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農村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農村老人的民生問題日益凸顯,經過筆者所在團隊的調查,部分農村地區,老人自殺問題比較嚴重,應引起重視。
農村老人自殺率升高主要是當前他們遇到四大困難。其一,生存。主要涉及糧食供給的困難;其二,疾病。特別是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風濕、中風癱瘓,以及一些癌癥疾病等所導致的身體疼痛;其三,精神。農村老人乃至大部分農村缺失應有的公共活動,精神狀況具有荒漠化的傾向;其四,日常照料。隨著打工大潮的興起,勞動力廣泛外流,農村老人的日常照料缺乏有效的載體,從而加劇了前述三個方面的困難。一些老人在無法克服這些困難的時候,選擇了自殺這種個體化的極端手段。
“老有所養”原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當下面臨比較嚴重的挑戰,在農村,尤其如此。
過去,老人因為有宗法制度和宗族組織的保障,他們占有比較有利的位置,能夠在家庭內部掌握財產的分配權和勞作、生活等安排權,作為家族的老人,他們較少有自殺問題發生。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和集體承擔了部分老有所養的功能,如集體內部按人口和勞動力相結合的口糧等資源分配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人利益。在集體養老和家庭照料相結合的情況下,老人自殺現象較少發生。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獲得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但是,客觀上,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農村老人的養老模式復歸至傳統時期的家庭養老,但家庭養老所需要的文化制度和組織載體不復存在,部分農村家庭內部子女出于一些原因而不愿意承擔養老責任時,老人只有獨自面對。顯然,具備勞動能力且身體健康的老人還能養活自己,反之,一旦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自殺就是無助老人重要選項。
另一不可忽視的現實原因是,當前社會已經出現較高的經濟分化,這給農村中年人——當前農村家庭養老的主要支持群體——帶來的集體焦慮是,如何輕裝上陣,參與市場社會中激烈的競爭。從這個角度說,他們也是弱勢群體。而作為比他們更加弱勢的老人,就成了他們要甩掉的包袱,這對廣大中西部地區的農村來說,尤其如此。
如何干預農村老人的自殺問題?筆者認為,首先,需正確面對農村老人自殺問題。可以說,老人自殺是社會轉型陣痛的具體表現之一,西方發達國家在轉型時期都遭遇過此類問題。其次,加強制度建設,為老有所養提供制度兜底。例如調查表明,新農保和新農合的有效實施,對于緩解農村老人自殺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再次,加強組織建設,為老有所養提供組織保障。在我們發現湖北京山農村的老人自殺問題后,當地政府積極建設農村老年人協會,豐富老人的公共文化生活,實踐表明,這些探索對于緩解當地老人自殺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