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承認上千萬噸垃圾運往亞洲中印等是受害國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4月5日報道】題:回收利用大騙局:你細心分類的1200萬噸垃圾是如何傾倒到國外的填埋場的(記者史蒂夫·遭蒂)各家各戶為了回收利用而辛苦分類的上千萬噸家庭垃圾正被傾倒到國外。白廳已承認,來自可回收廢物箱的垃圾正被運往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其中大部分最終進了填埋場。
在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公布的文件中,大臣們承認,在很大程度上,每年運往國外的1200萬噸“綠色”垃圾的命運是不受他們控制的。
隨著各地的政務委員會越來越多地依賴承包商來處理強制回收利用方案產生的成堆垃圾,將垃圾運往國外--主要是亞洲--的產業規模在過去10年中翻了一番。
法律規定,這些垃圾一旦運往國外必須回收利用--但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現在承認,在某些國家,這些垃圾只是埋掉了事。
環境大臣歐文·佩特森領導的該部說,該部打算加強對港口的檢查,以抑制非法運輸綠色垃圾的活動。
英國政府總是強調說,家庭垃圾得到了細致的回收利用--但本報今年早些時候揭露,大量家庭垃圾被回收站認定是沒有用的,被送到填埋場。現在環境局證實,運往中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的垃圾也沒有被回收利用,而是被填埋了。
除家庭垃圾外,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承認,傾倒到國外的其他垃圾還包括運往中國的舊輪胎和最終運到了西非的廢棄電視和電腦。
環境局已要求各地政務委員會提高回收程序的質量,并核查承包商是如何處理垃圾的。
環境局告訴地方當局:“在英國和歐盟,越來越多收集來供回收利用的垃圾被運往國外處理。收集來的大部分家庭垃圾……最終被出口了。”
家庭垃圾被傾倒在發展中國家的消息是在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2月份承認回收利用的說法有夸大成分后傳出的。官方數字說,收集來的家庭垃圾有43%得到了回收利用--但該部說,事實上,垃圾處理廠拒絕接受大部分可回收材料,這些材料往往最終進了填埋場。
中國:當“世界工廠”變身“世界垃圾場”
2012年11月28日 10:16:32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周刊網
對于中國人來說,“洋垃圾”一詞不陌生,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聯滘村就曾因“洋垃圾村”而聞名中外。顯然,這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每年向全球輸出“新鮮”物資的同時,卻在接收著這些國家“寄回”的垃圾。
洋垃圾,指進口固體廢物,有時又特指以走私、夾帶等方式進口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或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于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有不法分子將加工后的“洋垃圾”服裝賣給國人。
當然,我們知道“垃圾不等于廢物”,有些垃圾經過處理,能夠促進資源的再利用,創造再一次的價值,于環境保護是有利的。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劉強在一篇文章中稱,大量使用再生資源作為工業原料,可替代部分礦產資源,比如使用廢鋼鐵和廢有色金屬,可節省大量成品礦石,使用廢塑料可節省大量石油。
我們這里所指的是有害的“洋垃圾”,不單會傷害國人的身體健康,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甚至可能是不可逆的危害。國際條約《巴塞爾公約》也曾明確規定,禁止發達國家以最終處置為目的向發展中國家出口有毒廢棄物,我國早在1991年就加入該公約,并開展了一系列打擊走私洋垃圾的行動,但總是難以根治。
危害深重的“洋垃圾”難以遏制主要還是“利”字作祟。“洋垃圾”有利可圖,使得一些人不惜以犧牲環境和他人健康為代價而牟利。據經濟參考報2012年6月1日報道,在江蘇省張家港港區碼頭,30個集裝箱貨柜將帶著“肚子”里的數千噸生活垃圾回到出發地荷蘭,這只是南京海關查獲的特大固體廢物走私案中的一部分走私貨物。隨著系列案件的查辦,一條從荷蘭到臺灣再到大陸的“洋垃圾”跨境走私“黑色鏈條”被摧毀,“洋垃圾”跨境走私的幕后推手也浮出水面——高達數十倍的瘋狂暴利。
另一方面,一些發達國家將“洋垃圾”轉賣到發展中國家以轉嫁其對本國的危害,當然也能從中大賺一筆。而國內的監管不足,懲處乏力更讓“洋垃圾”有了在中國生存的土壤。
日前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美麗中國”這一概念,意味著我國已將環境保護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不久前,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由于被中國拒絕,幾百噸生活垃圾正在被運往它們的老家——英國”。中國正在向“洋垃圾”說: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