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隨形”,用這四個字來形容輸入性通脹壓力對當前國內通脹水平的影響顯得十分貼切。
今年以來,國際市場上糧食、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輸入性通脹壓力被人們不時提起。特別是日本大地震與核泄漏、中東北非地緣政治局勢升級等一系列突發事件,加劇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通脹憂慮再次升溫。量子基金創始人、知名投資家吉姆·羅杰斯表示,隨著局勢惡化,各類大宗商品價格將繼續上揚,對避險的建議是持有大宗商品。著名國際金融學者、《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預言,美元已呈長期貶值趨勢,黃金、白銀將迎來長期漲勢,至少在未來10年是大牛市。
大宗商品漲價潮來襲
去年以來,原油、黃金、基本金屬、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在新興市場經濟體需求強勁和金融市場總體流動性較充裕的情況下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近段時間,由于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炸彈”不斷引爆,國際原油價格已站穩100美元/桶,現貨黃金在1400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震蕩,不少基本金屬和農產品的期貨價格已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伴隨著大宗商品漲價潮而來的通貨膨脹預期已引起了央行密切關注。3月25日央行的兩份報告同時出爐,指向的都是同一個問題———通脹。
央行公布的《2010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指出,在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保持寬松狀態、全球流動性過剩和地緣政治動蕩的背景下,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石油和糧食價格有望進一步走高,新興市場經濟體仍面臨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脹壓力加大的風險。央行同日發布的《2月份國內金融市場運行數據報告》也指出,當月貨幣市場交易量較上月有所減少,貨幣市場利率總體大幅回落。專家分析,這意味著當前大量的流動性在體系外循環,大量資金不愿意進入銀行體系,市場流動性仍顯寬裕,宏觀調控壓力依舊較大。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許國強認為,自去年開始的國內通脹走高,主要由國際和國內兩重因素導致,前期國內自然災害造成的國內農產品價格上漲因素如今已經淡化,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連續上漲導致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已成為現階段國內通脹的主要推動力。
從當前國際環境來看,流動性過多是最近半年來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直接因素,加上近期日本由于大地震向市場大量注資,再次給全球釋放了大量流動性。歐洲方面,歐盟成員國中主權債務危機的陰影還遠未散去,歐洲依然準備著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大量救助資金同樣嚴陣以待。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更是進入容易退出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動力將長期存在。
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
近日,食品、日化、服裝等多個行業均傳出了漲價消息:康師傅方便面半年內三次調價,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納愛斯四大日化品牌傳出醞釀集體漲價。這些企業漲價的理由普遍是原材料及勞動力價格上漲。比如:方便面調價的理由是“面粉、棕櫚油等各項原料價格持續上升,對利潤產生壓力”;日化產品價格上調的理由是“上游原材料石化產品、植物油、無機化工產品等近期平均上漲了40%左右,直接帶動日化用品成本增加約20%”。
姑且不說這些企業漲價是否有“串通漲價、壟斷牟利”之嫌,但企業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壓力增大卻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輸入性通脹壓力日趨嚴重;另一方面,由上游行業產品向中游、下游行業產品傳導的通脹慣性效應正在發生作用。
當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國際輸入性通脹,這恰恰是我們無法控制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抑制通貨膨脹有兩個重要因素是我們控制不了的,第一個因素是石油價格,因為我們是大量進口石油的國家,第二個因素是氣候變化,對農業產量有多大影響我們控制不了。”
事實上,從2010年第四季度起,中國的進口價格指數與PPI已經重新步入上升通道。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PPI同比上漲7.2%,創2008年10月份以來的新高。持續走高的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國際油價的快速上行是重要推手。更重要的是,有關分析認為,由于PPI向CPI傳導效應強烈,未來通脹壓力明顯。據興業銀行測算,上月油價上調效應在工業生產中完全傳導、釋放后,將帶動PPI環比上升約0.3個百分點,帶動CPI環比上升約0.2個百分點。
由于大宗商品聯動漲價效應明顯,特別是原油價格不斷上漲,往往會帶動煤炭、天然氣以及有色金屬等資源性產品漲價。而能源價格上漲也將逐漸拉升其他商品價格,包括糧食、電力、汽車、勞動力等商品價格,而且還會帶動生物質能源的需求擴大,特別是抬高玉米等農產品價格。因此,2011年我國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形勢相當嚴峻。
既然油價上漲是輸入性通脹的重要推手,那么必須盡快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在與國際油價接軌的同時考慮相關產業對油價上漲的承受力,只有這樣才能對輸入性通脹有所防范與抵御,否則中國的通脹問題必將被油價所綁架。
針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的輸入性通脹壓力,還需要在全球視野下加以應對,包括對我國的進出口戰略、外匯儲備戰略、貨幣戰略、金融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戰略進行全面而系統的調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宏觀經濟處處長王軍認為,一方面要打破跨國公司對大宗商品的定價壟斷,增強我國企業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話語權;另一方面要加快國內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尤其是對居民消費價格影響較大的成品油、天然氣、水、電等價格機制的調整,消除價格倒掛現象,避免將輸入性通脹壓力長期化、機制化。此外,適度的人民幣升值將有助于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