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恩道爾
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曾公然與好萊塢電影制片商合作,在美國民眾中渲染戰爭狂熱氣氛。從那以后,緊密聯系好萊塢和美國媒體就成為了美國國家戰略的共識。直至今日,這個組合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將中國描繪成一個新的敵對國,仿佛中國在未來短短幾年內就會變得像“希特勒統治的德國”。美國五角大樓、軍事基地、紐約外交關系委員會的精英們以及其他具有強大政治影響力的各個精英組織都在摩拳擦掌。在他們的操縱下,一場針對中國文化和媒體的戰爭浮上了臺面。
中情局和其對美國媒體的控制
“冷戰”格局出現后,北約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相繼成立。根據美國國務院冷戰戰略家喬治•凱南的建議,第一任中情局局長在1948年的頭等要務,便是任命弗蘭克•威斯納為新設立的中情局特殊項目處(后更名為政策協調處)的第一任負責人。
這個政策協調處日后成為了中央情報局的隱蔽行動機構。威斯納根據指示建立了一個組織,主要行動是“宣傳、經濟戰;預防性的直接行動,包括破壞、反破壞、摧毀和撤退措施;援助敵國的地下反抗組織,并支持西方世界受威脅國家的本土反共運動”。
1948年后期,威斯納設立了一個代號為“知更鳥行動”的中情局隱蔽項目,旨在影響外國媒體。威斯納招募了在《華盛頓郵報》工作的菲利普•格雷厄姆來負責這個項目。到1950年初艾倫•杜勒斯全盤接管中情局時,威斯納已經控制了《紐約時報》、《新聞周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其他重要媒體中的主要新聞記者。
中情局很早就與具有影響力的美國本土媒體以及國際私營媒體建立了聯系,如今看來,那只不過是為他們今天完全控制全球各大“主流”媒體所做的鋪墊。
美國五角大樓完美演繹“文化”戰爭
在美國攻占伊拉克以后,美國陸軍上校拉爾夫•彼得斯撰寫了一份精準的軍事評估報告,報告稱,緊密聯系的美國媒體所發揮的作用令人驚嘆,并對世界的文化侵略進行剖析。文化侵略包括了好萊塢電影制片廠、美國有線電視網和《紐約時報》這樣的主流電視和平面媒體。新近還包括影響巨大的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如谷歌、YouTube、臉譜網和推特等。
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曾公然與好萊塢電影制片商合作,在美國民眾中渲染戰爭狂熱氣氛。從那以后,緊密聯系好萊塢和美國媒體就成為了美國國家戰略的共識。直至今日,這個組合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將中國描繪成一個新的敵對國,仿佛中國在未來短短幾年內就會變得像“希特勒統治的德國”。
美國五角大樓、軍事基地、紐約外交關系委員會的精英們以及其他具有強大政治影響力的各個精英組織都在摩拳擦掌,在他們的操縱下,一場針對中國文化和媒體的戰爭浮上了臺面。對這場由美國發起的文化戰爭,以思維敏銳和直言不諱聞名的五角大樓拉爾夫•彼得斯上校在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的季刊上分析道:
信息能夠摧毀傳統的工作和文化,它誘惑人,將人引入歧途,同時,它也無懈可擊。難道你有辦法可以反擊別人傳遞給你的信息嗎?答案是:沒有!你除了努力排斥它以外別無辦法。對那些無法融入我們的信息帝國或與之抗衡的個體和文化,毋庸置疑,等待它們的就只有失敗(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邊緣國家,人們以為通過互聯網就能享有權利,暢所欲言,憧憬著聯合國能為大家構建國際大家庭,從而實現世界和平。這只是一種錯覺)……
好萊塢的電影能夠觸及到哈佛大學不曾觸及的地方。而對于看不到美國本質的外國人來說,美國的那種不負責的自我幻想縈繞著他們;身在圍墻之外的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極具魅力、性觀念開放和可怕的世界;貧窮的他們認為那個世界很富饒。
……全世界的有識之士都喜歡抨擊“美國文化……”但傳統知識精英的影響力正在減弱,逐漸被成功的精英人士所替代,如比爾•蓋茨、斯蒂芬•斯皮爾伯格、麥當娜等,以及那些最成功的政治家們--他們知道怎樣迎合大眾的口味,引領公眾的意愿,并在必要的時候重塑自我。當代的美國文化前所未有的強大,對其他試圖與其競爭的文化具有強大的摧毀力……美國文化的精髓,其殺手锏,正是為知識精英們所唾棄的本質:聲稱美國文化才是正統的主流大眾文化。它強調一種安慰感和便捷感,并帶給大眾快感。我們是卡爾•馬克思的美夢,也是他的噩夢。
在這個時代,一些非宗教和宗教革命者都犯了相同的錯誤,他們以為全世界的工人或者那些老老實實的人每天在回家后都迫不及待地學習馬克思理論或研讀《可蘭經》。但事實上,喬•斯派、伊凡•提契尼和阿里•卡特(譯者注:美國俚語,即Joe Sixpack,Ivan Tipichni,and Ali Quat,分別是對普通美國人、意大利人和伊朗人的諷刺稱謂。)更愿意守著電視看《海岸救生隊》。美國人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且我們很善于將想法變為行動,不僅如此,我們的文化還會強有力地束縛那些我們不會侵蝕的文化。在文化(或軍事)領域,我們都沒有“勢均力敵的對手”。我們的文化帝國讓全世界癡狂,而且還將繼續影響更多的人。這些人將為他們的幻想付出代價。
美國文化因其短暫性而經常受到批判,被稱為“一次性”用品,但這種特性卻蘊含著能量。過往的文化都曾尋求一種理想的狀態,一旦達到這種狀態后,就一直將這種完美固守下去。美國文化注重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一個創造、毀滅,然后再創造的動態過程。如果說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轉瞬即逝的,那么生命給予我們最大的恩賜--激情、美貌和冬季陰沉午后的一縷陽光,甚至生命本身,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美國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我們的軍隊彰顯著這種生命力。我們不奢求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但我們追求不斷的進步。所有的過往文化,不論是普通文化還是軍事文化,都試圖追尋生命的理想形式,然后像板上釘釘一樣把它延續下去,而不論平民百姓還是軍人,我們美國人向來都是勇于改變的。
那些備受知識精英們譴責,充斥著暴力和性畫面的電影是我們最成功的文化武器,幾乎全世界的人們都在購買,甚至非法制售。比如美國的動作片,西起亞馬遜河上游、東至緬甸的曼德勒市都能買得到,不過通常是質量難以入目的復刻版。這些電影甚至比我們的音樂還受歡迎,因為它們更容易理解。史泰龍、施瓦辛格或查克•諾里斯的動作電影靠的是視覺表現,不需要對白你就能看懂。這類電影普遍假托一個虛假的故事,表達人最基本的沖動(盡管如此,我們還沒有拍出一部比《伊利亞特》更暴力血腥的電影)。這種電影里一般都會有一個英雄式的人物、一個惡棍和一位需要被保護或營救的女士--以及暴力和性。雖然對這些電影的抱怨聲鋪天蓋地,但它們確實很賣座?!兜谝坏窝?mdash;—一個已經老掉牙的系列電影,其在海外的受歡迎程度持續不減,這個現象比一個滿是科學論證的圖書館更好地告訴了我們人性是什么。
……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擴充財富、積累力量和獲取更多的機遇,其余的則依賴流行文化。如果宗教對大眾來說相當于鴉片的話,那么電影就是強效可卡因。
和平是不會存在的。在我們余生的每個時刻,層出不窮的沖突仍將在全世界不斷地上演。暴力沖突將充斥著我們的眼球,盡管如此,最終還將是文化和經濟斗爭決定大局。美軍真正的角色是要為美國的經濟發展而維護世界和平,為針對我們對他國的文化侵略構筑羅馬大道。為此,我們將制造相當數量的殺戮。
在美國策劃的這場文化戰爭中,一枚精心掩飾、效率極高的武器更進一步瞄準了中國,而谷歌則是這個武器的一個重要零件。
谷歌背后的中情局和美國政府
2010年3月,因中國政府限制谷歌在中國內陸的業務,總部位于美國的互聯網搜索引擎巨頭谷歌憤而退出了中國大陸市場,而轉移到了中國香港。
2010年1月,谷歌曾在其官方博客發表聲明,指稱其受到了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為此,谷歌表示需要重新考慮在中國的業務。就在同一天,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對該攻擊事件進行譴責并要求中方作出解釋。而在早些時候,北京方面已經開始對谷歌的搜索引擎實施更多的限制,同時禁止了一些敏感的搜索結果,已經就限制對某些谷歌站點的訪問一事與谷歌達成了一致。
中國政府嘗試對谷歌做出的限制看似無關痛癢,實則是在努力牽制五角大樓和中情局媒體操控戰略中的最重要的新式武器--控制互聯網上的信息。
在谷歌公司的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并沒有向公眾坦白,那就是谷歌和它的子公司(如YouTube)其實是美國政府網絡戰爭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部位于加州的互聯網巨頭谷歌公司是由兩名斯坦福大學的學生--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創立的,他們得到了中情局的秘密財政支持。因為在中情局看來,這兩位企業家發明了絕頂聰明的搜索技術,足以讓他們掌控不斷發展中的互聯網。前任中情局官員羅伯特•大衛•斯蒂爾向美國媒體透露,谷歌是在2006年中情局種子資金的幫助下成立的。他甚至還說出了中情局內部的谷歌聯絡人的名字:“我就說明白點--中情局內部的谷歌聯絡人叫瑞克•史坦塞爾,他在研究發展辦公室工作。”斯蒂爾稱。
除了來自中情局的資助,谷歌還與絕密間諜機構--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有著深層的合作。據調查和公共信息顯示,谷歌與國家安全局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谷歌為國家安全局和其他一些美國情報機構提供軟件、硬件和技術支持,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浩大的閉源數據庫,以便在全球部署間諜網和共享情報。
此外,谷歌和中情局還合伙成立了一家網絡合資企業。谷歌和中情局共同投資了一項互聯網監控項目用于搜查推特賬號、博客以及網站中的各種信息,而且,該項目還可以預測未來。谷歌投資的分支機構--谷歌風投和中情局下屬的In-Q-Tel-一家專門與中情局以及更大的情報網進行業務往來的高科技風投公司,共同給一家名為“記錄未來”的公司注資1,000萬美元。
另外,谷歌的高管還自吹自擂,夸夸其詞地說在2011年臉譜網在埃及引發的騷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2011年的埃及動亂中,谷歌抓住機會,滲透到了有關大規模抗議游行的新聞報道中。據時任谷歌首席執行官的埃里克•施密特承認,埃及網絡活躍人士、谷歌的高級主管維爾•格尼姆通過在臉譜網和推特上散布信息,在發動、組織解放廣場和其他地方發生的抗議活動中都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在那段時間,這樣的行為對剛剛開始進行的反穆巴拉克抗議行為來說至關重要。
如果沒有臉譜網、推特、谷歌和YouTube,埃及政權的更迭絕不會發生,格尼姆向媒體透露搜索引擎全面點燃了這場革命。格尼姆,這位谷歌在埃及的主管還是臉譜網頁面的管理員,“我們都是哈勒德•薩伊德”,這一口號在動亂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很明顯,中國對谷歌在其網絡上活動的自由度表現出過分地謹慎是理所當然的。
對主要美國媒體的控制
谷歌、臉譜網和YouTube與美國情報界形成了緊密的聯系,除此之外,美國的主流媒體還組成了一個巨大的信息聯合體,所謂的言論自由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便不復存在。
曾任海軍大臣、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曾說:“在戰亂時期,真相是如此的寶貴,所以她需要被重重謊言保護著。”2012年,美國以外的主要全球化媒體均受到控制,所做的真實報道屈指可數,這句重重謊言是對這些所謂的真實報道最好的闡述。
目前,隨著伊拉克戰爭情況的公開,主流美國媒體和國際媒體的記者只要能夠“嵌入”美軍部隊,就可以進入戰區報道。宣傳控制的目的達到“只有先發制人的戰爭,才有推行民主的可能”,這是華盛頓那幫人所信奉的原則,而美國的媒體已經成了這句話的踐行者和制造永久戰爭狀態不可或缺的共犯。
只要能夠操控普通美國人對現實的理解來支持當權者對全球的野心,就能掩入耳目地控制美國大眾成為世界新秩序的執行者,讓他們的子女到殘酷、毫無意義的戰爭中去流血,比如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美國的這臺強大、受控制的媒體宣傳機器現在盯上了中國--這個被奧巴馬總統在2012年10月的總統競選辯論中宣稱為新“敵手”的國家。美國全球媒體聯合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務院創立心理戰略委員會,此后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CFR)與美國精英界的核心集團開始投入大量資源,以期控制全球媒體。進入2000年后,幕后的外交關系委員會精英集團牢牢控制了美國媒體,然而這種控制又是極其隱秘的,大多數美國民眾并不知道每個政治觀點其實都是精英集團灌輸和操控的結果。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為改變全球化時代的重心,媒體巨頭經政府許可并廢除反壟斷法后進行了重組和集權管理,于是“全球化”的媒體落到了少數幾個人手中: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是美國當今最大的媒體集團,旗下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最大的付費電視網家庭影院(HBO)、最大的雜志出版商時代雜志集團(出版有《體育畫報》和許多其他雜志)、華納兄弟和其他好萊塢工作室。美國在線是美國最大私營互聯網提供商,杰拉德•萊文是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主席。
華特迪士尼公司:華特迪士尼公司是美國第二大媒體巨頭,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艾斯納并非迪士尼家族成員。目前迪士尼旗下有多家電視制作公司,如試金石電視、博偉電視以及數家好萊塢電影公司,包括華特迪士尼影業、試金石影業、大篷車影業和好萊塢影業等。華特迪士尼公司還擁有美國第二大電視網資本城,其分支機構遍布歐洲。
維亞康姆公司:維亞康姆公司是美國媒體聯合體的第三大巨頭,旗下擁有有線電視體育網“娛樂與體育電視網”(ESPN)、《女裝日報》、維亞康姆公司、派拉蒙電影公司和最近從時代華納收購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維亞康姆還占據著全球青年市場的第一把交椅,旗下播放暴力和性音樂錄影帶的有線電視網“音樂電視”(MTV)、尼克兒童頻道和娛樂時間頻道頗受青少年歡迎。音樂電視播放的搖滾一說唱音樂錄影帶在全球71個國家和地區的觀影家庭達到2.1億戶??梢哉f維亞康姆公司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傳播公司之一。
新聞集團:新聞集團是全美第四大媒體集團,由澳大利亞裔媒體巨頭魯伯特•默多克掌控。旗下的??怂闺娨暰W(Fox TV)是傾向于以色列新保守派的喉舌媒體。默多克還同時擁有《紐約郵報》和威廉•克里斯托爾主編的新保守派雜志《旗幟周刊》等許多刊物。好萊塢億萬富翁哈伊姆•沙班是默多克前商業伙伴,與阿里爾•沙龍、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和以色列鷹派交情深厚,最近買下了德國最大電視集團Pro-7傳媒。
紐豪斯集團:第五大媒體集團,是億萬富翁塞繆爾•I•紐豪斯掌控的紐豪斯集團,旗下擁有12家電視臺、87個有線電視網、《星期日雜志》、《大觀雜志》、《紐約客》、《時尚》、《小姐》、《名利場》、《克利夫蘭平原商報》、《紐瓦克明星紀事報》和《新奧爾良時代花絮報》等雜志。
在美國媒體權力高度集中的今天,令人震驚的是所有頂級公司都在外交關系委員會成員的掌控之中,從迪士尼、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福克斯潁聞到維亞康姆無一例外。媒體權力如此高度集中,這在美國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難怪大部分美國人對世界大事或伊拉克戰爭的觀點一邊倒,他們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更為中立的新聞報道。
連地方或區域性小報都掌控在媒體巨頭手中,沒有報紙能提供獨立報道,更不要說國際新聞社了。他們必須從《紐約時報》、道瓊斯《華爾街日報》或《華盛頓郵報》購買“新聞”,而這些媒體又都掌控在同一個利益集團手中。
《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歸亞瑟•蘇茲伯格家族所有。紐約時報公司擁有《波士頓環球報》和其他33家區域性報紙、《麥卡爾斯》雜志、《家庭圈》雜志、電臺以及電視臺。紐約時報新聞社向全美506家報紙出售各類新聞。
華盛頓郵報公司:《華盛頓郵報》是華盛頓最具影響力的報紙,由伯納德•巴魯克的前合作伙伴、銀行家尤金•梅爾家族發行,目前由已故凱瑟琳•梅爾•格雷厄姆的兒子唐納德掌管。華盛頓郵報公司旗下擁有電視臺、11家軍事出版社、《新聞周刊》、有線一臺以及最近與《紐約時報》聯合發行的最大國際性英語報《國際先驅論壇報》。
按照布什政府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國務卿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的兒子邁克爾•鮑威爾批準的相關規定,媒體巨頭們得以合并、掌控更多美國地方電視臺和媒體,從而實現在萬維網外控制公眾輿論。這種控制幾乎是徹底的,就像戰時斯大林對前蘇聯的控制一樣,但卻更加隱秘。人們可以公開表示異議,以制造激烈辯論的假象,這種辯論有助于推動布什與切尼的“美國世紀”進程,能為美國實現全球帝國--“全方位主宰”目標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1996年,國會在通訊業的壓力下對其解除了相關管制,此后報紙、廣播、電視、有線電視和通信業開始以“自由”企業之名創建全球壟斷性信息控制巨頭??刂泼襟w正是美國機構推動其全球帝國進程的隱蔽手段,然而許多無知的美國人卻以為其享有“新聞自由”。
為了建立國際新秩序,“美國世紀”戰略的決策層在美國的戀戰人群中發起了一場受意識形態驅動的大規模群眾運動,并拋出蠱惑人心的信仰,讓運動群眾覺得自己是在為耶穌基督攻打一場新的十字軍遠征圣戰。這一龐大的媒體機器正愈加插手中國的國家利益,從南海權利、言論自由到中國經濟和貨幣政策以及其他重要活動,無不涉足,中國將會很快感受到它們的熱浪。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39期,摘自《目標中國:華盛頓的“屠龍”戰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