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長輩希望在下評論一篇文章《談談中國的美國國債》(原文附后),應長輩的希望簡單談談自己的觀點。
這篇文章有一部分的基礎內容是正確的(比如強制結匯和相應的發鈔機制,比如外匯儲備不能在境內流通),一些內容是錯誤的但無傷大雅(比如美國國債其實有很多種,大致可分為短期國庫券、中期國庫票據和長期國庫債券3類。)。但是,一些關鍵性的內容是錯誤的。這些關鍵性的錯誤內容和正確的內容相結合,給讀者錯誤的認識。
按照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包括:
“為什么單單美國的債券受到大家的青睞,都愿意持有呢?除了美國政府強大以外,只有兩個字:信用。美國政府數十年以來對發行的債卷嚴格執行付息和還本的義務。”
“中國政府決定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的國家行為絕對不是銀行幾個操作員甚至行長的事:傻瓜也可以猜到,起碼要有副總理,以至總理的批準吧。有人對美國國債還是有疑慮,總覺得美國占了中國便宜,其實這一個完全商業的行為,沒有誰逼誰,購銷雙方完全自愿的行為。”
“歸根結底是一個錢放在哪里好的問題。當然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投資賺錢,可能回報率比美國國債高,說到這里又回到我的正文。重點是,那么大筆的重要的資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回報率是第二位的!!!”
以上這些觀點,基本都是似是而非,值得商榷的。
要分析這些觀點,首先要從國際收支盈余說起。
國際收支盈余來自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盈余,其中經常項(貿易盈余為主)為主,資本項項目(包括國外直接投資)為輔。
分析中國的外匯儲備,首先要從中國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外貿盈余和國外直接投資說起。
市場經濟條件下,因為存在利潤,必然有大量無法找到買主的商品。這些商品要么用于再投資,要么被社會中下層信貸消費,要么大批滯銷,要么被政府收購,要么用于出口。
再投資并不容易,需要有好的投資項目。現在就很明顯,“雙創”創來創去,創不出好的投資項目。比如,e租寶、華融凱萊的巴鐵,都是騙錢的項目。說到底,全社會大規模的再投資需要工業革命那樣的宏偉進程,而這樣的宏偉進程需要基礎科學的突破和應用科學的支撐,需要理論科學家和工程師聯手創造,是屬于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社會中下層信貸消費,無非是寅吃卯糧。現在提前透支了未來的消費能力。現在產品銷售出去了,必然醞釀未來更大規模的滯銷。
如果大批商品滯銷,就是經濟危機,大批產品打折銷售,大批企業倒閉,銀行貸款收不回來,各處裁員,失業率暴漲,一片蕭條。
政府收購多余產品,必然導致政府債務急劇增加,政府陷入債務危機之中。如果印鈔收購,就難免導致本幣供應迅速增加,刺激通貨膨脹(某種意義上說,美國政府其實是在印鈔收購全球多余產品)。希特勒當政初期,德國迅速走出經濟危機,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政府大規模印鈔擴張軍備購買了多余的產品,使多數失業的勞動者有了就業的機會。潛在風險,就是德國醞釀惡性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的必要條件。
多余的產品出口到其它國家,滿足國內資本的利潤,就可以保證本國勞動力的就業和國內市場繁榮。本國貧富差距越大,消費能力越差,滿足一定的就業,需要出口的商品越多。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看似奇怪,其實合理的現象。
如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當年英國使用堅船利炮要求中國開口通商(美國海軍提督佩里要求日本開口通商大同小異)。
中國有出口商品緩解失業的要求是一方面,美國對中國施行高科技商品封鎖是另一方面——“中國不是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比如高科技的一些技術,設備,武器等,外國對中國出口有限制”,這是實話。
兩者結合,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換回的國際收支盈余越積越多。
金本位時代,英國向中國輸出本國的產品,換回金銀。導致中國白銀外流。另一方面,英國積累大量金銀以后,開始在世界各地投資,從產品輸出國,進化為資本輸出國,從“世界工廠”進化為“世界銀行”,控制他國的金融系統,廉價收購當地資源。
在這個過程中,大英帝國的海軍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國外投資中占第一位的,是對政治上附屬的或結盟的國家的投資:英國貸款給埃及、日本、中國和南美。在必要時,英國的海軍就充當法警。英國的政治力量保護著英國,防止債務人造反。”
與當年的英國相似,美國在世界各地廣泛設立軍事基地,一方面是打壓潛在的競爭對手,一方面是保衛本國的利益。
與當年的英國和今天的美國相比,中國海軍并沒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與當年的英國或者今天的美國不同,中國的這些盈余無法轉變為中國的海外資產,實現本國資本在相對落后的國家的野蠻生長式的擴張,只能成為越積越多的外儲。
與當年的國際貿易用金銀結算不同,今天的主要國際貿易用美元結算。這是各國為什么大量積累美元盈余的原因,這就類似用金銀結算的時代,各國的主要盈余和債務是金銀。
用美元結算的原因,還是因為美國軍事實力全球第一,美軍直接間接控制大量政治上附屬或結盟的國家,這其中包括大量輸出石油的中東和輸出農產品的南美。再加上美國本身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國際貿易必然以美元結算。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這三句話,揭示了美國統治世界的奧秘。
由于世界主要貿易用美元結算,各國的國際收支盈余必然主要是美元。一方面,其它國家手中主要的盈余是美元,支付手段是美元;另一方面,買海外原料也需要用美元支付。用其它支付手段(歐元、黃金、人民幣、日元)不是絕對不可行,而是需要經常換成美元,必然會有很大不便。
這與中國境內,多數人手中的盈余是人民幣是一個道理——買東西要支付人民幣,賣東西收入人民幣,盈余自然是人民幣。買東西的人自然可以支付黃金或美元,賣東西的人自然可以要求對方支付黃金或美元,但是顯然沒有支付人民幣方便。至于為什么在中國境內大家都使用人民幣,因為中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或者說,在本國境內,本國軍隊支持本幣。
所以,美國債券為什么受各國青睞的原因,不是因為美國政府相比伊拉克政府更守信用,而是因為美軍控制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生產區,美元是國際貿易、金融結算貨幣。
至于“美國政府守信用,各國追求美國國債”這個解釋完全站不住腳——本國政府以本幣發行的債券,什么時候都能按時還本付息。因為本國政府控制本幣的印鈔機。伊拉克發行以第納爾結算的債券,同樣可以按時還本付息——到期需要多少第納爾,如果有必要的話,印就是了。
中國持有外匯儲備主要有兩個用處:短期貿易支付,長期海外投資。這與普通人持有現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房產、再投資企業大同小異。
中國需要大量短期資金往來,購買原料,出口成品。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可以隨時變現,作用與一般企業持有大量活期存款的作用類似,使用其他外匯儲備則需要反復買入賣出。
其他潛在國際貨幣相比美元價格劇烈波動。沒記錯的話,歐元相對美元曾經達到1:1.6,現在只有1:1.1。黃金曾經達到1800美元一盎司,現在大約1350美元一盎司。現在的國際貿易結算是用美元結算,中國不能用歐元、黃金支付國際貿易,如果是用外匯儲備中的歐元、黃金支付國際貿易,那么必須首先拋售歐元、黃金,買入美元。這其中的潛在損失很驚人。
金融危機時期,黃金確實比其它各種資產品都合算。但是,從長期來看,相比美國國債,作為儲備,黃金有三大缺點:一是價格劇烈波動,二是沒有利息,三是價格受美國加息直接影響。
黃金看似保值,實際上很容易被操縱。相比各國政府,華爾街大鱷們操縱黃金價格,卻并不長期持有黃金,他們只是炒作700多美元到1800美元的階段,賺取價差。他們使用杠桿工具,交易期貨或現貨,會趁機追漲殺跌。
如果中國大規模增加黃金儲備,減持美債,他們必然會猖狂做多黃金,黃金必然暴漲。如果中國減持黃金,換取美元支付國際貿易和債務,維穩人民幣匯率,他們必然會猛烈做空黃金。他們的資金量肯定比不了中國,但是他們坐莊,了解全部交易后臺信息。中國的資金量雖然多,但是散戶,肯定吃虧。這個過程與中國當年買銅,大同小異。
當年次貸危機時,如果中國大規模增加黃金儲備,那么黃金的價格必然遠遠高于1800美元一盎司,甚至可能突破3000美元一盎司。今天,中國減持外儲維護人民幣匯率,如果中國拋售黃金維穩人民幣匯率,那么黃金的價格會下跌更多,甚至可能跌穿1000美元一盎司。
再看利息,假設美國30年期國債年息4%,看似不多,如果從2008年到現在,不計算復利的話,也是32%的收益((2016-2008)×4%)。相比之下,黃金是沒有利息的。
美國量化寬松,黃金價格上漲。反之,美國加息,黃金價格直接暴跌。美國濫發貨幣時期,黃金價格暴漲,各國購買黃金要多支付好幾倍的代價。美國加息時期,往往是各國需要使用外匯儲備維持本幣相對穩定或者償還美元外債的時期。這時,黃金價格暴跌,對需要使用黃金維護本幣匯率相對穩定或者償還外債的各國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黃金作為儲備相比美元有這個三個缺點的原因,無非是因為在國際經貿、金融中,黃金是商品,美元是貨幣。大多數的商品、債務(包括貸款、存款)都是以美元計價,持有黃金也不會有利息。如果黃金能威脅美元的地位,那么美國金融資本就無法控制全球,美國也無法成為“全球銀行”。
那些長期持有的用于投資的外匯儲備,大多數也只能購買美國國債或者以散戶的身份投資華爾街。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現在的中國與當年的英國和今天的美國不同,無法從產品輸出國,進化為資本輸出國。或者說,無法從“世界工廠”進化為“世界銀行”。
海外投資,無論是直接投資還是間接投資,都需要本國軍隊的保護。或者在本地有本國駐軍,或者本國海軍可以隨時馳援本國海外投資。本國海軍火力覆蓋范圍,是本國資本安全投資的范圍。這就是當年的英國、今天的美國始終保持全球第一規模的海軍的原因——擁有全球第一的海軍力量,是控制壟斷全球金融資本的必要條件。
目前,解放軍被美軍封鎖在第一、第二島鏈之內,無法有效保護中國在海外的投資。許多境外投資,經常因為當地戰亂、政權更迭等原因打水漂。這方面,中國在海外的很多投資,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慘痛的教訓,無須贅言。
這就像個人掙了錢,只能買國債、存銀行、買股票和房產一樣。有些生意,雖然知道是暴利的行業(比如放高利貸),但是沒有暴力的保護是做不了的。
其次,投資華爾街購買各種金融資產,潛在損失可能比購買美國國債更大。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是莊家教育散戶的,也大家都知道的。負責對外投資的官僚,完全有可能從自身利益出發,購買短期收益高,中長期風險更大的債券和股票。
事實上,華爾街也經常特意設計這樣的坑人的資產賣給各國外儲部門或者公共資金管理者。其實,當年的次貸債券就是此類產品之一。次貸住房貸款被設計成前幾年利息較低,未來不斷上升。與之對應,這些債券被設計成前幾年收益穩定,未來收益更高。實際上,這些債券根本沒有未來的收益——因為那些美國房奴還不起房貸,斷供了。
設計這些債券的華爾街金融騙子和購買這些債券的公共資金管理者,對此心知肚明,但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華爾街的利潤、官僚的回扣和公共資金管理者的績效提成),彼此心照不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讀一讀《泥鴿靶》(又名《誠信的背后》),看看華爾街金融騙子、買辦官僚和公共資金管理者怎樣聯手坑害無辜的他國人民或者公共資金所有者。
當然,介紹這些內容并不是說有證據表明中國在投資華爾街(比如投資黑石集團)的過程中,也存在類似的內外勾結、里通外國、以權謀私的內幕交易,而是說存在這樣以權謀私的可能性,而在境外投資過程,這樣的以權謀私的操作難以監督,幾乎無法避免。
在這樣的情況下,持有美國國債相比持有華爾街提供的其他金融產品,可以相對容易減少個別腐敗分子在投資華爾街的過程中,以權謀私的機會,減少外匯儲備損失。
所以,表面上看,美國沒有使用外交手段、軍事封鎖、經濟制裁硬性逼迫中國等其他國家購買美國國債。
但是,美國壟斷了國際金融貿易平臺,并使之為美國利益服務。對其他進行國際金融貿易往來的國家來說,他們別無選擇,必須使用這個平臺。我的地盤我坐莊,全球都是美國的地盤,美元流通于全球,美國金融資本坐莊。
只要在美元平臺上,就無法避免被美國盤剝。這種不利的經貿金融地位,并不是可以通過選擇某種海外資產的形式就可以改變的。要改變這種不利的地位只有顛覆由美軍支持的,由美元搭建的,為美國利益服務的現有的國際經貿、金融體系。
中國大量持有美國國債,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全球經貿、金融平臺是建立在美軍搭建的美元體系的基礎上的,這就決定了中國必然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在現有的美軍全球實力第一的背景下,中國不得不這樣選擇——海外資產結構的選擇,除了好與更好,還有糟與更糟。大量國際收支盈余變成天量的外匯儲備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只能購買美國國債獲得有限的年息(4%?)是糟糕的選擇,但是直接投資海外、購買實物商品、購買黃金或歐元資產、投資華爾街、入股黑石是更糟的選擇。
其實,大量的外匯儲備只要不是在自己搭建的金融平臺上投資,就難免是散戶的身份。區別只是損失多與少的問題。說到底,美軍控制世界主要資源,是全球霸主,美元是全球結算貨幣,美國金融資本控制全球金融,是美國盤剝其它國家的關鍵。
這與金融資產階級壟斷金融,處于社會頂端,盤剝社會其他成員大同小異。如果把全球經貿、金融體系比喻成一個社會的話,粗略地看,美國控制了央行和金融系統,中國是世界工廠。美國政府印鈔,中國掙錢,然后買美國國債或者存回華爾街。金融是利潤最豐厚的行業,美國控制了金融,把低端制造業扔給了中國。
其實不止是中國,其它許多國家也面臨相似的困境。比如中東的石油輸出國。這些國家大量出口石油,獲得國際收支盈余,最終也不得不購買美國國債,或者投資華爾街。
華爾街除了在操縱股票、期貨等資產或商品投機的漲跌中獲利外,還用這些廉價的資本在全球各地兼并擴張,建立跨國公司,攫取超額利潤。
與當年英國兼任“世界工廠”和“世界銀行”的角色不同,今天的美國把“世界工廠”的角色扔給了中國的等發展中國家,集中精力扮演“世界銀行”的角色。
能夠實現這樣的角色分離,是因為在當年英國的時代,英國并沒有對其它列強取得壓倒性的優勢,煤炭均勻地分布在全球,英國不能通過控制煤炭控制其它多數國家的命脈。所以,當時全球實行金本位,沒有“世界工廠”的大量的貿易盈余的金銀,就難以保障“世界銀行”有充分的資金。今天是美元本位時代,各國獲得美元收支盈余之后,必須也只能直接或間接地輾轉存入美國的“世界銀行”。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國債總額不斷上升,各國外匯儲備不斷上漲,華爾街的利潤也不斷上漲。與金銀不同,美元是可以不斷印刷的,美國國債自然可以不斷借新還舊。
顯然,從總體看,這個過程對美國是極其有利的。“紙蝴蝶,即單純的貨幣符號,在公眾中飛舞,并不是為了‘拋棄’貴金屬的基礎,而是為了把它從公眾的錢袋誘入空虛的國庫里去。”——恩格斯的時代,各國政府發行價值符號是為了聚斂貴金屬。今天美元在全球飛舞,是為了讓華爾街攫取超額的利潤。
要維持這個對美國有利的過程,需要美軍控制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供應地區,打壓封鎖一切潛在的競爭對手。如此,就不難理解美軍為什么在南海挑事、鼓動日本在東海挑事。
這樣的局面,對中國當然是極其不利的。中國如同擁有大量資金的散戶,沒有投資方向,手中的資金只能被通貨膨脹不斷侵蝕或者被莊家不斷掠奪,而并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帶來足夠的利潤。
最高領導人也是意識到持有大量美債的尷尬局面,希望改變現在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不利局面。但是截至目前,中國還是持有大量美債。這是因為沒有太好的其它選擇。這就類似工人被資本家剝削,不是自愿而是被迫無奈的,不是不知剝削,而是沒有其它更好的選擇。陸續拋售美國國債,轉存海外離岸美元賬戶是一個選擇。這樣一來,一旦中美開戰,可以避免美國凍結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但是,中國存入離岸美元賬戶的資金,還是會被輾轉購入美國國債。所以,對美國并沒有太大的沖擊。
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是無奈的選擇。出現這種選擇的原因:一是國內貧富差距太大,必須大量出口才能維持基本就業。二是由于美軍控制全球,封堵解放軍,中國的資本無法順利走出去,不能完成從商品輸出國向資本輸出國的進化,不能從“世界工廠”進化為“世界銀行”。只能購買美國國債或者投資華爾街,充當國際散戶,而不是國際莊家。
中國現在的情況,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很類似,可以成為“世界工廠”,但是沒有海外勢力范圍,不能順利資本輸出,不能成為“世界銀行”,只能承受美國的盤剝。沖破美國的暴力,只能以暴力對抗暴力。當然,如果有非暴力的方式解決這種困境,美國就會采取直接殖民地而不是金融控制的方式在全球建立殖民地了,德國也不必挑戰當年英國的霸權了。
解決這種對中國不利的局面,沒有太好的方法,現有兩個方案,都有極大的難度。
方案之一是徹底顛覆美軍在全球范圍的霸權,摧毀由美軍建立的以美元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金融體系。
這就是建立“亞投行”和“一帶一路”體系的戰略目的。
這并不容易,要看解放軍的表現。解放軍在海外為中國建立勢力范圍,這樣中國就可以向中國的勢力范圍輸出資本了。海軍迅速建設航母戰斗群也是有這個趨勢。但是,這個過程將動搖美國金融資本統治世界的基礎,觸動美國的根本利益。
正是因為占據全球金字塔頂端的“世界銀行”的地位,所以美國金融資本才能獲得巨額利潤,在美國國內貧富差距驚人的情況下,用“面包和馬戲”豢養美國社會底層,不至于引發國內革命。一旦失去這樣的地位,美國國內社會矛盾必然激化,難免出現革命。“面包與馬戲”,“人類清除計劃”,兩者必然二選一。因此,解放軍的行動必將遭到美軍的全力打壓,注定很慘烈。
拋開軍事手段不談,美國完全可以采用非軍事手段對中國進行超限戰式的經貿、金融打擊。如果中美沖突升級,美國也完全可以凍結中國的海外資產,其中就包括中國擁有的美國國債。所以,中國擁有大量美國國債,并不安全,相反,考慮到這些國債,中國不能輕易和美國翻臉。
方案之二是改變國內分配情況,減少就業對出口的倚賴。這需要徹底改變現有的社會分配結構,完成從“做大蛋糕再分蛋糕”到“分好蛋糕才能做大蛋糕”的轉變。
當然,這也不容易。
最后,再補充一點:
現在的主流經濟學界不提市場之中的分配問題,回避國家民族間、階級之間的斗爭,宣揚“自由市場、信息充分、自愿交易,皆大歡喜”。這樣的理論回避階級、國家民族之間的剝削、壓迫和反抗斗爭,宣揚普世平等。這樣的理論,否認全球金字塔的存在,顯然是金字塔頂層給金字塔底層洗腦,使底層逆來順受的理論。
按照這樣的理論,農民當佃戶、無產者當工人、社會成員借高利貸都是為了自身利益自愿的行為,也都是有利于農民、無產者、社會成員的行為。第三世界國家與第一、第二世界國家進行經貿往來也是自愿行為,也是有利于第三世界國家的行為。
然而,這樣的理論不能解釋的是社會、全球金字塔日益尖銳,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貧國愈貧富國愈富。貧者和貧國深陷貧困之中難以翻身,前途日益黯淡。
表面上看,地主、資本家、金融資本家、美國這些強者并沒有使用武力強迫農民、工人、社會成員、窮國這些弱者就范。但是,當強者們使用武力和金錢壟斷了土地、生產工具、金錢和全球金融貿易平臺的時候,弱者們走投無路,不接受強者開出的對強者有利對弱者不利的交易條件,不老老實實被盤剝,又能怎樣呢?
當處于金字塔底層的弱者們覺悟,有反抗意識,要顛覆金字塔型的經濟秩序的時候,就會有人為他們洗腦,讓他們體會“自愿交易,平等互利”的好處,學會臣服放棄反抗。《談談中國的美國國債》既是如此。
附:《談談中國的美國國債》
美國國債(US Treasury-Bonds,簡稱T-Bonds)是由美國政府在全世界發行,大家自由認購的欠條。這個欠條的基本條件是“30年到期還本,30年內每年支付利息(目前年息4.4%)”。幾十年來,每年都有新債卷發行,已經發行并被買家認購了的,則在世界證劵市場上流通。投資者最經常購買的財經產品,就是股票,債卷和基金。
由于自從發行以來,美國政府忠實地嚴格地執行了按月付息和到期還本的承諾,這個債卷在全世界有極高的信用。在投資界,它是收益較高,最穩定可靠的可以互相倒賣的一種產品(其他產品如股票,基金,都有相當的風險,銀行存款則利息太低,且有銀行倒閉的危險)。
廣義說,債卷任何人都可以發行,私人間借錢也寫一個字據,那也是債卷。伊拉克政府沒錢了,津巴布韋政府沒錢了,都可以發行債卷。只是那種債卷沒有信用,被稱為垃圾債卷。
那為什么單單美國的債卷受到大家的青睞,都愿意持有呢?除了美國政府強大以外,只有兩個字:信用。美國政府數十年以來對發行的債卷嚴格執行付息和還本的義務。
我拿了美國債卷那算不算美國政府欠我錢?算,也不算。根據債卷(合同),美國政府只是30年后欠你一次還本;中間每年只欠你利息,你可以按年獲按月取現。
我拿了美國債卷能不能找美國政府還錢?對不起,這個不行。買債卷時已經說清楚了,30年還本,其他時間只能按年(月)得到利息。那我急用錢怎么辦?美國債卷是全世界流通的,你可在金融市場上出售給任何愿意接手的人,當然售價由當時的市場決定。中國政府積累購入的美國債卷,一部分是從美國直接購入,很大一部分是市場上其他持有人再出售的。中國政府出售債卷,也不是賣給美國政府,而是在市場上標售,誰出價高誰得。
根據中央情報局資料,2014年,美國國債佔GDP比率(71.2%)全球第24高。
在2015年6月30日,公眾持有的債券為13.08萬億美元,相當於過去12個月GDP的74%。
美國政府帳目持有的債券為5.07萬億美元,兩者相加達到18.15萬億美元,相當於過去12個月GDP的102%。
其中,6.2萬億(約47%)的國債由外國投資者持有,其余12萬億由美國人(含機構)持有。兩個最大的外國債權國是中國和日本,分別持有1.3萬億(占美國總國債的7.16%)和1.2萬億(占美國總國債的6.61%)美元。
很多美國人的投資組合中包含債卷,越保守的人,債卷所占的百分比越大,越激進的人,股票所占的百分比越大。老年人的養老金投資有很大的債卷成分。
1,中國哪里來的錢買美國國債?
美國債卷當然是用外匯,即美元買的。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中國如此巨額的外儲是怎么來的。
A 出口
謝謝長三角,珠三角的企業,廣大民工長期的辛苦和進出口商人,中國保持了幾十年越來越旺的出口規模,也維持了大量的民工就業。我國長期出口增長強勁,出口到外國的商品都是以外幣(主要是以美元為主)結算,這就造成廠商用商品換來的都是美元,廠商回到國內肯定還要重新買原料組織生產,給工人發工資,或者擴大再生產,而美元在國內是不流通的,于是廠商就找到了銀行,用手里的美元把人民幣換出來。這是其一。
這里“廠商找到銀行”, 更準確的說,是國家強迫要求廠商把收到的外匯“賣給”國家,稱作強制結匯。國家不容許廠商手里持有外國錢,這個涉及國家金融安全 。(其實國家實行外匯管制,廠商手里有美元,沒有進出口權也沒法花)
不要小看了這個長期強勁的出口:它解決了數億萬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造就了那么多小康家庭。沒有這個出口,長三角,珠三角就得蕭條。
B 境外對中國投資
其二,由于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原因,外資希望流入中國投資,那么外資手里的外幣,雖然在我國不能自由兌換,也要通過種種方式由中國人民銀行轉變為人民幣的形式。以上說的其實就是我們總在媒體上看到的“我國經常賬戶(外貿往來)和資本賬戶(外國投資)的雙順差”。即造成外匯儲備的持續高增長。
但是,對應這些新增的人民幣的來源歸根結底都是從央行出來的。銀行一手收入美元,另一手要把等額的人民幣“換”給廠商在境內使用。這里用于兌換人家美元的人民幣,是央行先發行央票(你可以理解為一種債券),然后新印制發行的錢。
問題來了,因為貿易或者外資進入,就要發“新”錢,是不是就造成了所謂的“輸入型通脹”?我的回答是,不全是。這就是央票的作用,央票已經吸收了一部分流動性。這時發新錢不過是補償了因為央票喪失掉的流動性。但是,當貿易或外商投資增速過猛,發行央票的速度趕不上這一增速的時候,就成為“輸入型通脹”的原因之一。這是后話。
回到正題,你應該可以看出來,我國擁有的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其實并不“欠誰的”,流入的外幣我們都用人民幣還了。
所以中國國家手里有了如此巨大的外匯儲備(閑錢),其去向當然是關系到我國甚至世界的經濟金融發展。而且,維持一定量的外儲是維系匯率的工具之一(這是題外話,就不多說了)。
另外,這是“我們的錢”,誰也不會讓自己的錢躺在那里不斷貶值。所以我們需要用這些錢“干點兒什么”。
2,為什么不全花掉?為什么不做其他的投資,而是要買美國國債?
這一點經常誤導大眾,看到很多人說中國人辛辛苦苦賺的錢卻拿去養美國人,這句話漏洞百出,不值一駁。
錢太多,花不掉。
中國每年也會在國外買東西(飛機啊什么的),也會花一大筆,但是出口實在太多,花不完。而且中國不是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比如高科技的一些技術,設備,武器等,外國對中國出口有限制。
其實中國的外匯也不全是買美國國債,也有部分是做其他的,比如買黃金,投資等。但是這么一筆巨額的外匯資金,只做這些小投資是消化不了的。
那還能做什么呢?
• 放著不動?資產不利用,不現實。
• 存銀行?利息太低。
• 買外國股票?可能真買了一些,但是不可能大批量,一是不安全(跌了誰負責),二是沒那么多專家天天盯著市場。
• 買別國國債?俄羅斯,伊拉克,津巴布韋都發行債卷,開玩笑吧 。
• 選來選去,只有買美國國債比較合適:
1,有保障(美國后臺,安全,信用穩定),
2,用的掉(美國國債發行量大),
3,回報率尚可,每年大約4%的利息。錢是已經在手上了,與其干看著,不如得點利息,而且還保本。
中國政府決定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的國家行為絕對不是銀行幾個操作員甚至行長的事:傻瓜也可以猜到,起碼要有副總理,以至總理的批準吧。有人對美國國債還是有疑慮,總覺得美國占了中國便宜,其實這一個完全商業的行為,沒有誰逼誰,購銷雙方完全自愿的行為。
美國國債安全嗎?
• 比大多數股票投資安全。看看現在股市的起落無常就明白了。
美國國債貶值怎么辦?美國故意印鈔票怎么辦?美國不想還怎么辦?
• 先說一個數據,中國雖然購買美國國債量大,但并不是最大的。
• 中國購買了美國總國債的百分之七,日本比中國少一點,其他國家也購買了一部分。另外,美國國債最大的買主是美國國內的銀行,機構,和美國人民,占30-40%(大家可以查一下數據)。美國要賴賬,要故意貶值,沒等中國不同意,美國最大的債主他們自己國內的公司和老百姓就先鬧開了。
中國不買美國國債,美國會不會很慘?
• 不會,中國購買比例不算最大,影響不是災難性的。
我們可不可以叫美國馬上還錢?
• 別開玩笑了。買債卷時雙方已經交代清楚了,到期(一般30年)還本,沒到期只能取利息。另外債卷可以到市場上公開出售,售價由市場決定。
• 美國為什么可以賣出16萬億國債?因為美國從來都是規規矩矩按時還清本息,而且他的回報率很好。下次發國債的時候,才會有人來買。
強調一次:
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是一個商業的行為,不是說上面的人是大SB,白白給美國錢花。
再指出:
歸根結底是一個錢放在哪里好的問題。當然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投資賺錢,可能回報率比美國國債高,說到這里又回到我的正文。重點是,那么大筆的重要的資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回報率是第二位的!!!
再說說外儲
外儲,顧名思義都是儲在手里的外匯,這些在國內也不流通的錢,必定要用到國外去,還要具有穩定的收益,究竟怎么用呢?不外乎有以下幾種方法:1、購買外國和一些機構的債券。2、境外股權投資。3、購買外國高科技產品。4、在國際市場上投資糧食、石油等大宗商品。5、大家把這些錢分了吧。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幾種方法。
1、購買外國和一些機構的債券。在國際市場上,安全有收益的債券不多,美債是其中之一,每年收益率穩定不說,美國還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安全就更有保障。你說能不買嗎?至于“兩房”債券,即使它跌成垃圾,其實,對我們的收益也不會有影響,因為我們是持有債券,而不是交易債券,所以,只要“兩房”不倒閉(事實上這兩家公司已經Too big to fall),票面上的利率不變,對我們的收益就沒有影響。有人說了,那雞蛋總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啊,沒錯,中國是少量持有一些歐洲債券和日本債券的,不過,首先他們發行債券的規模很小,其次,這些債券的安全性也不如美債。這不,歐洲剛鬧出一個債務危機么,希臘等五只小豬(PIIGS)賴賬的可能性可是很大的喲(而美國賴賬的幾率幾乎為0)。
所以,對于我們上萬億的外儲而言,首要且權重最大的就是美債。所謂分散風險的一些投資占比其實很小(包括下文要探討的234三種選擇),因為沒有什么產品的規模能夠承得下我們巨額的外儲,而且還能達到穩定收益。
2、境外股權投資。我國在2007年9月29日成立了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簡稱中投公司),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境外股權投資,從這家公司的投資風格可以看出來,它投的都是業績長期看好的大型企業,從摩根士丹利、黑石到香港大宗商品貿易商來寶集團、印尼最大的熱煤生產商PT Bumi Resources等,中投還在固定收益產品、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中配置了數十億美元,從投資策略來說,是非常穩健且完整的。我敢說,有識之士應該還是比較認同這種策略的,當然,由于擇機不對,遭遇09年金融危機,摩根黑石股價大跌,造成中投賬面上浮虧超60%,于是又繼續追加投資攤薄成本,于是立刻被金融“精英”們罵得狗血臨頭。這里的確有操作的因素在里面,不過,賬面上的短期浮虧長期來說是可以扭轉的,作為主權財富基金的中投來說,不同于對沖基金,不會迅速地頻繁地買入、賣出所持有的資產,這點還是很有耐心的。而且在金融危機中,中投相對全球各主權基金投資的平均損失程度要小很多,單一以“敗仗”論處似乎有失公允。(當然,我不是五毛黨,2008年9月,中投在美國斥資54億美元買入的一只貨幣基金也由于跌破凈值而遭遇大規模贖回潮并最終清盤,這是真正的虧損。)不過,2009年中投全球投資組合回報率由負轉正,達11.7%。在付出昂貴學費之后,中投交出了第一份成績不俗的答卷。
3、購買外國高科技產品。很簡單,我們想買,人家不賣。對每種高科技產品,中國每次買回一兩個,然后就能山寨出來,老外已經怕了。而且,很多高科技產品背后涉及到國家安全問題,所以你出多少錢人家也不可能賣給你。另外,即使外國同意賣給你這些高科技產品,幾個樣品對解決我們龐大的外儲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4、在國際市場上投資糧食、石油等大宗商品。這些操作可以少量進行,但絕對不是主流,因為這個決策本身就是一樁虧本的買賣,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化是非常敏感的,只要稍微一有風吹草動,說中國主權基金要投資大宗商品了,大宗商品就一定會狂漲;那邊說中國主權基金要拋售大宗商品了,大宗商品就一定會狂跌,而其他國際炒家就會與中國反向操作,這樣,中國還沒行動,實際上就已經虧損了(前陣子傳過一些這樣的謠言,就造成了市場波動),而且,這對中國的其他大宗商品進口商來說有巨大的損害,他們并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市場波動。(插一句,在大宗商品的一輪漲勢中,中國有時確實會進入資源行業大宗商品和地產項目,以對沖通脹。)
5、大家把這些錢分了吧。你要知道,分到你手上的都是外匯,在中國境內是不流通的,中國老百姓境外投資無門,拿著這些錢在中國又什么都不能買,所以又要找央行換回來,于是外匯又流到了央行手里,這不是折騰么?而且,這一來一去憑空多出的流動性勢必造成通脹,每個人都拿到錢等于都沒拿到,生產力并沒有增加,央行還得想方設法發債把多余的流動性吸收回來。最后對經濟什么好處也沒有。
看完了這篇文章,相信你對外管局的難處已經有了一些了解,而一些具體操作上的復雜程度通常超過我們的想象。外管局和中投的人也不是吃閑飯的,但他們經常遭遇一些不懂裝懂的小憤青們(有時還是學經濟、金融的)莫名其妙、似是而非的攻擊。另外,在制定經濟政策時,賣弄道德的危險很大,因為會夾雜民族主義和個人的價值判段,有時甚至會斷送經濟的前景,希望大家對此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原題:閑聊外匯儲備、美國國債、“世界銀行”、“全球散戶”、“全球莊家”及其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