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農村的公與私
——我對南街村、小崗村、華西村之行有所感
2010年10月20日至26日,我對河南漯河市臨潁縣南街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及江蘇江陰市華西村進行了實地參觀訪問。盡管時間不長,所到之處走馬觀花,但畢竟實地察看,并購書閱讀,收獲不少,感觸頗多。
1、進入南街村,覺得不愧為“天下第一文明村”
10月20日,我從湖南出發的第一站是遠近聞名的河南漯河市臨穎縣南街村。從漯河火車站乘公交車到南街村只6元車費,約40分鐘就可到達。
一下公交車,映入眼簾的是“南街村集團”五個大字。順著司機給我的指點,沿著筆直的水泥路往南街村前行,約離南街村一百米處,我趕上了一個約70來歲的老婦人。她手里提著水果和蔬菜,步履沉穩,面容紅潤。我急忙問:“老人家,這就是南街村嗎?”“是的。我們這里可好啦,上學、看病、住房、水、電、電視都不需交一分錢。”老人充滿激情和自信。
剛到村辦公接待大門,就見有幾個中年男子在規劃著門前的什么。當聽說我是從湖南來參觀的,有人告訴我,這位比較清瘦、中等個子的就是村干部。這位村干部將我引進接待室。負責接待的是一位30多歲的女同志,她讓我先登記好再作安排。我問她有沒有南街村方面的書籍賣,她指著前方的村里商店。我抬頭往正面看,村部的大幅標語為:“弘揚紅色文化,堅持用毛澤東思想育人,傳承馬列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近商店,喇叭里播放著的全是有關歌頌毛主席的歌曲,讓人心曠神怡。
筆者進店買了兩本書。一本是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書名為《中國有個南街村》。全書546頁,定價30.5元,作者為陳先義、陳瑞躍,均是軍隊的文藝工作者。另一本是由河南省高級記者熊煥業和李火燁聯名編著。書的名稱為《解讀南街村》,2002年6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定價25.8元,全書341頁。還花25元購買了王書記講話錄音兩個碟片。
回到接待室,接待員只收了我半票旅游費40元,安排了一位20多歲的女講解員邊開車邊沿途介紹情況。這個講解員專為我一個人服務,態度和藹熱情。領我先后參觀了村展覽館,聽了會議室里王書記錄音講話,沿途觀看了學校、幼兒園、工廠(特別是面粉加工廠),到農戶家了解家居情況,最顯眼的是每戶一個大型日歷式電子墻鐘,兩邊分別寫有“毛主席是人不是神,毛澤東思想勝過神”的對聯式文字。還觀看了全封閉式的珍稀植物園,以及毛主席舊居、延安窯洞、遵義會議舊址、西柏坡毛主席的辦公室、磨坊等處,特別是廣場上格外引人注目的毛主席巨幅漢白玉塑像、馬恩列斯的畫像,使人流連忘返,心生懷念和崇敬之情。
中午,我在大食堂花5元錢就餐,覺得物美價廉,在別處是沒有的事。
對南街村堅持用毛澤東思想育人,用政治思想工作指導和促發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以及本人(也許年紀大)的特殊優惠,實在終生難忘。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一種用工資加福利的形式促進物質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的場景,不由得讓人佩服:南街村不愧為“天下第一幸福文明村”。
2、走進小崗村,“敢為天下先”卻面貌依舊
11月23日,我從阜陽市到鳳陽縣途經小崗,離縣城約有20多里路時下車。小崗村離去鳳陽縣的大道,足有6公里。到小崗村的大道新修的四車道水泥路剛完工,兩旁還未栽樹,正用挖機填土溝兩邊。前邊有一路牌“——鳳陽縣小崗村”。
我是花15元錢租摩托車去的。一下摩托車,就見在村部前有約一對50多歲農戶夫婦在收打黃豆。我問過他們,得知這里就是小崗村村部辦公地。朝村部前看,正面是由費孝通題寫“鳳陽縣小崗村”牌樓匾額。廣場靠匾額不遠寫有“向沈浩同志學習,勤奮敬業,艱苦奮斗,為民愛民,無私奉獻,銳意改革”——小崗村黨委宣。左邊小崗村檔案館,寫有“推進陽光村務工程,建設和諧美好小崗”的標語。上檔案館二樓下面樓梯間墻上有檔案館簡介:為紀念改革開放和小崗村分田到戶三十周年,弘揚小崗村“敢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該館由省、市檔案館及縣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185萬元,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全館分為村史檔案展覽館、村級檔案、科技培訓信息中心、文化娛樂、村務行政等部分。具有村級檔案、圖書、科技信息與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功能。……下方著名二00八年六月。
進樓梯間墻上,有“小崗村招商引資項目進展情況一覽表”。現摘錄如下:
序號 |
企業名 |
幫辦人 |
合同投資 |
已完成 |
1 |
小崗村CLC農產品深加工高科園 |
趙家龍 |
15億元 |
1.2億元 |
2 |
從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苗娟 |
1.5億元 |
4000萬元 |
3 |
博園園生態農業園 |
金喬 |
2.031億元 |
|
4 |
培訓中心有限公司 |
李夢元 |
8000萬元 |
|
5 |
普朗特生態農莊有限公司 |
金喬 |
6億元 |
1000萬元 |
6 |
國防教育園 |
余謙 |
廣場左邊有漢白玉約1.6米高的書形,書形的一面是“分田到戶協議:
1978年12月 地點嚴主任家
內容為:
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干,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再向國家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作(坐)牢斷頭也干(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
嚴宏昌
下有20人名單(略)
另一面是鄧小平《關于農村政策問題》的一段語錄:“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個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我是當天下午兩點多到的。約3:00時,有工作人員上班了。先是一位剛到的負責人,他聽完我的來意,特地叫了一位姓嚴的干部到另一間房子接待交談。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在筆記本上寫了有關基本情況。這位村干部填寫了:全村人口3823人,人平土地5畝,總面積15平方公里,1.9萬畝耕地。當“每年約向國家的貢獻”欄,他無法填寫。他說:“我們小崗村不能學那些靠辦工廠致富,那種靠辦工廠致富的集體主義在大多地方行不通”。從他的言談中我了解到,目前的小崗村出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后來我提出能否在小崗村住一晚,后進來的一位女干部說,幾個農家樂園都已住滿。無奈之下,我走出村辦公室到就近農戶商店買了一本由署名為馬劍著的《淮水從我心間流》的書。這本書由時代文獻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全書250千字335頁,定價45元,出書1000冊。我問能否打折,售貨員說不行,我還是買下來了。
無法滿足住宿,我只得立即離開。沒有公共汽車(據說每天只4趟經過)我背著行禮剛到公路,見出口路前有“沈浩事跡陳列館”。走了好幾里,直到一個三叉路口旁,才請一店里出租三輪車老板花10元錢送我到去鳳陽縣的公交車路上。
3、來到華西,“天下第一村”名不虛傳
11月24日下午,我從江陰城公交車站花3元錢乘3路公交車到華西村。進入華西村中心街,我找了一家“小陳旅館”先把行李安頓好,然后吃完飯已是到處燈火通明。
我首先從村的盡頭轉入紡織廠,順著紡機廠再往前走,是華西村的文化長廊。長廊兩邊墻上,有參加2010年各省市村級干部交流會的名單及華西村各方面情況介紹,都是圖文并茂,非常映入眼簾。
根據頭天晚上的記錄,現介紹如下:
之一、70年代造房——實現農業現代化
①1961年10月,華西建村時的一首民謠是:
泥垛墻、茅草房,擋不住風,擋不住雨。高田崗,高田崗,半月無雨苗枯黃。低田塘,低田塘,一場大雨白茫茫。
至1972年全村糧食畝產超過一噸糧(三熟制),成為“全國農業先進單位”。
解放前是茅草房,五六十年代是瓦房。
1963年后,辦起了廢紡站,鐵匠店。
1964年制訂了十年規劃圖。
1969年后,辦起了小五金廠,其后又創辦了板網廠,塑紡廠等。
1975年,又制訂了到1982年規劃圖,當年開挖河道,成立了鐵姑娘隊。
1978年,工業產值已達69萬元,銀行存款100多萬元。
到2009年,年銷售額超500億元,與1988年比,翻了500多倍。
②80年代華西村,通訊不用跑,煮飯不用草。洗澡不用燒,老有依靠少有所教。收割機械化
③2001年,建黨80周年期間,中宣部、中組部稱“天下第一村”。
幸福五子勝天堂:票子、房子、車子、孩子、面子
美麗五容賽蘇杭:山、河、田、廠、村
天下第一:龍王、鼓王、鐘王、牛王、塔群、噴泉。
④外國友人看華西
1976年,柬埔寨共產黨總書記波爾布特訪華期間參觀了華西村。面對華西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波爾布特感慨地說:這樣好的農村真是不多見!
1976年5月28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副總理、國防部長武元甲大將訪問華西村。
之二、華西村的現狀(均見筆記本摘抄二)
①“八有”完善:學有優教,勞有高得,病有良醫,老有保養,住有宜居,信有手機,行有好車,路有大道。(摘自紡織廠宣傳欄)
2010年10月24日晚7:00
②華西精神為:艱苦奮斗,團結歸口,提升自己,歸口到位。
③華西變化為: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廠,90年代造城,新世紀造人。
④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
高328米,名列世界第15位,投資超過25億元,內設41部電梯,頂層是世界最大的旋轉餐廳(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每戶投資1000萬元。
⑤與眾不同的是:
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超500億元,現有固定資產160多億元。
1974年經國家批準開放以來,已到150個國家,共接待200萬人次。
當晚經過記錄,發現了一處筆誤是:“外國友人看華西”臨紡織廠墻上與另一處關于柬埔寨共產黨總書記波爾布特的訪問時間,一處是1976年,一處是1977年7月18日,到底是一次還是兩次使人弄不明白,第二天我向導游小姐反映了此事。
第二天清晨,我洗潄完后,一個人穿過正中大道,觀看了村里的部分廠址,經“增地空中大樓”來到了“華西幸福園”。“幸福園”里較高處是幾口大鐘。其中的雕塑有:五位偉人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英雄人物是焦裕祿、劉胡蘭、雷鋒、董存瑞、黃繼光,還有其他歷史名人。
從幸福園出來,我又到達了寶塔與巨龍雕塑處。一路看到有標明的舊運輸保管門、五金廠、氨水池和發電廠。這些六、七十年代的舊址雖然矮小而狹窄,今天看來是最好的歷史象征和發展圖景。
上午先花20元購買了一張華西展覽館參觀門票,在二樓觀看了整個華西村的變化發展史簡介,當導游陪同到幸福園時我就開了小差。經多方打聽,找到了一個書報亭,購買了兩本書。一本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及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合編,2006年學習出版社出版的《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355頁定價22元;另一本是由農業出版社于2005年7月出版,233千字,319頁定價也是22元,售貨員只收我兩本共40元。隨后我又找到了華西村旅行社,問明一張票價是120元沒有優惠,自感襄中羞澀立即離開了。
4、返回途中,碰到煩心事很不如愿
這次出行前不久,中央“焦點訪談”介紹了“蔣港村進入世界百強”,于是想前去看個究竟。聽說張家港市只有一個長江村很著名,我只得到張家港市下車搭乘228路車前往。正當我為228路車搭乘點犯愁時,一農民模樣的小三輪車司機約50來歲,提出收5元錢送我去,我答應了。到乘車點約摸100來米,我拿出一張百元鈔和三張十元的,找不到5元的就給了一張10元的讓他找補,哪知他說還要5元,我火了,發起了脾氣他才離開,多收了我5元錢事少,心里很氣惱。
找到了長江村,但還沒形成旅游服務。我于是仍搭乘228路車返市區購票到上海。哪知司機要我在港城站下車,我便花51元購了到上海的車票。第二天我也不知道什么港城站和公交站,直接往公交站候車。臨車票期9:25時,驗票者說是港城買的車票,我于是又到港城站,當班車已過,要加收20%的退票款。正當我拿出10元錢時,服務員說10點多的車馬上開,于是我又購了第二張車票。我所搭乘從港城發出的車不幾分鐘就來到了公交站,我心里覺得很不是滋味:同一輛車何必讓我外地人為難?看張家港城鄉面貌十分滿意,想不到會有這么多不正之風讓人心煩!如果在毛澤東時代絕不會出現這種事。
這次我本是應妻女之邀到上海的。因女婿在上海開早點店,老家在安徽全椒縣城。在上海停留了好幾天又到了女婿的全椒縣。
11月4日,我發現公交車上寫有吳敬梓路,于是我對吳敬梓這個名字產生了興趣,非去看個究竟不可。車到終點站,司機告訴我順著河岸到第二座大橋過橋便是吳敬梓展覽館。其實,吳敬梓車站就在橋邊。我沿著河岸往上走,不到100米處發現又在修橋。我問過往行人和修橋的個別工人,得知這里原有一座古橋叫“太平橋”,為了發展旅游事業,便花了一千五百萬重修,既不是為了過車,也不是為了過水,我于是想到了“形象工程”四個字,既然是古橋,把它維修加固并立個碑是完全應該的,花巨資并非原貌還有什么價值和意義呢?
后來我在吳敬梓展覽館留言簿上寫道:吳老針貶時弊著書《儒林外史》被千古傳頌可敬可欽;前面河道花巨資搞形象工程重修太平橋實不可取!
雖然這種形象工程并不與我相干,但我覺得心疼!
5、總的印象、感覺和感想
a、印象
三村比較圖表:
序號 |
類型 |
南街村 |
華西村 |
小崗村 |
1 |
人口 |
3100多人,840多戶,現包外地工人有1萬多 |
1961年建村時667人,九十年代原村2000多人,現包合并的約5萬人(含外地打工者) |
3823人 |
2 |
人均土地 |
不足半畝 |
不足1畝 |
5畝 |
3 |
占面積 |
1.78平方公里 |
原來0.96平方公里,現在30平方公里 |
15平方公里 |
4 |
1979年前 |
有磚廠和面粉廠 |
60年代平整土地改山河,70年代連續八年畝產超噸糧(廠況見前述) |
公社時缺衣少食 |
5 |
1980-1986年 |
1981年分田到戶,1984年起再搞集體 |
1981年土地由30戶人家承包,沒有分田到戶搞單干 |
1978年分田單干 |
6 |
方針辦法 |
堅持用毛澤東思想育人,靠玩泥蛋和玩面蛋發家致富 |
1968年實行大隊核算,辦起了加工廠和小五金廠逐步發展 |
老年在家種地,青壯年外出打工 |
7 |
分配方式 |
工資+福利(供給) |
工資+獎金 |
各行其道 |
8 |
富裕程度 |
年收入幾十億,住房等約20多項免費 |
年收入幾百億,號稱“天下第一村” |
解決溫飽 |
9 |
文明程度 |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學雷鋒,成風尚 |
共同富裕,具有現代的中國特色 |
不詳 |
10 |
旅游開發 |
每張門票80元(可優惠),每年有游客三十萬以上 |
看展覽館幸福園每張20元,一日游每張120元一個價 |
有講解員,其它尚未考證 |
11 |
帶頭人(黨委書記簡介) |
王宏斌,1952年出生,70年初任生產隊長,1977年當上黨支部書記。他最幸運的是1975、1976、1977年(各級是模范是名人);最倒霉的是1981、1982、1983年分田到戶,老百姓告狀成罪人。擔任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屆全國黨代表 |
吳仁寶,1928年出生,1954年入黨。十屆、十一屆黨代表,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曾是“農業學大寨”中的全國勞動模范,與陳永貴多次見面 |
資料不詳 |
12 |
參觀情況 |
現在平均每年接待參觀者30多萬人,九十年代,朱镕基、李鵬、李嵐清、張愛萍均到過 |
從1974年開始,已有150多個國家其200多萬人 |
2008年胡錦濤主席訪問小崗村,其它數據不清楚 |
13 |
筆者認為應是 |
天下第一幸福文明村(不是毛鄧村) |
天下第一富裕村(文革起步,改革發家) |
對中國、世界沒有貢獻的小平(貧)村(名聲大,收入少) |
b、感覺
(1)南街村和諧可愛
凡是懷著一種正義感和責任感的人,看了南街村就被“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學雷鋒,用毛澤東思想育人,堅持集體,真正的幸福文明”所受到啟發和感動。南街人“依靠外圓闖商海,嚴守內方治南街”的方針,既在改革大潮中崛起,又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走實實在在的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之路,這才是“干群同心如魚水,共同幸福達和諧”。
(2)華西村富裕不可取
華西村富裕不可取的原因有三:一是它早在毛澤東時代就已經是對外開放的先進典型;二是“工資+獎金”促進了人的私欲萌動,最終達不到雙文明;三是會背離共產主義道德理想,富裕途徑和程度可望而不可及。
(3)小崗村單干太可憐
“一年進入溫飽線,三十多年邁不進富裕坎”。當年鄧小平所說“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個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成為現實,可“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之“肯定”已成為泡影,這才是真正的“實事求是”。對照南街村,“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資本主義道路成短見,小崗村單干太可憐!
c、感想
(1)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
前三十年,我國堅持“以糧為綱全面發展”,“以農業為基礎鞏固工農聯盟”,“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方針改變了“一窮二白”的面貌,1968年就成為“既無外債又無內債,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農業學大寨”運動中“興水利造良田”,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夢想接近實現。而分田單干后,機械化程度至今倒退了至少二十年。為什么一個南街村1000多畝地只70多個勞力就達到農業現代化,完全得益于機械化的推廣實行,華西村也是如此。而小崗村呢???
結論是:“集思廣益”才能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靠的是機械化。
(2)只有落后的干部,沒有落后的群眾
據南街村王宏斌書記介紹,1998年,中央幾個自以為是著名經濟學家的家伙一到南街村就竭力反對南街模式,說什么這不是中國農業的方向。王書記說:我們南街村干部水平低,群眾認為是好的道路我們就堅持永遠走下去。
我們可以分析,所謂的經濟學家看不慣南街村發展模式,是覺得南街村干群不懂得經濟就是“錢途”,堅持毛澤東思想有什么“錢途”可言?如今的黨中央堅持改革開放,南街村的改革倒退到文革,實在不可思議!要知道,吳仁寶、王宏斌早就是毛澤東思想教育形成的排頭兵。他們的共同理念就是“一切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想群眾之所想,干群眾愿干的事業”,難道經濟學家眼里所佩服的小崗模式不就是真正的“窮過渡”嗎?
結論是:“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毛主席的話千真萬確。干部依靠群眾就能“人定勝天”!
(3)真正的幸福是一種滿足感
吳仁寶說:“不怕群眾不聽話,就怕自己說錯話;不怕群眾不聽干部話,就怕干部不聽群眾話。怎樣才能做到不說錯話?一是勤奮學習,二是深入群眾,注意傾聽老百姓的呼聲。”所以毛主席說:“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吳仁寶認為:“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占鰲頭,一人也只占一個床位。”須知貪欲和私心是萬惡之源。
王宏斌的名言是:“當官不搞官僚主義,有權不搞以權謀私”。“把金錢名譽和地位看重了,就等于給自己背上了包袱,戴上了枷鎖。”“金錢放在個人手里是毒品,放在集體手里是財富。”“要讓南街人富得個人一分錢存款都沒有”。
王宏斌同時認為:“富裕不等于幸福,幸福包括富裕”。
結論是:“知足常樂”,“多行不義必自斃!”
(4)得人心者得天下
中國建國六十年來證明:斗地主打惡霸,分田分地給窮人,窮人拼死跟著共產黨打天下,創建了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解放后依靠工農聯盟,團結愛國的知識分子和知名人士,二十八年改變了“一窮二白”的面貌,人們才高呼“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
鄧小平搞“撥亂反正”,堅持改革開放,批評毛主席晚年錯誤,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清除“三種人”,大量平反“冤假錯案”,深得在毛澤東時代受“冤屈者”的擁護,贏得了“鄧小平理論”。
“敢為天下先的小崗村”,緣何“一年分田到戶進入溫飽線,三十年未邁富裕坎”的現實,對照華西村人的富裕和南街村人的文明幸福,再研究中共中央宣傳部的《七個怎么看》,也就是“四難”:就業難、看病難、住房難、上學難,和“三不公”:腐敗難公開、發展不公平、分配不公正。每個中國共產黨的高、中級干部難道不值得反思嗎?胡錦濤主席來不及在改革開放的紀念期去看南街村和華西村,而深入小崗村作出支持、肯定、贊揚的重要指示,不是很得人心嗎?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不是正在實踐嗎?
結論是:歷史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們需要用良機檢討社會!
5、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據有關報道,我國的腐敗程度和貧富差距在全世界居前十位,這與當年毛主席的愿望是不相融洽的。鄧小平在他的文獻和講話中曾指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沒有太富的人,也沒有太窮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過。”看來,這種“普遍好過”的日子只有在河南南街村得到實現,華西村其次。
鄧小平預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如今,中共中央宣傳部編寫了《七個怎么看》,外國人和中國人都期待著“中國怎么辦?”“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如此走下去行嗎?
結論是: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早就指引了前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南街村為世人樹立了榜樣!
參觀者:鄧中秋老師(1948年生)
2010年11月13日于湖南冷水灘
發稿時間2011年6月2號
中央一臺準備播放〈永遠的忠誠〉,反應小剛村的什么我還未清楚,但歌頌分田單干者只能是賣國賊。為此我特將自己的參觀之感公之于眾!
給南街村黨委的信
敬愛的南街村黨委會:
您們好!我為您們真心為群眾和國家大局著想,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出發,兢兢業業當官,誠誠懇懇做事,認認真真改革,扎扎實實為公,堅持用毛澤東思想育人,緊緊依靠和帶領群眾用雷鋒精神干社會主義,為創建共產主義小社區而努力奮斗,干出了驕人的業績,成為“天下第一幸福文明村”,我為您們的成功而鼓掌鼓勁。
以前聞聽報刊和河南到我們湖南做工的人敘說,我心有所動。上個月的20日,我從湖南只身來到貴地,人生第一次受到特別禮遇,覺得行有所值,老有所敬,這使我感到了真正的幸福,真是終生難忘。
離開您們村時,我又到安徽小崗村,江蘇華西村實地參觀訪問。三村對比,還是覺得您們南街村能夠給人以啟迪:
1、由集體(公社化)——分田到戶(私有化)——堅持集體(公有制),陣痛堅定了您們的意志而下定決心,找準了前進方向——走社會主義道路;找到了秘密武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這種過程和途徑是非常了不起的。
2、您們采取的“堅持外圓闖上海,嚴守內方治南街,”種種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這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中國的具體實踐;您們實行“工資十福利(供給)”的分配辦法是真正的創新,完全符合“按勞分配,各盡所能”的方針。這種實事求是的實干精神和巨大成就,足以回擊那種“金錢掛帥”、“物質刺激”、“入黨做官論”、“唯生產力論”等資本主義復辟美夢;足以批判社會主義“窮過渡”、“吃大鍋飯養懶漢”“毛澤東思想吃不香”的無恥濫言;足以對“黨內的貪污腐敗養二奶,社會上的假冒偽劣黃賭毒生禍害”以響亮的耳光。
3、這次我在采訪過程中,聽到不少反對和誣蔑南街的狂言瘋語,特別是在小崗村,我正在抄寫“分田單干協議”及鄧小平語錄時,有一位約50歲的游客財佬說:“南街村的貪污腐敗很嚴重,付書記被判無期徒刑,王宏斌書記已經走了”。當我反駁時,他還無恥地嘲笑我無能無知。當然也有對小崗村不滿的,當晚我在鳳陽縣旅社閑談時,就有人認為沈浩完全是喝酒而醉死的。我在華西村訪問時,也有人覺得分配不公,特別怕因說錯話而影響工資和獎金,言下之意不敢實話實說。
筆者以為,任何人說話都是從本階級利益出發的。反對和污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身意志不堅定和當“蛀蟲”。我堅信南街村的領導和員工一定不會當“蛀蟲”,能夠“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勝利是屬于你們的,也是屬于支持關心您們的所有人的!
我打算在通讀這次所購的五本書后,試以《韻述“天下第一幸福文明”的南街村》為題進行寫作,敬請給予支持和指教!
能否將這些資料、信件復印轉呈給所在縣、市及省,請考慮辦。
附:計劃寫作提綱:
一、改革遇阻生禍害,文革一套又重來(堅持實事求是方針)
二、堅持外圓闖商海,嚴守內方治南街(勇立潮頭與時俱進)
三、干群甘當“二百五”,毛澤東思想放光彩(甘當傻子斗私批修)
四、按勞分配無獎金,共同富裕樂開懷(敢為人先創造美好前程)
五、物質精神雙豐收,幸福文明她獨裁(別具一格換來文明幸福)
六、共產主義是目標,資本主義落塵埃(興無滅資向共產主義進軍)
湖南 鄧中秋
2010年11月20日
給華西村黨委的信
敬愛的華西村黨委:
您們好!
10月26日,我親臨貴地參觀訪問,有些心里話跟您們說說。
您們黨委一班人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屈不撓地同各種自然災害和困難作斗爭,創造了中國大地上的“天下第一村”,這是您們華西人的驕傲,也是江蘇人民的驕傲,更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您們實踐了毛主席“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貢獻”的諾言,不愧為時代的驕子,歷史的巨人!
您們“六十年代造田,七十年代造房,八十年代造廠,九十年代造人,二十一世紀造福”,一步一個腳印朝前走,創造了人間奇跡——共同富裕。
您們在毛澤東領導的文革時代是“農業學大寨”的先進單位,敢于立足農村,做到農工副全面發展。1976年就受到外國人“真是了不起”的贊譽。
您們在毛主席逝世后的改革開放中,緊緊依靠上頭(黨中央)和下頭(群眾利益及愿望),不搞分田單干,始終堅持公私并舉,但實行的基本上是以公有制(集體)為主體,走市場經濟的共同富裕發展之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令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實踐證明,您們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奠基和發展,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暴富。
愚以為,您們的華西精神為“艱苦奮斗,團結歸口,提升自己,歸口到位”的提法是否值得商榷,這種“歸口到位”按富裕程度應該說是非常到位——天下第一村。但我們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鄧小平在八十年代一再強調“四個堅持”,我覺得“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在您們村完全不走樣,而其他“三個堅持”可能還需要完善。
什么叫共產黨?共產黨就是一心為人民,就是要有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遠大理想,不是資產黨,也不是私產黨。據說您們華西村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在搞活市場經濟中,有過個別人搞假冒偽劣產品的欺詐行為,唯利是圖,金錢至上不守信用的錯誤作法。敬請您們認真總結歷史經驗,借鑒當年首富天津大邱莊禹作敏和現今南街村的作法,能夠更好地求善求真求美,徹底同假惡丑決裂。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予以指正!
能否將這些資料和信復印轉呈給您們所在的縣、市、省,請按實際情況確定。
湖南 鄧中秋
2010年11月20日
給安徽小崗村黨委的信
敬愛的小崗村黨委:
您們好!
未到您們村,覺得胡主席訪問的名村,肯定是代表中國農村共同富裕的幸福文明村。
上個月的23日下午,我從南街村來到了貴村實地參觀訪問。從你們村檔案館樓下的“招商引資欄”及二樓樓梯間“檔案館簡介”得知,正如《淮水從我心間流》一書第13頁第一行所述“一年越過溫飽線,二十年沒過富裕坎”。您們村如同全國其他村(沿海地區除外)一樣根本沒有集體經濟。
最可惜的是省財政廳派員沈浩到貴村任職6年,只49歲就離開人世,這也許就是您們村的不幸。
這次給您們來信,沒有好的禮物,只能將我這次對南街、小崗、華西三村之行的所見所聞所感告知您們。請您們千萬注意:要想干部贏得老百姓的尊重,就必須從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發,借鑒南街村由承包(分田單干)轉入集體的幸福文明之道;不可靠出賣土地和招商引資暴富。靠賣土地和依賴別人致富只能是坐吃山空,幾百年后會欠債更多。
建議貴村認真反思分田單干的教訓,總結建國六十年來,我國農村由土改分田到戶——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農業學大寨)——分田到戶的歷史變遷,南街村黨委書記王宏斌的匯報錄音講話值得全體黨員、干部、群眾認真對照分析,結合您們村的實際,找準適合本村的發展思路,制訂適合本村實際的規劃。只有這樣,才是唯一的出路。
現將相關資料一并寄給您們,能否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筆者不得而知,希望能給您們以啟發和暗示。至于筆者的不足之處,敬請聯系指正為謝!
能否將這些資料和信件復印后轉呈給您們所在的縣、市、省,請考慮辦。
湖南 鄧中秋
2010年10月20日
給胡主席溫總理的信
敬愛的胡主席、溫總理:
您們好!
我知道您們身為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考慮和處理的事情很多,可能沒時間對每一個人的來信都一一過目和回復。但我這次有幸訪問南街村、小崗村、華西村,并以我以往對寫作的執著,收效很大,增加了對“三農”問題的了解和認識。
我是1948年出生,在紅旗下成長,1972年正式擔任民辦教師的。經歷60多年的歷史見證,有話要向您們傾訴。
首先,我談對三村的看法:南街村和諧可愛,華西村富裕并不可取,小崗村單干太可憐。這個看法可從《關注農村的公與私——我對三村有所感》中已有表述。另外,我分別給他們村黨委的信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其次,我談文革與改革的認識。華西村為什么能夠成為“天下第一村”?它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干出了驕人的業績,1981年并沒有分田到戶,走的是依靠集體共同致富之路。南街村被譽為“中國第一雷鋒村”,足以證明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開展的“學雷鋒做好事,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的成就巨大,影響深遠。王宏斌在七五、七六、七七年也是紅人,而到1981、1982、1983年分田到戶初期成為罪人。1984年他吸取了沉痛的教訓才帶領村民重新走集體化的社會主義道路,說明毛澤東思想永遠不會過時,只有堅持立黨為公,才能黨風正,民風順。小崗村是堅持改革開放分田到戶的先進典型,“一年進入溫飽線,三十年來未過富裕坎”說明了什么呢?須知中國幾千年造就了“三座大山”,私有制是萬惡之源。難道毛澤東主席組織起來走集體化道路真的錯了嗎?
另外,華西村的富裕離不開文革的基礎。它在1974年就已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到1979年已經有了雄厚的家底,存款超過100萬元。無數鐵的事實證明,改革是從小到多,毛澤東領導的中國是從“一窮二白”開始的。“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要歌頌毛澤東時代人民戰天斗地的精神,而不能認為是“窮過渡”、“集體養懶漢”。
鄧小平曾指出:中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百分之八十穩定不穩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定的基礎是不行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社會是不是安定,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是不是好起來《我們的宏偉目標和根本政策》。
當年棋盤鄉黨委書記《給朱總理的信》,提到了“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村真危險”的問題只有靠公有制去解決,私有制是行不通的。當年鄧小平對小崗村的“這種擔心”今天看來很有必要進行認真反思。“戰爭年代流血水,建設年代流汗水,改革年代流淚水”是鐵的事實,我們務必吸取經驗教訓。防止黨和國家的前途不走蘇聯修正主義的老路,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
還要講句心里話:是黨和毛主席培養我成長為人民教師。但我因種種原因沒有入黨,也許只有黨員才能向黨的最高領導人反映情況。如今,算是冒犯了。不過,我發現至今五十歲以上的工農兵,很少有人再愿意入黨,因黨內的嚴重腐敗造成社會黑暗和兩極分化,使老百姓與黨的關系疏遠,利益相差巨大。今天入黨又有什么意義呢?黨的宗旨是實現共產主義,南街村無疑作出了榜樣。
我所以給您們寫信,是了卻我一個教師、作者、公民的心愿,有無好處只能由命運決定罷了!
最后祝您們健康長壽,更好地造福于民!
湖南 鄧中秋
2010年11月20日
給《人民日報》編輯部的信
編輯同志:
這次我親臨河南南街村、安徽小崗村、江蘇華西村實地參觀訪問,從現場和所購書籍對三個村有所了解和比較。現將我了解到的情況及相關資料寄給您們,作為參考是否可以,請您們參閱,并提出寶貴意見。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據我掌握的情況,個別地方已將門牌上的“人民公安”的“人民”二字也刪掉了,是否太不合民意。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理論熱點面對面2010”編寫了《七個怎么看》一書,由學習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這本書對當今中國面臨的“四難”——就業難、上學難、住房難、看病難和“三不公”——腐敗不公開、教育不公平、分配不公正等問題作了分析,對解決“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有所探討。不過作為人民的主體——工農兵來說還很迷茫甚至產生疑慮。因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政府文件,由于腐敗的大量漫延,滋生并縱容了黑惡勢力,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致使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干群差別可說是天壤之別。以我本人和馬明哲相比,我一生從1972年擔任民辦教師到2008年退休至今,還未領到20萬元工資(1972—1982以每月平均50元計,10年6000元;1982—1992以每月平均100元計,10年1.2萬元;1992到2002年每月平均500元計,10年6萬元,從2003—2010年月平均1000元計為8萬多元),然而平安保險董事長日收入為18.12萬元,相當于我近40年的收入,這不是造謠吧!當然與工人比,我的工資并不低,若與農民比,每月就是100元,我也是人家的20倍。改革開放改掉了公平、公正和正義,難道在巨大成績背后及面前不值得反思嗎?
我建議您們多派記者去南街、小崗、華西三村深入進行采訪報道,反映真實可靠的情況、事實和數據。我相信《人民日報》一定無愧于人民!
湖南 鄧中秋
2010年11月20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