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充滿希望的海外市場相比,2014年的中國樓市,或許再也回不到從前的“盛景”。
“房子都賣不動啊,看的人倒是多,成交量卻少得可憐。”上海“我愛我家”中介機構的一位銷售人員對記者如是感嘆。
在記者上班經過的地鐵口,每天都有房產中介的員工在尋找著他們的目標獵物。臨近年末,多數買房者向記者表示,只是想了解下行情,隨便看看,并不急著買。“明年房價說不定會跌呢。”許多看房者抱有這樣的心理。
事實上,他們的想法并非毫無依據。2013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2014年經濟工作,會上重申要“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產調控工作”。這是新一屆政府罕見地提到房地產調控,盡管只是簡短的一句話,卻給了購房者新的念想。
漲價:與“鬼城”并存
事實上,進入2013年第四季度,一二線熱點城市仍然面臨較大的房價上漲壓力。國家統計局70 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顯示,北京、上海、南京等熱點城市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呈現連續的環比上漲,2013年9月一線城市同比漲幅均超過20%,杭州、重慶等二線城市漲幅也接近10%,漲幅明顯高于全國其他城市水平。
直到“房地產調控”的表述再次出現在高層經濟會議中時,樓市似乎才真正感受到了來自這個冬天的絲絲寒意。但與中央的明確表態相比,各地政府的卻顯得有些“曖昧”。盡管包括四個一線城市在內的20多個城市均已出臺了樓市調控政策,但內容基本是對既有政策的重申,并無新意。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一線城市的政府不再打壓需求,而是轉變思路增加“供給”,以此來控制頻現的“地王”現象。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企老板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自己不久前才拋掉了江蘇的一個商務樓盤,明年準備拿地繼續投資上海的住宅市場。他對未來的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抱有信心,在他看來,政府不再從壓低“需求”著手,而是調整思路增加“供給”,未來一二線城市房價將維持穩中有進的步調。
對此,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普遍表示,未來的政策導向仍會以市場為主,供需關系才是決定房價的根本。而市場的兩極分化將更加嚴重,復旦大學地產運營研究所所長蔡為民指出,三四線城市明年將出現50多座鬼城,面臨全面崩盤,未來的五年內都會處于存量消化的階段;而一二線城市則仍將保持穩步上漲的態勢。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則認為,在中央房地產調控思路轉向以保障房和住房供應體系為主的新形勢下,預計2014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將是“高位震蕩、逐步降溫”的態勢。
2014年的樓市政策導向中,備受關注的一個便是房產稅問題。 房產稅即將推出的傳言已經帶來“恐慌拋房”現象。 張先生最近就忙著幫兒子媳婦看新房,他告訴記者,此前兒子的婚房是由他來買的,產權證的名字也是他本人,而他自己手中一共有三套房子,由于擔心房產稅出臺,所以選擇把自己投資的一間商務房和兒子原來的婚房賣掉,為兒子置換一套地段更好、面積更大的房子,產權證則寫兒子和媳婦的名字,這樣他自己手中也就只剩所住的一套房子。“將來房產稅出來,我也不怕了。”
“房產稅并不是讓房價下跌的工具,它更多起到的是一個抑制作用。”克爾瑞研究中心總監薛建雄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以一二線城市為例,由于需求量大,土地稀缺,尤其是市中心等地段好的板塊幾乎是供不應求,而房產稅的征收可以讓有較多房源的居民拋掉多余的房子,一方面降低了空置率,另一方面也緩解了供需緊張的情況。
對于三四線城市,薛建雄認為,房產稅完全沒有必要普及。孫立堅也表示,房產稅更多的是可以讓資金合理重置。三四線城市鬼城頻現,情況已不太樂觀,政府更需要的是思考存量消化的問題。
信息聯網:難抑房價
除了房產稅,另一個不得不提的便是住房信息聯網。近年來,“房叔”、“房嫂”、“房爺”相繼冒出,這激起了人們對住房信息登記制度的熱議。2013年3月29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其中要求出臺并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2014年6月底前出臺不動產登記條例。消息一出,各地也頻現拋樓現象。
這個一度被稱為讓官員“聞之喪膽”的政策,又會對房價有何影響呢?
“拋售現象的確存在,但主要還是集中于豪宅,和老百姓沒有太大關系,可能會造成豪宅市場的沖擊,但對于整體房價來說不會有太大影響。”對此,某房地產公司老板朱先生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一二線城市的剛性需求仍然十分旺盛。
亞太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也指出,不動產統一登記的主要功能是摸清楚房屋總量與加快土地改革,有利于房地產稅制建設與反腐敗監管體系的完善,但單靠不動產統一登記很難實現反腐目標,也不能起到降低房價的作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