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寒冷冬季——對于“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幾點思考
摘自2011年11月21日《中國改革報》)黃樹東
內容摘要:這場運動的歷史意義也許是,它在后冷戰時代,重新開啟了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公開的、群眾式的表達的反思。它凝聚的共識越廣泛,這種反思的社會基礎就越廣泛。無論這場運動能堅持多久,它帶來的反思將是長期、持續和大眾的。這種反思,按大眾語言講,其實就是反思現存的生活方式,就是為了尋求一種新的活法。如果我們對這種反思實行拿來主義,也許對下一輪發展方式的選擇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從今年9月開始,美國出現了占領華爾街運動。到現在為止,這一運動已經進入了第三個月。最近,由于出現了某些與這場抗議沒有直接聯系但是有關連的事件,美國許多地方當局開始以公共安全和衛生為由,對抗議營地清場。隨著冬天的降臨,這場抗議運動能不能戰勝寒冷的冬季?我們不想預測這場運動對美國的影響,而想探討一下這場運動究竟為我們研究經濟政治問題提供了哪些警示。
財富兩極分化的必然結果
這是一場反對貧富懸殊的運動。
這場運動能支撐到今天,那是因為它在美國和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支持、同情和理解,包括許多地方的市政官員,學者,甚至某些富有者。10月下旬的一次民意調查發現,大約有一半的人認為這個運動的訴求反映了大多數美國人的看法,只有大約1/4的人不這樣看。即使在傳統的保守主義者當中,也有大約1/3的人支持或同情這場運動。它還發現這場運動受到年輕人廣泛的同情,在19歲-29歲的年輕人當中有一半以上支持這場運動。不僅如此,即使在65歲以上的人口當中,也依然有1/3的人支持這場運動。這場運動的知識含量也比較高。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當中,有大約一半以上的人同意這場運動;而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大約只有37%的人同意這場運動。
這場運動公開批判的是資本主義。它認為美國的財富變得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其著名的口號就是1%和 99%。該項民調發現,2/3以上的美國人同意這個判斷,而只有大約26%的人不同意。其實,大多數美國人在表達對運動的某種支持的同時,也間接給出了對中國的忠告。有些經濟學家提出,必須通過私有化和市場化來解決貧富懸殊。對這種看法,大多數的美國人給出了否定的回答:美國道路、美國模式只會導致更加嚴重的貧富懸殊。
美國的貧富懸殊有多嚴重?根據最近的人口統計資料,大約有50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462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中等家庭的收入在2010年退回到1996年的水平,而男性工人的實際中等工資退回到了1976年的水平,最富有的20%的人擁有50%的工資收入,而底部的 40%的人則只擁有工資收入的20%。美國頂尖的400個富豪控制的財富,比大多數美國人加在一起還多。有人估計,目前美國前5%的人口花費,占美國總體消費的30%;頂尖的20%的花費占總消費的60%。消費資源為少數人壟斷!無權無勢力的中下層,日漸困難。
年輕人是資本主義面臨的真正威脅
這是一場年輕人的運動。年輕人是所有國家、所有體制的未來。世界體制如何對待年輕人,年輕人就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它。
當代資本主義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它背叛了年輕人,邊緣化了年輕人。所以,它正受到而且將更加激烈地受到年輕人的背叛。如果說過去30年西方貧富懸殊急劇擴大的話,那么年輕人,準確地講,中下層年輕人則是最大的受害者。
中下層年輕人的大規模貧困化是美國的一大趨勢。在美國大約有1 4.2%的年輕人(25歲~34歲)成為啃老族,年輕人失業率接近20%。過去幾十年美國出現了削減教育撥款、大學學費大幅度上漲、中產階層日漸貧困等三大趨勢。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許多年輕人依靠貸款上學。美國大學畢業生去年人均欠賬2.7萬多美元。而出身于中下階層的大學畢業生則遠遠高于這個平均數。畢業后的失業或過低的工資,使許多年輕人面臨學債利滾利的困境,經濟壓力非常巨大。
年輕人高失業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2010年,OECD國家,即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年輕人失業率平均水平高達 19.6%。西班牙42%,希臘30%以上,意大利接近30%,法國大約為25%,英國大約20%。這也是發展中國家的現象。比如埃及大學畢業生大約有 50%的男性和90%的女性在畢業后兩年內找不到工作。不僅如此,發達國家年輕的一代還面臨退休年齡延長、福利削減的問題。當然,這些失業和貧困,是中下層年輕人的專利。
窮困潦倒使年輕人成了反抗現存世界體制的主要力量。北非是這樣,希臘是這樣,法國、英國的抗議也是這樣,美國的這場運動也是這樣。年輕人成了在街頭上反思資本主義的主力軍。而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資本主義在拋棄年輕人的同時,也就造就了自己的反叛者。從這個意義上看,這場席卷全球的反思,是冷戰以后資本主義面臨的一次真正的威脅。
中下層對西方民主極度失望
這是一場反思西方政治體系的運動。
這場運動認為目,前的西方政治程序是金錢控制政治,是一種非民主的程序。從北非到美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直接的街頭運動?是因為,現存的政治體制沒有也不能解決現存的經濟社會問題。所以,中下層才要走向街頭,在體制外尋求解決的辦法。希臘是這樣,英國是這樣,美國也是這樣。
美國的這些街頭反思者認為,現存的政治程序無法解決現存的貧富懸殊問題:他們認為這種既存的民主從結果來看代表的是富人利益,比如富人長期減稅;他們還認為,這種既存的民主從程序來看是富人的游戲,為金錢所控制。
他們認為,目前世界范圍內的貧富懸殊,在某種程度上,是現存政治程序的結果。尤其是金融危機以來,許多國家貧富懸殊進一步擴大,讓中下層無比失望。北非是這樣,歐洲是這樣,美國也是這樣。以美國為例。美國從反危機以來,采取的是救市而不是救實體經濟的做法。金融市場是穩定了,但是,經濟當中的深層問題根本沒有解決。許多數據顯示,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中產階層越來越艱難。救市的結果就是富有階層的財富暴漲。富豪財富暴漲的投資收益,只繳納15%的稅,而艱難中產階級卻要繳納30%-40%甚至更多的各種稅費。可以想象,中下層對政治程序的失望有多深沉。
所以,無論是北非還是西方的年輕人都認為,他們各自面臨的政策程序無法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所以才走到了體制外。雖然他們的具體口號不一樣,但是他們對現存體制的否定是一致的。比如美國年輕人喊出“金錢政治”。這場運動將這個體制歸納為1%統治99%的體制。而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則把它概括為1%的民有,1%的民享,1%的民治。
故意模糊凝聚最廣泛的共識和同情
這是一場尋求廣泛共識的運動。
許多人指責這場運動缺乏明確的政治目標。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如果你認真觀察和分析,你會發現這種故意的目標模糊,其實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戰略。它有四大好處:避免分裂,凝聚共識,爭取同情,避開批評。任何政治運動都是一樣,太具體的目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有力地團結道同者,另一方面又容易排斥異己,導致分裂,或招致廣泛的批評。占領華爾街運動,精心地避開具體的政治訴求,把目標集中在對資本主義的否定上面,集中在貧富懸殊和金錢政治上面。這是這場運動的最大公約數,也是這個運動和社會之間的最大公約數。這個公約數不僅在世界范圍內贏取了同情、反響和追隨者;而且在美國贏得了超過半數的贊同,包括許多保守主義者。這種廣泛的同情和贊同本身就是一項來之不易的戰略成功。
所以,這場運動的意義不是它的具體政治訴求,不是要占領華爾街,而是它對資本主義的一般否定,以及推動社會大多數人加入這種反思。假如這種對資本主義的反思變成了大多數人的自覺行為,那么目前這種形態的資本主義就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了。這大約才是它所要占領的。
美國歷史上有許多進步運動。例如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進步運動,羅斯福的新政,上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和反越戰運動。目前歐洲許多國家也有許多抗議和罷工運動。同它們相比,目前這場運動的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對資本主義的直接否定。而且,這場運動能夠堅持幾個月,在很多方面同它的這種模糊戰略和這種戰略所凝聚起的廣泛同情和認可,是不無關系的。
這場運動的歷史意義也許是,它在后冷戰時代,在資本主義似乎成為唯一的普世價值的時候,重新開啟了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公開的、群眾式的、以直接民主方式(群眾運動)表達的反思。它凝聚的共識越廣泛,這種反思的社會基礎就越廣泛。無論這場運動能堅持多久,它帶來的反思將是長期、持續和大眾的。這種反思,按大眾語言講,其實就是反思現存的生活方式,就是為了尋求一種新的活法。它在詢問這個世界,難道目前的資本主義就是人類的終極活法(生存方式)?如果我們對這種反思實行拿來主義,也許對中國下一輪發展方式的選擇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對中國而言,一定要避免西方目前這種政經模式,提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下大力氣解決貧富懸殊,讓經濟發展為人民服務,實現共同富裕。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16期,摘自2011年11月21日《中國改革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