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新的1929大蕭條?
1929年華爾街崩盤和大蕭條的教訓
派瑞克-威斯特倫德(Per-Ake Westerlund)
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正在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資本主義媒體逐漸開始將今天的危機與1929年的大危機相提并論。1929年10月華爾街的崩盤標志著舊國際秩序的瓦解。自由市場的狂熱者樹倒猢猻散,資本主義國家最后只好進行干預。這對政治意識有什么影響呢?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真的結束了十年之久的大蕭條嗎?
歷史上相似的軌跡并不總是足以描述當前的情況。當今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否會如1929年的危機一般產生歷史性的后果?然而現在的危機與當時確有些重大的相似點,我們需要吸取教訓,并且解開1930年代的秘密。
投機時期
1920年代,真正的金融泡沫直到1928年才出現,但蔓延極其迅速。開始的信號是 a) 投資銀行在1929年9月介入股票市場,如雷曼公司,b) 工業公司開始大規模投機,如新澤西州標準石油公司(現在的埃克森,為洛克非勒家族所擁有),c) 股票經紀人的貸款在1926到1928年間翻了一倍。短線的資本運作成了資本家的逐利游戲。成功的淘金者之一是肯尼迪家族。大量最惡劣的投機者直到1928年末和1929年才出現。高盛于1928年12月4日成立,到1929年2月7日,成立時的100美元股份價值222美元,三年以后,價值50美分。
在21世紀,投機性金融證券的變革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長期附屬于金融市場的金融衍生工具在2004至2007年期間翻了兩倍,總量達到駭人聽聞的600萬億美元。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類型信貸違約掉期CDS (credit default swaps)“經常使實際的‘現金’債券相比金額不到其十分之一甚至更低”(《金融時報》10月1日, 2008年)
依賴債務
一戰后所有國家都有巨額國債。19世紀20年代的經濟膨脹依賴于貸款和債務。歐洲國家不斷向美國借錢。美國的國內市場則采用抵押貸款的方式維持消費。
集中與壟斷
美國在1894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20世紀20年代,美國成為在各個領域都處于領先地位的工業國。世界上84%的車都在美國的公路上跑。全球60%的資金流來自于美國,并在二戰后借給歐洲。威爾遜(Woodrow Wilson)總統在1913年說資本家和企業家是美國真正的統治者。但實際上大公司是在20世紀20年代通過合并和兼并發展壯大的,美國鋼鐵業就是很好的例子。
貧富差距擴大
1929年,美國42%最低收入者掙的錢只占總收入的0.1%。1922到1929年間,工資年增長1.4%,然而股東的年收入增加16.4%。200家最大的企業控制美國69%的財富和56%的利潤。
股票經紀人的辦公室遍布全美,每天都擠滿了聽到紐約新聞的人。然而并非人人都是股東。1.2億人之中只有150萬擁有股份,大約60萬人用于投機。1933年入主白宮的富蘭克林·羅斯福計算出0.3%的股東獲得78%的紅利。
全球金融'緊身衣'
19世紀英帝國統治世界時,金本位在國際事務中被普遍認可。這個貨幣體系在一戰崩潰,但是資產階級政客急切于迅速重建。國際聯盟的建立是基于這種看法,認為有效的世界市場經濟會保證和平。在一段時間的極端通脹后,1922年日內瓦國際貨幣會議主題是貨幣能否轉化為黃金,以及國庫管理對政府和私營中央銀行的需求。通脹的威脅使金本位被資本主義政府作為應對蕭條期的工具。另一個限制公共開支的因素是法國堅持向德國索取賠款以及美國要求歐洲國家償還戰爭債務。奧地利為了減少國家財政赤字導致10萬公務員失業。1925年英鎊回歸金本位,后有31國效仿。20年前華盛頓共識,1998年歐元誕生,金本位對貨幣體系和政府財政政策產生巨大約束以滿足金融資本的利益。
大規模資本主義宣傳
在“怒吼的二十年代”,資本主義的宣傳描繪了以下的美國經濟發展模式。胡佛總統預言會“最終戰勝貧窮”使得“汽車進入家家戶戶”。他的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Andrew Mellon)相當于前美聯儲老板格林斯潘,被稱為經濟持續增長的保證人。投機者成了大英雄。1929年10月,瑞典金融資本家克瑞格(Ivar Kreuger)上了時代雜志的封面。1932年3月克瑞格(Kreuger)身敗名裂自殺。
1929年夏天紐約證交所的股票漲了25%. 此時有種一種說法,每個城市都應設立股票市場和幫助窮人的投資銀行。
崩潰
歷史性的崩潰發生在10月24號的黑色星期四到10月29號的黑色星期二。后一天股票跌了12%,交易量1640萬股是40年內的最高。
紐約銀行和美聯儲全力阻止恐慌但最終徒勞。沒有一個股東準備承付責任,他們試圖在拋售狂潮中通過徒勞的收購來維持股票價格。宣傳經濟“基本面良好”只在幾小時內有效。
這場危機并非來無端而至。對于投機行為的政治擔憂加劇,但對于反對投機的擔憂也在加劇。正如格林斯潘警告“繁榮” ,同時降低利率維持經濟泡沫。格林斯潘和20世紀20年代后期的政治家擔心不管他們是否采取措施應對泡沫,后果都將是相同的。問題是:“如何才能讓氣球有秩序的漏氣? “ (John Kenneth Galbraith,《大崩潰》)。
直到最近,美國聯邦儲備享有巨大威望。它可以使用利率工具或發行債券作為一種手段來為現金消毒。高利率和國債銷售都將吸收用于投機資本。但1929年3月周末,在危機將至的警告聲中舉行的會議之后,美聯儲未能采取行動。
經過低迷的股市在9月和黑天的10月,股票價格回升的直至30年4月。一些學者此時宣布危機已告終。然后從1930年6月到1932年6月,股市接連下跌至谷底,比1929年的高峰期跌了89%。
什么變了?
幾乎是一夜間,工人在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里變得更窮。然而起初生產力水平和自然資源沒有改變。社會中基本需要都是一樣的。農業生產沒有下降。食品和食品隊列-即需求-無處不在。 實際情況是,盈利機會消失了。 資本主義制度著眼于贏利,導致經濟放緩和 蕭條。
金融和實體經濟
這次危機是為期十年的蕭條的開始。 股票暴跌造成了流動資金的短缺和對大眾金融體系喪失信心。 借款人的信用度下降,產量下滑。在1929年和以后幾年工業生產下降如此之快。福特汽車公司在1929年春季雇用12.8萬工人,但在1931年8月只有37000人。
美國的GDP從1929年的810億美元減半至1931年的400億美元。工資總額從510億美元下降到至1932年的310億美元,而農民收入從110億下降至50億美元。國內總產值投資從1929年的160億美元下降至1932年的10億美元。
全球效應
美國危機波及世界各地,事實上這是一場全球性危機,不僅打擊了美國而且影響了其他國家。“國家壞帳”這一種最接近國家破產的狀態遍布了拉丁美洲和歐洲。玻利維亞于1931年1月進入這種狀態,接著是秘魯、智利、巴西和哥倫比亞。在歐洲,外匯管制并沒有抵擋1931年始于匈牙利的拖欠浪潮。匈牙利政府提出了一項龐大的緊縮一攬子計劃,包括工資和退休金削減。南斯拉夫,希臘,奧地利和德國(希特勒統治,1933年6月)也決定不再償還債務(哈羅德詹姆斯,《全球化終結-大蕭條的教訓》) 。
銀行倒閉蔓延歐美,總共有10000家銀行關閉。奧地利為了挽救維也納的信貸銀行(Kreditanstalt),花費了9%的GDP。荷蘭、波蘭、德國、拉脫維亞、土耳其和埃及的大銀行也在倒閉。
政治上,蕭條帶來的恐慌和無產階級革命威脅使歐洲的資本家轉向法西斯獨裁。德國納粹政權在1933年1月上臺前后,東歐和巴爾干大多數地區都轉向法西斯或半法西斯政權。
民族主義
1928年成立的國際結算銀行意在減小國際資本市場波動。然而此后不久,政治家對解決國際事務喪失信心。在歐洲,法國政府提出了一些大陸性的建議,后來不了了之,同樣的,今天法國總統薩科奇提出的歐洲整體救市方案無人響應。倫敦1933年國際會議上,美國新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傳遞了一個信息,每個國家都應理清自己的債務,財政赤字和貨幣。“世界經濟沒有人負責“ ,Charles Kindleberger在他的1929-39世界大蕭條書中寫道。世界不再有最后的貸款人。
沒有任何計劃或同意治療,貿易保護主義有所增加,包括了貨幣貶值,進口關稅等。一般來說, 大國采用更多的保護措施。1930年6月17日臭名昭著的司莫特—赫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rif Act)在美國獲得通過。這是一項帶有21000條關稅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法律。 30 國提出正式抗議,與意大利(墨索里尼)一起立即執行報復關稅。在加拿大,高喊“加拿大優先”口號的政黨贏得了選舉。世界貿易額從1931年1月的29億9800萬美元,降至兩年后的9億4400萬美元。
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本人在當時主張英國國家主義政策:刺激國內投資,關稅,出口補貼等,而英國資本家指責“高稅收” ,社會服務和工會造成危機。工黨政府于1931年8月24日下臺,9月21日被“國民政府”取代,金本位被取消。英鎊數日暴跌25%,25個國家步其后塵。1932年2月,英國政府決定征收10%的進口關稅。
在20世紀30年代,英格蘭和法國調整了對殖民地的貿易,德國強加了對東歐的經濟控制。
新政
起初政治家低估了危機的深度和后果。支持極端自由主義(舊新自由主義)立場的經濟學家如哈耶克(Friedrich Hayek),主張需要“消滅枯木” 。
然而,大企業開始為生存向政府求援。即使胡佛總統嘗試了刺激經濟的措施,真正'解決了危機的是1933年的羅斯福新政。
新政包括一系列,公共工程,道路, 橋梁,以及成人教育計劃。美國失業人數從1500萬減半到900萬。國家復興法鎖定了工資和價格,而且也帶給工人工會權利。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盡管只是“原始的水平” (Galbraith) 。
對右翼的批評,羅斯福回答說: “我的政府挽救了私有制“ 。Charles Kindleberger解釋羅斯福的雙重任務如何重組資本主義和阻止自發抗議的增加。大規模搬遷抗議和罷工浪潮不允許發展成真正的革命。工人感覺總統站在他們一邊。然而現實上羅斯福總統的新政策只給工人帶來少量安全,卻給大公司帶來更多安全。
基于美國經濟規模和財富積累,新政是可行的。對于大多數歐洲國家的資產階級,危機使他們擁抱法西斯和半法西斯政權。
羅斯福的凱恩斯主義對經濟的影響有限。“即使在瑞典,幾乎沒有積極的財政政策” ,Kindleberger寫到,指的是1932年當選的瑞典社會民主政府。瑞典國債5年內從22億瑞典克朗增加至23億42瑞典克朗。真正的經濟杠桿是出口增加,在1932至1935年間54%基于 瑞典克朗貶值和對英德增加出口。
在美國,羅斯福的通常立場是贊成預算平衡。因此,當1936年經濟有復蘇苗頭時,他減少了財政支出。危機卷土重來,股市重挫,商品價格和工業生產下跌。復蘇只是暫時的,是由于罷工迫使資方提高工人工資,并迫使工廠擔心罷工而儲備更多的供應。但是,這場危機沒有得到解決。羅斯福本人指出,1937年三分之一美國人沒有足夠的營養,衣物和住房。托洛茨基(Leon Trotsky)在《我們時代的馬克思主義》(Marxism In Our Time)評論到,新政虛有成果,實增國債。非但沒有解決危機,還奠定了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爆炸式反應的基礎。
大蕭條直到二戰才結束。世界大戰重挫生產力,然而被斯大林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背叛了革命勢頭。因此在資本主義世界,美國建立了統治地位。
大規模激進罷工浪潮
危機和蕭條使資本主義政黨和機構的支持者流失,奠定了大規模激進運動的基礎。引發工人和全球被壓迫者熱望的俄國革命20年后,人們強烈意識到另一種社會是可能的,盡管斯大林讓俄國變了質。國際上,31年至37年的西班牙革命,如果成功的話,可以改變整個世界的局勢。
在美國也有社會主義思想和戰斗的工人組織的傳統。新的產業工會聯合會(產聯),CIO,爆炸性的從零發展到1936年的5百萬成員。1935年印第安納,80萬鋼鐵工人中只有9200是產業工會聯合會的成員,1937年的CIO在鋼鐵業擁有50萬成員。
在汽車行業,工會會員從3500增加到37.5萬,行業工人總數為50萬人。
1934年美國工人斗爭復蘇急劇。 占據榜首的是從由西海岸碼頭工人斗爭引起的舊金山大罷工。《洛杉磯時報》稱它是“共產主義暴動“,4500人武裝部隊國民衛隊,外加500人特警部隊出動鎮壓。其次是托派卡車司機工會在明尼阿波利斯領導的歷史性大罷工。其后的秋天,紡織工人在南部舉行罷工,9月18號的罷工高峰42.5萬工人參加了罷工。
橡膠工人在阿克倫城(Akron,俄亥俄州)首次占領工作場所靜坐示威。他們趕走了工賊并把工作場所置于工人集體力量的的控制之下。靜坐示威數量從1936年的48起增加到1937年的477起。最長的一起,在密西根州的費林特市(Flint)(Fisher Boy),從1936年12月開始歷時3個月。5000工人與警察發生沖突。1937年, 受到共產黨影響和支持的CIO 領導層,停息和破壞工人運動,聲稱一旦新政執行后有必要向雇主顯示工會的可靠性。
工人斗爭的深化和蔓延的造成了美國社會的政治激進。盡管受斯大林政策影響,共產黨員還是增加至10萬人。托派也迅速擴大成員和對工人斗爭的影響。
激進也蔓延城市以外。一個保守的農場主組織,美國農場局聯合會(Farmers' Bureau Federation),在1933年1月警告如果經濟形勢沒有改變, 12個月內會爆發“農村革命“。
資本主義的宣傳破滅
伴隨著1929年的事件,資本主義宣傳他們的制度永遠發展并改善每一個人的生活,這已完全露出馬腳。知道如何賺錢銀行大師被美國銀行一波又一波的倒閉擊得粉碎, 并被叫做“ banksters ”(銀行匪徒 Bank+Gangster) 。三次銀行危機發生在1931年,其余的在1933年。美國銀行數量從1929年底的24026家降到1933年底的14440家。
數十年來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關鍵要素和政策的,如銀行、黃金、平衡預算、獨立中央銀行、資本流動,以及股票市場等徹底地名聲掃地?二戰后頭10年,凱恩斯主義成為正式的資本主義經濟理論。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機構企圖饒過“私人貪婪”用國際規則的“利公共益”來。
然而,當看出凱恩斯主義不是20世紀7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的靈丹妙藥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合組織等機構轉向弗里德曼(Milton Freidman)的'貨幣主義'和新自由主義。
資本主義危機
投機,債務,缺乏管制-這些癥狀并非危機和蕭條的原因。Friedman聲稱危機的背后并非貨幣政策失誤。弗里德曼和貨幣主義者們認為20世紀20年代應該有更緊的貨幣供應, 20世紀30年代應該增加貨幣供應。但事實上,羅斯福擴大了貨幣供應量后蕭條極大地深化。
資本主義制度一些非常嚴重的內在矛盾導致了經濟危機。這些都相互關聯的,無論是經濟,政治和社會: a )雖然生產和貿易逐漸全球性,它仍然掌握在資本主義集團的手中并受國家約束。'貪婪'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一部分,國家矛盾可能導致戰爭和其他沖突。 b )沒有社會或國際規劃。c ) 利潤源于工人,但隨著利潤率的下降工人被機器所取代。d )資本家想要榨取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工人階級得到的少了,購買力也少了。資本家對投資和奢侈品的需要不能代替大眾消費。e )政治和社會,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階級矛盾,以及其他被剝削階級的支持, 導致社會動亂,革命和反革命。
資本主義制度避免危機的方式是不斷的通過新的技術,貿易和投資持續發展。它也可以通過增加剝削,延長工作時間,增強工作節奏和減薪來增加利潤。信貸和其他債務手段是制度車輪的潤滑劑。一切都在1920年發生過也同樣發生在最近一段時期。
生產能力過剩和生產過剩(消費不足)導致資本家不再獲得利潤。這阻礙了投資,導致工廠關閉和失業增加,從而進一步削弱需求。另一方面,增加工資不是資本家的選擇,特別是在危機時期,因為這將減少剩余價值的份額。
當資本主義不再使生產力發展時,革命和反革命的時期來臨了。消費不足,食物充裕和但領取救濟食物的長隊的現象只能通過有計劃的生產和資源分配所克服。根據人類需求和環境進行民主規劃,然后這不符合資本主義的利益。
大蕭條證明,如果工人階級不能奪取政權,那么資本主義制度在致命的危機下也會不惜任何代價生存下來。這是1929年經濟危機和大蕭條最根本的經驗教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