儲企業,地方儲備這塊在各地可能繼續分為省級、市級和縣級,這樣就形成中央到地方的四級儲備。

  今年3月以來,針對國內外市場農產品價格不斷飆高的壓力,中儲糧已先后數次集中拋售小麥、稻谷、中央儲備玉米等糧食作物。僅在3月26日至27日間,中儲糧就面向市場投放了最低收購價小麥443.88萬噸,由于市場需求不足,實際成交只有68.41萬噸。但僅此一舉,其價格也比前一交易周的價格下降了5元/噸。

  中糧董事長寧高寧也要求各下屬企業,一定要從大局出發,擔負起社會責任,盡最大努力加大保障市場供應和加強價格控制力度,不得因為成本增加而減緩生產,不得因為贏利降低而減少銷售,充分發揮國有龍頭企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

  據介紹,中糧集團所屬油脂企業目前滿負荷運轉,加緊生產。1月份,僅小包裝油的市場供應量就達到490萬箱,比去年同期增長65%。此外,為保證原料供應,大豆采購部門也在密切跟蹤國際大豆市場。由于散裝油和小包裝油的價格差,中糧集團小包裝業務今年以來虧損已超過1億元人民幣。

  在這兩家中央企業內部都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糧食安全,重于泰山”,或許這正是企業支撐國家糧食安全的推動力。

  應對挑戰

  中國的糧食調控政策確實平穩了糧食價格異常波動的局面,而三農專家李昌平卻對這種調控政策的可持續性產生了質疑。

  2008年2月的雪災就曾考驗過糧食企業。

  包克辛說:“幸虧這次災害是發生在南方稻谷主產區,當地都有較強的大米加工能力,出庫以后加工大米就可以供應市場。如果這種重災發生在主銷區,當地沒有什么加工能力,一旦再沒有成品糧庫存,保障市場供應難度就比較大?!?

  目前中國儲備糧基本上是原糧,原糧不能直接食用,有一個加工問題?,F在由于市場經濟發展,糧食加工布局也在調整,小麥加工明顯地向產區集聚,包括河南、河北、山東的面粉銷往全國;食用油加工則明顯向沿海沿江港口集中。

  從農產品流通規律上講,儲備與加工環節銜接同樣重要。要進一步完善和調整儲備糧的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加強銷區和糧食加工集中區儲備,使儲備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參與到糧食流通之中。完善儲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足的要充實;地域上不合理的要調整加強;各級儲備分工由原來的平行分工改為縱向分工,然后保持一定的銷區加工能力。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林森博士也曾提出質疑。其一,地方儲備管理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儲備糧食的質量還有待于提高,吞吐方式尚欠靈活;其二,有些體制關系尚未得到完全理順,中央儲備糧管理實行的是垂直管理,地方儲備糧管理實行省、市、縣三級儲備制度,其在相互協調功能上尚存在一些問題,在收購糧食時,各級儲備企業為了完成收購任務,很容易展開盲目競爭,既給市場糧價的波動帶來不利的影響,也給購銷企業增加了市場風險。另外,協調功能的不暢,還容易造成糧倉的重復建設,帶來資源的浪費。

  農業專家們的質疑和建議,正是中儲糧和中糧不可回避的問題。

相關專題:

糧食危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2. 再說掩耳盜鈴
  3.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4.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7.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8.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9.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10. 特朗普奪島,劍指中國?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7.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