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掩蔽和故意忘卻歷史的輝煌
春天的驚雷 2007-11-09
在我們寫述集體經濟時,有一個的問題常被一些人提出來,即,既然改革開放后無一集體經濟不共同富裕,那么改革開放前國家實行大一統的公有和計劃,國家為什么不富裕?對此,了解改革前后歷史的人一定會清楚,這個問題──說當時不能致富、人民貧困、經濟處于崩潰編原,等等,實際是不符合實際的。
現在我要說:根據實踐的反復檢驗和歷史真實的披露,當時的某些人,為改革造勢的某些“根據”和觀點,也許不是出于壞心,——但確是需要重新斟酌推敲的。
有一點。今天完全可以肯定:當年,有些人置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探索、創業之初的基礎條件極差、要搞積累……等各種情況于不顧,是存有片面指責昨天不如今天、簡單否定過去成就的情況的;極個別“傷痕論”者,還故意掩蔽、忘卻昨日輝煌……
這讓我們聯想到斯大林時代后,一些人為搞“和演”,進行所謂的改革,──以戈爾巴喬夫為最典型,對十月革命的發泄不滿意態度,及侮罵性的評價。
英國歷史學家E•H•卡爾,曾對此作過如下告誡:“危險不在于我們避而不談十月革命史實上多么大的污點、那場革命使人類付出的痛苦代價、以及個別壞人以那場革命的名義所犯下的罪行,危險在于我們總想全部忘記并在緘默中忽視那場革命的巨大成就。”(1)
這位學者遺憾地表示:不容易對革命做出公正的評價,是因為社會大變動總會激發起人們對未來的、偉大然而達不到(不可能一下子達到,也不會在直線運動中達到。──作者注)的期望,一旦希望破滅,長期的幻滅感和憤世嫉俗的態度便必然接踵而來,而實際的歷史成就卻被抹煞,或被遺忘了。
卡爾還表示:真正看清歷史畫面往往需要遠離那個革命時代的政治斗爭和意識形態斗爭,即需要后來人用幾代的時間。
英國這位學者的觀點,完全適用于對毛澤東所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評價。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以及這一探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因為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某些問題,而被極少數人抹煞和遺忘了。這種抹煞和遺忘,在毛澤東逝世后的最初幾年尤甚。在那一段時間里,關于毛澤東不重視經濟工作;毛澤東不懂工業;在毛澤東的最后幾年里,國民經濟已到了崩潰的邊緣(當然談不上取得巨大成就了)……的議論、批評,可以說是,不脛而走?,F在看來,這些議論、批評,有的也要今天的人去議論、評述的。
馬克思主義者對人民自己的事業,從來不從消極的角度看問題??梢哉f,當年,作為一部分人對社會主義起點的第一次反思,在鍛煉群眾,提高國人的自主意識,促進思想解放,也是有實際意義的。至于其具體內容的合理程度,也還得等待歷史過濾、澄清的。
事情在一定條件下走向自身的反面。讓一些完全否定毛澤東時代輝煌成就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在他們全盤否定的言論里,今天的正直人們,通過整理和比較,回復了毛澤東時代取得偉大成就的本來面貌(最近幾年,有人已連續多次發布毛澤東時代偉大成就的備忘錄。因為太多,恕我不交代出處)。
正如美國學者莫里斯•梅斯納所說:
“毛澤東逝世后,一些評論家關于毛澤東主義經濟遺產的著作,沒詳細敘述那個時代的成就,而大談那個時代的‘不合理之處’和‘不平衡狀態’。不過,這些著作卻披露了:在毛澤東時期,工業總產值增長38倍,重工業總產值增長90倍。從1950年到1977年,工業產量以年平均13.5%的速度增長;如果從1952年算起,那就是11.3%。這是全世界所有發展中國家和主要發達國家在同一時期取得的最高增長率;而且,中國工業產量在這個期間增長的步伐,比現代世界史上任何國家在迅速工業化的任何可比期間增長的步伐所取得的工業增長步伐都快。毛澤東時代,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從30%增加到72%,這反映了中國已經從一個主要是進行農業生產的國家引人注目地變成了一個比較工業化的國家。從1952年(那時中國的工業產量已經恢復到戰前最高水平)到1976年期間,中國的鋼產量從130萬噸增長到2300萬噸;煤從6600萬噸增長到4.48 億噸;發電量由73億度增加到1300億度;原油由實際上等于零增加到8400萬噸;化肥產量由20萬噸增加到2800 萬噸;水泥產量由290萬噸增加到4930萬噸。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就在大量生產噴氣式飛機、重型拖拉機和現代遠洋輪船。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時還在生產核武器和洲際導彈,已經在1970年(中國首次成功地試驗原子彈以后六年)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2)
這位學者,還略帶諷刺的說:“盡管回憶毛澤東時代的成就已經有點不合時宜,但歷史事實仍然是:毛澤東主義政權在改造中國現代工業方面曾經取得巨大進展──這一進展是在極不利的國內和國際環境中取得的……。”(3)
最后,他還結論性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并不像許多西方學者錯誤地告訴人們的,是以“蝸牛速度”向前發展的;毛澤東時代是中國現代化革命的時代,它與現代世界上任何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周期相比,是比較快的,尤其是中國在幾乎毫無外援和支持的情況下取得這一成就,應該說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中國有句古語: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對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工業化道路探索的認識和評價,我們國家的個別人確實存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缺陷。
如上所論,毛澤東的探索,當時社會的發展,確是卓有成效的。但不可否認,摸索如何實現從一個長期以農業為基礎的人均收入很低的社會,走向工業化,在毛澤東時代,確還有好多問題沒有解決。更由于,新中國的誕生和長壯期,有一個時刻要注意的問題:即能否使這一社會主義制度得到鞏固!
故此,對于人民來說,鑒于這是開天辟地第一回的壯舉,與其去強調失誤、局部失??;與其去悲嘆、指責曲折,不如正視以往和現實,以求得真正的社會性認識選擇的突破。因為,無論如何,探索階段的實利性成果,同道路開辟后,正常的順利發展年代的累累碩果相比,總是微不足道的。再者,無論如何,──探索階段的缺失,總是無法避免的。
所以,對于一個受傳統的墨守陳規、因循守舊、明哲保身,不敢露頭爭先等觀念影響較深的民族,較多人們習慣于“求全責備”,故而造成長期停滯、落后于黑暗中的中華民族,敢于“越雷池”,敢于為天下先,敢于打破“萬馬齊喑”的沉悶空氣,敢于另辟蹊徑,——那怕這一開端,遇有徹底失敗,總是有意義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毛澤東和當時人們的艱苦奮斗,后來的經濟改革家恐怕就不可能有進行新改革的基礎;再者,沒有前頭“九個燒餅的墊底”,今天的“一個燒餅”,更無法造就今日某些人的“飽感”。 此外,人們已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深層之思:當前某些精英說的那個“大餅”,是不是真正的大和可靠?他們昨天確曾故意忘怯毛澤東時代的輝煌、說過毛澤東時代的“餅”“非常非常之小”啊!
注:
(1)塔理克•阿利:《斯大林主義的遺產:對20世紀世界政治的影響》第9頁
(2)[美]•莫里斯•梅斯納《毛澤東的中國及其發展》第483-484頁
(3)同上,第487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