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污水處理廠本應是環保的最后一道關卡,如今卻有相當一部分淪為超標排放大戶。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權威人士處獲悉,目前環保部成立專項調研組,正在對全國范圍內污水處理廠污染問題進行摸底調研,從目前調研結果看,情況并不樂觀。下一步環保部擬對污水處理廠污染問題進行集中整治。
“主要是由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負責,成立了20個小組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污染源普查,近期就會有結果出來。”上述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近年來,隨著水污染形勢日益嚴峻,各地開始進行水環境綜合治理。作為治污減排的重要基礎設施,污水處理廠被列入建設清單,開始大規模建設。但由于運行監管缺位,資金缺口等問題,原本為了污染治理建設的污水處理廠,有的卻正在扮演污染者的角色。
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僅政府投資部分就達5000億元以上,污水處理廠運營費用每年也要約500億元。據統計,截至2014年3月底,全國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622座,污水處理能力每日約1.53億立方米。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各地調研發現,很多地方都大量存在污水處理廠污染問題。一方面,由于資金有限,很多污水處理廠在建設后并沒有真正投入使用,往往成了一個擺設,大量未經過處理,廢水直接排放,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破壞。一位基層環保工作人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很多地方污水處理廠基本上就是檢查組來了開一開,檢查組走了再關上,特別是一些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園區內的污水,但是實際情況極不樂觀,相比城市污水,這類污水處理廠反而成了污染企業的保護傘,大量不達標的廢水排放,給環境造成極大破壞。
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長期低負荷運行、超標排放等問題也非常普遍。此前民間環保組織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在查找安徽污染源時發現,馬鞍山中鐵水務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的出口處,泥湯狀的“達標”污水滾滾而出。7月16日,四川省環保廳公布《2014年第2季度四川省國控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結果》顯示,第二季度全省19個排放不達標的企業榜單中,11家城鎮污水處理廠“上榜”。去年2月,浙江省刮起“環保風暴”,公布了首批28家環保不良信用企業。但令公眾震驚的是,在這28家企業中,竟有13家為污水處理企業。
“一邊治理污染,一邊制造污染,污水處理廠的污染問題已經不容忽視了。”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服務中心副主任馬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坦言,相比較全社會環保投入資金,排污治理的投入明顯不足,特別是在地方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就很難保證治污的投入,污水處理廠生存困難、盈利能力弱、提標改造投入大是造成不能達標排放的客觀原因。此外,也存在一些污水處理廠不按規范降低標準的“主觀故意”。
馬勇告訴記者,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地方的污水處理廠都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經營資金往往存在很大缺口,加上經營機制的老化,對于一些因為設備老化,過量處理污水而造成的污水處理“超標”問題,為了完成生產任務,往往選擇視而不見。令他更加擔心的是,隨著全國各地的污水處理廠都相繼建好并投入運營,這幾年大量污染排放問題也會集中爆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