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市場經濟好還是計劃經濟(以計劃為主,以市場調節為輔)好?各講各的理,但事實勝于雄辯。一
《人民日報》2013年7月30日第10版“經濟欄”刊載該報記者成慧文,“國家工商總局繪制內資企業‘生命周期表’”,全國“半數企業‘年齡’不到五歲”。文章的上方有兩幅形像圖,一幅是:“2008-2012年注吊銷企業戶數及死亡率”的方柱形圖:
2008年注吊銷企業戶數85.53萬戶,死亡率9.3%;
2009年注吊銷企業戶數78.08萬戶,死亡率8.4%;
2010年注吊銷企業戶數78.07萬戶,死亡率7.8%;
2011年注吊銷企業戶數79.04萬戶,死亡率7.2%
2012年注吊銷企業戶數73.50萬戶,死亡率6.1%。
另一幅是“2008年—2012年我國退出企業壽命分布”圓形環狀圖,分別用顏色的輕重顯示:
1年以內退出的:13.7%;
2年以內退出的:13.5%;
3年以內退出的:12.3%;
4年以內退出的:10.6%;
5年以內退出的:9.0%;
6-9年內退出的:24.9%;
10-19年內退出的:12.8%;
20年以上退出的:3.2%。
(數據來源:國家工商總局,制圖:蔡華偉。)
該文敘述“7月30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全國內資企業生存時間分析報告》,對2000年以來全國新設立企業,注吊銷企業生存時間進行綜合分析,繪制了一份企業的‘生命周期表’”。“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近五成企業生存時間不足5年,企業成立后的3-7年死亡率較高。”
“截止2012年底,我國實有企業1322.54萬戶。其中,生存時間5年以下的企業652.77萬戶,占企業總量的49.4%;5-10年的435.24萬戶,占企業總量的32.9%;10年以上的234.52萬戶,占企業總量17.7%”。10年以下的2種百分比數(49.4%+32,9%)加在一起為82.3%,現狀是新注冊的企業10年以內有80%多的“死亡”了。辦理企業營業執照,跑手續、發證件,是很難預測的驚人浪費,無謂的消耗了無數的人力物力。
市場經濟的無序性、浪費性帶有普遍的世界性。
文稱“據美國《財富》雜志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62%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存活50年。”“對10個經合組織國家的數據分析發現,20%-40%的企業在最初2年之內就會退出市場,40%-50%的企業可生存7年以上”。“總體來看,我國企業的生存規律與這些國家相近。”歐洲存活5年以上的中小企業只有50%。搞市場經濟就受其規律的制約。
二
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不斷的由低級向高級的遞進過程,依次由蒙眛、野蠻向文明過渡,由無序狀態向有序過渡,最大限度的發揮人本身具有的主觀能動性,逐步減少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遞進付出必要性不大的代價,更符合人本身需求。
市場經濟就是“聽天由命”形式的經濟,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機制脫節。在個人范圍是有計劃的,在全社會中是無秩序的,而商品交換本身具有的社會屬性被限制在悖離社會性中,這是經濟危機的哲學闡釋。商品為賣而生產,企業的生產和買方脫節,供大于求、盲目生產,短期關門破產,表現了盲目性。
社會進步的內在需求必須不斷的摒棄感性,增加理性,縮小無常性、浪費性,擴大計劃性、節約性,使社會的制度構成更加趨于客觀的真理性。人本身的生存由年限較短變為較長是進步的表現,企業的生命過于短暫就是社會經濟體制落后的具體表現。資本主義搞市場經濟幾百年,企業生生死死如“曇花一現”,本身表現了科學性、合理性的缺失。
由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是社會飛躍式的進步。科學社會主義不是天上掉下的無源之水,是針對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解決的、長期存在的矛盾而出現的。計劃經濟彌補了市場經濟無序性造成巨大的社會浪費。這點恩格斯在北斐爾特的演說中,敘述一包棉花經過許多道無謂的“遷徙”,才能最終到達消費者的手里,每道中間環節都取得了利潤,而從全社會層面衡量卻是無必要的多余的,所表現的社會流通體制是對人的能量暴殄,造成巨大的全面浪費。
社會成員的生存需要什么,社會就應有效的提供什么,實現良性循環。計劃性體現了對盲目性的否定,是人類認識、改造社會深化的體現。所謂人的自由性應體現在更加符合規律性的規范中,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趨勢,計劃經濟替代市場經濟是社會進步的內在需求。隨著文化水平、交通通訊手段的發展提高,地域距離逐步縮小,認識改造主客觀世界就應隨之深化,較多的接近客觀真理,更加接近符合必然的規律性,不斷減弱違背規律的盲目性。
資產階級唯利是圖的短期行為本身,決定了只以局部的個人利益的主觀標準決定對社會制度的取舍,體現了違背社會正常進步的反動性。又居于人類社會的主導地位,更增加了人民群眾取得理想境界的難度,必然成為社會發展的阻力。
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是對“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史觀的否定。《共產宣言》中論述幾千年的歷史就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階級利益的矛盾與斗爭直接決定推動著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的發展變化。而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決定著社會構造的不斷更新,在新舊交替中實現社會的更新,改變被動接受無序狀態的擺布和制約。
市場經濟是減少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經濟運行模式,自生自滅背離了能動的改造社會的客觀規律。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到資本主義的進程證明,客觀社會蘊藏著由低級向高級轉化的客觀存在。從農耕式的自給經濟到市場經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證明了由低級到高級是漸進性的必然過程。社會更新替代沒有時間表。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經濟方面體現,體現了私有制經濟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其本身的延續孕育著否定資本主義的理性因素。
社會主義是為了消除資本主義的弊端而產生的,計劃經濟也是針對市場經濟的浪費性無序性而出現的,是人類利用客觀規律提高的表現,自然可以杜絕半數企業忽生忽滅,實現社會資源最有效的利用。
我們只要看一看現在市場經濟狀態下,一個正常的企業需要多么巨大的推銷和原材料采購隊伍,長年奔波在全國各地,白白的耗費了多少社會資源。多少人長期被束縛在無謂的賬簿管理中,為什么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就能馬上推行8小時工作制,因經濟體制的計劃性,使全社會的無效勞動逐步縮小,抵消有效勞動的有害性勞動基本消失,可見計劃經濟在克服社會無序的浪費方面有了飛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