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國公社解體,農民由合作生產改變成分田單干的時候,在中國的幾個“鄰居”,日本與韓國,包括中國臺灣,則由農戶自發地組織起來,與資本抗衡,在某種程度上保護小農自己的利益。而據筆者親自到這三地考察的結果來看,他們農民的日子顯然比中國廣大農民要好得多。下面,先來看看日本的做法。
日本的農民合作組織稱為“農業協同組合”(即合作社),簡稱日本農協,是依據日本1947年頒布實施的《農業協同組合法》而建立起來的既具有特殊性質的企業,又具有很濃的農村社區性質的農民合作組織。
一方面,日本農協是企業。農協的經營管理等業務是依照企業(公司)經營的法律規范來進行的。農協采取參加者投資入股的方式集資,由股東投票產生董事會,再由董事會選擇合適的人才經營具體業務,協同組織的職員由經理招聘,并在農協領取工資。農協擁有自己的生產加工設備、儲藏設施、運輸、銷售系統及其他有關設備、設施。它通過自己的經營活動來為社員(日本稱組合員)提供服務。日本農協是以“提高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民的社會經濟地位,實現國民經濟的發展”為宗旨,農協“通過其從事的事業,為成員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在農協組織中,不管股金多少,都是一人一票,以人為基礎加入農協,農協的盈余依照成員和農協的業務多少、規模大小,按比例返還給成員。
另一方面,農協它又是群眾團體,是農民團體和合作社。它不僅代表農民利益向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而且對農民從各方面進行指導。因此日本農協不僅是個經濟組織,還兼有協助政府貫徹農業政策和代表農民向政府建議的雙重職能,因而具有“政治團體”性質。無論經濟輻射力還是政治影響力,農協在日本農業與農村中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于它的雙重特性,日本將農協確定為介于營利性工商企業和政府公益性事業之間的特殊法人,由農林水產省大臣和都道府縣知事批準后注冊登記。日本每個市町村都建有農協,并且全國99%以上的農民都加入了農協,農戶入社率接近100%,農協既全方位直接向全體農民服務,指導全體農民從事農業產業。
日本農協是綜合性農協,且是以信用為中心,建立在信用業務之上的綜合農協。日本基層農協一般是以市町村等行政區域為單位組織起來的,也叫單位農協。綜合農協以本地區農戶為服務對象綜合開展服務工作,服務內容廣泛,不僅包括農業生產資料供應、技術指導、教育培訓、農業信息、農產品加工、存儲、銷售,以及信貸、保險,還包括生活服務、醫療衛生保健等,該類農協代表日本農協,農協的綜合信用業務,是日本農協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命脈。專業農協則以從事同一專業生產的農戶為服務對象,為專業農戶提供生產資料采購、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一般不提供信貸、保險服務,也不提供生活服務和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等。
在近百年實踐中,日本農協已經形成了一個包括地方性組織和全國性組織在內的完整體系,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嚴密的農協組織系統,把農民全部納入農協組織中來,不僅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和指導,還嘗試包全所有人的生老病死,并把所有的農協組織連結在一起,從而在全國形成一個龐大的組織體系,覆蓋了日本整個農村地區,日本農協擁有全日本第一大企業集團、第一大銀行集團、第一大保險集團、第一大醫療集團和第一大供銷集團。同時也成為世界農業合作組織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圍繞上述產業運營和服務,日本農協管理人員共有役、職員27.3萬人,其中聘請的職員24.8萬人,占役、職員總數的90.8%;役員2.5人,僅占役、職員總數的9.1%。
日本農產品不存在銷路問題。日本市場銷售的農產品絕大部分是由農協提供,其中大米和小麥占95%,水果占80%,家禽占80%,畜產品占51%。日本農協為社員年銷售的農產品額達47,351億余日元;青森縣農協為社員年銷售的農產品額達1,067億余日元。
農民購買農產品避免被中間商人盤剝。日本全國農協聯合會以大量訂貨單位為背景,與各廠家進行價格交涉,以低價購入商品,農協以批量送貨方式把貨物送給聯合會、基層農協,基層農協負責送貨到農戶(社員也可自己到農協去提貨,價格更優),農協不增加和收取成本以外的任何費用。日本農協為社員年購買提供的生產資料,肥料達92%,飼料達40%,農機具達47%,農藥達70%。
同時,日本農協還提供信貸服務職能和保險服務職能,醫療保健服務職能,共用事業服務職能,以及農協開展的服務事業還有加工服務、旅游服務、農業經營受托事業服務、為農協社員代理農地的出售與轉讓服務、平整住宅用地、建造和管理租借住宅服務、以及土地改良服務等各各方面的服務職能,等等,幾乎涵蓋了農民生產生活、生老病死、教育醫療的方方面面,避免了他們的后顧之憂,農民不存在產品生產過剩,銷售不出去的問題,也不存在購買生產資料惡行競爭問題,同時沒有后顧之憂,在日本農民成了職業農民,他們過上了比城市人更好的生活[1]。
由于農民有了生活保障,且生活富裕,日本的鄉村生態是很優美的。筆者于2009年6月參觀橫濱逗子市,在那里看到,農田很少有白色農膜覆蓋。他們采取傳統的有機耕作,生產所謂高端的有機產品,實際上搞的是現代技術裝備下的傳統農業。稻田幾乎是能夠欣賞的一幅幅油畫,整潔利落,沒有粗暴干涉的痕跡。嚴格控制化肥、農藥、除草劑使用,生產的產品是東京等大城市的搶手貨。農村見不到傳統的“三堆”(糞堆、柴堆、垃圾堆),垃圾是分類管理的,有機垃圾經過處理還回了農田,僅定期收集那些不能降解的塑料制品垃圾。農田地頭就是森林,多樣化的本地森林既美化了環境,又保護了農田。
日本的農舍多采用磚木結構,有些甚至保留了茅屋,房舍內部同樣寬敞干凈。筆者走進了兩家,其中一家是傳統的手工藝匠人,用竹子編織各種工業品,還制作比較復雜的轎子,這些幾乎成了城里人家的收藏品,該農戶還建立了一家竹制品博物館。另外一家,有繪畫的傳統,繪制的圖片很精美,部分制作成了明信片發行。從這兩家農戶的藝術修養看,日本的農民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而是素質很高的日本中產階級以上公民了。
[1]胡美林. 2009. 日本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考察報告http://www.caein.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44475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