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一位很重要的人物說:中日兩國友好了一千多年,不友好的時間還不到一百年。聽了以后,我懷疑他是否真的懂歷史?在我看來,兩國關系的說法可能顛倒了,歷史上,中日友好始終是斷續的,海域之間不友好是常態,甚至是主基調。
近日,美國那個不討人喜歡的國防部長也口出狂言,恣意干涉中國領海主權,加之新加坡李顯龍的不友好之舉,就算不把菲越的各種行為聯系在一起,我們也是有必要考慮一下未來的路到底該怎么走的問題。
就中日關系而言,我認為雙方并沒有很大的選擇余地,未來的策略都會是:各走各路,不抱幻想。
日本修憲也好,擴充軍備也好,參拜鬼社也好,其實中國能干預的空間幾乎是沒有的,既然沒能力干預,我認為不如以側面關注為主,事態變質了,他們自己所做的事終須由自己承擔后果。
在中國而言,認定中日各走各路之后,就不要總是強調所謂的“中日友好”如何如何重要,兩國的關系重不重要,有時需要外交語言修飾一下,有時候可以在外交上有意淡化處理,你越是強調友好的重要,這個友好可能反倒等不來。中國人愛講禮貌,比日本人更愛提“中日友好”這個口號,我看以后少提為佳,就是正常關系,說白了,有利就來往,無利不套近。
中國走自己道路的第二個特別重要的方面應該是國際政治和經濟外交。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世界各大經濟組織的重要成員,并且影響力還越來越大,凡屬日本想要的外交空間,中國就極力壓縮,你想什么,我就壓什么。在國際上三大經濟組織中,盡可能優先壓縮日本的份額,把中日兩國之間的競爭引入到國際舞臺上的決斗。
中國走自己道路的第三個方面應該在中日雙邊貿易上做文章。日本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遠比中國對日本要強很多,尤其是要看到日本在制造業的相對優勢正在減弱,并且有可替代的第三方,必須堅持壓縮日本制造業在中國的投資擴張,不要貪短期政績,日本降低對華投資,并不會影響到中國的經濟大局,國內產業界或其它國家有能力填補空白。
中國第四個方面應該要做到的是戰略要堅定。日本是政黨政治,同時又是門閥體制,有個別領導人可能親中一點,但總體主線不會有太多變更,所謂親中,也都只是在一些象征性的舉止上做得得體一點而已,日本國家的基本戰略方向不會表現為親中,所以,不管日本誰主政,中國的對日戰略不能動搖。
有關釣魚島的處理方式,我記得去年下半年寫了三篇博客,不再重復引述。不過,應該看到的是:中日關系的主體不是釣魚島爭端,是兩國綜全國力的競爭,這是根本。所以,在處理中日紛爭的時候,中國的著眼點應當是如何有效地實現綜合國力的此消彼長,如何有效地遏制日本的成長空間。過去,我們不習慣于談遏制,其實,有敵意的對手之間,不講遏制是假話,必須要遏制。
如果等不到中國的戰略優勢形成時,雙方就因島嶼發生戰爭,那是無奈之舉,堅定地應戰便是,中國不想打,應當是基于世界和平的大局考慮,斷不是害怕戰敗這樣一個消極的假設。若中國能花十到二十年時間實現對日本的整體性戰略優勢,解決釣魚島問題恐怕還是有和平方式的希望。
中國往前走,日本也不可能停下來,到底中國的人口優勢能否轉化為國力優勢尚難預料。道路問題很重要,走對了,走好了,優勢就會慢慢出來,走反了,恐怕那個釣魚島就是個大大的難以解決的問題,甚至還要引起一連串的災難性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