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1月26日
嚴格限制兩岸人員往來的《清國人臺灣上陸條例》直至已是民國10年的這一天,才告取消,日本殖民者控制兩岸交往之嚴厲于此可見一斑。
1921年1月30日
臺灣議會設置請愿書向日本國會提出,林獻堂等173人簽署,要求設置由臺灣人組成的臺灣議會,有權決定臺灣地方事務。
1921年10月17日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林獻堂任總理,文化協會宗旨標榜為“助長臺灣文化之發達”,實為臺灣社會各階級與階層的聯合反日統一戰線組織。
1922年2月6日
公布臺灣教育令,中等教育以上學校日臺人教育體系雙軌制基本取消。
1922年4月10日
《臺灣青年》雜志改名為《臺灣》。
1923年1月8日
頒布實施《治安警察法》,強化對臺灣人的政治控制。
1923年4月6日
內田嘉吉任臺灣總督。
1923年4月15日
《臺灣民報》在日本東京發行,為旬刊。
1923年4月16日
日本皇太子裕仁訪臺,并給御用紳士辜顯榮等授勛。
1923年7月15日
東京臺灣青年會文化講演團成立,7月23日在彰化開講。
1923年11月8日
臺灣公益會成立,辜顯榮任會長,與臺灣文化協會相對抗。
1923年12月16日
日本殖民者以違反《治安警察法》為由,進行全島大檢舉,逮捕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成員,蔣渭水等被捕入獄,此即震驚一時的治警事件。
1924年6月27日
公益會在臺北召開有力者大會,商議對抗臺灣文化協會的措施。
1924年7月3日
臺灣文化協會在臺北、臺中、臺南三地同時舉行無力者大會,對抗有力者大會,支持臺灣議會設置請愿運動。
1924年9月1日
伊澤多喜男任臺灣總督。
1924年11月21日
張我軍在《臺灣民報》發表《糟糕的臺灣文學界》一文,新舊文學之爭開始進入高潮。
1924年12月20日
李應章等在二林莊成立農民講座,臺灣農民運動漸次開展。
1925年1月27日
林本源制糖會社蔗農選舉代表與會社交涉提高甘蔗收購價格,維護蔗農利益。
1925年5月1日
鳳山小作組合成立,臺灣佃農組織起來對抗大地主隨意退佃的行為。
1925年6月1日
臺北市洋服工人成立洋服工友會。
1925年6月28日
二林蔗農組合成立,組合員約500人,李應章等為理事。
1925年7月12日
《臺灣民報》改為周刊。
1925年10月21日
林本源制糖會社強制收割甘蔗,與蔗農發生沖突。23日日警大搜捕,史稱二林事件。
第九部分五十年大事年表(3)
1925年11月15日
鳳山小作組合改稱鳳山農民組合,簡吉任組合長。
1926年6月28日
臺灣農民組合在鳳山成立,簡吉為委員長。
1926年8月16日
上山滿之進任臺灣總督。
1927年1月3日
臺灣文化協會分裂,新文化協會指導方針更為激進。
1927年4月6日
高雄鐵工場工人罷工。
1927年7月10日
臺灣民眾黨成立。
1927年8月1日
《臺灣民報》在臺灣島內發行。
1928年2月19日
臺灣工友總聯盟成立。
1928年4月14日
高雄淺野水泥廠工人罷工,抗議資方解雇工人領袖,要求改善工作待遇。
1928年4月15日
臺灣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1928年6月16日
川村竹治任臺灣總督。
1928年7月7日
總督府設立高等警察,監視臺灣人民的思想及言行。
1929年1月13日
民族資本金融事業實體大東信托成立,林獻堂為社長。
1929年7月30日
石塚英藏任臺灣總督。
1930年1月2日
臺灣民眾黨抨擊總督府的鴉片政策,通電國際聯盟。
1930年1月9日
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矢內原忠雄的著作《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被禁止在臺灣發售。
1930年3月29日
《臺灣民報》改為《臺灣新民報》。
1930年6月21日
《伍人報》創刊,后改為《新臺灣戰線》。
1930年8月23日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1930年10月27日
霧社起義爆發。
1930年11月
臺灣共產黨成立赤色總工會。
1931年1月16日
石塚英藏因霧社起義引咎辭職,2月4日太田宏政繼任。
1931年1月27日
臺灣共產黨內部分成員組成改革同盟,黨內斗爭趨于激烈。
1931年2月18日
臺灣民眾黨被總督府強制解散。
1931年8月15日
蔣渭水逝世。
1931年8月
臺灣話文論展開。
1932年1月1日
《南音》半月刊創刊。
1932年3月30日
南弘任臺灣總督。
1932年4月15日
《臺灣新民報》正式改為日報,為臺灣人經營的唯一漢文日報。
1932年5月27日
中川健藏任臺灣總督。
1932年11月28日
總督府下令禁止開設漢文書房,臺灣人不得公開學習中國語文。
1933年7月15日
《福爾摩沙》創刊。
1933年10月25日
臺灣文藝協會成立。
1934年7月3日
辜顯榮任日本貴族院議員。
1934年9月2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