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Cynk的估值應當是個騙局,只是類似的騙局在美國屢見不鮮。過去兩年,美國證交會叫停了1300家公司的股票交易,可謂馬不停蹄,戎機千里。
我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集團上市在即,公司到底價值何許,市場各方翹首以盼。在上周五提交申報材料時,阿里巴巴自我估值為1300億美元,而6月的自我估值是1170億美元。阿里巴巴調高估值,解釋的理由是其部分股票的價值被調高。阿里巴巴派給其員工部分股票作為報酬。此類股票曾被估值為每股50美元,但后來調到了每股56美元。
看來阿里巴巴還比較保守。因為華爾街對阿里的估值更高,美國投資銀行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卡洛斯·柯基納在5月的研報中對阿里的估值約為2300億美元。而因為擔心稅率增加和潛在利潤率萎縮,柯基納當時還小幅下調了估值預期。在今年3月之前的12個月內,阿里巴巴收入84億美元,凈收入38億美元。此外,中國宏觀經濟以及政策也是個考量因素,被華爾街分析師們換算為公司價值。中國經濟轉型是時髦話題,轉型方向由投資型經濟模式轉換為消費型經濟模式。而阿里巴巴和京東都有很強的銷售業務,尤其面對基數龐大的消費者,自然被很多分析師看好。
投資人之所以非常看重估值,是因為估值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公司的首次公開定價,而公司公開發行之后,也仍需估值。在美國,上周末剛被證交會暫停交易資格的技術公司(Cynk Technology)就是個突出實例。Cynk Technology在柜臺交易市場集團有限公司(OTC Markets Group Inc.)的平臺掛牌,類似于我國的“三板”或“四板”。對任何理性的投資者來說,這家公司資產與收入為零,監管文件顯示只有一名員工的公司沒有投資價值,但估值卻達60億美元,股價因此在一個月內暴漲了200倍。Cynk是所謂的社會媒體公司,與谷歌、臉譜(facebook)同類,所以當初雄心萬丈,志在千里,說是要在2012年二季度推出Introbiz.com的網站,可惜兩年過去了,該網站仍渺無蹤影。Cynk倒是另有一個網站,自稱使用者交50美元,便可與名人聯系,如交付更多手續費,還可聯系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Cynk是在美國內華達州注冊的一家公司,營業地址卻在英屬領地伯利茲。Cynk2008年在拉斯維加斯設立,創始人約翰·庫貝爾。2011年,此君以600美元價格,將Cynk的600萬股轉給下家。
現在看來,Cynk的估值應當是個騙局,只是類似的騙局在美國屢見不鮮。過去兩年,美國證交會叫停了1300家公司的股票交易,可謂馬不停蹄,戎機千里。美國證交會一向比較自信,自稱在大批投資購入Cynk股票之前,已叫停該股的交易。盡管懷疑派仍然憂心忡忡,視Cynk現象為痞子運動,樂觀派卻喜氣洋洋,堅信這正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迷人之處,要的就是“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鷹擊長空,萬類霜天競自由”。是的,事無兩樣人心別。同樣一種現象,在有些人眼里,是“百年魔怪舞翩躚”,而在另一些人看來,卻是“芙蓉國里盡朝暉”。
與阿里巴巴相比,Cynk在估值方面很不地道。但與Cynk相比,美聯儲就更不地道了。美聯儲為自己設計了所謂的“監管賬戶”(regulatory account),在該賬戶下美聯儲無需公布所購資產的盈虧狀況。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聯儲不惜血本,購入4萬億長期債券和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這是“一種金融憑證,其購買者有權獲得資產組合所產生的現金流的一部分。資產組合可以包括債券、貸款、住房抵押擔保的證券或其他CDO”。
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了抬高CDO的價格,美林等華爾街投資銀行想出了各種詭計。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的結論是,“美林和其他投資銀行創造需求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制造新的CDO,以便購買已有CDO中無人購買的那部分”。不僅如此,“華爾街圈內有君子協定:你買我的BBB段(資產證券化產品中的次級部分),我買你的BBB段。購買自己產品的所有買家中,購買最多的首推美林及其CDO的產品經理。”到金融危機爆發時,華爾街的大銀行手中積壓了大量CDO,根本無法出手。為了救助這些銀行,美聯儲在沒有對CDO認真估值的情況下,便按賣方要求的價格購入了這些有毒資產。既然如此,美聯儲怎么可能不虧損?只能借助監管賬戶隱瞞真相。所以,美聯儲不會對其賬上的CDO認真估值,即便做了也不會公開結果。
如果說阿里巴巴的估值是市場的樂觀主義,那么Cynk 的估值就是一場騙局,但仍然可以歸類為巧取,而美林和美聯儲的做法就是豪奪了。“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這句唐詩也適用于美國的資本市場:美聯儲及其竭力保護的華爾街銀行在估值方面就是一家人。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神秘社交網站 CYNK:僅一名員工 市值 60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The Wall Street Journal)網站報道,一家名叫“Cynk”的社交媒體公司在沒有收入、沒有產品、沒有資產并且僅有一名員工的情況下,股價自6月中旬以來增長了超過100倍,市值在本周四一度突破60億美元。
Cynk并未在大家所熟知的納斯達克或紐交所掛牌,而是在“分值股票市場”進行交易—這是一個十分特殊的證券交易市場,也是處于美國證券市場體系結構最 底層的證券交易和融資市場,在這里進行交易的大多數股票價格都低于1美元。Cynk曾經也是一支股價不到1美元的“微盤股”,但是在周四盤中股價一度達到 了令人瞠目的21.95美元—那么,在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稱為“騙子天堂”的分值股票市場,Cynk是不是又一個騙局呢?
Cynk在2012年到2013年之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多份文件,讀起來就像“洋蔥新聞”(The Onion)網站上的搞笑假新聞。以下是這家公司令人匪夷所思的眾多疑點:
商業計劃模糊不清,而且寫得很差勁
Cynk在申請IPO時原名“Introbuzz”,其正在開發的社交網站Introbizz.com基本理念為“人們應該付費與你認識的人取得聯 系”,也就是認為你給別人介紹“合適的高管、保姆、軟件工程師等人選”是幫人“節省時間或創造重要價值”,所以得到好處的人會向你付錢。簡而言 之,Cynk能讓你通過向中間人付費來聯系你要找的人。
Introbizz.com網站仍未上線
這個網站按說在2012年第二季度就該上線,但是至今沒有任何動靜。Cynk似乎上線了另一個網站“Introbiz”,不過從未在任何提交的文件中提及該網站。
沒有收入
Cynk聲稱“Introbuzz相信,一個能讓人賺錢的社交網絡會吸引人們加入”,可是Cynk自己又怎樣賺錢呢?它說過網站沒有廣告,但并未說清楚 網站靠什么創收。從已經上線的Introbiz網站來看,似乎只要你愿意花錢就能聯系上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名人明星,但是錢是在用戶之間流動的或者 “直接捐給慈善事業”,好像跟Cynk沒什么關系。
自2008年以來換了4任CEO
這家公司沒什么動靜,CEO倒是換得挺勤快。《華爾街日報》對他們的背景進行了調查并試圖聯系他們,得到的結果是:第二任CEOKenneth Carter表示離職原因是在公司發展方向上與投資者有分歧,還認為Cynk當前市值嚴重偏離公司真實情況;第三任CEOMarlon Luis Sanchez在其他兩家公司擔任要職,之前每周僅為Cynk工作10小時,幾個月前離職但不愿對此談論更多;第四任CEOJavier Romero在公司文件中的地址位于中美洲國家伯利茲,但是那個地址所在的商務中心卻聲稱沒有文件中所說的門牌號。
資產不明,沒有內部控制
Cynk上一次提交的財務報表文件還是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文件中的“資產”和“收入”竟然都是空白。此外,公司也沒有審計委員會和外部董事,因此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措施。
總之,Cynk近期的股價躥升令人匪夷所思,其原因目前仍是一個謎—究竟什么投資者會追捧這樣一家怎么看怎么不靠譜的公司呢?或許有人會大呼“泡沫”,但是這里面似乎水很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