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義30年祭
劉炎
2008年,由投機金融市場引爆的這場全球性經濟危機,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政府,顧不上新自由主義關于政府只充當“守夜人”的教義,不得不相繼出手救市。
這嚴峻的現實,無情地宣告了新自由主義的破產。等待它的命運將悄然走上歷史的祭壇。
回望新自由主義30年來,走過的足跡可謂一路風光。它成功地搶占了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改變了轉型國家的社會制度,把資本的邏輯推向了極至,從戰略上對社會主義進行一次大的反撲,這一切是發人深省的。
(一)
新自由主義的崛起,看似上個世紀70年代一場石油危機,導致凱恩斯主義失靈為其提供了契機。其實,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張的內在沖動,需要尋找一個更有利推手的必然邏輯。
二戰結束后,蘇聯的強大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現,如日中天;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的斗爭蓬勃興起;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工人階級的維權斗爭不斷發展,這讓資本主義世界感到了嚴重威脅。資產階級統治集團,為了維系生存時空緩解勞資矛盾,他們在奉行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框架內,加大了公益性事業的投入,改善了勞動階級的生產生活條件,建立了相應的醫療和勞動保險制度,同時對市場行為也做了某些規范。這些舉措,從分配上讓有產者向勞動階級做出必要的妥協,自然也刺激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發展。70年代中期一場石油危機引發的滯脹,導致資本利潤大幅下滑,讓資產階級蒙受了損失。這使他們再也不愿意繼續忍受在國家干預經濟的框架內,為解決勞動階級的生活福利承擔相對高額的稅賦。于是掀起一股反凱思斯主義、反福利政策的思潮,矛頭所向意在排出制度性障礙,重建一個失去的自由資本主義的天堂。站在前面引領這股思潮的,是英美兩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當政的撒切爾和里根。在他們的強力推動下,長期處于邊緣狀態的新自由主義,一躍成為主導英美兩國經濟政策的新寵。這個新寵,從此便登上了影響西方國家經濟政策的主流經濟學的寶座。
西方資產階級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看重新自由主義并非偶然。新自由主義的全部理念,集中反映了資本邏輯的增殖、擴張、榨取的內在要求,迎合了壟斷資本集團搶占發展中國家市場、向全球深度擴張的需要。正是在這個契合點上,新自由主義為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戰略提供了政策思想基礎。以華盛頓共識為標志,新自由主義完成了從學派向意識形態化、政治化、工具化的變身,淪為美國全球化戰略的推手。
所謂“華盛頓共識”,是美國操縱國際金融組織與拉美一些發展中國家訂立的“城下之盟”。十條共識的內容,可以概括為在經濟上接受新自由主義的主張,在政治上引進西方的民主制度。這個共識的泡制,是美國推行全球化戰略的重大舉措,意在通過一場實驗為全面推廣樹立一個樣板。當然,這些戰略意圖都是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這件外衣包裹著的,這正是新自由主義的欺騙性所在。這突出表現為用所謂的經濟理念,掩飾著資本全球擴張包括制度價值輸出這個實質,讓人們對當代版的叢林法則失去警覺,誤認為是通向未來美好彼岸的唯一選擇。
(二)
我們不妨對它強調的幾個命題,略加剖析,以辯真偽。
其一,新自由主義強調,經濟自由是個人自由的基礎,是政治自由的前提條件。這個命題是經不起考問的。在階級存在的社會,不是每個社會成員都具備取得經濟自由的社會條件。這一點,新自由主義者是心知肚明的。就資本主義社會而言,從規則程序層面看,似乎所有社會成員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這只是一個不具實際意義的抽象自由。實際上,經濟自由從來就是少數人的自由,而政治自由更是同財產關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新自由主義者強調這個命題的實質,是用抽象的個人自由,掩蓋現實社會中人們在經濟自由上的實際不平等、不公正,藉以把這種受階級地位制約的實際不平等,轉移為個人能力的差異問題,消解無產者的階級意識。
其二,新自由主義強調,私有制是保證個人自由的合理制度安排。這一命題,同樣是背離客觀現實的悖論。在這里,新自由主義者是用抽象個人自由的概念,回避了人作為社會關系綜合這個實質。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在私人占有生產資料的條件下,所謂經濟自由,只是那些在生產、交換、分配關系中處于一定支配地位的個人經濟自由,而佃農、雇工、學徒等勞動民眾是與這種經濟自由無緣的。可見,私有制保證的是有產者權貴的個人經濟自由,新自由主義強調這個命題,無非是為私人占有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做合理性的辯護。
其三,新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目的至上原則,認為計劃經濟和社會主義是對這一原則的反動。這一命題的荒誕,就在于把個人價值(利益)凌駕于社會價值(利益)之上。這實際是推崇極端個人拜金主義的所謂個人“價值實現”,籍以排斥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存在發展的人文關懷和道德準則,為強者在經濟領域不擇手段地追求“價值實現”提供辯護。假如按著新自由主義個人目的至上的邏輯推演下去,人類社會有可能出現古羅馬較斗場的情景,變成自然界適者生存法則的翻版。可見,新自由主義者反社會集體價值、反社會主義的實質。
其四,新自由主義強調經濟自由——自由市場,是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的保證。這一命題,是被客觀現實已經證偽的騙人面紗。所謂經濟自由,在現實市場條件下,并不完全真實,自由市場與自由競爭也不完全存在。正如西方學者沃勒斯坦•喬姆斯基等人指出的那樣,不能簡單地把經濟自由等同于自由競爭,現實中壟斷大資本是反市場、反自由競爭的。大壟斷資本通過影響公共政策,壟斷重要資源商品,操控價格,扭曲了市場供求關系,破壞了自由競爭機制,中小企業面對資本大鱷,所謂公平競爭,無異于玩一場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其次,市場競爭對于促進經濟效益,固然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這畢竟是第二位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是生產工具的改進。離開了生產工具的革新,單憑自由競爭是不能從根本上提升效益的。而且,還要看到,任由那支“看不見的手”無序活動必然導致周期性危機,每重復一次都是對社會經濟效益的嚴重沖擊和破壞,這是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了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至于說自由市場經濟能保證社會整體利益,也是對客觀現實的有意歪曲。社會整體利益這個概念,自然應當涵蓋社會所有成員,但在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并非如此。真正受益的是擁有資本以及達官權貴等少數人,而占人口比例大多數的勞動民眾是得不到真正實惠的。按照新自由主義的邏輯,連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緩解勞資矛盾實行的福利政策,也被視為培養懶漢的萬惡之源,對體現在勞動民眾身上這點好處大加殺砍,這同它為資本自流動實現逐利最大化竭力排除制度性障礙,形成了強烈反差。在新自由主義邏輯的肆虐下,現實社會富者越來越富,貧者越來越貧,加劇了社會分化,一極積累著空前巨大的財富,一極只能在不斷惡化的貧困中煎熬,隨著公益性的教育、衛生、醫療的市場化,更加重了一般民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負擔,哪里還有社會整體利益可言!新自由主義強調這個命題,無非是在為自由市場經濟為富不仁的排他性,提供辯護。
其五,新自由主義強調,其經濟理念是具有普適價值的發展模式。這一命題,無論從哲學視角還是從實踐層面看,都是已經被證偽的騙局。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在有階級社會,人們依據在生產關系中所處的不同地位,分成不同的利益群體。不同利益群體對客體有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取舍,除了自然科學、文字、語言等領域,所謂普適價值并不存在。就經濟學而言,無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還是西方經濟學,都是不同意識形態的學理反映,背后都有鮮明的階級性,而新自由主義在這點上就更加突出。只是它不具備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揭示真理的理論勇氣,不敢公開承認罷了。分明是具有階級性為一定階級利益服務的經濟理念,又何談普適價值。再從實踐層面看,《華盛頓共識》是集新自由主義經濟理念大成的經濟模式,也是美國推行全球化戰略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把美國式的自由資本主義價值取向,強加給一些國家和地區,讓其接受,照此辦理。而實踐的結果,世界并沒有因此迎來普適之光,人們看到的是接受這種主張的國家和地區,并沒有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相反卻出現了經濟衰退和社會矛盾的加劇。以拉美地區的阿根廷為例,上個世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8000美元,受害于新自由主義之后,2002年降至2665美元,失業率高達23%,失業人口上升53%。巴西里約熱內盧600萬居民,就有100萬住在沒有下水設施骯臟不堪的貧民窯,貧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數高達0.6,社會治安惡化,兇殺搶劫不斷發生。而實行新自由主義的拉美地區,經濟整體上一直處于低迷狀態,用巴西一位學者的話說,是失去的十年。蘇東劇變后,引進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實行“休克療法”,物價以五位數飛漲,人民生活水平急速下降,民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泥潭,數年之久不能自拔。可見,新自由主義強調的具有普適價值的命題,其實是在為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戰略這一目的進行包裝。
綜上剖析,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性的認識:新自由主義是為資產階級、大壟斷資本集團服務的典型“富人經濟學”。只是一直披著一件普適價值濟世良方的外衣,裝出一付救世主的面孔,誘人失迷。
(三)
30年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產階級統治集團,起用新自由主義充當戰略推手的初衷,正是利用它的偽裝欺騙性為其在全球范圍拓展廣闊的時空,試圖通過和平演變徹底撲滅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世界資本主義一體化這一目的。不過,現實是最好的教員,當越來越多的人們看清了事物的真實面目,那件偽裝的外衣就失去了作用,原來被包裹著的戰略意圖,也逐漸失去了市場。
近百年來,資本主義隨著形勢的變化,在交替使用自由主義和干預主義的兩手,來維系生存發展的時空,并試圖擺脫周期震蕩這個固疾,但都沒能湊效。究其原因,就在于私人占有生產資料與生產社會化這一根本矛盾,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所無法克服的。資本的邏輯,就是增殖、擴張、榨取,但這個邏輯是盲目的。它就像逐臭的蒼蠅,哪里有利可圖就扎到哪里,這種自發的盲目性就必然導致社會生產過剩與有效需求不足,孕育著周期性震蕩。干預主義可以做某些規范和監管,但它解決不了資本邏輯逐利的盲目性,一旦限制資本邏輯的運轉,統治者就會把它棄之一旁,再拾起自由主義。當自由主義把資本邏輯本性放縱到一定程度,就會激發新的矛盾,引起新的震蕩,2008年在新自由主義推演下爆發的這次嚴重危機,就是絕好的證明。
30年來,新自由主義通過策動蘇東劇變、搶占發展中國家市場,雖然為資本的擴張開拓了時空,但并沒有使資本主義擺脫自身的困局。相反,隨著資本邏輯的擴張性,榨取性乃至投機性的被無限放大,不斷激發和積累著社會矛盾。那些直接受害于全球化的群體,數年前就掀起了反全球化的聲浪,每當八國集團召開年會,世界各地包括不同階層的數萬民眾,就匯集到開會地點游行示威,抗議富國俱樂部主宰世界命運,以強凌弱制定不公平的游戲規則,充分顯示了民眾覺醒的力量。近期,希臘出現的反政府騷亂,實際是一代人積怨的爆發,那里青年人看不到希望,工作報酬低下,失業率高達28%,政府腐敗。這場騷亂,集中反映了哪里不平哪里就有斗爭,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資本主義中心地帶,隨著勞資矛盾的突顯,勞動階級的維權斗爭,此起彼伏。從幾年前美國西海岸碼頭工人包括教師、航空員工在內的維權斗爭,到近年來英國、日本、俄羅斯工人相繼走上街頭抗議不公,再到法國250萬人的大罷工,這些星星之火,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形成燎原之勢。而資本主義的道德倫喪、誠信缺失,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從2000年爆出的安然等諸多大公司的假帳丑聞,到近期麥道夫、斯坦福的金融騙局,就像瘟疫的病毒在傳染蔓延,侵蝕著社會的機體。
這些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對資本主義社會是潛在的嚴重威脅。一旦量的積累達到臨界,就會構成消解資本主義制度強大的異化力量,這是不以資產階級統治集團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正是以美國為首的資產階級統治集團,手中用來為其 “攻城略地”的新自由主義這把雙刃劍,催生了金融資本的極度投機,撕裂那個虛擬資本的巨大泡沫,使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體系正遭受一場空前的洗劫,進而累及實體經濟受到重創,同時嚴重沖擊了其他地區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場與1929年大蕭條相類似波及全球的嚴重危機,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性,沒落性,和歷史局限性。
災難也是一種教育,它喚醒了人類的良知。現在,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資本主義制度的缺失,重新審視社會主義價值取向的合理性,在進行認真比較,嚴肅思考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道路。
英國學者伯思德•德布斯曼說:“隨著整個金融危機的爆發,我們過去熟悉的資本主義正瀕臨末日,馬克思當年的預言也得到了證實。”
新加坡學者譚中說:“市場原教旨主義與華盛頓共識搞苦了東歐國家和拉美國家,美國自己也惡有惡報了。市場規律和為富不仁一直狼狽為奸,它與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是水火不相容的”。
委內瑞拉拉總統查韋斯和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更明確指出,真正的出路是轉向社會主義。
這些聲音,是正義的呼喊,是對未來選擇的嚴肅思考。
此刻,當資產階級統治集團的新寵——新自由主義,在歷史祭壇上形影相吊之際,這無法擺脫的困局,預示著資本主義體系開始滑向西風末路。
(《環球視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