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是美國經濟大危機的先兆
于祖堯
自去年夏季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在“次級抵押貸款”的危機中苦苦煎熬、掙扎。發展中國家也受其害。“次貸危機”至今依然是困撓世人的世界性難題。
本文試圖提供一個新的思路研究“次貸”問題:即透過“次貸”看美國經濟;又透過美國經濟看“次貸”危機。這樣思考問題,也許可以避免就事論事,可以從我們和世人己繳付的不菲“學費”中得到有益的收獲。
近30年,由于新自由主義思潮泛濫成災,國人對美國及其經濟有著一種莫明的迷信和神話,以致把它當作改革的目標模式和榜樣。然而,“次貸”危機的爆發和蔓延,猶如一副令人清醒的退熱劑,讓人們重新審視新自由主義及其市場原教旨主義信徒們的說教。
“次貸”:美國經濟的縮影
怎樣認識美國盛行的“次級抵押貸款”以及由它引爆的信用危機?學界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次貸”危機是局部的、短期的問題;美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實體經濟并未受到影響。
我的看法是,“次貸”及其危機并不是美國經濟的局部的、偶然發生的問題。“次貸”實際上是美國經濟的縮影;“次貸”金融風波可能是美國經濟大危機的先兆。
“次貸”是上世紀6 0年代美國房地產熱之機,商業銀行在“金融創新”的旗號下推出的一種金融衍生品。所謂“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是貸款人向信用級別較低的客戶,按較優惠的條件以房產作抵押提供貸款,而貸款人則將債權打包,用資產擔保證券的形式出售給投資者。“次貸”及其證券、衍生品種類繁多,主要特點如下:
——靠貸款實現消費。即借用投資人的錢滿足自身的消費需求,然后用未來預期的收入償還債主。
——轉嫁市場風險。設計這種衍生品的初旨,美其名曰“分散經營風險”。但實際上是將市場經營風險轉嫁到眾多投資者和低收入群體身上。而且隨著信用鏈條延伸,一旦發生支付危機,將引起“多米骨牌”效應。
——助推參與者的投機性。設計此類衍生品是以對住宅市場持續升溫和房價攀高為預期,購房者和債券持有者能夠實現資產增值,從而能夠承擔高利率負擔為預期前提。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前提根本不存在。投資者一旦落入圈套,便千方百計靠投機脫身。
——釀造經濟虛擬化、泡沫化。貨幣是價值尺度和交換的媒介。貨幣流通是商品流通的產物。它是為商品流通服務的。但當貨幣異化為資本后,它變成為以追求自身增值為目的,并取得獨立的運動形態:G——G’。這樣,在實體經濟之外,形成了一個與之并存的虛擬的貨幣經濟。“次貸”證券上市,在住宅市場之旁形成了一個以次貸證券為交易對象的金融市場。在這個市場上,起主導作用的不是消費者,而是債權證券的投資人。他們的行為服從于證券收益最大化。過度投機造成“次貸”證券市場脫離實體經濟而虛擬化、泡沫化。
——承擔著經濟支柱的重任。房地產業是美國三大經濟支柱之一。半個世紀以來,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帶動60多個相關產業。抵押貸款占房地產半壁江山。“次貸”比重又占其中的一半。但這根支柱的根基卻建立在“地震帶”上,毫無抗震能力。
“次貸”并不僅僅是種金融衍生品。經過幾十年的運作,它已經發展為金融行業的重要分支,成長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形式。
“次貸”實際上是美國經濟的縮影。透視“次貸”,人們就可以看清美國整體經濟的致命弱點。“次貸”危機的根源在于美國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次貸”危機是美國整體經濟體制病癥的先兆。
——居民消費靠信貸支撐,家庭債務負擔沉重。
消費需求持續增加是經濟協調穩定增長的源泉和前提。美國是高收入、高消費的富國,但貧富兩極分化、基尼系數高一直是困撓美國經濟的難題,1990年為0.428上升到2005年0.469,政府和廠商企圖用消費信貸的對策鼓勵消費,緩解生產與消費的矛盾,維持70%的消費率。但是,消費信貸在暫時增加居民消費的同時,卻使廣大中低收入家庭淪為“債奴”。2001—2004年“次貸”快速膨脹時期,家庭債務占收入的比重上升到13,6%,家庭債務余額高達11.4萬億美元,等于當年GDP的3/4以上。這就表明,作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消費是靠債務維持的;與消費相關的產業群的發展也是把希望寄托在消費信貸的持續上。但周而復始的經濟衰退和危機,股市崩盤,房地產泡沫破滅等等,使消費信貸的違約率一路攀升。美國房貸的損失率一度高達37%(1998年),“次貸”損失率在20%至 40%之間,2007年第二季度達到50%。
——財政赤字長期居高不下,政府入不敷出。
財政收支平衡,是政府有效地履行職能的物質保證,也是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有效運用財政政策實施宏觀調節的必要前提。但是,美國政府無視財政運作的基本規則,長期奉行赤字財政,依靠發行國債來彌補財政虧空。1980年,美國財政赤字為762億美元,占GDP的1.9 4%;19 9 8年,美國財政賬面盈余500億美元,但這是靠動用社會保障資金填補財政資金缺口。之后,赤字逐年攀升,2005年達至創記錄的4992億美元,占GDP的4%。布什即將御任。在今年10月開始的2009年度預算赤字將高達4820億美元,實際可能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但盡管如此,今年美國會仍通過了3000億美元的一攬子住房救助法案。這3000億美元對深陷危機泥潭的住房市場不過是杯水車薪。下屆政府將陷入“次貸”和財政雙重危機的困境。
——巨額外貿赤字拖累了世界經濟。
進出口貿易平衡,是一國外貿可持續發展的前提。美國是貿易大國。年進出口額占世界的20%以上。外貿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強大的實體經濟、巨大的市場容量以及美元的霸主地位,是美國在當今國際市場上的絕對優勢,沒有哪個國家有實力挑戰美國的地位。按理說,美國可以高枕無憂。但是,如今美國卻背上了巨額外貿逆差的沉重包袱。2006年,美國外貿逆差高達8830億美元,居世界之首,占全球外貿額的1/3。據此,美國為了彌補巨額外貿逆差,必須每天借20億美元外債。
——一方面在國內外大肆舉債,另一方面無節制地濫發國債,造成債務惡性膨脹,經濟虛擬化、泡沫化。
美國2006年凈外債對GDP的比例達到5 0%。經常項目的赤字為8640億美元。各國以美元為儲備的外匯儲備額達到2.72萬億美元。據國家審計署資料,美國內外債余額為53萬億美元,為GDP的3倍。金融資產的市值達到46萬億美元的規模。
濫發美元和債券,導致金融業惡性膨脹,三次產業畸型發展,經濟整體虛擬化、泡沫化。美國經濟這個龐然大廈隱含著深刻的危機,根基正在動搖。“次貸”危機只是冰山一角。金融家索羅茲多次放言,美國面臨著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告誡世人,美國面臨著戰后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英國財政大臣稱,英國經濟為60年來最糟。他們的看法恐怕不能認為是危言聳聽,是杞人憂天。“次貸”危機還在蔓延、擴散。
美國有先進的高科技和發達的基礎產業,它是只真老虎;但從經濟、金融發展的現狀來看,它又是只紙老虎。
“次貸”和所謂“金融創新”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金融銀行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創新的熱潮。中國商業銀行的改革也步美國的后塵,把金融創新、混業經營、開發金融衍生品列為改革的重要任務。
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史上,商品貨幣及其衍生物從誕生之日起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變化過程。尤其是現代進入計算機廣泛運用時代,變化之快、品種之多、門類之廣,更是史無前例。自此,金融創新由自發緩慢過程轉變為加速自覺的過程。衍生品成為融資和牟利的重要工具。名目繁多的抵押貸款證券便是其中之一。
“次貸”危機給人們提供了一個研究金融創新之路的案例。從當今社會化生產力發展趨勢來看,金融創新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金融衍生品并未因“次貸”危機陷入絕境,改革創新之路還很長。
在當今西方世界的金融市場上,主導金融創新的有兩種不同的法則:一是反映社會化生產力發展要求并為之服務的法則;另是為金融資本牟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法則。金融資本、貨幣資本是從產業資本中游離出來的衍生物。它雖是獨立的資本形態,但只有相對的獨立性。因為它是為產業即實體經濟服務、并只有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中求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這種虛擬經濟一旦脫離實體經濟,走上自身盲目擴張的歧路,便會異化為泡沫經濟。泡沫破滅,必將給實體經濟也給它自身造成災難性后果。所以,金融創新,特別是其中的衍生品創新,必須有一條底線不可逾越:這就是以為實體經濟服務,有利于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為原則。
“次貸”危機爆發原因就在于它違背了這個原則,突破了這條底線,終于釀成災難。
——從“次貸”膨脹的背景看,就注定是證券市場上的一顆災星。
證券市場是實體經濟融資的重要渠道。發行債券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次貸”膨脹卻有特殊的背景。上世紀6 0年代“次貸”問世后在相當長時期并未在抵押貸款市場上占據主體地位。只是到了新世紀初,房地產熱引發住宅價格上升,再加上實行低利率政策,財富效應和投資效應誘使房地產金融機構擁向“次貸”,把它當作尚待開發的金礦,導致“次貸”及其衍生品規模和品種快速膨脹。“次貸”余額2001年僅1200億美元,2006年增加到14000億美元。“次貸”形成了房地產市場巨額虛擬購買力。
——從“次貸”運作看,它逆信貸通行規則而行,給金融危機埋下隱患。
“次貸”對象是信用等級低,履行貸款合同前期還本付息缺乏可靠保證的客戶。貸款人把賭注壓在住宅價格上升上。一旦客戶毀約便收回抵押房產,也不會受損。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次貸”證券可以把風險轉嫁給其它投資者。房貸公司玩的是空手套白狼、買空賣空的把戲。它先從銀行借入資金,再從零售商買入房貸,然后打包成證券出售給投資者,投資者再將證券投入市場,每次倒手都可獲得可觀收入,GDP也會相應地增加。但房宅變現的鏈條卻延長下去。一旦某個環節發生支付危機,整個鏈條便會引起“多米骨牌效應”。2007年,“次貸”余額雖然只有1.2萬億—1.5萬億美元,但經過包裝,衍生為證券在二級市場流通,總規模膨脹到10萬億美元,其中在國際上流通的約占 2/3,涉及“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多達 2500多家,全球45家大銀行和券商都卷了進去。
可見,這種所謂“金融創新”,設計之初就埋下了攪亂金融秩序,制造金融危機的禍根。
“次貸”和經濟全球化
“次貸”在美國經濟總量中的份額可以說微不足道。但在經濟金融領域的影響卻不容忽視。
經濟全球化是近代社會化生產力發展的產物。資本主義列強在全球實行經濟擴張,把其它國家和民族拉入了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議論經濟全球化,似應區分二個問題:一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二是當代世界經濟體系的現狀。如果不作這種區分,用前者代替后者,就可能走偏方向。有人鼓吹“世界是平的”,“市場無國界”,就是例證。當代世界經濟體系現狀的特點:一是美國等發達國家居主宰、主導地位。特別是美國,利用自己的經濟優勢,推行經濟霸權主義;二是國家間的經濟關系不公平極其嚴重,其程度已經達到發達國家靠發展中國家、富國靠窮國養活的荒唐地步。
美國是當今世界頭號經濟大國。它在經濟上也有兩面性。“次貸”危機暴露了美國經濟致命的弱點。但它畢竟擁有無與匹敵的強大實力。2004年,美國經濟總量(GDP)約占世界34%,外貿總額占20%,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份額為64%,美元交易額占全球外匯交易的62%,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中占66%。可見,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不但如此,美國還擁有維護本國利益、推行世界經濟霸權主義的重要工具。這就是:它直接控制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主導制定了一系列體現它的意志和利益的國際經貿規章制度。
中美經濟交往經歷了曲折過程。美國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放棄了在經濟上封鎖、孤立中國的政策。近30年中美經濟關系得到快速發展。現在,中國己成為美國的重要經貿伙伴。美中經貿交往,美國做的是一本萬利生意。
——從中國加工貿易的發展中,美國獲得了產業分工的巨大效益,使它能夠把有限的短缺資源用于發展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業;
——美國無償占領了世界上最大的、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當今世界,市場是最稀缺、最寶貴的資源。但市場卻無價。市場是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車間”。加工貿易己經發展成為中國支柱產業和出口主導行業。這種依附型產業結構,使美國等西方國家得以把我國納入它控制的經濟體系,在經濟上依附它,喪失經濟自主權和獨立性。
——利用美元霸主地位,用分文不值的虛擬財富—紙幣美元投資,獲取高額回報。美元早己與黃金脫鉤。一張百元美鈔,印刷工本費僅為3美分。
——中國成為美國價廉物美的消費品的可靠供應基地,抑制了美國通貨膨脹,滿足了美國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需求,支撐了美國經濟增長。
——轉嫁環境污染和高物耗的成本,保護了本國生態環境和稀缺自然資源。中國創造的GDP僅占世界的5%,但消耗資源卻占3 0—40%。
——中國用低工資、低消費、高能耗、高物耗換取美元,然后用美元購買美國國債,包括“次貸”抵押證券,使美國政府能夠長期執行財政和外貿雙赤字政策,維持龐大的包括軍費在內的政府開支,并有可能借助于外來資金作為財政資源對經濟運行實施宏觀調節。據國財政部資料,中國共購買了美國國債及其它債券1.06萬億美元。
——通過合資、收購等方式,兼并我民族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蠶食我社會主義經濟陣地,控制我經濟命脈。
——通過跨國公司操縱國際市場行情,用高油價、高礦產品價、高糧價等,搜刮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牟取暴利。
——推行弱勢美元政策,操縱匯率,造成美元大幅貶值,美元儲備縮水,使中國等蒙受巨大損失,減輕美國外債壓力。同時又壓人民幣升值,我國出口貿易陷入困境,大批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巨額投機資本(有資料估計,每天在世界市場上流動的熱錢約1萬多億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興風作浪,破壞市場秩序,操縱外匯行情,攪亂股市,時刻威脅我國等發展中國家經濟穩定和安全。
——壓中國單方面地全面向美國開放市場,而對中資進入美國卻層層設限。美國各大商業銀行已在我國設立分行,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除原來的中國銀行之外,30年來沒有一家跨進美國門檻。美國國會、政府設立的監管美中經濟關系的專門機構有5、6個,咨詢、研究機構有十幾家。美國至今禁止對中國出口高新技術和軍工產品,有時甚至實行貿易制裁,企圖阻撓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現代化事業。
總之,事實表明,中美之間、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經貿關系,決不是什么“失衡”、“不平衡”的問題,而是不平等、不公平、不公正。不是后者援助前者,幫助前者脫貧致富,而是后者對前者進行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撕開平等競爭、公平貿易的假面具,展現在人們眼前的現狀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把發展中國家視為任意宰割的羔羊,從它的身上扒走的不是一張皮,而是十幾層皮!“機遇與挑戰并存”,不能只看機遇,無視挑戰。
“次貸”和新自由主義
上世紀70年代,新自由主義取代凱恩斯主義,躍升為西方主流經濟學,主導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次貸”出籠,是新自由主義的產物;“次貸”危機,也是新自由主義釀成的苦果。這叫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一放松銀根,降低利率,提供優惠貸款條件,從投資和信貸兩方面刺激房地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形成經濟新的增長點。
上世紀末,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納斯達克崩盤。但房地產業得益于政府的擴張的貨幣政策而幸免于難,保持了90年代的發展勢頭。2000年美聯儲為扼制經濟衰退的跡象,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利率從6.5%下調為6%,接著連續13次降息,2003年6月利率降至1%,并持續了1年多。受美聯儲低利率政策的影響,商業銀行和證券市場的利率紛紛下調。30年期住房固定抵押貸款利率從2000年底的8.1%降至2003年的5.8%。1年期可調息抵押貸款利率從2 0 01年底的7%降至2003年的3.8%。“次貸”乘放松銀根之機急速膨脹。2003年,住房抵押貸款發放規模創歷史新高,達4萬億美元。2006年,抵押貸款市場成為美國最大的債務市場,達8.82萬億美元。“次債”余額躍居第二位,占12%。放松銀根直接刺激了住房投資的攀升。2006年,住房投資在全部投資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30%以上。新世紀初,消費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突破了7 0%的大關。
——在實現“居者有其屋”戰略目標中,政府的主導作用逐步讓位于市場,房價實行市場化。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完全有實力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目標,但目前無房戶和租房戶仍超過1/3。由于貧富分化嚴重,收入差距懸殊,低收入者無力承擔高昂的房價。住宅完全市場化的路是不可行的。基于住房消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美國政府早就介入房地產業。在全國土地面積中,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擁有的土地約占42%。1934年,根據《聯邦住房法》建立了聯邦住宅管理局,負責向中低收入者發放住房貸款或提供全額擔保。退伍軍人管理局為退伍軍人申請貸款提供全額保險。1965年,成立聯邦住房和城市發展部,負責利用財政資金支持住房建設。政府服務的對象是低收入者和退伍軍人。70年代開始,美國房地產業走上了市場化道路。這主要表現在:第一,將低收入者推入房貸金融市場,淪為“房奴”。“次貸”是推進住房市場化的一項重要舉措。第二,按照市場化、私有化原則將原有以政府房貸機構為主體的結構改造為以私人資本為主體的多元結構。先后通過改制和新建了兩家房貸巨頭:房地美和房利美,占據了房貸市場半壁江山。現在這二家股份公司持有和擔保的房貸總額高達5.3萬億美元。第三,放開房價,由供求調節市場。在低利率的“次貸”政策刺激下,住房價格一路飆升。1997—2006年房價上漲了85%,為戰后第二個高峰。第四,房地產熱和房價持續上漲,給住房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效應”。政府企圖借此來增加居民收入,緩解分配不公的矛盾。2001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帶來的財富高達6萬億美元,個人消費因此增加5000多億美元。但是,好景不長,泡沫最終還是被刺破了。第五,評估機構實行市場化經營,以牟取暴利。
——政府放任房貸監管,房地產金融專門化、獨立化,走上了自由化經營。
住房信貸市場具有高風險性,本應嚴加監管。但是,美國政府卻反其道而行,實行自由化。“次貸”的惡性膨脹就是經濟金融自由化釀成的災難。股市泡沫破滅之后,美國并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仍然我行我素,繼續奉行新自由主義教條。在所謂“金融創新”和改革的旗號下,為“次貸”暢行一路大開綠燈:評估機構以牟取暴利為目的與被評估人合謀蒙騙公眾。向低收入者放寬借貸條件;開放房貸二級市場;準許發行房貸證券;支持抵押貸款衍生工具等等。大量投機資本擁向房地產金融;衍生品名目繁多,僅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就有300多種,抵押品不斷創新,轉按、加按、換按、轉加按、二按、再按,住房證券市場急速膨脹,其規模超過債券市場的3倍,其功能已經由實現“居者有其屋”蛻化為金融投機家的大賭場。
“次貸”危機的爆發、擴散、發展,再次宣告了新自由主義及其經濟政策破產。
自去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以來,西方國家政府面對“次貸”危機的威脅,動用了經濟、財政、金融、行政手段解救陷入困境的銀行業,扼制“次貸”危機蔓延和擴散,避免經濟陷入全面衰退。甚至通過媒體散布“次貸”風波即將過去。但是,一年多過去了,救市的一切措施均未能如愿。“次貸”危機還在蔓延,而且又遇到了高通貨膨脹、失業率高升、經濟減速的難題。這些矛盾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正在把這些國家拖進一場世界性的經濟衰退。新自由主義已經走到盡頭,甚至凱恩斯主義也救不了主,不得不打出最后一張王牌:國有化!今年2月英國財政大臣宣布將北巖銀行暫時收歸國有。無獨有偶,今年9月,美國政府在向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家公司注入財政資金無效之后,被迫宣布由政府接管這二家公司。這一舉措被認為是“史無前例”,令世人震驚。國有化能否救主,人們拭目以待。但它卻向世人宣告:新自由主義及其信條市場原教旨主義已經陷入絕境。
今天,當我們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的時候,恰逢資本主義世界“次貸”危機始發周年祭,這個歷史性巧合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
(《環球視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