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解說:隨著美蘇兩國解決危機的迫切愿望和諒解的達成,喧囂一時的導彈危機似乎就此風消云散,然而,對于古巴來講,危機似乎才剛剛開始。因為美蘇雙方在導彈清點、拆除和撤離問題上必須要進入古巴,這樣將對古巴的主權產生嚴重影響。
鳳凰衛視2012年10月26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陳曉楠:各位好,這里是《鳳凰大視野》。在這場美蘇相互博弈的棋盤上,古巴就像是一只過了河的小卒子處境尷尬,對于這次危機呢卡斯特羅1998年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臺采訪的時候說,他依然認為赫魯曉夫和肯尼迪達成的協議是一個令人感到恥辱的協議。在時隔33年之后的2005年,卡斯特羅又和法國記者拉莫內談到了這次危機,他那個時候還氣憤地說,我們是從公開渠道得知蘇聯人正在提那個撤走導彈的建議的,絕對沒有跟我們討論,我們不反對找個解決方案,因為避免一場核沖突是重要的,但是赫魯曉夫必須對美國人說,還應該跟古巴人討論一下,遺憾的是,我們被拋棄了。
解說:蘇聯很快和美國達成協議,連蘇聯駐古巴使館的人都沒有想到,10月27日,當古巴共和黨領導人給蘇聯駐古巴使館打來電話,說電臺廣播了蘇聯從古巴撤出導彈的決定時,蘇聯大使還不相信,說美國電臺是慣于造謠的,大使館沒有得到發自莫斯科的任何有關這個問題的消息。當這位大使得知是莫斯科電臺的廣播時,就覺得他是地球上最不幸的人,因為蘇聯和古巴建交時間雖然短暫,但是特殊的地理戰略位置卻將它們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很快就成為親密的伙伴,對于蘇聯的決定,他能想像得出卡斯特羅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徐世澄:當時赫魯曉夫寫給肯尼迪的這封信呢,由于時間很緊張,來不及通過外交的使團來轉,當時是通過蘇聯的廣播,對外廣播,廣播出來的,古巴多爾蒂科斯總統是從廣播里面得知這個赫魯曉夫寫給肯尼迪的這封信的內容,所以當時古巴領導人很生氣,你蘇聯做這個決定也不跟我商量,也不征得我們古巴同意是吧。那么其他的國家的領導人也感到很突然。
黃志良:訪問古巴的時候,就聽到古巴人唱一個歌,其中有句話就是我印象很深刻,尼基塔不是條漢字,給了人家東西不應該要回來,就是諷刺赫魯曉夫,也是表達一種古巴人民的不滿和對蘇聯的一種諷刺。
孫哲:切格瓦拉有一句名言,就是說美國人想消滅我們的肉體,你新那種退卻是毀滅了我們的精神,那卡斯特羅對蘇聯這樣的行為也非常的不滿,就覺得蘇聯你臨陣而逃,棄我于不顧,本來是大家團結一致,要共同同仇敵愾,共同對敵。
解說:蘇聯的傲慢和美國的強硬令卡斯特羅悲憤交加。2005年,卡斯特羅對法國記者拉莫內說,蘇聯沒有同我們商量就撤走了,并承諾撤出導彈時,接受聯合國監督檢查,這一決定使得當時的我們快要和兩個超級大國發生沖突了,這對古巴來說可是大事。
孫哲:因為那個卡斯特羅和格瓦拉他們那種精神,就是說他們的邏輯就是說,如果在當時蘇聯堅持可能美國也就會罷手,因為他主要是考慮自己,自己在經過豬灣事件,美國以后持續地想騷擾古巴,這個不把卡斯特羅政權給換掉,那美國會惴惴不安的。所以他們當時呢就認為這個美國一定要搞政權更迭,一定要通過各種辦法去毀滅自己的政權,在這種情況下好不容易有蘇聯和古巴的這種團結合作,那么你在關鍵時刻你就棄我而去,對美國投降,所以他們相當不滿。
解說:隨著美蘇兩國解決危機的迫切愿望和諒解的達成,喧囂一時的導彈危機似乎就此風消云散,然而,對于古巴來講,危機似乎才剛剛開始。因為美蘇雙方在導彈清點、拆除和撤離問題上必須要進入古巴,這樣將對古巴的主權產生嚴重影響。10月28日下午,卡斯特羅代表古巴政府發表聲明,提出了古巴對解決沖突的5點要求,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漸趨熄弱的怒火中,古巴此舉無異于在火星上澆了一桶油。
徐世澄:10月28號,卡斯特羅代表古巴政府提出了5項要求,第一呢就是說要美國停止對古巴的封鎖,第二呢就是要美國停止從美國本土和波多黎各對古巴進行海盜活動。第三呢就是要停止美國在古巴國內的一切顛覆活動,第四呢要美國停止派飛機對古巴的轟炸,第五呢應該說也是最重要一點,就是美國要撤走它在關塔那摩的海軍基地,所以這個五點,五點主權聲明。
孫哲:卡斯特羅當時啊他跟美國積怨已久,他提出這個五條從保護古巴的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說,也完全是很可以理解,很正常的,因為憑什么你聯合國要來檢查我的核武器,但是呢他忘了,就是古巴在當時只是美蘇之間大的兩大軍事集團之間對抗的一個小的棋子,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那么古巴可能位置就在這兒,可能能做的就是接受核查。
解說:對于卡斯特羅提出的五個條件,《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認為,卡斯特羅總理提出的這些條件是完全合理的,完全必要的,面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威脅,古巴人民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防御外來的侵略,這完全是古巴人民主權范圍內的事情,誰也無權干涉。自10月29日凌晨起,古巴軍民群情激昂,表示支持卡斯特羅的五項要求,對美國的態度表示憤怒,對蘇聯未同古巴政府協商所做的讓步表示失望,在古巴不少蘇聯軍人對蘇聯政府的決定也表示苦惱。
張國慶:當時在蘇聯時期呢,很多國家社會主義國家都靠近了蘇聯,甚至成了蘇聯事實上的政治上的附庸國對吧。但是古巴始終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跟你保持一定距離,但同時我們又是友誼,這種狀態不僅是一個地理上的一種遙遠和距離,同時也是心理上的距離。
解說:在卡斯特羅強硬的態度面前,赫魯曉夫感到已經無法說法他接受聯合國檢查,無奈之余,赫魯曉夫只好請聯合國秘書長吳丹出面協調,在古巴進行軍事演習的緊張氣氛中,吳丹一行19人于10月30日到達哈瓦那。
徐世澄:吳丹不是到古巴訪問嘛,古巴政府認為吳丹到古巴去,想派監察員來古巴檢查,盡管這個武器是蘇聯的,但是你到我們古巴領土上,這牽扯到我們古巴的主權問題,所以卡斯特羅從頭至尾,一直是不同意聯合國派國際監察員到古巴來監督蘇聯設在古巴的導彈和核彈頭的撤除,所以吳丹對古巴的訪問等于是沒有達成任何的協議。
解說:在哈瓦那,卡斯特羅堅決拒絕聯合國派人到古巴視察,卡斯特羅斬釘截鐵地說,我們不能接受視察有許多理由,首先因為我們絕不情愿犧牲我國的主權。在卡斯特羅的強硬的態度下,吳丹只得表示,聯合國在古巴領土上的一切行動只能夠在古巴人民的許可下才能開始進行。至此,吳丹的和平使命到了盡頭,11月1日晚,卡斯特羅在電視臺向古巴人民介紹了與吳丹會談的情況和結果,談到了由于蘇聯衛經古巴同意便決定撤出導演而產生的分歧,卡斯特羅重申,真正的和平解決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古巴政府提出的五點保證。為了打破蘇聯與古巴之間的僵局,盡快和美國達成協議,赫魯曉夫派出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一行乘飛機來到古巴。
孫哲:他對赫魯曉夫當初提出來的戰略舉動他是有不同的意見的,因為他主要是幾個擔心,一個擔心就是說這樣的舉動是太過挑釁,就是太冒險,所以他呢相對比較謹慎,另外一個呢他在戰略技術層面他也非常擔心,因為那個動員能力,就是他要負責具體的操作,能不能做到保密,能不能調集到那么多商船,能不能去跟跟古巴人協調,他也是深知這中間是會經歷很多挫折,所以他在這個問題上開始立場有所轉變在古巴導彈危機上開始是反對,但是服從集體決策,到后來變成一個堅決的執行者,然后去跟古巴進行協調。
解說:米高揚抵達古巴后,卡斯特羅歷史向他表示了不滿,他說當這些導彈部署在那里時,我們沒有逮捕任何人,因為人們的聯合非常牢固,但是現在古巴人被一種失望、混亂和痛苦的感覺吞噬了,卡斯特羅的失望和痛苦并沒有改變米高揚解決問題的決心,面對他的抱怨,米高揚回答道,我們看見你準備漂亮地死去,但我們相信這不值得漂亮地去死。在古巴舉行的紀念十月革命的招待會上,卡斯特羅一反常規,沒有提議古蘇兩國友好干杯,米高揚不拘禮節地主動提出,為祖國和勝利干杯,顯然與古巴誓死保衛祖國的口號并不協調。本來米高揚只準備在古巴逗留一周,因使命未成只好滯留,他的妻子于11月3日去世,無奈身不由己,只能在哈瓦那遙寄縷縷哀思。
徐世澄:米高揚在哈瓦那待了三四十天,談判談的時間很長,他做說服工作也做得很辛苦,期間米高揚的夫人去世了,他接到夫人去世的電報也沒能回去,因為他的任務在肩嘛。
解說:談判中米高揚利用古巴對蘇聯的依賴,軟中帶硬的施加壓力,根據1960年2月蘇古貿易和支持協定,蘇聯保證在5年內每年向古巴購買100萬噸原糖,提供蘇聯的工業設備,必須得商品和價值一億美元的貸款,如果古巴堅決不同意蘇聯撤出導彈的話,蘇聯將不再履行之前的承諾,更重要的是,同古巴建交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因為蘇聯馬首是瞻,如果卡斯特羅惹惱了蘇聯,就將會成為美蘇共同的敵人,經過緊張的談判,最終卡斯特羅同意蘇聯撤出導彈,米高揚則表示支持古巴的五點要求,并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更多地支持古巴,換取古巴在撤出武器問題上的諒解。
黃志良:在北京,在外交部工作,我還是搞古巴工作,搞翻譯啊很緊張的那個時候,我有種感覺,就覺得古巴是受了兩個超級大國勾心斗角的一筆政治交易的犧牲品,我認為古巴是一種被愚弄的一個角色。
徐世澄:后來大家對赫魯曉夫的評價,應該說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一種評價認為赫魯曉夫是從冒險主義變為投降主義;一種評價覺得赫魯曉夫在關鍵的時候還是比較明智,畢竟是一個大國的領導人,為了避免一場核災難,所以當機立斷立場進行大轉彎,為了避免人類遭受一場核的災難,所以做出這個明智的決定。
解說:11月7日,美國宣布蘇聯也通知美方,載有導彈的船只已駛離古巴,8日至10日,美國軍艦對8艘離開古巴的蘇聯船只進行了船靠船的視察,蘇聯船員還掀開覆蓋在導彈上的防御帆布,讓低空盤旋的美國軍用直升機拍攝照片。在同古巴領導第一次會談時,卡斯特羅提醒米高揚說,在蘇聯做出讓步后,美國將提出新的要求,如要求撤出伊爾28型轟炸機等,米高揚說,蘇聯會拒絕美國的新要求,11月4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史蒂文森向蘇聯新派到紐約參加消除古巴緊張局勢談判的第一副外長庫茲涅佐夫,遞交了一份進攻性武器的清單,其中除了導彈及其設備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伊爾28飛機,這些飛機是1962年夏天運到古巴的,美國認為雖然蘇聯正在拆除在古巴的導彈,但是這些飛機就其航程和運載核炸彈的能力而言,進攻武器之列,必須撤走。卡斯特羅的擔心成了事實,本來已經出現轉機的問題又變得復雜起來。
孫哲:肯尼迪對赫魯曉夫如此之堅決,一個最根本的原因,這個臥榻之側嘛,豈容他人酣睡,所以這是他要保護自己美國的國家利益,而做出的一個古巴導彈危機做出的一個堅定的決策。
徐世澄:這個轟炸機為什么被美國人看作進攻性武器呢,因為這個轟炸機可以裝核彈頭,裝那個帶核彈頭的導彈,所以美國呢就把它定型為進攻性武器。
解說:11月8日,美國以轟炸機為借口,計劃對古巴進行空中襲擊,根據美國泰勒將軍11月16日向肯尼迪報告,美國已動員10萬步兵,4萬海軍陸戰隊,14500名傘兵,550架戰斗機和180艘軍艦準備對古巴采取軍事行動,肯尼迪繼續對赫魯曉夫施加壓力。
徐世澄:在我們住在古巴公費生大樓的時候,我們輪流站崗,晚上站崗輪流,發給我們自動步槍里面是有子彈的,當時我們住的那個公費生宿舍就在海邊,有一次跟我同房間的一個幾內亞留學生,晚上站崗時打盹,結果槍子彈走火了,雖然沒有傷著人,后來被罰在食堂里刷了兩個禮拜的盤子。
解說:危機未消,美國再次陳兵列營,11月11日,赫魯曉夫致信肯尼迪表示,只要美國保證不侵略古巴,取消封鎖,蘇聯一般原則上同意撤出伊爾28飛機,對于蘇聯的決定肯尼迪次日口頭答復說,如果赫魯曉夫同意在30年之內撤出飛機,美國就取消封鎖,11月13日,赫魯曉夫在給肯尼迪的一封回信中提出,蘇聯在兩三個月內撤走飛機,要求美國停止對古巴的空中監視,在聯合國秘書長吳丹的參與下,同古巴達成協議,可是肯尼迪并不讓步,堅決要求蘇聯在一個月內撤走飛機,并保證不再向古巴運送進攻性武器,只有這樣美國太會考慮解除對古巴的封鎖,肯尼迪要求赫魯曉夫在24個小時之內給予答復,否則會如何,肯尼迪沒有明確地講,不過美國的飛機加緊在古巴上空盤旋,軍艦在古巴島四周游弋,無疑是在用武力相迫。美國愈加強硬的反制手段令赫魯曉夫只得再次退讓,19日深夜,他起草了致肯尼迪的密信,最終同意蘇聯在30日之內撤走伊爾28飛機,并讓正在古巴的米高揚將蘇聯的這一決定提前通報古巴。
徐世澄:蘇聯呢后來也是對古巴也做了一些承諾,增加在經濟上對古巴的援助,蘇聯對古巴做了一些承諾吧。而且在十月危機以后不久,赫魯曉夫又邀請卡斯特羅到蘇聯訪問,卡斯特羅先后到蘇聯去訪問了幾次,其中在十月危機之后不久的那一次訪問時間最長,卡斯特羅在蘇聯一共待了四十多天,赫魯曉夫還陪著卡斯特羅到西伯利亞去打獵。
解說:11月20日晚上6點,肯尼迪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由于蘇聯已經同意撤走伊爾28轟炸機,美國決定解除對古巴的海上封鎖,1963年1月7日,史蒂文森和庫茲涅佐夫聯名,致信聯合國秘書長吳丹,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和蘇聯政府希望,在危機的形勢下為了防止戰爭威脅而采取的行動將會解決他們之間的其他分歧,并使戰爭威脅延續的緊張局勢普遍緩和下來,因此美蘇請求安理會不再討論導彈危機問題,認定古巴事件終結,1963年1月7日,美蘇宣布危機了結。
導彈危機之后,肯尼迪認為美國在這次事件中取得了勝利,然而他警告他的下屬們和當時仍接受這種指示的記者們,不要過分公開地吹噓,而使赫魯曉夫感到羞辱。
孫哲:赫魯曉夫撤軍以后呢,當時美國這個一些國會議員和美國媒體呢就是要報道,說這是美國取得的重大勝利,那么這個肯尼迪呢就堅決制止了他們,就說這個千萬要低調,千萬不能再刺激蘇聯,我們不能把它當做一個勝利,然后呢他還給赫魯曉夫寫封信,這個信里邊表示出,欣賞赫魯曉夫做出的理性的決策,共同化解了這個危機。
解說:赫魯曉夫也承認,為了和平我們被迫做出了一些大的讓步。
徐世澄:赫魯曉夫本人在后來他的回憶錄當中,也這么自我夸獎自己,避免了一場核災難,而且呢使得美國確實保證了對古巴不入侵,赫魯曉夫他自我安慰說你看,在十月危機中應該說蘇聯的立場,我的立場還是取得了勝利。
解說:而對于古巴,在最終同意蘇聯將導彈撤出之后,它得到了比以前認為將帶給它的更多的東西。
徐世澄:而卡斯特羅認為,十月危機之所以能夠避免一場核災難,不是因為肯尼迪和赫魯曉夫明智的決定,主要是由于古巴的軍民英勇地抗擊美國的侵略的結果,美國人不敢入侵古巴。
解說:古巴導彈危機兩年后的1964年,蘇共中央第一書記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被在政治局的同僚們罷黜,勃列日涅夫上臺,赫魯曉夫遭到軟禁,直到1971年9月11日去世,而卡斯特羅至今仍在哈瓦那掌握領導權,另一位當事人肯尼迪,1963年11月22日,在達拉斯競選途中遭槍機身亡,而肯尼迪總統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作為1968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在當年6月5日也死于槍擊暗殺,時任美國國防部部長的麥克納馬拉后來說,所有三個國家在危機前后做出的決定都由于錯誤的信息,錯誤的判斷和錯誤的考慮而被導入企圖,盡管錯上加錯,但這一切錯誤都在核戰爭的難以挽回的災難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來,從這種意義上說,不是肯尼迪,也不是赫魯曉夫,而是核戰爭本身遏制了核戰爭的爆發。
張國慶:第三次世界大戰之所以遲遲沒有再法,并不是沒有危機,也并不是沒有導火索,也并不是沒有人想干,就是沒有人敢干,核呢,更多是一種威懾力,而并不是一個打擊力,因為這個一旦動用的話,自己不是第一個被毀滅的,也是第二個被毀滅的。
徐世澄:肯尼迪也好,赫魯曉夫也好,應該說在這個千鈞一發的關頭,這兩個國家的領導人呢,還是采取了現在來看是比較明智的態度,也做了一定的讓步,在20世紀60年代初,避免了發生一場核災難。
孫哲:現在最大的總結出,總結一下古巴導彈危機最大的經驗可能就是要從危機管理,這個角度來學會處理大國和大國之間的關系,學會處理就是彼此對立的,緊張國家發生這個邊界沖突啊,發生各種危機的沖突國家之間,它怎么去處理好這樣的危機事件,而不至于讓危機去影響整體的地區局勢,兩國關系以及世界和平,這是最大的我們應該總結的一個經驗。
陳曉楠:整整50年前的古巴導彈危機是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和古巴之間,爆發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在世界史上,人類從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而這個事件呢也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這場危機的當事人大多已經作古了,隨著人們對這場危機了解的深入,很多未解之迷也已經凸顯呈現,其一波三折,其驚心動魄,也為后人所津津樂道,而最重要的啟示是,當大國之間發生危機的時候,不管是政治、經濟危機還是外交軍事的危機,需要各方真的拿出勇氣和智慧來保證人類的和平與安寧。好,感謝各位收看《鳳凰大視野》下周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