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無核化”已經失敗
2月12日,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接著又在3月5日宣布廢止朝鮮停戰協定。3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罕見地一致通過了第2094號決議,開列出了迄今為止最為嚴厲的對朝制裁措施,即在原有的制裁基礎上擴大了制裁范圍,第一次將“金融制裁”納入其中,從事非法活動的朝鮮外交人員、銀行實體以及非法現金轉賬也都在制裁行列。
但聯合國加大制裁的力度,卻并沒有使朝鮮半島的局勢出現任何緩和的跡象。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發言人隨即放出狠話,要行使“先發制人的核打擊權利”。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視察2010年曾經炮擊延坪島的西南前線時表示,如果戰爭爆發,朝鮮將用大約1.5萬門各式型號口徑的大炮對韓國進行無差別火炮覆蓋,也會考慮動用研制成功的核武器進行朝鮮式的精確核打擊。朝中社還報道稱近日百萬學生報名參軍,這些忠勇的朝鮮青年學生忠于金正恩領袖,響應人民軍號召,將對美韓的入侵給予毀滅性的打擊。
與此同時,在三八線的南方一側,美韓“禿鷲”、“關鍵決斷”聯合軍演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禿鷲”聯合軍演有20余萬名韓軍和1萬余名美軍參與,而“關鍵決斷”則有1萬余名韓軍、3500余名美軍以及駐韓聯合國軍司令部成員國派兵參與。根據韓國聯合通訊社的報道,F-22型隱形戰斗機、B-52型遠程戰略轟炸機和美國海軍兩艘驅逐艦“拉森號”和“菲茨杰拉德號”參與了“關鍵決斷”演習。一時間,朝鮮半島戰云密布,形勢可謂一觸即發。
這其中最令人不安的消息是,韓國出現了要求重新部署美國戰術核武器的聲音。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議員鄭夢準3月18日在電視節目中再次主張強化對朝鮮的遏制力,認為應該在朝鮮半島部署戰術核武器。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朝鮮核問題浮出水面后,以朝鮮無核化為目標的外交折沖、軍事對峙等擾攘了20多年,結果不僅是朝鮮進行了三次核試驗,三次發射衛星,擁有了“可信的”核打擊能力,韓國也很有可能再次要求美國部署核武器,甚至要開發自己的核武器,“無核化”反而催生了半島的“核武化”,這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也在事實上宣布“朝鮮半島無核化”努力的失敗。
中國在朝鮮半島陷入尷尬境地
目前,在朝鮮半島風云變幻的舞臺上,角色最尷尬的莫過于中國了。雖然不排除中朝雙方有私下溝通的管道,中國手里也仍然握有影響朝鮮外交政策的杠桿,但從道義上說,由于中國在安理會討論制裁朝鮮時投了贊成票,中國已經成為朝鮮敵對的一方,喪失了勸說朝鮮棄核的資格,朝鮮媒體抨擊的“美國及其仆從勢力”不可能不包含中國。
由于《中朝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并未廢除,中國在安理會投票表決贊同制裁盟友,等于當著全世界所有弱小國家的面朝自己頭上倒大糞,自己宣布自己是靠不住的。另一方面,由于美韓軍事同盟的存在,中國對韓國“北方政策”的影響也是極其有限的。
朝鮮半島形勢歷來對中國影響巨大
但中國喪失了對朝鮮半島局勢的影響力,并不等于朝鮮半島局勢的變化不會影響到中國。由于朝鮮半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中朝之間密切政治、文化關系,朝鮮半島局勢的變化歷來會對中國大陸產生深遠影響。比如隋朝的滅亡,就和隋煬帝三次遠征高句麗失敗直接相關。明朝萬歷年間,日本一代梟雄豐臣秀吉入侵朝鮮,這場戰爭在朝鮮被稱為壬辰倭亂,在中國被稱為萬歷朝鮮之役。日本侵略軍雖然最后被明朝和李氏朝鮮聯軍驅逐,但由于此役拖垮了明朝財政,成為明朝50多年后滅亡的重要誘因。趁機積蓄力量崛起的努爾哈赤成為最后贏家,女真人最終入主中原,建立了延綿近300年的大清王朝。
壬辰倭亂300年之后,完成明治維新的日本再次侵略朝鮮,中國也再次出兵援朝,是為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在這次戰爭中的慘敗不僅導致臺灣的割讓,也使中國的獨立財政就此破產,從此靠抵押主權向列強借款過日子。這成了清朝在平定太平天國,實現“同治中興”之后迅速失去民心而滅亡的關鍵因素。換言之,朝鮮半島局勢的劇變再次成為中國改朝換代的重要誘因。
1950年6月,新中國成立伊始,朝鮮統一戰爭爆發,美國立即介入,麥克阿瑟仁川登陸成功后兵鋒直指鴨綠江。不難設想,假如當時中國不敢出兵或出兵后戰敗,即便美軍止步于中朝邊境,但中國仍然會在東南(臺灣海峽)和東北兩個方向上受到美國的直接軍事威脅,陷入首尾不能相顧的被動局面,加上法國在越南,以及印度對西藏的野心,中國地緣政治環境將急劇惡化。蘇聯也可以名正言順地保留根據雅爾塔協定獲得的中東鐵路和旅順軍港,甚至會以協助中國抵御美國侵略為名派遣地面部隊進入中國東北,如此則中國很可能會陷入日俄戰爭前后的境地,像東歐諸國那樣完全淪為蘇聯的附庸,根本不可能有今后幾十年的獨立發展。
更惡劣的情況是,杜魯門和麥克阿瑟受到在朝鮮獲勝的鼓舞,循當年日本侵華的路線進軍東北或華北,蔣介石再在東南方向反攻大陸,如此則中國的處境就更加不堪設想,再陷入幾十年的戰亂也不是不可能的,這樣一來,中華民族也就萬劫不復了。
幸運的是,毛澤東在意識到“唇亡齒寒,戶破堂危”的巨大危險后,果斷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派遣志愿軍出國作戰并取得輝煌勝利,由此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擺脫“雅爾塔協定”束縛的國家——斯大林交出了蘇聯剛剛到手的在中國東北、新疆的權益,郁郁而終,美國因為打了敗仗,開始了從黃金與美元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頂峰摔落。中國則結束了自1840年以來不能依靠自身的國防力量保衛自身安全的“慣例”,走出了近代史,奠定了自己的大國地位,鋪下了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塊基石,成為朝鮮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大贏家。
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都反復證明,由于特殊的地緣政治關系,中國不可能自外于朝鮮半島,只要朝鮮半島出現強大的第三方,或朝鮮半島內部發生劇變,中國就必然會介入。正確的對朝政策,可以助力中國迅速走向強盛,而失敗的對朝政策,不僅會在中國國內引發連鎖反應,甚至會成為改朝換代的誘因。
“朝鮮半島核武化”不能通過“無核化”得到解決
如前所述,通過“朝鮮半島無核化”來解決朝鮮半島危機的努力已經失敗。那么,究竟什么是“朝鮮半島無核化”?對此美國和朝鮮各有不同的解釋。
美國認為,“朝鮮半島無核化”指的是“在朝鮮半島既沒有核武器計劃,也沒有能轉變成核武器計劃的核計劃”。但朝鮮卻認為,半島無核化意味著:1.韓國也不能有核武器及核計劃;2.駐韓美軍不能有核武器;3.美國軍艦和軍用飛機不能攜帶核武器進入。這樣,“無核化”的范圍就不僅包括整個朝鮮半島陸地,還包括有關的領海和領空。
顯然,朝鮮方面提出的定義更加全面也更加合理,但2003年以來,由中國做東道主的“六方會談”,卻基本上是按照美國對“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定義進行的,作為最重要的當事方之一的朝鮮對此不感興趣,虛與委蛇,把會談當成是為自己發展核武爭取時間的掩護,也就毫不奇怪了。
不過,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即便按照朝鮮給“半島無核化”下的定義來舉行六方會談,仍然不可能根本解決“半島核問題”。1992年1月21日,朝韓雙方交換了由朝韓兩國政府總理簽署的《關于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文本,其具體內容包括“朝鮮和韓國不試驗、不制造、不生產、不接受、不擁有、不儲藏、不部署、不使用核武器;朝鮮和韓國和平利用核能;朝鮮和韓國不擁有核再處理設施和鈾濃縮設施”等內容。然而這個南北雙方都同意的文件,卻并沒有打開通向“半島無核化”的大門。
“半島核武化”的根源在于朝鮮不安全
這里一個最關鍵的因素是,“核武化”僅僅是現象,而根源則是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獲得的安全保障不均衡,簡言之,就是韓國的安全獲得充分的保障,包括美國提供的核保護傘,朝鮮的安全卻基本上只能靠自己。
但國內不少學者卻沒有注意到或者刻意忽視了這一點。他們把朝鮮發展核武器簡單地歸咎于朝鮮的“任性”、“瘋狂”,指責朝鮮發展核武器破壞了東北亞和平乃至威脅到了人類的命運,而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要靠施加外交、經濟乃至軍事壓力。畢業于平壤金日成綜合大學,著名的朝鮮問題專家,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張璉瑰教授就持這樣的看法。他在2012年第11期《世界知識》雜志上發表《“高燒不退”,朝鮮半島知向誰邊?》一文,就把朝鮮發展核武器的責任,完全歸咎于朝鮮,并暗示中國在朝核問題上執行了“綏靖政策”,提出“世界各國包括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這些大國的領導人,應該本著對人類負責的態度,在維護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問題上,絕不能搞綏靖政策,否則后患無窮。”
應該說,張教授的觀點,是目前中國國際關系學界的主流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中國外交部門制定對朝政策的理論依據。但在我看來,這一觀點卻犯了倒因為果的錯誤。因為朝鮮發展核武器,并不是半島局勢緊張的原因,而是半島局勢緊張的結果。朝韓軍力失衡,美國在韓國的軍事存在,蘇聯、中國先后和韓國建交,美國推行先發制人的單邊主義政策等種種復雜的內外因素,迫使朝鮮不得不走上發展核武以自保的道路。
從朝韓軍事力量對比的角度來看,根據世界著名武器年鑒“簡氏年鑒”提供的相關資料,目前朝鮮空軍的戰力,僅相當于韓軍的1/10,海軍的戰力,和韓軍的差距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00,朝鮮陸軍的規模雖然略大于韓國陸軍,但其武器裝備無論是在射程還是在火力上,都遠遠落后于韓軍。國際軍事觀察家認為,蘇聯解體后,朝鮮軍隊武器裝備的更新完全停止,今天朝鮮軍隊的常規武器裝備已經落后美日韓等國40年以上。而且隨著老舊裝備的不斷磨損報廢,今天朝鮮常規武器數量不增反減,甚至比20年前更弱。
在常規武器中,朝鮮唯一能夠對韓國構成威脅的,是其在軍事分界線附近部署的大量射程超過50公里的170毫米自行加農炮、240毫米火箭炮和戰術導彈。由于首爾距離軍事分界線只有約50公里,所以一旦戰爭爆發,朝鮮確有可能把首爾“變成一片火海”,但這其實只是魚死網破,同歸于盡的最后一著,很難想象朝鮮會輕易采用這種類似自殺的炮擊行動。
對朝鮮來說,更加如芒在背的還是美國在韓國的軍事存在。美國在韓國駐軍由來已久。1945年日本戰敗后,美國和蘇聯達成協議,決定以“三八”線為界,分別向朝鮮半島南北方派遣駐軍,以接管和處理日軍投降事宜。受降任務結束后,蘇軍于1948年12月從朝鮮北方全部撤走,但美軍卻拖延到第二年6月才遲遲撤出,并留下約500名軍事顧問。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美軍立即以聯合國軍名義重返朝鮮半島。朝鮮戰爭結束后,美國為使其在韓國駐軍合法化,1953年與韓國在華盛頓簽署了“美韓共同防御條約”。從此,美軍便堂而皇之地常駐朝鮮半島南部,并主導著韓國的國防事務。1978年11月,美國與韓國在漢城成立聯合司令部,司令官由駐韓美軍指揮官擔任。
目前,駐韓美軍的總兵力仍在3萬人左右。美國陸軍第八軍是主力部隊,該軍裝備精良,擁有140輛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170輛布雷德利戰車,70架AH—64型阿帕奇直升機,并配備了“愛國者”和其他型號的導彈。朝鮮戰爭期間,美八軍曾經進抵鴨綠江邊,遭遇志愿軍沉重打擊后才被迫后撤。此外,美國還曾在長達33年的時間里,在韓國部署有數百枚戰術核武器,直到今天,朝鮮仍然懷疑美國在駐韓軍事基地內秘密部署有核武器以及生物、化學武器,而美國國內也一直有要求在韓國重新部署核武器的聲音。2012年6月,美韓第二次外長與防長“2+2”會談結束后發表聯合聲明,美國聲稱將繼續在韓國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
朝鮮半島的力量對比如此不均衡,朝鮮自然會感到不安全。況且在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時,朝中方面和聯合國軍方面,簽署的僅僅是一紙停戰協定,并沒有簽訂和約,也就是說,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朝鮮半島戰爭狀態并沒有結束,戰火隨時可能重燃。
當然,如果僅僅是軍事力量失衡,但能夠得到盟友安全保障的話,朝鮮的安全感也許不會這么低,但問題的還在于,朝鮮面對的美日韓是一個相當牢固的軍事同盟,有《美韓共同防御條約》、《美日安保條約》作為法律基礎,有完善統一的指揮系統,裝備了世界最先進的武器。但反觀朝鮮自身,卻處于完全沒有盟友庇護的狀態。蘇聯與朝鮮曾于1961年簽署了軍事同盟性質的《蘇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條約為期30年,當條約在1991年到期時,新生的俄羅斯并未選擇自動續約,并于1994年正式宣布廢止該條約。朝鮮只能接受這一切。中朝之間雖然也有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中朝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但在1992年中韓建交后,中國執行這一條約的意愿不能不讓朝鮮擔心。實際上,中國也確實對這一條約采取了“刻意模糊”的態度,比如中朝之間從來也沒有像美韓那樣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在這樣一種安全態勢下,作為一個只有2000多萬人口的小國,為了避免遭到類似南聯盟、伊拉克那樣的命運,勒緊褲帶發展核武器,靠核威懾來維護自己的安全,幾乎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張璉瑰教授在文章中還故作危言地說“朝鮮核武器在不同時期針對的目標會是不一樣的”,暗示朝鮮有可能會使用核武器對付中國,這就有一點挑撥的味道了。對朝鮮這樣沒有戰略縱深的小國來說,核武器唯一的用途是威懾可能對自己發動大規模入侵的對手,“無用之用”才是大用,如果實際使用,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等于引爆人體炸彈。中國沒有任何全面入侵的朝鮮的意圖與必要,朝鮮為什么要用核武器來對付中國呢?
中國跟著美國的曲子跳舞越跳越尷尬
這些年,中國的朝鮮半島政策確實類似張教授這樣觀點,以“無核化”作為自己在朝鮮半島追求的主要目標,結果使自己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
一方面,中朝之間密切的地緣關系,使得中國在客觀上無法接受為解除朝鮮的核武裝而對朝鮮進行軍事打擊,或者嚴厲的制裁導致政權崩潰的后果,因此不得不在聯合國討論對朝制裁時“拔去牙齒”,另一方面,中國又始終不敢直面朝鮮的安全關切,不敢指出朝鮮發展核武器的根本原因在于美日韓對朝鮮的軍事威脅,因此具有合理性,這就使得中國陷入了前跋后疐、左右為難、里外不是人的境地——從美日韓方面看,正是中國的庇護和支持才使得朝鮮敢于放膽發展核武器;而從朝鮮方面看,則是中國不僅不關心朝鮮的安全,不愿意為朝鮮的安全承擔責任,反而和美日韓串通一氣,忽悠朝鮮解除核武裝,“不借傘給我,還不許我造自己的傘”。張璉瑰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披露,“這次發衛星,朝方在去年12月15日就告訴美國了,卻對中國嚴格保密”,朝鮮之所以會輕視中國,我看原因就在于,在朝鮮看來,既然中國解決不了自己的安全關切,那還不如直接和美國人打交道,僅此而已。
在“無核化”的強勢話語下,出于安全考慮而不得不發展核武器的朝鮮成了朝鮮半島不穩定的唯一因素,由于朝鮮在獲得可靠的安全保障和經濟補償之前,絕不可能放棄發展核武器,因此外界的壓力越大,朝鮮的反彈就越強烈,“無核化”反而加速了朝鮮“核武化”的根本原因也正在于此。
“無核化”本是美國追求的目標,但由于中國的外交當局也一直跟著美國高唱“無核化”,結果竟莫名其妙地成了中國的責任,反復演奏這一旋律成了中國的自我丑化:朝鮮核試驗成功彰顯了中國的外交失敗,主流媒體的渲染竟使得全民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挫敗感。另外朝鮮被輕易地被貼上無賴國家的標簽,其領袖、社會制度和歷史都被無休無止的妖魔化,由于中朝兩黨、兩國歷史上的密切關系,這實際上也成了對中共自身的一種妖魔化。
由于“無核化”這支曲子的旋律是按照美國的利益譜寫,所以它既不符合朝鮮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隨著這樣曲子跳舞,只能越跳越被動,越跳越尷尬,在朝鮮擁核已是即成事實的今天,除非中國愿意為美國火中取栗,甘冒一場核戰爭的拔掉朝鮮核牙齒,否則就不能再跳下去了。
用“朝鮮半島永久和平”取代“朝鮮半島無核化”
我認為,中國在“朝鮮核問題”上亟需實現話語轉換——用“朝鮮半島永久和平”取代“朝鮮半島無核化”。通過解決朝鮮的安全問題,來為解決朝鮮的核問題開辟道路,通過實現“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最終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仍以張璉瑰教授的“高燒不退”做比喻,朝鮮核問題,就好像一個人因為肺炎而發高燒。單純提出“無核化”,就好比是只給他做物理降溫,卻不肯用抗生素消炎一樣,是外行乃至心懷惡意的做法,而建立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機制,則是能夠有效消除炎癥的“青霉素”。
在我看來,只要中國提出“朝鮮半島永久和平”的話語,就可以有效地擺脫目前在國際輿論中的被動局面,因為美國在韓國的軍事存在,美韓連續不斷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美國在日韓部署的尖端武器,美日韓軍事同盟等,都可以在這樣一個題目下被提出來并進行討論,對東北亞和平的威脅將不再僅僅朝鮮的“先軍政治”、核武器和衛星,美國也不再能夠以東北亞和平與秩序維護者的偽善面目出現,而暴露出其制造東北亞危機以保持自己在日韓軍事存在的本來面目。
中國應提出自己的“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暨無核化路線圖”
“朝鮮半島永久和平”的設想不是空的,而應該有具體的路線圖。由于美韓是強勢的一方,所以第一步必須有美韓方面來邁出。筆者提出路線圖的如下步驟:
第一步,美韓暫停一切聯合軍事演習,為實現半島和平創造合適氣氛。在此基礎上,美韓方面應該允許中朝俄三方組成的核查團美韓軍事基地進行核查,確保沒有部署核武器;
在此基礎上,朝鮮凍結自己的核試驗和衛星發射計劃;
第二步,美朝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朝美簽署互不侵犯條約;
在此基礎上,朝鮮將自己核設施及核武器,交由中美俄三方組成的聯合委員會監管;
第三步,解散聯合國軍司令部,美軍撤出韓國;
在此基礎上,在中美韓俄日對朝鮮提供充分經濟補償的基礎上,銷毀朝鮮的核設施及核武器;
第四步,朝韓簽署和平協定,保證在任何情況都不以武力方式吞并對方。這一協定的有效性由中俄美三大國共同擔保。
考慮到朝鮮半島的歷史與現實,可以想見,落實這樣一份路線圖,勢必困難重重,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只要成功實現話語轉換,中國就可以擺脫目前在朝鮮核問題的被動局面,重建中朝之間信任,并找到維護半島和平的著力點。
中國外交要變被動為主動就必須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
近二十多年來,中國雖然也提出了“和諧世界”、“和平崛起”等理念,但很少將其轉化為實際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話語。總的來看,中國基本是附和美國的外交話語,但做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解釋。這是一種比較討巧的做法,但在避免了在外交話語上和美國針鋒相對的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喪失了處理國際糾紛的主導權,比如面對西方在非洲和中東日趨明顯的新干涉主義,中國除了撤僑比較快之外,外交上基本乏善可陳,在朝鮮問題上,如前所述,更是讓自己陷入了一種十分尷尬被動的境地。
中國必須意識到,在西方眼里,以中國的幅員、人口、歷史和實力,中國就是一只大尾巴狼,想長期裝小白兔是不可能的。在很大程度上,中國和西方世界在各個方面的沖突具有必然性,并且沖突不僅會表現在物質層面,也會表現在價值體系上。因此,中國不要假裝和西方一致,那反而會給人口是心非的印象,加深相互的疑慮。
中國不必為和西方作對而作對,也不必特別在意西方會怎么想,而是敢于根據自己的理念、利益,提出自己的外交話語,亮出堂堂之陣,正正之旗,如此才能擺脫被動局面,也才能和西方建立起真正的相互信任——如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和美國那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