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李定凱:絕不能讓中國人民志愿軍指戰員的鮮血白流——兼評沈志華的朝鮮戰爭史觀(二)

李定凱 · 2021-01-01 · 來源:烏有之鄉
抗美援朝70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立志做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人們應當踏著先輩的足跡,高舉馬克思主義批判的旗幟勇往直前——這就是紀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70周年的全部意義所在。

  絕不能中國人民志愿軍指戰員的鮮血白流

  ——兼評沈志華的朝鮮戰爭史觀(二)

  李定凱

  (2020年12月31日)

  【筆者注:10月25日,我在網上發表了《絕不能讓中國人民志愿軍指戰員的鮮血白流——兼評沈志華的朝鮮戰爭史觀(一)》以后,因10月底和11月份接連去外地出差和開會,把后續的此文耽擱了。我從外地回京以后,才擠時間寫成了這篇(二),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05、沈志華研究中蘇關系和朝鮮戰爭采用的方法

  沈志華企圖以朝鮮戰爭作切入口達到否定毛澤東和斯大林的目的,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行不通的。

  為了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沈志華在他的“研究”中采用了哪些方法呢?概括起來不外乎:夸大蘇聯解密檔案的神秘性和稀缺性、不靠史實靠推想、篡改和歪曲、真真假假片面的描述、用細節淹沒主線,等等。

  由于沈志華寫的關于朝鮮戰爭的書籍、文章,所做的演講太多,他所用的“研究”方法用很短的文字是難以敘述的,下面僅就幾點進行剖析。

  (1) 沒有“蘇聯解密檔案”,朝鮮戰爭的真相就被掩埋了嗎?

  朝鮮戰爭(中國人實際參加的稱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已經過去70年了,沈志華正式涉足朝鮮戰爭史并發表有關著作時,那場戰爭已經過去了40——50年。在沈志華之前,國際國內有關朝鮮戰爭的研究、公開的檔案(包括圖像影視)資料、回憶錄、文章、專著可謂汗牛充棟,何至于等到二十世紀90年代沈志華搬來了原蘇聯的“解密檔案”以后,才由他對朝鮮戰爭作了“最權威的歷史敘事”?

  沈志華的自我標榜和對他的胡吹純粹是騙人的鬼話!

  首先,原蘇聯的檔案對解讀朝鮮戰爭(尤其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并沒有沈志華吹噓的那么神秘和重要,道理很簡單——原蘇聯并沒有直接參加那場戰爭,而戰爭的直接參加方是北、南朝鮮的軍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因而關于戰爭最全面最權威的歷史檔案應該出自并保存于朝鮮、韓國、美國等其它“聯合國軍”派遣國和中國,而不是原蘇聯。研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主線”應該在中美雙方,而不是沈志華“聚焦”的中蘇關系。

  其次,且不說美國等“聯合國軍”派遣國對朝鮮戰爭歷史資料的公開和發掘,單從中國方面看,有關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歷史資料在沈志華出道前后就已經大量地陸續公開和發表了。我這個非歷史專業人士以非專業的方法能查到的文獻就有:

  l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至第四冊(1949年9月至1954年12月);

  l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l 《毛澤東文集》第六卷;

  l 《毛澤東傳》(1949——1976)(上)

  l 《毛澤東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1卷、第2卷

  l 《周恩來傳 1898-1976》(下)

  l 《彭德懷自述》

  l 《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史簡編》

  l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 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史分冊》

  l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第六卷 《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史》)

  l 《在歷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

  此外,還有中國作家著述的有關朝鮮戰爭的全景式歷史敘事的專著,如王樹增的《遠東朝鮮戰爭》、楚云的《朝鮮戰爭內幕全公開》等。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自2004年開始,先后三次解密外交檔案,時間跨度從1949年到1965年,共約82000多份文件。其中有關中蘇關系和朝鮮戰爭的外交檔案,不僅使沈志華淘來的原“蘇聯解密檔案”相形見絀,還打破了沈志華所說的中國“檔案制度不健全,檔案文獻很不完整”的謬說。

  上述著作和文獻,完整全面準確地記錄了中國方面在朝鮮戰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期間的外交軍事活動,毛澤東對志愿軍出兵朝鮮參戰的殫精竭慮與決策過程、對整個戰爭的戰略戰役戰術戰法的運籌與指導、對和蘇朝美及聯合國等各方的外交談判方針和方法的制定等全部重大事項盡顯其中,根本不存在什么“歷史鏈條斷裂”的問題。沈志華那樣高估原蘇聯“解密檔案”的作用,是否過于“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或者別有用心呢?

  (2) 沈志華合理推理”斯大林支持金日成的動機任何根據嗎?

  沈志華在他的研究中炮制出了“斯大林尋求不凍港”的推理。他自己也承認,他在“蘇聯解密檔案”中沒有找到一條能按他的意愿解釋斯大林為什么最終支持金日成統一朝鮮斗爭的材料,于是他就展開了推理。他是這樣說的:“對中國、蘇聯和朝鮮決策動機的判斷往往只能依靠研究者本人建立在對相關檔案文獻及口述史料分析基礎上的推理。……本書分析斯大林改變對朝鮮半島政策的目的以及毛澤東在出兵朝鮮問題上的考慮時,由于沒有直接的檔案文獻,所以只能在分析間接史料的基礎上進行主觀推斷。”好一個“主觀推斷”!他這一“推斷”,就把愿意承擔國際義務的斯大林描寫成一個不惜犧牲朝鮮人民的生命,達到其只為蘇聯謀利的徹頭徹尾的民族利己主義者和好戰分子了。

  看來,沈志華對歷史研究中早就存在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求證不到就“推理”(注意:這與自然科學研究中的科學假說方法是截然不同的)的唯心主義、功利主義方法是相當嫻熟的。

  其實,沈志華的“斯大林尋求不凍港”說并不是他的發明,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快結束的時候,美國人和國民黨官僚就是這樣“推理”的。這原是1945年簽訂雅爾塔協定時,美國海軍上將W•D•李海與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顧維鈞的一種推測,沈志華不過是把他們的推測應用到1950年的場景中罷了。拾來別人的牙慧,包裝成自己發明的口香糖,這算什么本事呢?

  (3) 中蘇曾有分工,蘇共負責歐洲革命,而中共負責亞洲革命嗎”?

  可以確定地說,在真實的歷史中,中蘇并沒有沈志華描寫的這樣的“分工”,斯大林沒有自命“社會主義陣營東方戰線的主帥”,更沒有指派金日成、毛澤東先后“擔當”什么“先鋒”。沈志華之所以杜撰出來這個“分工”,甚至捏造“斯大林曾與中共說定,亞洲革命由毛澤東領導”,無非是想告訴人們,毛澤東決定出兵朝鮮參戰,不是為了反抗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的侵略和美軍對中國臺灣的進犯與東北邊境的威脅,不是為了保家衛國,而是為了執行沈志華所謂的“中蘇分工”和“負責(領導)亞洲革命”。

  沈志華所謂的“中蘇分工”來自于他對劉少奇1949年6月底至8月上旬秘密訪蘇期間斯大林會見劉少奇時談話的曲解。劉少奇率團訪蘇的主要任務,是向蘇方介紹中國革命的形勢、革命勝利后中共的建國方略、交換對國際局勢的看法、爭取蘇聯對中國恢復國民經濟、開展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支持與援助等,也為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訪蘇進行溝通。據時任中方代表團翻譯師哲的回憶錄,劉少奇訪蘇期間,斯大林主持了和劉少奇的六次會談與會面。在談及國際形勢時,斯大林認為:就世界范圍說,在最近時期發生大戰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各國人民剛剛擺脫了二次大戰的戰禍,人民反對戰爭;應該發動人民反對戰爭,維持和平;要防止瘋子和戰爭狂人;應努力爭取二十年或更長的和平建設時期。在會談中,斯大林對中國共產黨給與了高度的評價,對中蘇兩黨兩國對于世界將起的作用和影響,以及承擔義不容辭的義務表達了殷切的希望。

  斯大林說:我說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成熟了,蘇聯人及歐洲人要向你們學習的話,并不是奉承你們,不是客氣話。西歐人由于驕傲,在馬克思、恩格斯死后,他們就落后了。革命的中心由西方移到了東方,現在又移到了中國和東亞。中國黨是一個在烈火中鍛煉成熟的黨!

  斯大林建議:希望中國今后多擔負些對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屬國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幫助,因為中國革命本身和革命經驗會對他們產生較大的影響,會被他們參考和吸收。蘇聯在這方面起不到像中國那樣的影響和作用。這個道理是明顯的,猶如中國難以像蘇聯那樣在歐洲產生影響一樣。因此,為了國際革命的利益,咱們兩家來個分工:你們多做東方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工作,在這方面多多發揮你們的作用和影響。我們對西方多承擔些義務,多做些工作。總而言之,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

  十分清楚,斯大林對中國革命的評價,是對歷史的客觀闡述;他所說的中蘇“分工”,是指根據蘇聯和中國革命的特點與地理文化條件,蘇中雙方應該對歐洲和東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革命“分工”發揮各自的“(幫助)作用和影響”,分別“做工作”和“盡義務”,而不是沈志華曲解的“分工”“負責歐洲革命”和“負責亞洲革命”。“負責”二字,完全歪曲了斯大林的原意,也違背了國際共運中各國共產黨關系的準則。

  作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蘇共領袖,斯大林那樣說是完全合乎邏輯和正確的。已經取得革命勝利的共產黨領導的國家,支持和幫助還沒有取得勝利的資本主義國家中的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支持和幫助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是他們應盡的國際主義義務,是世界前進和人類進步的一個條件,這有什么可以指責的呢?

  在會談中,斯大林明確向中國同志做了自我批評,闡述了各國共產黨之間互相平等的思想,這進一步否定了沈志華的“負責”說。斯大林對劉少奇說:在你們進行斗爭中,我們是不是擾亂過或妨害了你們呢?我們覺得我們是妨礙過你們的。你們當然應該注意我們講的話正確與否。斯大林認為:各國共產黨不能將自己的意見強加在別人的頭上;還說,我們的意見并不都是正確的,各國共產黨可以拒絕我們的建議,當然我們也可以拒絕各國共產黨的建議。這也是以毛澤東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原則。

  總之,在這次中蘇兩黨會談中,沒有“中蘇分工”的“負責”,更沒有斯大林是“統帥”,金日成和毛澤東是“先鋒”的“分工”。“負責”、“領導”、“統帥”和“先鋒”都是沈志華編造出來的。

  (4) 毛澤東決定出兵朝鮮是奉斯大林意旨行事嗎?

  沈志華歪曲和編造了“分工負責”等說法,還把朝鮮戰爭的爆發與之前毛澤東訪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掛鉤,無非是要說毛澤東決定志愿軍出兵朝鮮參戰是奉斯大林的旨意行事的。他說:“既然中共承擔著指導亞洲革命的重擔,就必須負起這個責任。……先前已經與美國決裂(注:指新中國外交“一邊倒”政策),現在又要得罪蘇聯(注:指如果不出兵),其結果自然會不利于中共政權的穩固。”

  眾所周知,在毛澤東所經歷的中國共產黨的前55年歷史中,他在黨內幾乎是唯一的既不怕得罪美國,也不怕得罪蘇聯(包括斯大林)的人。作為一位偉大的政治戰略家和軍事戰略家,在面臨美國侵略朝鮮、威脅中國安全與世界和平的重大事變時,毛澤東所做的每一個關乎全局的重大思考、判斷和決策,都是根據中朝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與維護世界和平的需要而獨立進行的。當然,因為志愿軍出兵朝鮮參戰不是孤立的中國單方面的行動,在進行決策部署的時候又必需與朝蘇兩方進行密切的溝通和協調。

  美國作家哈伯斯塔姆在他的書中透露:“他(注:指毛澤東)后來開玩笑地說,在中國,只有一個半人支持出兵朝鮮,這一個人就是他自己,那半個人是周恩來。”

  當1950年10月1日深夜金日成緊急向中國政府正式提出出兵支援的請求后,從10月2日到5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和政治局連續開了三天擴大的民主會議,最后中央政治局才接受了毛澤東的出兵主張。

  后來毛澤東對金日成講起這件事,形象地用手比劃著說:“我們雖然擺了五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是定不了,這么一翻,那么一翻,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還是決定了。”還說:“事情總是這么彎彎曲曲的。在那個時候,因為中國動動搖搖,斯大林也就泄了氣了,說:算了吧!”“最后才決定了,國內去了電報(注:指10月13日給已在蘇聯的周恩來),不管蘇聯出不出空軍,我們去(朝鮮)。”

  對毛澤東的出兵決策,彭德懷、聶榮臻、楊尚昆在不同的場合作出了他們出自內心的評論。彭德懷說:“這個決心不容易定下,這不僅要有非凡的膽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對復雜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歷史進程證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確。”聶榮臻當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他后來回憶:毛澤東對(出兵)朝鮮這件事確實是思之再三,煞費心血的。不是毛澤東好戰,問題是美國已經打到我們的國境線上了,不打怎么辦?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在1951年元旦的日記中寫道:“主席決定志愿軍入朝之舉,實是萬分英明的、有遠見的決定,事至今日則已如黑白之分明。如果當時要讓我來決定,我則會偏于‘茍安’!誠如主席所說,不僅要近視、短視,而且必須遠視、長視。決不可以眼前的,忽視了前途、遠景!‘高瞻遠矚’蓋即指此也。”

  可見,如果出兵朝鮮參戰的決定是奉斯大林的意旨,中共中央領導層在做出這個決定時就不會發生那么大的困難和曲折,因為除了毛澤東,其他領導人會更傾向于服從斯大林。

  (5) 毛澤東“設定了超越現實的戰略方針”,犯了“決策方針的錯誤”嗎

  沈志華指責毛澤東“設定了超越現實的戰略方針”,犯了“決策方針的錯誤”,除了自證他的無知,替美國人說話,其它什么也說明不了。沈志華這樣說,具體主要指的是:(一)在1950年10月2日毛澤東起草好但沒有發出的給斯大林的電報中提到“要準備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略軍”(注:即把美軍趕下海),沈志華反復指責毛澤東“脫離現實條件”“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二)1950年12月底二次戰役結束后毛澤東沒有接受由美國操縱、某些聯合國成員國提出的“停火議案”。

  毛澤東在給斯大林未發出的電報中提到實現殲滅和驅逐美軍這一軍事目標是有條件的:我軍要有4倍于敵的兵力;要有1.5 – 2倍于敵的火力(包括飛機、坦克、火炮);敵人要把一個軍的兵力集中在一個戰役的戰場上。毛澤東一是要告訴斯大林中國準備出兵的決心,二是要求蘇聯給與充分的武器裝備的支援,同時還要看實際戰場態勢的瞬息變化。毛澤東寫詩詞的時候充滿革命浪漫主義和激情,但他打仗的時候絕不是沈志華想象的靠激情和浪漫。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慎重初戰、初戰必勝;先打偽軍、后打美軍;冷靜沉著、周密部署;既想到有利情況又想到不利情況;邊打邊試、隨時總結等等,這些指揮原則在毛澤東給前線的彭德懷和其他指揮員的電信中隨處可見。在第一次戰役打響前夕,即1950年10月23日,毛澤東在給彭德懷、高崗的電報中明確指示:“我們應當從穩當的基點出發,不做辦不到的事。”“總之我們應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這難道是不切實際的態度嗎?

  隨著戰爭的進行,蘇聯的空軍保護未能及時兌現,武器裝備的支援速度也差得很遠,美軍的兵力不斷投入朝鮮戰場,志愿軍的供應線越來越吃緊,使得抗美援朝戰爭走向長期化。1950年底二次戰役剛結束,毛澤東就指出:“戰爭仍然要做長期打算”,“速勝的觀點是有害的。” 到了1951年2月21日,四次戰役正在進行中,彭德懷到北京匯報朝鮮戰局時,毛澤東提出:“朝鮮戰爭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不要急于求成。” 此后兩年多的戰爭進程,證明毛澤東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是毛澤東一貫的思想,他運籌抗美援朝戰爭也不例外。從開始把作戰目標設想為志愿軍幾個軍整建制地一次消滅美軍一個師,到把目標修改為消滅美軍一個整團,再到志愿軍一個軍獨立消滅美軍一個整營,八個軍分別消滅八九個營,加起來也相當于消滅美軍一個師了。毛主席形象地把這個戰法叫做“零敲牛皮糖”,概括起來就是“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損失,基本上就是這樣被“零敲”掉的。為了志愿軍保持旺盛的戰斗力,到了抗美援朝戰爭敵我在三八線附近拉鋸相持的階段,毛主席決定整個志愿軍“輪番作戰”(即輪戰輪休)。沈志華不顧上述客觀的戰爭發展過程,妄議毛澤東犯了“決策錯誤”,居心叵測,實在是連紙上談兵的資格也沒有。

  沈志華說,在二、三次戰役的時候“中國錯失了停戰談判最有利的時機”,這無異于癡人說夢,亦或為美國人幫腔。早在1950年6月中旬,美國助理國務卿杜勒斯訪問韓國時對李承晚坦言:美國不但希望貴總統實現南北統一夙愿,也希望中共垮臺,蘇聯共產主義解體。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6月30日美國陸軍即在朝鮮參戰。對驕橫的美國遠東軍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來說,其在朝鮮的作戰目標是要達成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訓令:“摧毀北朝鮮的武裝力量,可能的話在朝鮮建立統一的民主國家。”他的終極目標是“把亞洲處在萌芽狀態的共產黨政權通通消滅掉”。抗美援朝志愿軍的一次、二次戰役,雖然重創了冒進北犯的南朝鮮李承晚偽軍和美英土等“聯合國軍”,把美軍趕回到三八線,但對美軍的打擊不是殲滅性的,而是擊潰性的。此時,美軍急需要時間緩過神來,重整軍心陣容,利用武器裝備優勢,與志愿軍再戰。于是美國操縱聯合國耍起了要求“停火”把戲。此時的麥克阿瑟怎么會老老實實坐下來和中朝兩國軍隊談停戰呢?毛澤東一眼識破了美國的陰謀,在1950年12月13日,即聯合國通過“停火決議”的前一天,在給彭德懷的電報里強調指出:“目前美英各國正要求我軍停止于三八線以北,以利其整軍再戰。因此,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我軍)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事實說明,只有到了五次戰役,美軍進退維谷,麥克阿瑟被解職的時候,美國人才愿意坐下來談停火問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承認,志愿軍的第五次戰役以后,“我們就像獵狗一樣到處尋找能和中國方面取得信息交流的線索。”艾奇遜終于找到了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書的美國研究蘇聯問題專家喬治•凱南,請他與蘇聯駐聯合國大使馬立克聯系,提出美國希望就地停火,結束戰爭狀態,談判解決糾紛。即使如此,1951年7月10日中朝代表團與“聯合國軍”代表團在開城來鳳莊開始談判的時候,美方竟然無理要求中朝軍隊退讓1.2萬平方公里土地,要由美方劃定停戰線。當這個無理要求被中朝談判代表嚴詞拒絕后,美方代表就退出談判,威脅道:“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此后,抗美援朝戰爭在志愿軍邊打邊談、以打促談中又進行了兩年,美軍第三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才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正如毛主席所說:“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五六十年之后,以研究朝鮮戰爭為專任的沈志華為什么還在幻想1950年底前后是“停戰談判的最有利時機”,而且把戰爭繼續進行的責任推給了毛澤東呢?

  (6) 在抗美援朝的后兩年,中國“造成了自身在國際政治中的孤立地位”

  一個國家在國際政治中孤立不孤立的標準是什么?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場上有不同的認識。在沈志華的思維中,得到以美國為首的帝國—資本主義陣營賞識和支持的國家就不孤立;相反,站在正義事業一邊,支持民族獨立解放斗爭和人民革命,受到美國打壓的國家就是孤立。想美國不孤立中國是不可能的。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操縱聯合國派出“聯合國軍”侵略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打響后,美國必然借聯合國的名義反對中國。1951年2月1日,聯合國通過一個決議案,污蔑“中國是侵略者”,妄圖孤立中國。

  然而,以毛澤東為領袖的中國人民堅持正義、不怕強權、勇于犧牲的精神和驚世作為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誠如楊尚昆1951年元旦日記里所述:“自我志愿軍入朝,取得了兩個戰役的勝利以來,我國的地位提高了,說話響亮了,民主陣營的聲勢也增加了。另一方面,帝國主義(侵略朝鮮的——筆者注)陣營則日呈分崩離析之勢。無論在美國內部、美英之間、英國內部、英法之間、其他國家與美英之間,其矛盾都增加了,裂痕擴大了。美帝是愈發被孤立起來了。”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這從1954年召開的日內瓦會議和一年后的萬隆亞非會議完全體現出來了。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國際會議,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的和平問題,中、蘇、美、英、法代表全程參加,中國代表團團長是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時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拒之聯合國之外,但是日內瓦會議是我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的一次重要國際會議,說明有關遠東和平問題美國不和中國談判不行了。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中國的倡導和支持參與下,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尼萬隆召開亞非會議。這是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獨立討論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沖破種種危險和阻撓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會議,受到各國代表的熱烈歡迎。會上,中國政府倡導和奉行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廣泛認同和接受,從此確立了新中國的外交原則和方針。

  難道這些就是沈志華筆下的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孤立地位嗎?”睜著眼睛說瞎話也不怕被世人恥笑?

  (7) 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付出了多余的代價”嗎

  沈志華“余論”中的這一條,更不值一駁。讓我們先看看作為美國著名外交戰略家的亨利•基辛格博士怎樣評價美國和中國在朝鮮戰爭中的得失。他在其2011年出版的英文著作,2012年翻譯成中文的《論中國》(On China)的第五章“三角外交和朝鮮戰爭”中寫道:

  “對美國來說,停戰協議的簽署達到了它參戰的目的——擊敗了北朝鮮,但同時它這個核超級大國卻被力量薄弱的中國打得一蹶不振,無力再向前推進。它不負期待,為盟國提供了保護,卻也付出了代價;有些盟友開始露出反叛的苗頭,美國國內也出現意見分歧,爭論不已。……美國無法調和政治和軍事目標,這也許會使其他有意向美國挑戰的亞洲國家相信,美國國內難以接受沒有明確軍事結果的戰爭——10年后在越南的漩渦中,這個難題再次尖銳地出現。”

  “毛澤東沒能像中國的宣傳機器起初宣稱的那樣,把朝鮮全境從‘美帝國主義’的魔掌下解放出來。但是他決定參戰是為了更大、更抽象,甚至可以說是浪漫的目的:使‘新中國’經受戰火的考驗,徹底顛覆中國一貫的軟弱和被動的形象;向西方(在一定程度上也向蘇聯)證明中國是一支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為了保護國家它將不惜使用武力;確立中國在亞洲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主導作用。毛澤東新思想的主要貢獻不僅在于它的戰略思想,更在于藐視世界強權,敢于走自己的路的堅強意志。”

  “從這個廣泛的意義上說,朝鮮戰爭對中國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軍事強國和亞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還建立了中國作為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事威信,在以后的幾十年中,這一威信始終不墜。對中國在朝鮮戰爭的記憶成了后來美國對越戰略的一個重要制約。中國利用這場戰爭和同時進行的‘抗美援朝’宣傳和鎮反運動達成了毛澤東的兩個中心目標:消滅國民黨在大陸殘余的反動勢力、鞏固人民政權,鞏固人民的‘革命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毛澤東激起民眾對西方強權的憤慨,把戰爭描述成‘打擊美帝囂張氣焰’的斗爭;戰場上的勝利使中國在經過幾十年的軟弱挨打之后獲得了精神上的重生。盡管戰爭打完后中國已是筋疲力盡,但在它自己和世界的眼中,它都換了嶄新的面貌。”

  盡管基辛格對美中兩國所持的立場擺脫不了一個美國政治家固有的某些偏見,但他并沒有失去一個嚴肅政治外交學者的客觀思考,與中國的“歷史學者”沈志華比起來是否存在天壤之別呢?

  從中國人民的切身體驗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激起了中國人民空前的團結,以大無畏愛國熱情發展生產,支援前線,不但使志愿軍的作戰條件越來越好,而且迅速醫治好建國前長期的戰爭創傷,與抗美援朝同步,用不到三年時間恢復了國民經濟,到1952年底全國工農業總產值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為1953 —1957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經濟基礎。正如毛主席在1951年11月11日科學預測的那樣:“我們和敵人進行的談判能成功固好(成功的可能性較大),即使不成功,我們也確有把握使戰爭繼續打下去,直到爭取勝利為止,同時毫不妨礙國內的國防建設和其他建設,各項工作均可蓬蓬勃勃地發展下去了。”

  (8) 抗美援朝戰爭延長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起了決定性的阻礙作用”

  沈志華把臺灣未能與祖國大陸早些統一歸咎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企圖嫁禍毛澤東,為美帝國主義開脫,用心極其險惡。世人皆知,臺灣至今未與大陸統一,根本原因在于美國政府始終把臺灣看作它在西太平洋“不沉的航空母艦”,圍堵中國崛起的橋頭堡。朝鮮戰爭爆發后的第三天——1950年6月27日,美軍一邊向朝鮮進攻,一邊第七艦隊就出動臺灣海峽,美國總統杜魯門聲稱決定以武力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暴露了美國覬覦臺灣的狼子野心。

  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后,毛主席并不急于與美國建交。毛主席的條件是美國必須與臺灣完全切割,不留“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獨”等后患。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以后,美國政府表面上放下了臺灣,但是它抓了一條小辮子在手里,使其違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尤其是“八一七”公報)逐步常態化,暗中鼓勵支持臺獨勢力有機可趁。盡管改革開放后,中國政府一再表明與美國結好的愿望,一度中美還“決定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紀的” “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也從來沒有松口松手,直到特朗普執政時明目張膽地使侵犯中國對臺灣的主權公開化。

  在臺灣問題上,沈志華為美國政府開脫責任,嫁禍毛澤東,實在為所有愛國的中華兒女所不齒!

  (9) 冷戰的源頭在哪里?

  沈志華在華東師范大學苦心經營 “研究冷戰”的平臺,可是他并沒有從“冷戰”本身進行全方位的嚴肅的研究,而是用蘇聯“解密檔案”做噱頭,進行片面的隨意解說。2018年11月21日,他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該校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的身份,應邀在上海師范大學作了《蘇聯與冷戰的起源》的講座。這個講座的題目就耐人尋味,使人容易錯以為“冷戰”是斯大林領導的社會主義蘇聯挑起的。

  說起“冷戰”,就不能回避二次世界大戰伊始的英、法、美政府對法西斯主義的“綏靖”政策、戰后的世界格局、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和斯大林的應對策略。客觀地說,“冷戰”的根源是以美國為首的帝國-資本主義勢力對共產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恐懼、仇恨和挑戰,斯大林只是被動應戰罷了。可是,在沈志華的“研究中”,卻把歐洲“冷戰的源頭”指向他所謂的斯大林的“兩個錯誤”:(一)“重建了社會主義陣營,完全跟西方社會劃開,最后形成了兩個世界、兩個體系”,(二)“再次發起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同時他把亞洲“冷戰的源頭”指向中國革命勝利后“選擇了向蘇聯一邊倒”、“亞洲的格局被中間地帶的革命攪亂了”、“兩極對抗就從歐洲蔓延到亞洲”。總之,沈志華的結論是:“冷戰”的爆發是蘇東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中國和亞洲其它國家(朝鮮、越南)的革命引起的。

  人們知道:俄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歐洲各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造成了蘇聯和東歐各國形成了一個社會主義陣營;中國、朝鮮、越南內部的階級矛盾和帝國主義的壓迫剝削推動這些國家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到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必然趨勢。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革命是歷史前進的火車頭,這是被迄今整個人類歷史證實了的唯物主義。帝國-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反對和阻止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是由他們的階級本性決定的,他們總要開歷史的倒車。帝國主義者對社會主義,認為能打熱戰予以消滅的則打熱戰,如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國對新生的社會主義俄國大舉進攻,二戰初期英法對希特勒德國和美國對日本軍國主義搞“綏靖”政策,以圖將德日兩股法西斯禍水引向蘇聯,美國出錢出槍幫助蔣介石在中國打內戰妄圖消滅共產黨,“聯合國軍”進攻朝鮮,法國殖民者鎮壓越南的獨立斗爭,美國干涉越南的10年戰爭,等等。如果帝國主義者認為對社會主義打不了熱戰,則打“冷戰”,從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包圍封鎖遏制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尋找代理人,以圍促變,搞和平演變或顏色革命。沈志華說:西方要和社會主義友好合作,你斯大林為什么要選擇對抗呢?然而鐵的歷史事實是:在歐洲,1946年3月5日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反蘇反共“鐵幕演說”,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宣布了以“遏制共產主義”為宗旨的杜魯門主義,1947年7月美國制定了以控制和聯合西歐實行反蘇的馬歇爾計劃,1949年4月以美國為首組建了延續至今的北約;在亞洲,二次大戰以后,美國(還有英國、法國)部署了從日本到臺灣、菲律賓、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巴基斯坦的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民主共和國的圍堵鏈條——東南亞條約組織;后來在中近東,還搞了巴格達條約組織。凡此種種,都不需要什么“解密檔案”來“揭秘”,難道不是給了信口雌黃的沈志華一記記響亮的耳光嗎?

  因此,沈志華站在帝國-資本主義立場上為其辯護,認為革命破壞了世界秩序而導致了“冷戰”,是徹頭徹尾的歷史唯心主義。

  06、高度重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以及整個歷史研究領域復雜尖銳的階級斗爭

  本文(二)與前文(一)在紀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70周年的時候,兼評了沈志華的朝鮮戰爭史觀,意在揭示圍繞對這場戰爭的評價存在的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窺斑知豹,又可引伸到整個歷史研究領域的階級斗爭。

  為什么我們說這是一場歷史研究領域的階級斗爭?

  首先,歷史科學的范疇本質上屬于階級斗爭學說的范疇。歷史唯物主義認為:“階級斗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歷史的就叫做歷史的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的反面的是歷史的唯心主義。”戰爭是政治的繼續,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更是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上帝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政治較量中一場最尖銳最激烈最重大的局部熱戰,反映這場戰爭的歷史研究就不能不帶有階級斗爭的性質。

  其次,雖然沈志華打的是學術研究的旗號,掛的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解密檔案”招牌,但在他的無論是專著還是文章還是演講受訪中,都或隱晦或露骨地表現出了他的否定斯大林、毛澤東、社會主義的政治態度,而這正是過去幾十年來中國政治生態中階級斗爭的一個焦點。

  再次,沈志華不是為研究而研究,而是有強烈的影響我國外交政策和青年一代歷史觀的動機。如2017年他在一個大學作冷戰和朝鮮戰爭的演講中,預言“就目前的格局來看,朝鮮是中國潛在的敵人,韓國是中國可能的朋友。”這顯然顛倒了我國外交中團結誰、斗爭誰、爭取誰的關系。我們記得,2016年美國迫使韓國接受部署針對中國的薩德反導系統,大多數中國人都表示憤慨,而朝鮮從來沒有傷害中國的核心利益,2017年沈志華公開以學術活動為名作這樣的表態,其民族和階級立場不是很可疑嗎?

  沈志華借“解密蘇聯檔案”對朝鮮戰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進行他的“解讀”不是孤立的,它是歷史虛無主義黑色潮流中一朵渾濁的浪花。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中國政治的大背景下,歷史教育和研究領域泛濫起一陣陣虛無主義思潮,而歷史虛無主義的重點則是非毛化,以及對以毛澤東為領袖的中共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行解構和重新書寫。

  在參與上述解構和重寫的主體中,華東師范大學與其歷史系的“三劍客”算得上一個典型事例。“三劍客”是我的一種形象表述,因為他們的矛頭鋒芒畢露地指向毛澤東。說是典型事例,因為他們的活動與時代變遷和教育、出版、書刊、雜志、報紙、互聯網宣傳等思想意識部門密切相關。“三劍客”除了本文介紹的沈志華,還有楊某某和高華,他們都是近二三十年來中國史學界炙手可熱的名人,在國際史學界也有廣泛的聯系和影響。沈志華的身份前文已有介紹;楊某某是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終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華生前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們的共同特點是:1950年代前期出生,在毛澤東時代有相似的家庭背景或個人經歷;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上大學、讀研究生,然后躋身歷史教學和研究部門,再齊集于華東師范大學;他們的研究對象為中國近現當代史,主要集中在民國史、中共黨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國內輿論有“南高(華)北楊(某某)”之說,稱他們是研究中共黨史的兩個代表性人物。高華的代表作《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上、下),書中中共領導下的光榮革命歷史被完全虛無化,中共成為內部派系林立、充滿權力斗爭和互相傾軋的一群烏合之眾,毛澤東則是利用派系斗爭、專制手段和血淋淋的傾軋最終“升起來的紅太陽”。楊某某也毫不掩飾地宣稱:“我的志向是希望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重新寫一遍。”為了什么呢?為了完成他們的“現實使命”和“現實關懷”。

  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龔自珍說過:“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用現在流行的一個戰爭語言說,滅史、滅文化之舉實際上是精神上的斬首行動。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旦失去精神支柱,剩下的只能是一具具沒有靈魂的任人擺布的軀殼。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就是摧毀中國人民的精神支柱。

  “三劍客”們總是說他們在用檔案、證據說話,聲稱他們所做的是純粹的學術研究,是從學術高度重修過去不(夠)真實、缺乏真相的共產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教育、出版、報刊、互聯網為他們提供一塊塊陣地一個個平臺,搞得風生水起,吸引了無數年輕人好奇的眼球,以為這是社會的進步。

  列寧說過:“要是一下子看不出是哪些政治集團或者社會集團、勢力和人物在為某種提議、措施等等辯護時,那就應該提出‘對誰有利’的問題。”在現實社會里,“三劍客”的研究和結果對誰有利呢?是對廣大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有利,還是對與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對立的階級和人們有利?

  大約150年前,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美國版附錄》中揭露:“現在也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從不偏不倚的‘高高在上的觀點’向工人鼓吹一種凌駕于工人的階級利益和階級斗爭之上、企圖把兩個互相斗爭的階級的利益調和于更高的人道中的社會主義,這些人如果不是還需要多多學習的新手,就是工人階級最兇惡的敵人,披著羊皮的豺狼。”君不見,在150年后的中國大地上突奔著多少披著各種華麗外衣的豺狼?

  習近平同志2018年1月5日在新進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的一個研討班和中央黨校開班會議上,語重心長地說:“蘇共擁有20萬黨員時奪取了政權,擁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希特勒,而擁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失去了政權。我說過,在那場動蕩中,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么人出來抗爭。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經蕩然無存了。”

  蘇共喪失理想信念的根源在于赫魯曉夫修正主義集團篡奪蘇聯黨和國家的領導權以后,采取極端措施搞非斯大林化,經過以后歷屆蘇共領導人的堅持,逐漸丟掉了斯大林、列寧這兩把護衛、發展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刀子,最終淪落到亡黨亡國的下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避免重蹈蘇共蘇聯的覆轍,苦苦探索中國自己的道路。早在56年前他告誡全黨:“在政治思想領域內,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斗爭,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才能解決。幾十年內是不行的,需要一百年到幾百年的時間才能成功。……如果對于這種形勢認識不足,或者根本不認識,那就要犯絕大的錯誤。”毛澤東想得很深,看得很遠,從那時一路走過來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大眾應該都能這樣那樣、或多或少地感悟到他的歷史洞察力。

  按照唯物辯證法,發生在蘇共蘇聯身上的“前事”并非一定就能在中共中國身上避免,這要看中共能培養鍛煉出多少真正勇于和善于抗爭戰斗的“男兒”——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不是靠讀書讀出來的,不是在講臺上講出來的,也不是在講臺下聆聽出來的,更不是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做好本職工作做出來的,而是在為人民事業奮斗的大風大浪——首先是國內外階級斗爭的風浪——中長期考驗出來的。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立志做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人們應當踏著先輩的足跡,高舉馬克思主義批判的旗幟勇往直前——這就是紀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70周年的全部意義所在。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朱旄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4. 李光滿:從刀郎看中國文人的風骨
  5. 清華大學哈弗版經濟管理學院還有必要辦下去嗎
  6. “氫政治”: 三個顛覆性預測, 為何都指向中國?
  7. 2024請回答,中國市場經濟“邊”在哪里?
  8. 星燧:普京的“閃電”中東行
  9. 司馬南:黃金萬兩——一項美國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胡錫進爆出了一個“驚天秘密”?問是誰?造就的胡錫進這類的“共產黨員”,真是可恥!
  3.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4.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5.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8.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9.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10.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10億巨貪不死,誰死?
  9.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記憶:流浪漢張來娃兒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