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到底哪兒出錯了?怎樣才能拯救它?”“影響美國政策的只有富人,與你我無關”,《經濟學家》、《赫芬頓郵報》等歐美主流報紙雜志最近紛紛發表報道和評論,反思西方民主出現的問題。近年來,從非洲的埃及、東南亞的泰國到歐洲的烏克蘭,這些移植了西方民主體制的國家紛紛陷入動蕩不安,即使美歐等老牌“民主”國家也面臨貧富差距迅速增大、金錢政治無所不在等問題,而美歐政府不但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反而因為黨爭不時出現政府關門的情況。牛津大學教授斯特恩•雷根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評論,認為政府治理體系效率低下與崩壞、搞不好發展,可能會讓民主制度被歷史湮滅,并質疑“美式民主是否正在走向滅絕”?此前,斯特恩曾就民主問題撰寫過多篇文章,2013年他出版了新書《魔鬼之國:民主領導與服從問題》。日前,斯特恩教授在倫敦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的專訪。
民主在世界的傳播已停止
環球時報:在歡呼了“阿拉伯之春”后,近來西方許多媒體和學者卻開始憂心起民主病或像您在《華盛頓郵報》上所說的,美式民主會不會正在走向滅絕?您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看法?這跟最近的烏克蘭事件以及之前埃及等情況有關系嗎?
斯特恩:是的,有一定聯系。我們正處于非常不確定的民主運動時期。在過去40年里,民主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做得非常好,但現在民主的傳播已停止。從民主的角度來看,那場被稱為“阿拉伯之春”的運動已全部失敗。正如在歷史中出現過多次的,民主現在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西方民主國家正在失去自信,經歷自我懷疑的痛苦。現在的問題是民主是否會像以前一樣繼續在全球蔓延。西方資本主義剛剛經歷一場大的經濟危機。許多跡象表明,民主世界的人們正在追問民主政府應對挑戰的能力。中國的崛起也是重要原因。東西方以及中美之間存在明顯的競爭。目前看來,似乎中國正在發展壯大,而西方民主國家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不確定。
環球時報:美國學者福山曾經稱民主是人類社會終極形式。但在開羅和基輔,盡管人們迎來全民選舉的時代,但民主卻屢屢陷入崩潰的境地。實際上,這些民選出來的政府都是被非法推翻的。您怎么看這些國家的民主?
斯特恩:盡管民主偶爾有破產的現象,這種情況非常少,但是成為民主國家卻很難。我們在“阿拉伯之春”里已經領略到這一點。從民主的角度來看,所有這些起義和運動都沒有成功。
在“阿拉伯之春”中,自下而上的抗議和選民都沒有帶來新的民主政權。可以說在那里崩潰的是一個喧鬧的系統。可以說在世界的那個部分,新的民主制度并沒有被引進。埃及曾經是獨裁體制,所有阿拉伯國家都是專制體制,他們無法控制局面。起義并沒有帶來新的民主國家,埃及仍然是獨裁體制,而利比亞則是一片混亂。
西方金錢政治太囂張
環球時報:在美歐國家內部,一些學者和媒體把運作失靈等字眼與民主聯系在一起,您對此如何看?
斯特恩:民主應該產生有效的政府,但現實中不是所有民主國家都能做好。我將民主政府分為兩大類:一類政府雖不完美但相當不錯;而另一類則是不能正常運行的政府,不能制定國家需要的決策和政策。
在民主國家,權利應該是平等的。在理想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的權利,雖然實際中這永遠不會發生。現實中,經濟實力一直在與政治權利競爭。經濟和政治力量之間應該有個平衡,政治權利的完整性不應被經濟實力壓倒。當下,政治權利的完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和保護。我認為這就是民主運作失靈的原因。
環球時報:您曾在《華盛頓郵報》上寫道,民主只有促進了發展,才能確保民主自身的發展,是這樣嗎?
斯特恩:政府必須執行足夠的治理。政府必須調節經濟,維護基礎設施,提供良好公共服務,維護福利體系,它們必須這樣做,不然就會面臨失去民眾支持的危險。如果政府不做它們所應該做的,它們就不會被民眾信任。除非公民和政府之間有足夠的信任,民主才能發揮作用。為了保持信任,政府官員必須進行足夠的治理。
我們經歷了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直到現在經濟增長仍然非常微弱。很顯然,政府有責任為合理的經濟增長創造條件。這顯然是民主政府在最近幾年里所沒有做到的,它們的失敗使得經濟危機動搖了我們的經濟。
環球時報:談到民主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不少學者認為,民主危機其中一個來源是這次金融危機:由于西方民主成為金錢決定的民主,因此當1%的富人弄出危及世界的金融危機,西方國家政府卻掏納稅人的錢為他們紓困。您對此如何看?
斯特恩:經濟危機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我們的世界很有可能發生嚴重的經濟崩潰。一段時間以來,民主制度的維護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民主制度需要精心呵護,其基本原則需要得到尊重。以政治平等為例,我們不應該讓政治上的平等被經濟上的不平等削弱。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響亮。不僅美國政治如此,在許多國家,金錢的聲音比任何時候都大,這是民主制度的一個大問題。你無法阻止金錢說話,但至少不能像現在這樣囂張。
由于我們經歷了經濟危機,必然有很多機構需要救助。但是在我看來,這一步走得太遠,有些機構不應被紓困。我曾在《金融時報》上撰文稱,皇家蘇格蘭銀行就是不應該獲得紓困的例子。政府把太多納稅人的錢花在了這上面,沒有對這一過程進行合理控制。
環球時報:最近美國最高法院要放開對政治捐款的限制,許多學者擔憂,認為這樣下去,不僅造成1%的富人,而且會造成1%的政治,美國近30年來的9次大選中有7次出現了布什家族或克林頓家族的候選人。您對此如何看?
斯特恩:美國最高法院的決定是大錯特錯的,因為它讓金錢具有了更大的發言權。美國國會應該阻止最高法院做出這樣的決定。至于克林頓和布什家族的問題,他們很有可能是不錯的候選人,下屆大選也很有可能是另一場克林頓與布什的對決。這看起來相當滑稽,這不是民主問題。
僅程序民主是不夠的
環球時報:今年3月《經濟學家》雜志封面文章認為,西方對民主的擔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打破了民主世界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壟斷。中國近30年來一直銳意改革,而美國似乎自民權運動后就很少有像樣的變化。您認為民主是否也需要改革?
斯特恩:美國已維持強勁發展近250年,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才60多年歷史。因此,中國仍有200多年來證明自己。當然,中國有可能發明一種優于民主的模式,但是現在慶祝還為時過早。
民主確實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革。這就是我所說的需要持續的精心呵護。民主從未完成,而且需要不斷進行改革和改進,無論是在運行方式還是官員和民眾的關系上都是如此。英美這些處于領導地位的國家缺乏足夠的改革,也缺乏對民主原則進行足夠的保護。
現階段民主國家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對自己持懷疑態度。造成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嚴重打擊了西方資本主義。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的崛起,中國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的挑戰。這又回到了我們對民主的想法問題上,英國、美國對自己的民主機構沒有足夠的信心。它們采取的應對措施是抵御而不是改革。
這時候就需要強有力的領導,需要治理能力強的政府。在政府運行良好的國家,人們對政府的信心與日俱增,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就是很好的例子。運轉有效的政府往往會根據需要進行改革,進行合理治理,然后收獲人們的信任。而在某些受經濟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人們對政府的信心處于歷史新低。因此,政府僅僅做到程序民主是不夠的;如果交不出令人滿意的政績答卷,它們便將被歷史湮沒。
環球時報:西方有學者認為,中國模式——共產黨的執政以及穩定的選賢任能機制——比“華盛頓共識”更能避免國家的發展陷入僵局。中國把自己的制度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府能夠傾聽民意,并且能迅速作出改革,這似乎比西方選舉制度下更有效。您認為民主到底是不是多元的?中國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是一種嘗試嗎?
斯特恩:這種說法并非毫無根據。目前要說中國模式是有中國特色的民主制度,這點還沒有在國際上得到認同。但中國有可能變得民主,這個過程不會太戲劇化。中國村一級的選舉有民主成分,中國可以以此為基礎努力。
民主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更開放。目前,一個不太受到重視的民主形式是間接選舉——即公職人員由其他民選官員選出。這是中國能夠創造的民主形式。理論上,中國可以通過以地方選舉為基礎,一層一層往上進行間接選舉。這將是與中國龐大而復雜的現實所能兼容的一種模式。可以說,中國是有可能建立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另一種民主制度,雖然目前聽起來有些不太現實。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659期,摘自2014年5月4日《環球時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