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社遭恐襲后,法國數(shù)十萬人走上街頭抗議。與此同時,法國舉行為期三天的全國哀悼。在譴責聲浪中,也有人理性提醒,不要做出極端反應?,F(xiàn)在的問題是,到底是誰襲擊了法國?為何要襲擊法國?誰會是這場襲擊的最大受害者?誰又將是最大的受益者?從這場恐怖襲擊中,我們又該汲取何種教訓?
有分析稱,由于被襲擊的雜志以前多次刊登有關伊斯蘭教的爭議性漫畫并招致過報復,并有未經(jīng)證實的報道稱,事發(fā)前兩小時,該周刊在社交網(wǎng)站推特上用漫畫形式揶揄了“伊斯蘭國(ISIS)”領袖巴格達迪。因此稱,這很可能是引發(fā)這一恐怖事件的導火索,襲擊者可能是伊斯蘭極端分子,是“伊斯蘭國”的支持者。
雖然上述猜測未經(jīng)證實,但這種分析至少說明,襲擊者對法國的“憎恨”已十分明顯?;蛟S正是這種連綿不絕的“憎恨”,才讓法國不斷遭受恐怖襲擊。“作為恐怖主義分子襲擊的首要目標,美國可以休息一下了,現(xiàn)在法國才在那個位置。”一位法國高級安全官員曾在2013年對《時代》周刊記者如是說。
現(xiàn)在看來,該官員的判斷十分精準。近年來,西方國家中,似乎法國遭受到的恐怖襲擊,要遠遠多于其他國家,甚至連美國都自嘆不如。就在2014年12月,法國就接二連三地遭受恐怖襲擊,12月20日,一名20歲的非洲籍法國人在網(wǎng)上張貼出一面“伊斯蘭國”的旗幟后闖進圖爾市郊區(qū)的一個警局,持刀砍傷3名警察,此后一天,法國第戎市一位40歲的非洲籍法國人同樣高喊宗教口號并駕車沖撞到行人之中,造成11人受傷。緊接著,12月22日,一名男子開車闖進一個位于南特市的圣誕市場后向行人揮刀,造成10人受傷。
法國不斷發(fā)生恐怖襲擊事件,恐怕與其近來不斷參與軍事打擊伊斯蘭勢力有關。目前,在打擊ISIS的戰(zhàn)爭中,法國已取代英國成為跟隨美國最緊的國家,而這次恐怖襲擊前,法國剛剛宣布派出航母前往中東參加新一輪打擊行動。此前,法國跟隨美國的步伐,在北非和西亞掀起了一系列打擊活動,埃及、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等諸多國家,無不有法國軍事打擊的影子。而正是這一系列打擊,讓法國樹立的“仇敵”在不斷增多。
除了仇恨的增多,法國國家人口的構成,也成為其容易受打擊的重要原因。法國是西歐擁有最龐大穆斯林人口的國家,但穆斯林在法國的政治生活中被邊緣化,普遍受到種族主義歧視。而更重要的是,最近幾年,法國的經(jīng)濟在持續(xù)惡化,居高不下的失業(yè)率激化了國內(nèi)矛盾,也讓尋找替罪羊的法國社會將矛頭對準了那些難以融入本地的伊斯蘭主義者。一些極右翼人士常常指責穆斯林,這些人被他們被視為敵人。
可以說,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在與社會與經(jīng)濟矛盾交錯間,形成了法國日益肥沃的恐怖主義土壤。
如果沒有意外,這次法國雜志社遭受的恐怖襲擊,將會在歐洲掀起一股對“恐怖主義”同仇敵愾的政治浪潮,進一步助長反伊斯蘭情緒在歐洲蔓延,這會形成一種結(jié)果,法國等國家社會將會加速分化,國內(nèi)矛盾也將會激增。有批評者認為,法國當下最激烈的矛盾為大量在郊區(qū)生活的中東阿拉伯、北非移民與主流社會之間存在的隔閡,而法國政府在此問題上毫無作為。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的極右翼政黨,也會借助反恐風暴,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極有可能導致排外主義更加盛行。法國專欄作家凱瑟琳·蒙羅伊就表示,法國和法國政府的噩夢已經(jīng)來臨,因為這場襲擊有重大的政治影響。而法國戰(zhàn)略研究基金會主任格蘭德同樣表示:“這次襲擊對國民陣線有好處。”國民陣線是法國極右勢力的代表,主張禁止非歐洲移民、回歸傳統(tǒng)價值,該黨領導人瑪琳·勒龐曾把穆斯林在街頭祈禱比作納粹占領法國。在去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國民陣線得票率第一。外界預計在2017年法國總統(tǒng)大選中,勒龐可能在第一輪投票中勝出。如果勒龐勝出,等待法國的,恐怕將會是更大的社會分裂與不安。而真正的受害者,依然是無權無勢的法國平民,以及那些法國“看不順眼”的穆斯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