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漲嚴峻危機顯現 民眾“仰望星空”無心情
亞洲時報:中國通漲形勢嚴峻 危機顯現
亞洲時報/日常必需品價格飛漲煞不住勢頭,引起公眾不滿、進而演變成危機,在近年歷史中不乏例子。1988年,中國的通脹率18.5%,到1989年激增至25%以上,這是民眾響應1989年學運的一大誘因。前車可監,中國如今似乎把通脹視為頭號公敵,采取各種措施抑制價格上漲。
最近,因為收入漲幅趕不上通脹,大陸居民用同樣的錢,只可以買到以前一半的基本必需品,例如豬肉。廣東省云浮市一名姓余的退休電影放映師說,“如果就我一個人,我可以不買肉吃。但是家人要吃,我得去買豬肉。”
這位70歲的老人很清楚,最近幾個月中國主要食品價格漲得有多厲害。余老說,“豬肉價格從去年9月的每斤12元,漲到現在的每斤18元;花生油價格幾乎翻了一番,從原來的一斤7元賣到一斤13元;牛奶也從原來的每盒(250毫升)2元漲到2.5元。雞肉最近降價了,現在我多數買雞肉吃。”
余老未必會走上街抗議生活費猛增。但是,家中人口不斷增多的年輕人、對生活不再抱有幻想的學生、以及靠微薄工資度日的工人,卻可能不那么克制,他們已經感到了空前的生活壓力。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家易憲容表示,北京已經意識到經濟問題,可能演變成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危險。根據“香港人權民主信息中心”一則報告,山東淄博中石化齊魯石化股份公司的1000多名員工,從12月3日起就開始靜坐,要求工資漲幅跟上物價上漲。該中心沒有說齊魯石化股份公司是否與抗議員工談判。
中國主要食品價格,從去年5月開始上漲,僅3個月時間豬肉價格就翻了一番。去年9月初,政府透過對生豬養殖的補貼,鼓勵農民養豬之后,豬肉和其它基本必需品的價格出現小幅回落。但是農民不愿養更多豬,部分原因是藍耳病爆發,導致大約7萬多頭豬死亡。中國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薛亮8月23日說,為了遏制藍耳病疫情擴散,銷毀了17.5萬頭豬。去年11月,政府說疫情已經得到控制。
中國的經濟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好了,因此對肉的需求與日俱增,但偏偏在這個時侯藍耳病爆發了。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從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6 年39.6公斤,16年間幾乎翻了一番。根據“中國肉類協會”統計的數據,在此期間,豬肉市場成交量從620萬噸上升到2500萬噸,增長了3倍。
盡管供應已增加,但因為全球原油和食品價格也在猛漲,中國的生活成本可能進一步提高。在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中,食品所占權重為33%左右。去年11月,中國食品價格較上年同期增長18.2%,結果導致當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升6.9%,這是自1996年12月以來的最高點。去年11月,水、電等公用項目的價格較上年同期增長5.6%
今年1月9日,中國最高計劃機構“國家發改委”在網站上發表聲明說,谷物制品、食用油和豬肉等主要食品價格,在12月持續上漲。去年12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將于1月25日公布。
據“美國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和策略主管王濤表示,中國2007年全年通脹率大約為4.8%。中央政府智庫“中國社科院”則預測,去年的通脹率為4.5%。該機構1月11日說,如果政府不能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消費者價格指數可能增至5.8%。
去年,政府為控制物價上漲,一連加息6次。最近,也即1月13日,中國有關方面針對操縱市場價格、不執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企業,把最高罰款從原來的30萬提高到100萬元人民幣,公布之日起即時實施。
中國總理溫家寶1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之后,又對1999年發布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進行修改。新修訂的《處罰規定》說,短期內不準提高燃油、天然氣、電、自來水、暖氣、公共運輸和風景區門票的價格。
為貫徹實施新政策,發改委也在1月16日對谷物、食用油、肉類、牛奶、蛋類和液化氣等一系列產品實施價格控制。在1月上半個月,大豆油和羊肉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8%和51%。
政府為遏制日常必需品價格上漲,而持續干預市場,這已經引起人們的擔憂:在臨時干預措施停止之后,價格可能漲得更厲害。“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總經理貝多廣說,“干預措施已經引起金融界人士的擔憂。他們今年最擔憂的不是經濟發展過熱,也不是美國次級貸款危機帶來的外來經濟挑戰,而是限價政策結束后怎么辦。”
貝多廣也對國務院“突然宣布的措施”表示擔憂,說這是政府自1993年以來,首次采取干預價格措施。他說,“政府一般只在金融和貨幣政策不奏效的情況下,才采取這種行政干預措施。”
最近的行政干預政策可能表明,貨幣政策已越來越不起來作用。貝多廣說,“盡管貨幣政策和行政干預雙管齊下,可以立即奏效,但是從長遠來說這樣做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由于低價的優勢,中國的資源出口會激增,這進而對中國的資源和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對于臨時價格干預顯示宏觀經濟控制措施正在失去效用的說法,中國社科院高級經濟學家和金融教授易憲容并不贊同。然而,他為臨時價格措施扭曲了供求關系,結果導致基本必需品價格猛漲,并對社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廣州一間藝術機構的負責人余先生說,消費者,尤其是那些沒有穩定工作或低收入的農民工,當然歡迎政府努力穩定市場價格。不過,他也支持易憲容的觀點,擔心一旦行政干預停止,物價就會猛漲。
“瑞士信貸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在最近一份調查中說,鑒于能源、公用事業和其它公共機構的價格凍結, 11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漲幅為6.9%,而12月的同比漲幅可能回落到6%。陶冬說:“我們認為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增幅不大,并不代表中國的通脹有所緩和。預計2008年上半年食品價格漲幅,會在6-9%穩定下來,但非食品價格的漲幅會進一步高升。”
北京決定干預物價上漲,首當其沖的是大陸能源和食品股。石油、化肥和電力股猛跌。例如,1月10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翌日,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開始下跌,中石化收盤前跌幅高達8.5%,最后收盤價為10.76港元,跌6.43%;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跌至5.44港元,跌幅6.85%;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跌至7.39港元,跌幅10.21%。
1月17日,“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俊撰文說,“聯華超市控股公司”等大陸食品和飲料公司將受到嚴重影響。德意志銀行預計,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同比漲幅,會從11月的6.9%回落到12月的6.5%,但由于食品價格持續上漲,消費者價格指數會在今年1月升至7%。
天災人禍齊來,中國民眾“仰望星空”無心情
東方日報/對中國人而言,今年一開年,就噩耗頻頻,天災人禍不斷。先是通脹持續攀新高,接著就是大面積的雪災,幾千萬人的春節回家之路被阻,更多人要在冰天雪地的惡劣天氣下過著斷水斷電的艱難生活;再接著股市又爆發雪崩似的股災,億萬股民被深度套牢。在短短一個月之內,風刀霜劍嚴相逼,內地蟻民實在沒有那種“仰望星空”的閑情逸致。
昨日內地股市大幅下挫,近千只股票跌停板,如果再加上前日的損失,內地股市在兩天之內蒸發近三萬億元人民幣,中小股民欲哭無淚,很多人將這場災難歸咎于政府的調控無能,憤怒之火在民間聚集,成為當局的棘手難題。
內地股市雪崩,雖然有外圍因素的影響,但最主要的是政府監管不力。自前年開始,內地股迅速高漲之際,當局的監管并沒有及時跟上,各類內幕交易層出不窮,尤其是“史上最牛的散戶”、北京銀行“幼童股東”等極其惡劣的丑聞至今未有揭開蓋子,讓股民們深感不忿。特別是當前股災之際,股民們大多賠得血本無歸,而那些特殊利益集團卻利用不對稱消息大發其財,而且還逍遙法外,這如何讓眾多蟻民咽下心中那口氣?
更讓蟻民難受的是,近期的物價還不斷上揚,據預測,一月份的CPI可能達到百分之七,如今又碰上雪災,各地交通出現嚴重混亂,運輸成本又大幅上升,物價的漲幅更是難以想像。
通脹重臨局勢嚴峻
一方面股災將積蓄一掃而空,另一方面通脹又將微薄的收入不斷蠶食,在雙重打擊下,這個年關,老百姓能過得好嗎?
對于基層民眾而言,類似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等專業的經濟大道理,離他們的切身利益很遠,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飯碗中有沒有肉,自己一家人有沒有容身之地,自己的孩子有無書讀,年老之后如何養老。他們之中很大一批人,為國家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黑發人熬成白發人,但沒想到最后卻淪為國家的負資產,改革開放的踏腳石。
現實的艱苦,讓老百姓對當局頗為失望。溫家寶日前也表示本屆政府雖然“盡心盡力”,但離形勢的要求與群眾的期望還有“不小的差距”,這不是自謙之語,這實際上道出了當局對當前嚴峻局勢的認識。從過往的歷史看,每逢通脹之年,便是社會波動之年,一九八八年因物價開放引起的通脹,最后引爆了翌年的六四事件,而今次的通脹,再加上股災天災以及奧運會等一系列因素,使局勢更加復雜,也使當局在處理上更為棘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全國性的重大事件。
不少高官這幾年通過訪貧問苦攢下不少清譽,但這不過是小仁小義,畢竟單純的訪貧問苦難以解決絕大多數人的困苦,關鍵還是要看能不能真正推出一些惠民利民的政策,這才是大仁大義的題中之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