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2008年11月08日 12:39 東方早報
全世界正在陷入也許是經濟大蕭條以來情況最嚴重的一次全球經濟放緩。從不止一個方面來講,這場危機都純屬“美國制造”。
美國以資產擔保債券的形式,把有“毒”的抵押貸款出口到了世界各國。美國還輸出所謂取消監管的自由市場理念,就連格林斯潘這個泰斗級鼓吹者現在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錯誤。美國出口了不負責任的企業文化——不透明的股票期權,滋生出糟糕的會計制度,就像幾年前在安然和世通公司丑聞中人們所看到的那樣,成為導致這次崩潰的一個因素。最后,美國又將經濟低迷出口到了全世界。
布什政府終于回過頭來做所有經濟學家敦促它做的事:為銀行補充更多資本金。可是和每次一樣,細節的好壞決定成敗,而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可能已經成功地推翻了這樣一個正確理念,他似乎已經找到了辦法,能在補充銀行資本金的同時不恢復銀行信貸,這對經濟可不是什么好的預兆。
最重要的是,保爾森向美國銀行供資所訂立的條款比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差得很遠(且不說沃倫·巴菲特向美國狀況最好的投資銀行高盛規模小得多的注資所得到的優厚條件)。股票價格表明投資者相信他們做成了一單好買賣。
為美國納稅人所做的這筆糟糕生意憂心忡忡的原因之一是迫在眉睫的國家債務。即便在這次金融危機以前,美國的國家債務也肯定要從2001年的5.7萬億美元上升到今年的9萬多億美元。僅今年一年的赤字就接近5000億美元,隨著美國經濟低迷的進一步深入,明年的赤字肯定比今年還要多。美國需要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方案。而華爾街的財務保守派(沒錯,就是這些人一手炮制了現在的低迷狀態)現在卻開始呼吁降低赤字(這不禁令人聯想起大蕭條時代安德魯·梅隆的所作所為)。
現在,不出人們所料,這次危機已經波及到新興市場和欠發達國家。雖然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盡管美國有著種種問題,它仍然被看成是存放財產最安全的地方。我認為這也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因為盡管面對著種種困難,但美國政府擔保仍然比第三世界國家的政府擔保更具可信度。
隨著美國吸干世界儲蓄來解決國內問題,隨著風險溢價的快速上揚,隨著全球收入、貿易和商品價格的下降,發展中國家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艱難。某些國家——它們在危機到來之前就擁有巨額貿易赤字,有數額巨大的國債需要延期償還,并且與美國貿易聯系密切——情況很可能比其他國家更糟。那些尚未完全放開資本和金融市場的國家,比如中國,會慶幸他們沒有聽從保爾森和美國財政部的敦促開放資本市場。
許多國家已經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援助。人們擔心的是,至少在某些情況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再次采用過去那種失敗的方法:實行財政和貨幣緊縮政策,這樣做只能加劇全球不平等現象。在發達國家實行穩定的反周期政策的同時,發展中國家卻被迫采取破壞穩定的政策,在他們最需要資金的時候把資金趕跑。
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探討全球金融體系改革需求的呼聲很高,但真正落實的措施顯然太少。那時候,許多人認為如此崇高的提議是有意要阻止真正的改革目標:那些在舊體制下運轉良好的國家知道危機總會過去,改革的呼聲也會隨之銷聲匿跡。我們再也不能讓這種情況重演。
我們也許正面臨著新的“布雷頓森林”時刻。原有體制已經意識到了改革的需要,但它們的改革速度卻非常遲緩。它們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防止目前的危機,即便在危機已經襲來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擔心它們的應對措施是否有效。
世界花了15年時間和一場世界大戰的代價才坐在一起彌補全球金融的漏洞,正是這樣的漏洞與其他因素一起導致了經濟大蕭條。希望這次我們不用花費那么長時間:考慮到全球相互依存的程度,那樣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
雖然美國和英國主導了老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但今天的全球局面已經與過去截然不同。與此相似,定義老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一系列經濟教條現在已經被證明不僅在發展中國家遭到了失敗,就連在資本主義的核心地帶也已經慢慢失效。即將召開的全球峰會必須面對這些新的現實情況,才能實現有效建立起更加公平穩定的全球金融體系的目標。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版權所有:Project Syndicate,2008)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