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四大糧商:農產品自由貿易體系之危
本報記者 滕曉萌 陳歡 北京、上海報道
“問題在于,如果所有的國家都禁止出口,再優惠的進口政策,又能去哪里進口糧食呢?”糧商反問。
很多人深深地懷疑,2007年糧價的狂飆突進,背后不乏“ABCD”四只巨手的推波助瀾,盡管他們找不到確切的證據和數字。
在充斥著傳言、陰謀論、神秘人物和資本的國際糧食市場,“ABCD”是江湖上最悠久的傳說。這四個字母代表著四家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跨國糧商: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
盡管公眾并不熟知他們的存在,但是目前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都壟斷性地控制在這四大糧商手中。“只有他們可以定價”,南京財經大學糧食經濟研究所教授李全根說。
2007年,四大糧商毫無懸念地成為糧價上漲中最大的贏家,已經公布的報表顯示,2007年的5-11月,嘉吉凈收益同比增長了61%,而在邦吉,2007年前9個月的凈收入增長高達107%。
最好的時代?
對于跨國糧商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
邦吉的報表顯示,從2006年1-9月到2007年1-9月,邦吉的交易規模只增加了15%,但是其凈銷售額卻增長了66%,全部門業務利潤增長227%,公司主席兼CEO Alberto Weisser興高采烈地用“卓越”來描述這些數字。
邦吉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奇跡般的業績歸功于國際市場的高糧價,盡管也有礦產等投資,但是農業部門始終是邦吉最強的部門。在四大糧商中,邦吉以注重從農場到終端的全過程為名,在南美擁有大片農場,一邊向農民賣化肥,一邊收購他們手中的糧食,再出口到其他國家或者進行深加工。
據公開報道稱,邦吉目前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國第二大大豆產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
這樣的發展策略令邦吉在高價時代左右逢源,2007年,所有地區業務都出現了增長,在歐洲和南美,谷物開發和油料作物的加工利潤增加了;在北美,谷物出口則大幅增加。
對于世界最大糧食貿易商嘉吉,形勢也是一片大好。2007年8-11月,嘉吉凈收入達到9.5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4%。其主席兼CEO Greg Page說,嘉吉的成功也是來源于強勁的市場需求。在過去的7年中,嘉吉投資了180億美元。來拓展自己的全球業務,而現在,他們看到了回報。
在嘉吉的5大業務部門中,貢獻最大的仍然是傳統的開發加工部門,這個部門負責在全球范圍內糧食的采購、加工和銷售。
各有策略
在2007年,所有糧商成功的軌跡都是相似的:在價格不斷攀高的市場,他們只要做好自己的傳統業務,控制好風險就可以了。而不成功的糧商則被同一塊石頭絆倒:生物燃料。
2007年6-9月,ADM的凈收入增長是9%——明顯低于其他糧商。公司季報顯示,由于世界市場對于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的強勁需求,油料加工仍然賺錢。拖累公司的是玉米深加工項目,一方面,玉米價格不斷上漲,另一方面,生物燃料乙醇價格下跌、交易量也減少。2007年6-9月,ADM在玉米加工上的收益,比2006年同期減少了3600萬美元。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師馬少峰說,自從糧價上漲以來,美國的玉米深加工項目開工率不足20%。
但是ADM仍然很有信心地表示,隨著燃料添加劑的禁用,乙醇價格重新上揚,玉米加工仍然有利可圖。
這反映了四大糧商在高價時代不同的策略。“在生物燃料部分,ADM最為激進,邦吉次之,路易達孚相對保守,而嘉吉根本就不看好這個市場。”路易達孚(北京)貿易公司研究部經理***說。
在四大糧商中,ADM向來以注重研發著稱,幾乎在生物燃料出現之初,ADM就迅速成為美國最大的生物乙醇生產商。而在美國總統布什提出生物燃料計劃后,ADM更是雙手支持,宣稱將在2009年之前,在這個領域投資23億美元,并且和大眾等公司開展一系列的合作計劃。
而其他糧商則謹慎得多,目前為止,邦吉僅在巴西有一家獨資的甘蔗乙醇生產廠。路易達孚也是直到2006年,才開始在美國興建了第一個年產8000加侖生物柴油的工廠。至于嘉吉,盡管也生產乙醇,但是為有興趣的投資者提供生物燃料技術和服務的熱情,似乎超過了他們自己投資生產的熱情。
***表示,四大糧商的分歧在于對市場未來走向的判斷不同。以嘉吉為代表的一方意見認為,糧食市場的漲價并不能有效抑制需求,也不能有效擴大耕地,因此未來不會有很多糧食可被用于生物燃料。另外,生物燃料的未來發展,直接取決于石油的價格,如果石油價格下跌,那么生物燃料將無利可圖。
但是耐人尋味的是,四大糧商在中國的經營策略,恰恰和全球相反,到目前為止,只有嘉吉在吉林有一個玉米深加工項目,其他三大巨頭,都因為中國政府對玉米深加工的嚴格限制,而持觀望態度。
“農產品自由貿易體系面臨崩潰”?
雖然四大糧商手握全球80%以上的農產品貿易,只要這四家愿意心照不宣地向一個方向行動,即使各國政府也對市場無能為力。而眼下,他們面臨著這個世紀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如果任由各國控制出口,鼓勵進口,世界農產品貿易可能陷入停滯,農產品自由貿易體系面臨崩潰。”某國際糧商高層表示。
最先采取行動的是印度。2007年10月,印度政府宣布對其大米出口施加限制。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之一,每月的非巴斯馬蒂大米出口量約為30萬噸。一些非洲國家非常依賴印度的大米供應來滿足本國的需求。
緊隨其后的是阿根廷,2007年11月,阿根廷政府宣布,將提高其主要農產品的出口關稅,其中大豆的出口關稅從原先的27.5%提高到35%,小麥和玉米的出口關稅則從20%分別提高至28%和25%。
一個月后,2007年12月25日,阿根廷再次宣布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阿根廷將會無限期暫停小麥出口登記工作。
“阿根廷是世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之一,小麥在全球市場中占有重要份額。這對全球農產品貿易的打擊太大了。”某糧商感嘆說。
然后,俄羅斯也開始行動。2007年的最后一天,俄羅斯政府宣布,將小麥出口的關稅從10%提高到40%,以穩定國內糧食價格,這一稅收政策一直持續到今年4月30日。
俄羅斯內閣辦公室新聞中心稱:“2007年俄羅斯糧食價格上漲16%,遠遠超過去年的漲幅7.5%。提高糧食出口稅的政策將于其正式公布之日起生效,并持續到今年4月30日。”
“由于糧食價格在過去的一年上漲超過40%,全球糧食儲備降到歷史最低點,印度、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甚至澳大利亞,這些全球最主要的產糧國都在采取措施抑制出口,看上去這會平抑國內的物價,但是,國際糧價會為此被抬得更高。”在交談中,某糧商憂心忡忡的表示。
除了想方設法的把糧食留在國內以外,各國還紛紛采取政策,意圖進口更多的糧食,歐盟就這么做了。
2007年12月,歐盟27國表示將暫停征收大部分谷物的進口關稅。歐盟的聲明指出,除了燕麥、蕎麥以及小米之外,2007/08年度(7月至次年6月份)所有其他糧食的進口關稅將暫停征收。
歐盟在大部分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但在這個停止征收谷物進口關稅上,27個國家竟然毫無二致的投了贊成票。這其中包括歐盟的糧倉——烏克蘭,也包括歐盟最缺少糧食的國家——德國。
歐盟農業專員瑪麗安·費希爾·波爾表示,暫停征收進口關稅有助于歐盟進口糧食,部分緩解國內糧食市場面臨的壓力。她說,歐盟已經連續兩年糧食收成不好,目前國內價格高企,而且世界糧食價格也很高。
“問題在于,如果所有的國家都禁止出口,再優惠的進口政策,又能去哪里進口糧食呢?”糧商反問。
正因如此,在中國糧食出口政策逆轉的情況下,2008年1月4日,新年伊始,嘉吉排名全球前35位的總裁全部來到中國。在一周的拜會過程中,他們分別拜訪發改委、農業部、各重要農業省市領導。
中國式難題:如何釋放糧食價格信號
本報記者 滕曉萌 北京報道
國際價格通過期貨方式向各國傳遞,已經超過了現貨方式的效應。對于進出口量不大的中國來說,“芝加哥大豆期貨——大連大豆期貨——國內大豆現貨——食品”的價格傳導機制,似乎已經形成。
“堵”還是“疏”,這是目前考驗中國政府糧食政策最大的問題。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糧食價格增長18%,導致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加強。但是與猛漲50%的世界糧價相比,中國糧價仍在控制范圍內。2008年1月,美國市場小麥離岸價格已經近人民幣3000元/噸,而中國大部分地方小麥收購價格還不足1600元/噸。
如果國際糧價繼續高位運行,國內外如此大的價差,對政府一系列調控政策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價格傳遞通道
2007年年中,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畢井泉表示,中國此輪糧價上漲,主要來源于國際市場價格的拉動。年底,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限制糧食出口的政策,切斷國際糧價向國內傳導的價格通道,國內糧價應聲而落。
但是,南京財經大學糧食經濟研究所教授李全根表示,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價格通過期貨方式向各國傳遞,已經超過了現貨方式的效應。對于進出口量不大的中國來說,“芝加哥大豆期貨——大連大豆期貨——國內大豆現貨——食品”的價格傳導機制,似乎已經形成。
中國目前主要農產品中,只有大豆主要依賴進口,大豆期貨也向來是和芝加哥市場最“同步”的品種。2007年,和芝加哥一樣,大連交易所的大豆、豆粕、豆油全線走出了最波瀾壯闊的行情,眾多基金的加入,更令交易量和成交額水漲船高。
2008年1月21日,大連大豆主力9月合約4736元/噸,而在2006年8月,大連大豆期貨最低曾達到2452元/噸,16個月上漲了近一倍。從走勢圖上看,大連大豆和美國大豆的走勢基本相同,都是從2007年7、8月起連續攀升,其間甚至沒有進行什么調整。
與此同時,中國大豆現貨同步上漲,批發價格超過4300元/噸。甚至在政府一系列限制糧食出口政策發布后,小麥期貨、玉米期貨都下滑,只有大豆產品期貨和現貨依然堅挺。
大豆漲價,直接意味著食用油和飼料漲價,也意味著豬肉、雞蛋、牛奶等畜牧產品漲價。
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尚未對期貨價格的傳遞采取干預辦法。
調控政策抉擇
在切斷出口渠道的同時,中國政府還在國內采取了一系列壓低糧價的做法。
中儲糧總經理包克辛此前在中央儲備糧工作會議上透露,2007年,中儲糧拍賣了3716萬噸最低收購價小麥、30萬噸進口小麥、1825萬噸最低收購價稻谷、60萬噸中央儲備玉米和20萬噸中央儲備油,以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價格。
2007年12月開始,政府進一步增加向市場投放儲備糧。每周皆向市場公開拍賣450萬噸左右的最低收購價小麥和100萬噸左右的進口小麥,并且逐漸下調起拍價格。僅2007年12月12日一天,國家在安徽和鄭州,就各投放了90萬噸最低收購價小麥,以安撫進入生產旺季的面粉加工企業。2007年12月底,在最低收購價小麥托市的強大壓力下,鄭州小麥期貨一度跌停。
進入2008年后,為了保證春節期間供應,國家每周向市場公開拍賣的最低收購價稻谷達到50萬噸,由于起拍價下調,成交量相當可觀。
根據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監測,2008年1月上旬,國內玉米銷售價格下跌0.69%;小麥、稻谷在多個主要地區也開始下跌,只有依賴進口的大豆依然小幅上漲。
“但是這樣的狀況不能持續太長時間。”江蘇糧油貿易公司常務副總姚學武向本報記者表示,據他了解,目前市場供應仍然不足,大量貿易商在前期以較高的價格購入了小麥,必然期待后市小麥價格繼續上漲才能出貨。因此,如果政府繼續強力壓制糧價上漲,就只能通過不斷投放糧食儲備的方式,否則春節后糧價上漲壓力較大。
中國網上糧食市場總經理王彪也表示,目前雖然國內主要糧食價格平穩,但是供應仍然偏緊。
“長期看,中國這么‘捂’著價格是不可行的。”盧鋒說,政府應該更多讓價格充分釋放信號,發揮調節作用。如果政府刻意壓低價格,可能會給供給方——農業釋放錯誤的信號,不利于今后的供需調節。
不過,2008年中國政府的工作重心已經定調:防止結構性通脹轉為全面通脹。1月15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對成品糧及糧食制品、食用植物油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達到一定規模的生產、批發和零售企業如要提價,必須向政府申報。這一政策進一步打擊了糧價。
利是米業有限公司采購部經理陳茂軍證實,目前東北地區的稻谷收購價正在下滑,從前一段時間的0.9元/斤,下跌到目前的0.84元/斤左右。而業界分析也認為,目前玉米價格下跌,與農民在春節前銷售積極有關,隨著春節臨近,價格可能進一步下滑。
陳茂軍說,如果價格繼續下跌,來年種植稻谷的農民,可能會減少。
糧食加工業界正在流傳的說法是,為了在壓低糧價的同時,鼓勵農民來年生產更多的糧食滿足國內需求,國家將修改糧食最低收購價辦法以及糧食直補辦法,給農民更多的補貼。
20% “高糧價時代”的估值泡沫
本報記者 滕曉萌 北京報道
世界糧食貿易量已經多年來穩定在2.5億噸左右的水平,人口增長速度也相對穩定,而這一輪的糧食上漲周期呈現從期貨到現貨、各大糧食品種交替領漲的情況,似乎與各路資本炒作有關。
《廉價食品時代終結》(The End of Cheap Food)——2007年12月7日,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以這樣的標題和一片被咬了一角的面包為封面,將全球對糧食市場的擔心,表現到了極致。
2007年,如果這片面包出現在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它將漲價50%,在新加坡漲價40%,在拉脫維亞漲價38%,在德國、中國和日本漲價10%。在拉美地區,它更會成為一件奢侈品,秘魯計劃發放“面包券”,玻利維亞讓軍方接管了部分面包房,以保證窮人能吃上面包。
面包等食品的漲價,直接源于一路高漲的國際糧食價格。國家發改委1月17日公布的一份價格報告顯示,2007年全年,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大米平均價格同比分別上升58.2%、44.4%、45.9%、6.2%。所有大宗糧食都創下了10年新高。
進入2008年,世界糧食市場仍未見有回調跡象。全球都在關注,這一次糧食上漲周期,是否能夠長到足以讓一代人忘記此前由農業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廉價糧食時代。
全球糧食供應偏緊
關于誰動了人們的面包這件事,至今仍然眾說紛紜。畢竟,直到2006年糧價開始加速度上漲時,都沒有人預測到2007年漲幅會接近50%。
最直觀的解釋是,世界供求發生了巨大變化。2006/07年度,氣候造成的減產影響了世界大部分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世界第三大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受災最為嚴重,干旱造成其小麥產量由頭一年的2540萬噸,降低到980萬噸。2006年10月,由于對澳大利亞小麥減產的擔心,國際小麥價格率先被推升至10年最高水平。
隨后,歐盟、烏克蘭、加拿大、美國等一批出口國,相繼宣布小麥不同幅度的減產。國際糧農組織最后估計,2007年全球小麥總產量僅為6.02億噸,遠低于此前的估計。國際谷物理事會統計稱,2006/07年度,全球谷物消耗量為16.23億噸,但同期產量只達到15.7億噸。
在小麥之后領漲的是玉米。2006年初,美國總統布什在國情咨文中宣布,由于擔心石油安全問題,將大力發展替代能源。隨后,美國農業部預測,2006/07年美國玉米產量的20%以上將被用于生物乙醇生產。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產和出口國,而按照美國的計劃,生物燃料項目的出現,幾乎可以消化美國全部玉米出口量。
玉米的漲價,隨即拉動了大豆價格上揚,和玉米相似,大豆是制造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另外,玉米價格高漲,也令更多的大豆被替代性地運用于飼料。2007/08年度,玉米和大豆的替代效應進一步顯現,由于玉米漲價更快,大批美國農民放棄種植大豆而改種玉米,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大幅減少15.6%。美國農業部報告稱,2007/08年全球大豆產量將下降6%,而消費繼續增長4.5%。
所有糧食全部供應偏緊乃至供不應求,在過去幾年中,還是首次出現,隨著供應頻頻告急,世界糧食庫存也降到低點。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盡管預計2008年世界谷物產量將創紀錄地達到21.01億噸,但是預計庫存仍然將降至1983年的新低,僅為4.2億噸。經合組織則說,目前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四大主要糧食供應國,供應缺口就高達6000萬噸。
美元貶值的放大效應
歷史上,糧食供求不止一次發生波動,但是如2007年一般的全球性價格上漲,卻不多見。2007年12月,芝加哥小麥、玉米和大豆月均期貨價格分別達到每噸336.9美元、166.8美元和423.1美元。
與糧食供應短缺同時出現的,是美元大幅貶值。自2002年以來,美元已經貶值超過30%,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爆發后,美元貶值進一步加速。
而在世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中,除了美國外,歐元、澳元、巴西雷亞爾等貨幣都非常堅挺,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以美元結算的農產品價格上升。除了農產品以外,2007年國際所有大宗商品市場幾乎都出現全面上漲行情。生物燃料的發展,更是打通了石油和糧食之間的價格通道。
“目前的供應缺口,并不足以支撐如此高的價位。”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說,“根據歷史經驗,每逢美元貶值的周期出現,糧食一定會漲價,并且一些國際機構也會發布一些導向性的數據,來促使糧食漲幅高于美元貶值幅度,以促進農業增加生產。”
2007年12月,在2008年小麥播種面積可能上漲的預期推動下,芝加哥小麥期貨從歷史高位小幅下滑。但隨即美國農業部發布預計,稱冬小麥播種面積遠遠低于分析師的估計,小麥期貨重新上揚。
大量出口糧食的美國是本輪漲價中最大的受益國,2007年,美國農場純利潤達到870億美元,比10年前上漲了50%。但是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的報告稱,美國自己的小麥庫存也將在2008年降到60年來的最低點。
“重要的原因在于商業炒作。”南京財經大學糧食經濟研究所教授李全根說,世界糧食缺口并不如人們想象中那么大,世界糧食貿易量已經多年來穩定在2.5億噸左右的水平,人口增長速度也相對穩定,而這一輪的糧食上漲周期呈現從期貨到現貨、各大糧食品種交替領漲的情況,顯然與各路資本炒作有關。
相比有色金屬等品種,糧食的需求穩定,價格也相對低廉,因此頗受投機者青睞。羅杰斯、巴菲特等相繼宣布,大量買入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產品期貨合約。各大投行也眾口一辭,唱多農產品。在2007年11月到2008年1月的三個月時間里,芝加哥大豆投機持倉由6萬張左右,增加到超過7.5萬張,大部分買多。
馬文峰說,以他熟悉的小麥品種為例,目前美國價格大概偏高20%左右。
面對高糧價未來
但在期貨市場的逐利者眼中,這個價格還不夠高,2008年初,瑞士信貸首席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堅定表示,糧食短缺和進口是工業化中一個不可逆的變化,隨著新興市場對蛋白質需求提高和美國乙醇需求提高,農產品將進入長期大牛市。羅杰斯也說,糧食供需失衡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10年內糧食仍將持續上漲。
一些數據似乎可以支撐這一說法。從目前已公布的數據來看,2008年世界糧食供應仍然偏緊。美國農業部報告稱,2007/08年度美國大豆將減產18.6%,中國大豆將減產11%,因此全年世界大豆總產預測為2.2159億噸,同期消費預測為2.3520億噸,依然供不應求。很多機構相信,大豆將成為2008年率先領漲的糧食品種。
但是大部分糧食研究者并不認可高糧價會持續10年的觀點。“除非有人能夠證明能源價格會一直漲,同時糧食需求會壓倒技術進步,否則糧食價格就不可能持續漲下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盧鋒說。
李全根和國務院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國強都將短期內糧食價格回調的希望寄托在糧食增產上。根據經驗,糧價上漲將立竿見影地促使農民擴大種植面積并且提高產量,促進市場供求平衡。美國農業部的報告說,全球玉米耕種面積不斷擴大,美國2008年玉米將增產20%。
國際糧農組織也預測,2008年小麥、玉米等農產品的種植面積都有所增加。為了增加小麥生產,歐盟已經重新開放了10%的休耕農田。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烏克蘭都表示2008年收成應該好于上年。
馬文峰說,業內對糧食增產的預期,強烈限制了糧食繼續走高,但是他并不認為糧價有太大的回調空間,“如果糧價下跌,會刺激更多的糧食用于制造生物燃料,從而增加需求,生物燃料可以發揮糧價緩沖器的作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