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11年的股市而言,無論看多者還是看空者,通脹都是影響市場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分析物價走勢及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對于今年的市場判斷意義重大。
2010年年初,研究機構的一致判斷2010年中國物價的形態(tài)是中間高兩頭低(因為2010年翹尾因素在6月、7月達到全年最高2.1%的水平,而后回落,而新漲價因素預期相對平穩(wěn)),但實際運行結果是一路上漲,尤其是從8月份之后,物價上漲的趨勢在逐漸加強,11月份的物價超過了5%。但很多分析將物價的超預期歸結為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并進一步將農產品的價格上漲歸結為惡劣的天氣。換句話說,惡劣的天氣過程結束后,農產品價格就會回到正常的水平,一切回到正常的軌道。
如果上述分析正確,則治理當前的物價上漲就不應該使用貨幣政策,應該使用財政政策,通過增加對農業(yè)的投入來刺激農產品的供給,應該在供給上做文章。
要說2010年的氣候不好是事實,但12年前的1998年中國出現(xiàn)全國范圍的洪澇災害,幾乎所有的河流都出現(xiàn)超警戒水位,農產品自然也出現(xiàn)減產,但1998年農產品價格并沒有出現(xiàn)上漲。從統(tǒng)計結果看,2010年自然災害并沒有導致糧食的減產,糧食產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因此,簡單地將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歸結的惡劣天氣是不成立的。
筆者認為,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深層次的原因是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即使天氣好轉,通脹的形勢也不會好轉,除非房價出現(xiàn)下跌。
房價在統(tǒng)計上是不計入消費物價指數(shù)的,那么,房價上漲時如何影響到居民消費物價指數(shù)呢?
房價上漲首先傳導到工資上。住房消費是當前勞動力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價上漲當然會導致工資上漲,這是最近幾年工資價格不斷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是不同階層、不同經濟主體由于房價上漲而導致的漲工資的方式有所不同。對于公務員來說,房價上漲了住房補貼隨之增加,有些特殊的公務員(如國家各部委的工作人員)享受廉價的“經濟適用住房”是變相的漲工資;醫(yī)生、教師等群體也同樣屬于高房價的受害者,但由于他們自己職業(yè)的優(yōu)勢逐步將自己的負擔轉嫁給社會其他弱勢群體,通過收“紅包”和各種費用的方式給自己漲“工資”,表現(xiàn)在醫(yī)療費用上升、子女上學費用上升、行政亂收費增加等諸多方面;普通工人只能通過罷工或自殺的方式對低工資表示不滿,企業(yè)主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壓力下被動給工人漲工資。根據(jù)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最新資料,2010年我國大多數(shù)城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加了22.8%。
在工資上漲的帶動下,農產品漲價應該是水到渠成的,因為工人工資的增加就意味著務農的機會成本的增加。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最近幾年農村的農業(yè)機械普及很快,即使在地勢不平坦的南方農村也不例外。2000年之前的50年時間里,中國農村的農業(yè)機械的普及速度十分緩慢,現(xiàn)階段的機械替代勞力之所以會成為趨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業(yè)的發(fā)展吸引了大量農村勞動力,當房價上漲刺激工資上漲時,農業(yè)勞動力的成本就會大幅度增加,使機械替代勞動力成為可能。這就是經濟規(guī)律的作用。從農業(yè)機械的普及就可以從另外一個層面印證勞動力成本的確在大幅度上升。根據(jù)筆者的調查,城市的建筑工人的人均工資在2005年大約為30元/天,而2010年增加到了100元/天,5年時間增加了兩倍多。建筑工人與農民屬于同一個社會群體,二者之間的身份轉換基本上沒有什么成本和障礙。換言之,農民的單位時間工資在過去的5年時間里增加了約兩倍多。
農業(yè)勞動力的成本增加當然會刺激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從2010年的農產品市場走勢看,首先是綠豆、大蒜等小品種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隨后水稻、玉米、小麥等大宗農產品的價格出現(xiàn)上漲,極端的天氣只是促成這些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導火索,其根源在于住房價格的上漲。如果將農產品的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少數(shù)公司的炒作就有轉移視線之嫌了。
實際上,從2006年以來,國家每年都公布糧食的政府收購價格,有意思的是,2007年的政府收購價格與2006年沒有變化,結果是市場交易的價格一直高于政府收儲的價格,政府很難收到糧食儲備,于是,2008年將小麥等收儲的價格每公斤提高了1毛錢,2009年在此基礎上再漲2毛錢。可見,政府在制定糧食收儲價格時,必須充分考慮了市場情況,如果收儲的價格低于市場的價格,政府就被動。
為什么2007年市場價格高于政府收購價?物價上漲是主要原因,而導致物價上漲的因素中,房價的大幅度飆升不可不提,2007年的房價漲幅及住房交易量是創(chuàng)歷史新高的(2009年比2007年更火爆)。同樣的情況又反映在2010年市場上,盡管2010年國家制定的糧食收購價格比2009年又漲了幾分錢,但其漲幅顯然小于2009年房價的上漲幅度,因此,政府收儲必然面臨難題。從非官方的統(tǒng)計資料看,2009年全國的房價漲幅大約為25%,而糧食收儲價格上漲只有3%左右,與年初政府制定的全年通貨膨脹目標基本一致。顯然政府在年初制定收儲價格時沒有考慮到房價上漲對糧食生產的機會成本的影響,遇到的情況與2007年基本一致。
從以往的經驗看,糧食豐收會抑制糧價的上漲。中國的糧食已經實現(xiàn)連續(xù)5年豐收,因此,政府在2010年初制定的糧食收購價格本意是刺激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的,政府年初的預期是糧食的市場價格會低于政府的收購價格的,但沒有想到目前的尷尬局面:從年初開始,糧食已經上漲20%左右,政府收儲價格遠低于市場交易價格。這就是經濟規(guī)律的作用,而有關部門還沒有認識到這個規(guī)律。
表:2006-20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變動情況
時間 |
三等白小麥最低收購價 |
三等混合麥/紅小麥最低收購價 |
2006年 |
1440 |
1380 |
2007年 |
1440 |
1380 |
2008年 |
1540 |
1440 |
2009年 |
1740 |
1660 |
2010年 |
1800 |
1720 |
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必將引起更廣泛的工業(yè)產品的價格上漲,導致CPI新一輪的上漲,引起新一輪的貨幣貶值。
需要注意的是,住房價格上漲與勞動力的“劉易斯拐點”正好疊加在一起,容易引起勞動力工資的快速上漲。
從房價與收入之比看,如果房價維持不降,未來一段時間工資上漲幅度將驚人(至少超過1倍),即使在非中心城市也是如此。因此,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像重視通貨膨脹一樣重視房價問題,要采取堅決的措施遏制房價的上漲,否則房價推動型通貨膨脹將持續(xù)很長時間。
假如上述分析正確,則意味著房價上漲帶來的各種好處與快感將很快結束了,接下來的是高房價的各種副作用接踵而至,物價上漲只是諸多副作用的一種而已,出現(xiàn)滯脹的概率越來越高,政府及投資者對此都需要高度警惕。
由此觀之,當前的通脹屬于成本推動型的通脹,主要是由房地產價格上漲帶動的,政府要控制通脹,必須首先控制房價。政府從2010年初開始出臺一系列政策打壓房地產,不惜用限售等“極端”的手段,其意應該不僅是為了控制房價,決策層應該看到了房價與物價之間的聯(lián)動邏輯。因此,筆者認為,在單純的房價上漲時政府調控房價不會來真的,2005年、2006年的房地產調控就屬于此類情況。當房價開始推動物價出現(xiàn)螺旋式上升時,政府對房價的容忍度就會下降,緊縮的力度將隨物價的上升而增加。在2011年農歷新年股市開始的第一天人民銀行開始加息,其意義深遠。
這里涉及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經濟學界對通脹的研究已經汗牛充棟,并早已經將物價納入了宏觀經濟研究的框架,但對房地產價格的研究卻要遜色得多,不僅宏觀經濟學研究框架里還沒有涉及房地產,即使是價格研究領域也很少涉及房地產價格。而事實情況卻是另外一番情景:幾乎所有的經濟繁榮與衰退都與房地產價格的波動有密切的關系,上個世紀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因房地產而生,2007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導火索就是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這些生動的事實表明,房地產的價格對宏觀經濟影響巨大,但宏觀經濟理論分析框架卻沒有將其納入其中,這可能是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重大缺陷。本文在此拋磚引玉,希望該問題可以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