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 記者 陶冶
美國政客們又開始拿人民幣升值說事兒了。可惜,他們的算盤打得并不討巧,至少相當多的美國人對此并不買賬。人民幣貿然升值究竟會給誰帶來傷害?人們需要一個理性的答案。
近期甚囂塵上的人民幣升值炒作伴隨著16日美眾議院公布的一份兩黨議案達到頂峰。該議案敦促白宮施壓中國匯率政策,甚至提出要通過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征收27.5%關稅這一露骨的貿易保護工具相威脅。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學者保羅·克魯格曼亦在《紐約時報》上撰文指責“人民幣被低估已成全球經濟復蘇最大拖累”,并建議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額外高達25%的關稅。
此文一經刊出,短短兩天時間即已收到網友發來的330條評論。讓人頗感意外的是,有相當多的美國網友旗幟鮮明地批駁這一指責。這些評論簡明直接,但卻真實地反映了美國普通民眾對于人民幣升值問題的看法。他們認為,在一些美國人抱怨工作崗位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同時,更多的美國人因為進口商品成本的下降而提升了自身生活質量。迫使人民幣大幅升值或者采取諸如加征關稅這樣的貿易保護措施不僅會降低美國人的購買力,損害美國普通民眾的福祉,也會為美國在國際社會上塑造這樣一種形象:即美國政府將當前經濟不景氣的局面歸咎于所有人,惟獨沒有它自己。
針對美國部分議員及克魯格曼的中國操縱匯率論,有美國民眾表示,“操縱匯率?我認為中國有著低勞動力成本的天然優勢。如果將這視為貿易順差的原因,那么應該說是資本主義的機制在發生作用,也就是生產會朝向最高效的生產者轉移。我們需要考慮用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朝低成本的生產商們哭天搶地。”
對于施壓中國人民幣大幅升值,美國民眾有著非?,F實的擔心:“當你通過本幣相對貶值而提升出口競爭力的同時,毫無疑問這會招致報復性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而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威脅要向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這會加大美國的通脹壓力,甚至可能導致美國最不愿意看到的二次衰退”,“不要忘記,眼下是中國正在幫助全球經濟擺脫嚴重衰退。我們現在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破壞中國的穩定”。
看來,智慧的確是存在于普通民眾中間的。事實上,人們不難發現,多年來美方在挑起人民幣升值話題的時機選擇上一向微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轉移公眾視線,試圖以“攘外”而“安內”。眼下,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支持率直線下降,國會中期選舉又步步逼近,美國政府迫切需要為國內近10%的失業率找到借口。但許多經濟學界人士已反復提出,中美之間貿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匯率問題,逼迫人民幣升值無助于解決問題。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3月16日發布的一項政策簡報就明確表示,把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責任完全歸于一個國家及其貨幣政策是沒有道理的。匯率自由浮動無助于校正全球經濟的失衡,這個問題的根源其實是一種系統性缺陷,因此需要通過全面的和多邊的行動來加以解決。簡報認為,將人民幣暴露于貨幣市場會給全球帶來更大風險,有關要求中國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呼吁“忽視了中國內部和外部穩定對于地區和全球的重要性”。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3月18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幣貿然升值對于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確有可能構成巨大風險,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正如美國民眾所擔心的,中國經濟受到威脅,全球經濟都要遭殃。張明認為,人民幣大幅升值對于中國宏觀經濟來說相當于一種緊縮政策,因為它挫傷的將不只是出口企業利潤,同時對投資和消費會產生不利影響。一方面,與出口相關的大量投資在短期內將英雄無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因為出口不景氣而導致的總需求下降將直接拖累企業和個人消費的增長。作為當前全球經濟復蘇最主要的貢獻力量,如果中國經濟增長因上述“三駕馬車”承壓而放緩腳步,全球經濟無疑將因此蒙上一層陰影,這對于復蘇仍然乏力的歐美發達國家來說絕不是好消息。從更微觀的層面看,中國出口不景氣也會讓許多跨國公司的洋老板們大為不爽,而他們中有許多都是姓“歐”或者姓“美”。
其次,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那么在發達國家占有大量份額的“中國制造”商品價格勢必上漲,從而給進口國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在這一點上,美國民眾同樣心知肚明。眼下美聯儲之所以敢于連續一年作出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超低利率的承諾,很重要的就是有穩定偏低的通脹率撐腰。一旦因人民幣升值導致美國出現輸入性通脹,則眼下復蘇尚不穩固的美國經濟將極有可能面臨滯脹威脅,甚至出現二次衰退。
第三,如果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為美國大力施壓而快速上升,一個可以預見的后果就是大批“熱錢”涌入中國,這在給中國帶來資產價格上揚和通脹上升壓力的同時,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秩序也將構成威脅?!霸趪H資本總規模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大批“熱錢”涌入中國,這就意味著大規模資本從其他市場撤出,從而威脅后者資產價格的穩定?!睆埫髡f。
最后,對于摩拳擦掌施壓人民幣升值的美國政客來說,如果人民幣真如其所愿大幅升值,他們很快就會發現其實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因為即使人民幣大幅升值,美國民眾很快就會發現,美國政府所說的“流失到中國的大量工作崗位”并沒有流回美國,而是流向了其他尚未遭到嚴重不公正對待的低成本勞動力國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