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騰訊網2013年10月20日報道,今年7月,我國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并指責農業部的不作為。(參見 http://news.qq.com/a/20131020/000517.htm)(筆者注:百度百科介紹,“兩院院士”是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現有近2000人。)
從該報道得知,61名院士聯名上書領導人要求推廣轉基因水稻一事,發生在今年7月份,而在此事的背后,有許多引人深思的現象出現。筆者本著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引述登載在騰訊網、新浪網、人民網等網上的部分內容,對有關轉基因的熱點問題作一番梳理,使大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通過梳理,我們發現,雖然農業部不允許我國進行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生產,但在不少省份,多年來民間仍然在偷偷大面積種植,這種現象的發生,有很大程度的原因竟然是出在具有科研和公司股東雙重身份的轉基因研發人員身上,個人利益驅動像魔鬼一樣吞噬著這些人的靈魂。這個問題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一、張啟發稱兩種轉基因安全證書明年將失效
上篇報道稱,2013年10月19日,“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在武漢華中農業大學舉行,300多名轉基因鐵桿支持者參加了活動方所組織的報告會,并參加了設在華中農大國際會議報告廳的“轉基因大米晚宴”。組織者稱:舉辦這些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宣傳轉基因水稻。
自今年5月以來,類似的轉基因大米試吃活動已在全國28個城市開展,都是華中農業大學為活動提供所需的轉基因大米。而這一次,還加入了剛剛收割不久的、由其自身研究種植的“黃金大米”。
該活動的主角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他同時也是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稱將在兩個月后卸任該院院長一職。
張啟發在演講后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轉基因水稻在中國的前景表示悲觀,“2009年5月,在11年的爭取之后,我們研究的兩種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與Bt汕優63取得了國家所頒發的安全證書,當時我比較樂觀,但現在4年過去了,這兩張證書也將在明年失效,但轉基因水稻商業化不是更近,而是更遙遠了。”
張啟發透露,今年7月,我國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61名院士在建議書中寫道,‘推動轉基因水稻種植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轉基因產業化發展不起來,則商業發展不起來,對科研影響非常大’,同時院士們指出農業部的不作為。”
張啟發稱,在2000年前后,不知道為什么突然間那么多人冒出來反對轉基因。
■疑問:
從眾多媒體披露的消息來看,農業部在2009年發放了華中農業大學申報的兩個轉基因水稻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申報的一個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有效期均為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也就是將于明年8月17日到期。這61名院士聯名上書和華中農大掀起的轉基因食品試吃熱,與這三個轉基因安全證書明年將失效是否存在關聯?他們是不是想在證書失效前為推動農業部批準這些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商業化生產而奮力一搏?
二、轉基因水稻已悄然失控 歐盟屢次向中國發預警通報
2010年3月17日,中國新聞網《農業部:發放轉基因安全證書并非允許商業化生產》一文稱:
中國農業部網站15日發布“農業轉基因技術與生物安全問答”,該問答說,2009年8月17日,農業部依法批準發放了轉植酸酶基因玉米、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綜合評價認為,轉基因水稻和玉米與非轉基因對照水稻和玉米具有同樣的安全性。不過其產業應用尚需時間,因為發放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并不等同于允許商業化生產。
截至目前,經安委會評審,農業部已先后批準了轉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四種作物的進口安全證書,除棉花外,其余進口作物用途僅限于加工原料。農業部至今沒有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
這就是說,農業部還沒有允許任何轉基因糧食作物進行商業化生產。這可以說是官方制定的原則。不過,中國常常有這樣一個特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如果認為由于農業部有不允許轉基因糧食作物進行商業化生產的規定民間就不會出現商業化生產的現象,那是很幼稚可笑的;而農業官員陳錫文的一番話就很幼稚可笑。
2012年2月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就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會上表示,關于轉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有關部門并沒有批準它可以商業化生產,所以不可能在市場上出現。(參見http://news.qq.com/a/20120203/000872.htm)
再請看2012年7月2日南方周末《轉基因水稻成“漏網之稻” 嚴打整治仍違規擴散》一文披露的轉基因水稻流入民間的實情(參見http://news.qq.com/a/20120702/000659.htm):
因含有違法轉基因成分的米制品屢次被檢出,早在2008年,歐盟對中國出口大米及米制品就提出了采取保障性措施,要求加強對中國出口米制品的轉基因檢測。2012年,“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通報”共通報了28批次的來自中國(包括中國香港)的違禁轉基因食品,其中24批次是大米制品。
“湖北是轉基因水稻種植的重災區。”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方立鋒說。2004年至2006年間,該組織《非法轉基因水稻污染中國大米》的調查報告估計,湖北2004年“最少有950噸-1200噸轉基因大米已經流入市場。今年(指2005年)的種植面積至少為20000-25000畝,如果不加阻止的話,可產轉基因大米10000噸-12500噸。”
這份報告最早揭開了中國轉基因水稻擴散的秘密。
擴散源頭一度指向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部目前只批準了兩種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其中“Bt秈優63”研發者——中科院院士、華中農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張啟發被上述報告批露出任武漢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而科尼公司委托湖北松滋種子公司來進行制種。而這些種子中的部分,最終流播至湖北、湖南多地。
轉基因水稻研究學者、種業公司、基層種站、農民……中國的轉基因水稻,被疑正依著這一路徑流進餐桌。
南方周末記者通過調查七十多家種子公司和種站發現,僅以抗蟲轉基因水稻為例,它們曾經的試驗地幾乎覆蓋了中國南方所有水稻種植地區。
以歐盟通報中披露的“科豐6號”為例,當時研發機構福建農科院的合作對象包括了四川農業大學和湖北、廣東、江西、黑龍江等地的農科院多家單位,主栽品種覆蓋長江流域、華南多個稻區。
在福州,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福建確曾存在相當規模的轉基因水稻種子銷售市場。包括福建農科院與上市公司豐樂種業合資的閩豐種業、中國種子集團福建農嘉公司等,都曾在業內被傳有染。
在湖北,天門市迪龍種業有限公司在其公司官網和阿里巴巴網站上依然在公開銷售一種難以識別的“全能抗蟲水稻——SCK4259”。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詢問時,該公司一名業務員承認,被稱為“超級克螟秈稻”的SCK4259正是轉基因育種技術所得。“沒有轉基因怎么抗蟲?我們做了十幾年了,每年會賣幾萬斤出去。現在已經賣沒了,每年2月份是旺季。”
■疑問:
農業部多次重申不允許任何轉基因糧食作物的商業化生產,但在湖北、湖南等省份,還是出現了大面積轉基因水稻的非法生產,歐盟也屢屢向中國發出預警通報。農業部對此會有何評論?
三、國內外拒絕轉基因作物的人數居多
1、轉基因作物在國外
(參見http://news.qq.com/a/20100402/001200.ht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4/14/content_11186444.htm)
美國:小麥主糧的商業化尚未推開
美國是轉基因作物種植比較多的國家。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美國2009年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為85%,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為91%,轉基因棉花為88%。可是,在美國,至今還沒有對主糧小麥進行轉基因的商業化種植。
美國政府早在2001年就給美國的轉基因主糧小麥(硬質紅色春小麥)頒發了安全證書。
在2004年美國政府準備批準轉基因主糧小麥的商業化種植,但是,由于歐洲、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一直強烈反對轉基因小麥,如果美國商業種植轉基因小麥,那么這些國家的買家可能會從其他地區尋購小麥。迫于壓力,孟山都公司2004年主動撤銷了轉基因小麥商業化種植的申請。
在加州,2009年有3個縣對轉基因作物進行了全民公決,決定禁止在自己的縣里種植轉基因作物。有一家美國企業在加州做藥用轉基因水稻的田間試驗,因為當地農民反對,被迫轉移到密蘇里州。
俄羅斯:反轉基因專家當官
2006年年末,世界聞名的反食用轉基因產品專家、俄羅斯生物學家伊麗娜·葉爾馬科娃走馬上任,當選為俄羅斯國家基因安全研究會副主席。
2005年,伊麗娜·葉爾馬科娃博士著手研究小白鼠在食用轉基因食品后的健康狀況,發現基因食品影響了小白鼠以及它們后代的健康。這一研究結果為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活體動物產生一定負面影響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每年,俄國家基因安全研究會都會發布很多關于轉基因產品潛在危險的報告和論文,但一些西方的跨國公司卻因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研究證據,而對這些報告和論文表示置疑。
日本:禁止進口美國轉基因大米
日本對轉基因作物實行嚴格管理和慎重對待。根據“Angus Keid Group”發布的調查,82%的日本消費者對轉基因作物持否定態度。2006年8月,日本禁止進口美國轉基因大米。消費者對轉基因作物的否定態度已開始影響日本的食品加工業。例如,幾乎所有的釀酒商已開始停止使用轉基因產品釀造啤酒;相當一部分生產傳統日本食品如豆腐的公司開始使用非轉基因原料,并標記上“沒有使用轉基因大豆”。
印度:停止轉基因茄子商業化
2010年2月,印度中止了世界第一批轉基因茄子的推廣,認為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才能在全國種植,以確保消費者的安全。
此前,在相關政府委員會于2009年10月份批準轉基因抗蟲害茄子的商業化后,印度主要種植茄子的幾個邦抗議不斷。2010年2月6日,Uttarakhand邦第一個表態,稱他們將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不久后,另外兩個城邦Himachal Pradesh和Karnataka也作出相同決定。最后,環境部長Jairam Ramesh在2月9日表示,禁止商業種植轉基因茄子,要求須先對其進行獨立的安全測試,評估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長期影響,并獲得公眾和專業人士的認可。
德國:將禁止種植MON810型轉基因玉米
新華網柏林2009年4月14日電 德國農業部長伊爾莎·艾格納14日在柏林表示,德國將禁止種植美國孟山都公司研發的MON810型轉基因玉米。
艾格納說:“我作出這個決定,有合理的科學依據,因為MON810型轉基因玉米對環境構成危害。該決定完全是基于事實作出的,不帶有任何政治意味。”
法國、奧地利、匈牙利等5個歐盟國家均禁止在本國種植轉基因玉米。
艾格納的決定得到了德國綠色團體和消費者團體的大力支持。調查數據顯示,超過70%的德國消費者反對食品里使用轉基因玉米。
2、市場調查:近七成消費者對轉基因大米說不
2011年02月23日 騰訊綠色頻道
(參見http://news.qq.com/a/20110223/000649.htm)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今天公布了在國內多個城市進行的關于轉基因消費態度的公眾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的消費者對轉基因作物和食品的潛在健康隱患表示擔心,而近70%的消費者選擇非轉基因大米。受委托調查的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分析認為,消費者明顯傾向于對非轉基因食品的購買。綠色和平呼吁政府尊重公眾意愿,立即停止轉基因大米商業化進程,并重新慎重考量和部署中國的相關決策。
“這種鮮明的態度并不難理解,食品安全是任何人都會關注的問題,更何況是13億人每天都要吃的主糧。”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方立鋒說:“公眾目前對轉基因作物及食品的商業化發展總體持保守、謹慎的態度,任何與此相關的決策都應該慎之又慎。”
2010年9月到12月,綠色和平委托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和長沙六個城市展開調查,調查的主要對象為18-55歲、在家庭中擔當主要食品采購和決策者的消費者。結果顯示,65-69%的消費者明確選擇非轉基因大米,而56~65%的消費者希望政府在批準轉基因作物大面積種植和上市前征得其意見,表現出對相關決策知情權和參與權的強烈訴求。
3、綠色和平致信39家大米企業 呼吁加強轉基因監測
參見http://news.qq.com/a/20100919/000884.htm
2010年9月和10月是兩湖地區大米收獲季節,鑒于湖北省在過去幾年里屢屢出現的違法轉基因大米事件,綠色和平今天向全國十個省市的39家大米生產和加工企業發出公開信,提請這些企業警惕來自湖北的大米。
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方立鋒說:“按照國家農業部的說法,目前的轉基因大米或米制品均屬違法;而民意調查結果也顯示多數消費者傾向于購買非轉基因食品。我們相信這些食品企業會遵守法律,也會尊重消費者意見。我們希望在收購大米和米制品時能夠慎之又慎,加強轉基因成分的監測。”
4、農民拒吃轉基因大米
2010年04月02日 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參見 http://news.qq.com/a/20100402/000193.htm)
2009年8月17日,農業部批準了兩種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的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雖然頒布安全證書并不等于商業化,但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卻實質上在湖北等地已經悄悄進行,但這里的農民卻因基因水稻特殊的抗蟲功能自己都不吃。
2005年前后,一種可以不用打藥又高產的轉基因稻種在湖北江夏、孝感、咸寧等地區出現,讓當地的農民很興奮。種子公司的人說這種子可以抗蟲、增產,很多人就拿來試種了一下。這種Bt轉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一種特殊基因后,會產生Bt蛋白,這種蛋白會讓食用了這種水稻的螟蟲引起腸麻痹而死亡。
種了轉基因大米的農民,對吃這種大米都抱有很謹慎的態度。唐涂村的胡姓農民告訴記者,當時他家種的3畝稻谷,全部賣給了私人米廠,或賣給糧所,鄰居家的這種大米賣剩下的,都拿來喂雞了。而胡姓農民自己吃的,都是自家種的兩畝早稻,是自己留種的傳統大米。
轉基因大米的種子價格很貴。按照2005年江夏區的種子價格,非轉基因稻種每斤5塊錢左右,轉基因稻種至少每斤15塊錢,最高價時可以賣到40多。
根據“綠色和平”的調查報告顯示,“湖北省的孝感、咸寧、江夏等地區都有大規模轉基因水稻種植,湖北2004年最少有950~1200噸轉基因大米已經流入市場。2005年,售出的種子就達4.7萬~5.8萬斤,種植面積23500畝~29000畝,將產轉基因大米11750噸~14500噸,這些轉基因稻米已經從湖北流到廣州、中山、順德、珠海等城市。”
2004年、2005年湖北種植轉基因水稻的種子流出源頭,證據都指向了華中農業大學。江夏區五里界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的魏武就向記者證實:“剛開始種子是華農發的,今年華農沒貨,我們就沒貨。”
5、轉基因糧引發激辯:兩會前百人上書反對
2010年03月11日 大洋網
(參見http://news.qq.com/a/20100311/002202.htm)
2010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由國史學會原副秘書長蘇鐵山、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宏良、三農學者李昌平等各界人士起草,并由100多人聯署的一封反對轉基因主糧的公開信寄到全國人大。這封信明確表示:
“在國際上生物能源產業化和農產品武器化的大趨勢下,2009年11月農業部有關部門批準了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商業化生產經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種植轉基因主糧的國家(其他國家轉基因品種僅限于非主糧)。我們認為,將安全性仍然存在廣泛、激烈爭議的轉基因食物主糧化,有可能危及民族與國家安全。”
這封信一經媒體披露,即引發全國范圍的大討論。隨后,人民網邀請了十位兩院院士進行訪談,均對轉基因作物種植推廣表示了支持。
此后,由數十位全國政協委員聯署的兩份提案也于3月7日遞交全國政協。兩份提案的發起人均為開國元勛的后人。一份由董必武之女董良翚發起,一份由任弼時之女任遠征發起。3月9日晚,受這些政協委員委托,百人上書的簽署人之一蘇鐵山向記者通報了這個消息。
蘇鐵山表示,這兩份委員的提案核心內容就是:轉基因技術中國必須要搞,而且要集中精力大搞,不能分散去搞,必須走在世界前列,關于這一點,我們的支持是明確的。我們反對的是在未經確保安全實驗的前提下,就將主糧進行商業化推廣。
“有人在故意混淆概念”,兩會前向全國人大上書反對轉基因作物作為中國主糧進行商業推廣的100多名人士之一、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張宏良激動地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我們并不反對轉基因技術,我們甚至比那些支持這項國家政策的人更加支持轉基因技術,由于中國人口眾多,所以更需要轉基因技術來改造我們的糧食產業。我們反對的是在沒有經過大規模實驗證明其無害的情況下,貿然將主糧作為轉基因實驗場。一旦實驗錯誤,就無法回頭,中華民族將不戰而亡。”
對于同一個話題,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方舟子卻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未來:“轉基因作物絕對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哪個國家先種植推廣,哪個國家就會掌握農業的先機。傳統的育種方式已經走到盡頭了,未來必然是轉基因作物的時代。”
■疑問:
從以上引述的部分資料就可看出:張啟發、黃大昉、方舟子等力挺轉基因者在許多場所所說的國內外支持轉基因作物的人數居多的話是站不住腳的。可明明是謊言,他們為何要反復說來說去呢?
四、福建轉基因大米“‘叫停通知’被叫停”的蹊蹺遭遇
1、福建多部門聯合發文禁止轉基因大米在省內銷售
2010年12月03日 東南新聞網
(參見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2/03/c_12843460.htm)
福建省糧食局、福建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農業廳和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日前聯合下發《關于加強轉基因大米監管的通知》,通知稱今年來我省陸續接到市場銷售轉基因大米的報告,目前社會各界對轉基因大米的安全性及潛在風險存在爭議,我國尚未批準轉基因水稻進入商業化生產,為確保人民群眾大米食用安全,我省要求各環節嚴查轉基因大米。
2、轉基因大米:福建“叫停通知”被叫停
2010年12月20日 南方周末
(參見http://www.infzm.com/content/53569)
飽受各界爭議的轉基因大米在福建被多部門聯合“叫停”,為何十余天后“叫停通知”就悄然消失?
12月初出現在福建省糧食局網站上的叫停轉基因大米的通知,已然不見蹤影。第一個地方政府出臺的“禁止銷售轉基因大米”的行政規定,十余天后就被叫停。
轉基因農產品多年來在中國備受爭議,但一直未有政府部門給出明確定論。福建此舉,立即引起多家媒體轉載、網絡發生激烈爭論。有人立即撰文,向福建省領導致敬,并稱這個決定,“意義不亞于當初林則徐火燒鴉片”。
然而就在記者12月8日前往福建省糧食局了解該政策的具體情況時,卻意外地得知該項政策發生重大“變故”。福建省糧食局行業管理處處長張耀和在一次電話溝通時明確告訴記者,因為“媒體過分關注”,該政策已經“被叫停”。
誰在叫停“叫停通知”?
據記者了解,從對轉基因大米的監管職能而言,負責稻米研發和生產等“源頭”管理的農業部門比流通領域的糧食部門更具備“話語權”。而更有“話語權”的農業廳,其實有不同的想法。
就在這個文件會簽的幾個月期間,福建省農業廳其實一直在忙著有關轉基因的事務。不過,方向卻與這個文件大相徑庭。
2010年8月,農業廳在全省組織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培訓班”,培訓對象為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行政執法、研發單位和相關企業”。
但農業廳這個培訓的內容并不僅僅是監管,還有相當部分是轉基因農產品的“宣傳推廣”:9、10月份,農業廳還配合農業部進行了轉基因農產品的宣傳推廣活動。
在記者看到的一份宣傳手冊顯示,宣傳活動對轉基因農產品的描述非常正面:轉基因前景廣闊、技術優勢明顯、轉基因作物已大面積應用、轉基因食品“人吃了沒事”,以及通過國家安全審定的轉基因水稻和玉米與非轉基因作物“同樣安全”。
這些宣傳與糧食局對比鮮明。在福建省糧食局牽頭發出的《通知》中:“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組織轉基因水稻品種鑒定,尚未批準轉基因水稻進入商業化生產。私自種植、加工和銷售轉基因水稻及加工制品的均屬違法行為。”
12月8日,農業部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在新聞發布會上清楚地表示,推進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應用是“大勢所趨”,是我國實施科教興農的重要戰略舉措;同時表示在轉基因管理方面,中國在世界上來說“是非常嚴格的”。
早在去年9月,國務院便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由農業主管部門負責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衛生主管部門負責轉基因食品衛生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同時建立了多部門合作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顯示出對推進包括稻米在內的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的決心。
如此,福建糧食部門主導“叫停”轉基因大米的政策,剛出臺沒實施就被否決的命運,就不難理解了。
■疑問:
不難看出:福建糧食部門剛剛主導出臺了“叫停”轉基因大米的政策,但該政策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被福建農業部門給“叫停”了。可以想到,對后一次“叫停”起作用的自然少不了其上級主管部門。而這樣的“叫停”,對少有話語權的反轉人士而言,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五、力挺轉基因者是否有利益貓膩?
1、華中農業大學參股的公司因擅自擴大種植面積被罰
(參見 http://news.qq.com/a/20100406/001160_2.htm)
早在2004年,“綠色和平”曾在湖北展開了對轉基因水稻種植的調查,并在2005年4月發布了調查報告,指轉基因種植在湖北等地的種植已非常廣泛。
2005年8月,湖北省農業廳發表申明,稱華中農業大學參股的武漢科尼植物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在承擔轉基因水稻生產性實驗過程中,“擅自擴大種植面積”,責成有關單位對其進行處罰,并對已種植的上萬畝轉基因水稻進行了鏟除。
根據記者在武漢工商部門查詢到的資料,武漢科尼植物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股東包括華中農業大學、武漢東湖高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高新技術發展促進中心等,注冊資金1億元。其中,華中農業大學所占股份為35%,與武漢東湖高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列為第一大股東。2005年7月,這家公司被注銷。
這里,清楚地看出華中農業大學扮演的雙重角色。
2、轉基因利益誘因
(參見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4-01/111519987906_2.shtml)
轉基因水稻在湖北等地的規模種植,誘因是多方面的。其中,240多億的轉基因研究專項,和巨大的轉基因種子市場價值,無疑攪動了各方的利益神經。
2006年,轉基因專項和大飛機、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等項目一樣,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和國家“十一五”規劃中,被列為16個重大專項之一。這一總預算超過240億元的專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投資額最大的單項農業科研項目。
“200多億的資金,擱在哪個部門,哪個部門至少解決了未來十年的吃飯問題。而且,轉基因是‘金種子’,一旦市場化落地生根,對生物公司來說,簡直就是滾滾財源。”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首席研究員薛達元直言。
“中國搞轉基因是匆忙上馬的,現在與轉基因沾點邊的就能拿到項目,連市一級的農科所和種子公司都能拿到項目,全國的專家都被刺激起來搞轉基因。”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2009年2月27日,2008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武漢舉行。華中農業大學植物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張啟發,獲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獎金100萬元。圖為張啟發、黃大昉在會場。
據資料顯示,中國目前有100多種轉基因稻種在各大實驗室的試管中待命,等待批準。最著名的除了這次批準的華中農業大學研發的“華恢1號”和“Bt汕優63”外,還有7個品種的轉基因水稻也正在申請安全證書。
數據顯示,中國的種子市場價值已經從2001年200億元增長到目前的500億元左右,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種業市場。作為全球第一大水稻生產和消費國、第二大玉米消費國,中國轉基因作物市場猶如一座等待開掘的金礦,各個研究機構和公司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跑馬圈地”。
3、環保組織反對轉基因水稻商業化 南都記者對話張啟發
(參見 http://news.qq.com/a/20131020/000517.htm)
“綠色和平”農業與食品部負責人俞江麗說,“綠色和平”一直反對轉基因水稻在中國的商業化,一旦其商業化而大面積種植,通過基因漂移作用,將對我國野生水稻品種帶來滅頂之災,而食用轉基因大米對人體的影響也尚未有定論,將13億人置于未來潛在的風險之下是難以接受的。
俞江麗說,很多轉基因水稻研究團隊中的成員都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國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又是種業公司的股東,10年來,他們不斷從國家的各個層面推進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有著明顯的利益驅動。
南都記者采訪張啟發。
南都:華恢1號與Bt汕優63這兩種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到明年5月便要過期,現在能做些什么?
張啟發:證書過期就過期了,還能做什么?從1998年開始,我們用了11年時間去申請那兩張證書,然后尋求將其推進,但到現在,我感覺是更遠了。
南都:有環保組織認為,國內許多轉基因水稻研究者同時也是一些種業公司的股東,他們推進轉基因并不單純出于科學精神,而是有著利益驅動。
張啟發:你說到利益,我希望老百姓種植轉基因水稻,用更少農藥,獲得更高產量,使用更少勞動力,這是我最為重視的利益。對于種業公司,我希望它更掙錢,因為它掙錢才有更多資金投入科研。當然,我是做研發的,如果能從中獲得合法的收益,這是好的,但不是我有多需要錢。
■疑問:
在鐵的事實面前,院士張啟發能否認在力挺轉基因問題上沒有利益驅動嗎?“綠色和平”農業與食品部負責人俞江麗稱很多轉基因水稻研究團隊中的成員都有雙重身份,既是國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又是種業公司的股東,而張啟發也沒否認自己的這種雙重身份,并坦然贊同“掙錢”之道。與個人經濟利益捆綁在一起的具有雙重身份的研發轉基因的院士,會有為國為民的胸懷和擔當嗎?
六、感言
從61名院士聯名上書領導人要求推廣轉基因水稻產業化到力挺轉基因者掀起轉基因食品試吃熱,從農業部批準發放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證書到轉基因水稻悄然失控非法種植,從我國出口到歐盟的違禁轉基因食品屢次遭到預警通報到國內外大多數人對轉基因食品說“不”,從綠色和平組織的奔走呼吁到張啟發們的雙重身份,等等,我們不難感受到目前社會上存在著諸多轉基因問題的亂象。
眼看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明年就要到期了,而產業化生產的目標依然遙遙無期,具有雙重身份的張啟發們顯得十分不安,以致抱怨以前一直支持轉基因研究的農業部“不作為”,可見他們的焦慮狀態已非同尋常。不過,筆者覺得他們這種“焦慮”很不值得。轉基因問題,關乎全體人民生命安全和自然生態環境、民族產業等等大事,比區區個人利益不知重要到何種程度,如果為了一己私利而拋棄國計民生大事,實在是舍本求末。縱觀當今國內外對轉基因的研究狀況和民意情況,筆者深知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無定論,歐盟、日本、俄羅斯、英、法等許多國家都強烈抵制轉基因食品,大部分民眾對轉基因都抱有拒絕或懷疑的態度。在這種大背景下,張啟發們需要的不是“焦慮”,不是一味地為“掙錢”而奔忙,而是尊重科學,尊重民意,守法盡責。否則,就實在是太自輕自賤了,只會越來越令人不齒……
2013年10月20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