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世界衛生組織稱,目前國際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經過了風險評估,并不比傳統的同類食品有更多的風險,但一些“反轉”人士依然認為:轉基因安全沒有真正的科學根據。
自2009年3月開通博客,呂永巖已經發表了8497篇博文,其中80%文章涉及“轉基因”,其中有自創文章,也有轉載。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鐵桿“反轉派”。
呂永巖是位軍旅作家,在網上搜索,人們還能發現他在一個名為“華語作家影響力排行調查”中,排在金庸之后,位列第三。
為何作家“不搞文學創作”開始關心“高科技”了?
答案很簡單:轉基因來了!
舌尖上的討論
“支持轉基因產業化的人給我一個綽號叫反轉神棍。”1月14日,電話里傳來呂永巖的聲音。
他表示自己并不反對針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國家已經在棉花上采用了轉基因技術,這個當時沒有爭議”,但是轉基因糧食作物產業化,他是堅決反對的。“水稻是人吃到嘴里的糧食啊,任何人都不能隨意改變我們吃的糧食。”
呂永巖認為自己的“反對”是有依據的。他說,反式脂肪酸,人類認識其危害用了100多年的時間。DDT、氟利昂等危害也是用了將近100年或50年以上的時間才知其害。轉基因研究短短十幾年時間,安全爭議從未間斷。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絕不能倉促地讓13億人做“轉基因小白鼠”。
“一旦食用轉基因主糧,要是發現(有害)的話,那就危險了,轉基因是活的東西,上面提到的那些都是死的東西,轉基因作物的花粉是不斷擴散的……”一談起這個話題,電話里的呂永巖語調漸趨急促,說到激動處會連續咳嗽兩聲,這位62歲的作家對“轉基因的安全性”有深深的憂慮。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所長林敏則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食品,轉基因食品和傳統食品一樣安全。”他表示中國對轉基因食品有著嚴格的評估標準。
“第一個就是對生態環境的安全性評估,第二是對過敏方面的評估,第三個對毒性,也包括致癌性的評估,目前我們能知道的所有科學的安全評估手段全用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在接受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時如是說。“這個安全評估標準,是2003年我參加評價制定的。”
這讓作家感到“震驚”,轉基因科學家怎能“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呂永巖稱:“農業部有個"轉基因安委會",專門評價植物的,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搞轉基因的科學家。”在他看來,轉基因安全不安全,應由搞環境科學和搞醫學的專家來評定,我們任何一個領域,裁判員和運動員都應該分離,這可以避免王婆賣瓜的嫌疑。
“安全”是呂永巖一直掛在嘴邊的問題,盡管聯合國糧農組織有關轉基因的報告說,這些食物不太可能對人體健康有風險,盡管世界衛生組織也說,目前國際市場上的這些食品經過了風險評估,并不比傳統的同類食品有更多的風險,呂永巖和他的“反轉”伙伴們依然認為:傳統作物經過了人類幾千年選擇,才能安全食用。說轉基因安全沒有真正的科學根據,有利益集團靠做假推動嫌疑。
有網友對其“開炮”:你不相信科學家,不相信糧農組織,不相信世界衛生組織,你相信誰,難道相信哲學家?
呂永巖回答:“我相信世界120多個國家共同簽署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這個"議定書"至少有70多處提到轉基因生物的風險,它是針對轉基因生物的風險而制定的,目的也是為了限制轉基因生物的風險。這不僅是真正的科學共識,更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共識。這個議定書,轉基因受益大國美國不敢簽,中國推動轉基因產業化的人從來不敢提。這更說明,轉基因作物是有嚴重問題的。”
北京師范大學研究哲學的教授田松觀點很明確:“轉基因注定對我們的身體和環境都有害。”
接受還是拒絕?
“挺轉派”理由充分,“反轉派”有充分理由。一時間,兩派爭論不斷,以至于有位老人在電視節目上發出如是感慨:“霧里看花轉基因,想說愛你不容易。”
拒絕還是接受?或許,農業一線研究人員有其看法。
“轉基因只是一種技術手段。”一家知名生物農業公司的科研人員王崢說,“現在中國的農業生產,畝產提高幅度是非常大的,可以說是和現代生物學技術有關系的。”
2011年開始,王崢開始從事與水稻相關的生物農業研究,其中就包含了轉基因研究。她認為,生物技術應用到現代農業技術里面,如抗除草劑技術,或者是雜交技術,能提高作物產量。“種子好,所以畝產就提高了。”
說完她又補充道:當然還有一個原因,產量提高與科學化的種植方式也有很大關系,比如施肥、管理、打藥等等,這個貢獻會比種子本身的貢獻還要大很多。
針對社會上“轉基因妖魔化”的聲音,王崢有自己的理解:“人們為什么會恐懼,是因為不知道,不清楚。有人說這個好,有人說這個不好,大家不知道誰對誰錯,這就是大家對轉基因恐懼的原因。但是如果你了解分子生物學的原理,知道這是怎么回事的人,就不會恐懼。”
但呂永巖認為,轉基因想搭雜交的車,這是一種欺騙。
廣西農科院的研究人員崔素芬,也認為中國農業存在的問題不是一個轉基因所能全部解決的。
“目前,基礎農業發展的瓶頸非常大。”崔素芬一口氣給記者列出了5條。首先,環境污染很嚴重,植物光合作用的時候,產生有機物質,如果空氣中有毒物質較多,植物吸收就形成殘留;第二,農藥使用過多,會對農作物造成影響;第三,現在的水質污染很嚴重,而且農業種植中水資源的浪費也很嚴重。第四,種植過程中農民的素質不太高,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第五,農業機械設備配置不到位,高中端的沒有。
“我國農業機械的高端水平還是很少的。”比如說甘蔗,在美國,甘蔗是不用人砍的,聯合收割機像收割小麥一樣,在巴西也不用人砍,但在中國還需要農民從甘蔗地里人工砍斷。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研究出專門用于甘蔗收割的機器。
崔素芬同時對農業廢棄物合理利用表示關心,像地里的甘蔗根、麥秸等農業廢棄物,在現代農業來講,是可以提取很多物質的,比如木糖醇。她舉例說,廣西用甘蔗來生產蔗糖,甘蔗壓榨成汁之后,剩下的甘蔗渣用來生產酒精,或者造紙,都可以提高經濟附加值。
但是作為一個農業從業者,她有著自己的無奈。“農業雖然說是立國之本,但是投資到農業上的比例還是相當低。雖然政府每年都強調農業的重要性,但農業仍處在越強調,越不受重視的情況。”
種糧大戶的選擇
“我不了解轉基因。”北方某省的種糧大戶周廣財回答得很干脆。
“那你準備種轉基因嗎?”記者問。
“不種!”周回答。
1月15日晚,民主與法制社記者通過QQ與周廣財進行了“交談”。記者沒想到他會這么明確地表示不種轉基因作物,要知道他也是個種子“發燒友”。為了種植有機水稻,曾煞費苦心。
2003年,周廣財在晾曬了3年長滿野草的土地上搞有機種植。老周介紹,那片地他曾深翻1米使其暴露在陽光下進行有機轉化,反復3年,土壤、水分、空氣全部轉換成有機標準,他才敢撒稻種。
種子是從一個日本歸國的朋友口袋里翻出來的,只有一小把,名叫“越光”。稻種撒下去占地還不到1平方米。有人看見這塊“稻田”,曾笑稱“指甲蓋大的地方什么時候才攢出一碗米來”。玩笑話言猶在耳,10年后,周廣財就已經把“越光”培育成了“有機越光”,1平方米已經發展到了50畝,1公斤價值100元。
“這是一個跨越,如果說普通的"越光"是世界米王,那周廣財培育出的有機米則是王中之王了。”彼時,農業專家石春雨這樣評價,“其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賴氨酸和總氨基酸均遠遠高于同類大米。”
“10年搞有機,一半的時間在賠錢,創業頭3年就賠了500多萬。”周廣財介紹,自家稻田和菜地都用黏蟲板除蟲,旱煙葉子泡水澆地,發酵的豆子做肥料,種出的糧食口感都是純天然的。但是因為不用農藥、化肥,要是遭遇病蟲害,整棚的菜都會被拔掉。去年2月份,一畝多的黃瓜苗曾遭遇天氣變化被凍死,光種子就損失了2000多元錢。
“有機種植成本這么高,為什么不用抗蟲抗旱的轉基因種子?”記者追問。
“有機農業是一個良心工程。”周廣財說,“轉基因的種子,現在爭論很大,有說好的,也有說孬的,安全性沒有一個確定的答復。我種的有機水稻,市場認可度很高。人們提起周廣財就知道我是個踏踏實實種糧種菜的人,就知道我的米和菜是安全的,我不能為一個還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的轉基因砸了自己的牌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