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失控釀成蘇聯解體災難
黃蕾 曾坤 王渠 宋勝霞
對中國來說,蘇聯解體一直是個長鳴的警鐘。它對轉型中國的啟示和警示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近段時間,對這場災難給俄羅斯帶來什么、又是如何重塑俄羅斯的,在中國輿論場上掀起激烈爭論。《環球時報》記者10月初獨家專訪了俄著名歷史學家、政論家羅伊•梅德韋杰夫。曾位居蘇共中央委員的梅德韋杰夫被西方稱為“新馬克思主義者”和蘇聯政權的“持不同政見者”,甚至一度被開除出黨。然而,在莫斯科郊外他簡樸的小木屋里,梅德韋杰夫向記者講述蘇聯解體時頗感遺憾,他認為,在國家危急時刻,整個國家失去了存在的信念和力量,也沒能出現致力于團結國家、力避分裂的“鄧小平”。在這位歷經滄桑的88歲老人看來,盡管普京已帶領俄羅斯走上正確的復興之路,但俄羅斯卻注定無力重返世界一流強國陣營。
“俄仍在很多領域領先中國”
環球時報:前段時間,中國互聯網上一篇反思蘇聯解體的文章《中國若動蕩,只會比蘇聯更慘》引起很大爭論,此文在俄羅斯也受到極大關注。您是否讀過該文?對其觀點您持什么看法?
梅德韋杰夫:我讀過王小石的這篇文章,而且非常喜歡,里面有些地方寫得很精彩。我最感興趣的是他對俄羅斯20年的發展有著自己的見解。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實際上已處于“殘廢”狀態,形勢非常嚴峻,就像這篇文章所描寫的那樣。應該說,1999年是俄羅斯最艱難的時期,甚至俄政權也出現解體征兆。不過,2000年普京上臺后,俄開始出現積極改變,逐步擺脫動蕩,有序發展。可以說,蘇聯解體的后果是非常悲慘的。但如今的俄羅斯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當年動蕩的惡果,實現了脫胎換骨。俄羅斯人已生活在一個與20年前完全不同的國家。可是這篇文章沒有提到現在的俄羅斯,寫的只是20年前的俄羅斯。14年來,俄羅斯一直穩步向前,盡管發展速度不像中國那么快。但我還是要說,這篇文章對90年代俄羅斯艱難處境的描述是非常正確的。
環球時報:這篇文章在中俄引起對對方國家認知的廣泛爭論,您如何對比這兩個國家?
梅德韋杰夫:不可否認,中國在很多方面已趕超俄羅斯,但即使這樣,俄羅斯仍在很多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前蘇聯70年打下的堅實基礎。中國雖然發展很快,但還是個“趕超型國家”。比如,俄羅斯的教育,即使它落后于蘇聯時期,但仍比中國先進。此外,俄羅斯的人均GDP高于中國,社會保障制度也更發達。俄羅斯在航天、國防工業領域都領先于中國。王小石的文章會讓人以為,俄羅斯全面落后于中國,但實際上,俄羅斯很多指標要高于中國,俄可以向中國提供很多幫助,與中國進行平等合作。當然,中國也在很多領域超越俄羅斯,比如在工業生產和工業制造領域。實際上,中國在過去30多年持續發展,而俄羅斯卻起起伏伏,它在經歷貧窮的洗禮后,才找到復興的動力。
“整個蘇聯失去了存在的信念和力量”
環球時報:您是蘇聯時期有名的“持不同政見者”,但后來卻對蘇聯解體表示遺憾。對這段歷史,您現在持什么態度?
梅德韋杰夫:對于蘇聯解體,我感到非常遺憾,我曾斬釘截鐵地表示“蘇聯不可能解體”。蘇聯解體后,我和志同道合者在莫斯科成立勞動人民社會黨,是反對葉利欽的小政黨。我們試圖恢復蘇聯時期的一些政策,竭力重塑民眾的國家認同感,想重建以俄羅斯為核心的蘇聯式的聯盟。但我們慢慢意識到,這是不可能的,后來我們的政黨也不復存在。
蘇聯時期我是“持不同政見者”,但當時我反對的是蘇聯某些方面的缺點和不足,而非整個蘇共。我對俄羅斯現政府的態度也是一樣。我認為,蘇聯當年走的道路是不正確的,它應該早些進行類似于中國那樣的市場化改革。戈爾巴喬夫應謹慎、小心地進行改革,而不是搞新思維、公開化那樣極端、激進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戈爾巴喬夫把改革的順序搞錯了,他應該先經濟改革后政治改革,如果那樣,蘇聯將有機會保存下來,發展至今。但很遺憾,他留給俄羅斯一個難以收拾的殘局。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和教訓有哪些?
梅德韋杰夫:蘇聯解體的最主要原因是蘇共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失敗。蘇聯是一個非常不穩固的結構,它在向前發展的同時,基礎并未得到鞏固,而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就是意識形態。蘇聯之所以不穩固,是因為在建設過程中沒有進行必要的修正,推行意識形態方面的變革。《論語》中記載,子貢向孔子請教如何治國,孔子說,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具備“足食、足兵、民信”,也就是說,要有充足的糧食、充足的武備,要取信于民。在戈爾巴喬夫時期,糧食不是很充足,軍隊勉強得以保留,信念則基本沒有,誰也不愿意保衛這個國家,甚至很多共產黨員也不認為蘇共有必要繼續存在。可以說,整個國家失去了存在的信念和力量。
蘇聯的民眾之所以對政權失去信任,是因為蘇聯的諸多不足原先隱藏在深處,但到了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年代,這些不足瞬時暴露出來。當時的蘇聯人民并不習慣民主,當民主的潘多拉盒子打開后,人們根本沒有做好準備迎接言論自由、開放和公開化。于是,蘇聯積攢了數十年的矛盾就在這一時期被充分暴露。這些缺陷引起大量消極評價,招致社會廣泛批判。人民對戈爾巴喬夫失去信任,卻找不到其他值得信任的領導人。當時的蘇聯,需要一位能凝聚國家各種力量的領導人,但很遺憾,蘇聯沒有出現自己的鄧小平,卻出現了葉利欽。缺乏歷史經驗的俄羅斯民眾,只能跟著葉利欽走。如果當時是反對國家解體的納扎爾巴耶夫、阿利耶夫上臺,或許能挽救蘇聯。
環球時報:您認為蘇聯解體對中國的警示意義是什么?
梅德韋杰夫:無疑,蘇聯解體對中國敲響了警鐘。蘇聯解體給中國提供的最重要教訓就是,中國必須自己掌控民主化進程的節奏。現在,中國政府非常注重國家的內部問題,審慎對待民主化,在最近十幾年間致力于建設民主社會,言論、出版自由等正緩慢地深入百姓生活。在我看來,這種漸進政策是正確的。中國需要成為世界民主國家行列中的一員,也應該支持民主的意愿,但是,這種民主必須是可控的,不能放任自流,讓民主化變成災難。蘇聯解體不是民主化的結果,而是民主化失控的災難。我相信,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堅強有力的政黨,它有強大的領導集體。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可控民主操作起來很難。我在2011年的著作《中國崛起,什么是中國式的社會主義》中提到,中國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但前路會很長。
“俄已無力再成一流強國”
環球時報:您如何定位俄羅斯目前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梅德韋杰夫:普京掌權后,俄羅斯的聲望逐漸回升,但蘇聯時代的那種高度已無法企及。當然,俄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的聲望仍然很高,與中國、美國、歐洲處同一水平。我認為,俄的國際地位當在世界十強之內。經濟實力排在世界前十。政治影響力大概處于第四或第五位。總之,我給出的定位是,俄是個二流強國。美中是一流強國,俄排在中國之后,與日本、德國、印度、巴西、南非同屬一個等級。
環球時報:那么,您認為俄羅斯何時能重返一流大國陣營?
梅德韋杰夫:俄羅斯已不可能再躋身世界一流強國了。我們的經濟實力、人口數量已今非昔比,這些因素將限制俄成為一流強國。雖然俄有強大的軍隊、核力量,航天實力也很強,但俄的發展潛力比中美歐都小,甚至不如印度。的確,俄擁有非常豐富的資源,這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但資源最終是會耗盡的。
環球時報:作為有強烈大國抱負的領導人,普京總統會認同您的判斷嗎?
梅德韋杰夫:會的。普京對此應該有清醒判斷:俄羅斯不可能成為一流強國。他應該現實地看待這個問題。普京不是意識形態主義者,而是實用主義者。他認為俄羅斯的發展應該建立在實用主義基礎之上。但俄羅斯需要意識形態,只是普京還沒找到,他正在總結歸納。目前,普京是靠愛國主義團結國家。但同蘇聯相比,他的執政時間太短,俄羅斯僅是“剛剛站起來”,因此普京提出“俄羅斯向前進”。但我認為,僅有口號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國家的發展道路,俄各個政治流派爭論很多,而且沒有誰能占主導地位。我認為,俄羅斯應該尋找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東方的獨特的發展模式,但直到現在,俄羅斯還沒有找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