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當前世界糧食危機發生的深層原因

高長武 · 2008-09-17 · 來源:烏有之鄉
糧食危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當前世界糧食危機發生的深層原因

高長武


近幾年來,世界糧食形勢總體趨向緊張,特別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來,糧食危機正在世界許多地區發生并呈現出比較快地蔓延趨勢。世界糧食庫存急劇下降,主要糧食價格一路攀升。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甚至因為糧價飛漲發生了沖突、騷亂和暴動。
究其世界糧食危機發生的原因,人們往往會想到人口增長、耕地減少、氣候災害、食品結構升級等表面因素。誠然,在分析世界糧食危機產生的原因時,這些因素是必然要考慮到的,但是,事情遠非如此簡單,引發世界糧食危機還有其更深層的原因。
 
第一,一些國家大力推廣生物燃料的做法是引發世界糧食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據聯合國有關部門測算,當石油價格超過60—70美元每桶時,發展生物燃料將有利可圖。截至2008年6月中旬,石油價格已經接近140美元每桶。如此高油價無疑為生物燃料的發展提供了非常誘人的前景。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21世紀以來,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開始利用糧食生產乙醇燃料,并不斷推廣這一做法。據調查,美國目前用于乙醇燃料生產的玉米等作物的比例日益提高,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燃料生產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雖然生物燃料仍然只占全球液態燃料供應的1.5%,它們卻占了2006—2007年主要糧食作物消費增量的近一半,主要原因是美國用玉米生產乙醇。”另外,據英國《獨立報》報道,目前美國已經有上百家工廠生產乙醇燃料,美國還計劃到2017年使全國15%的汽車由生物燃料驅動,而這需要美國的玉米產量增加兩倍;歐盟也計劃在2010年將生物能源占歐盟交通能源使用量的比例提高到5.75%。據統計,目前全球12%、美國20%的玉米,巴西50%的甘蔗用于乙醇制造;全球20%、歐盟65%的菜籽油,全球20%的豆油、東南亞30%的棕櫚油用于生物柴油制造。
大量的糧食和油料作物被轉入生物燃料產業,嚴重加劇了世界糧食短缺的局面,并進而導致糧價不斷上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表明,最近3年世界對玉米的需求增長,其中至少一半增長是因為美國用玉米生產乙醇造成的,這促成了玉米價格的快速上漲。還有分析稱,也許美國通過玉米提煉出的乙醇量能為其節省的汽油不到當年存儲量的1%,卻讓全球糧價上漲了近40%。因此,美國等將大量糧食用于生物燃料生產的國家應該為世界糧食危機的發生和加劇負責。正如民間救援機構牛津饑饉救濟委員會(樂施會)所認為的,“富國對生物燃料的需求,正在推高糧食價格,構成了(糧食)問題的主要部分”。
 
第二,西方金融投機商針對農產品的投機、炒作行為扭曲了糧食價格。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全球股市和債市持續低迷,糧食成為繼黃金、石油之后投機者進行炒作的又一個題材。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2007年,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三種農作物的產值達到926億美元,而其產值的一半被農產品期貨買家所持有。另據從事咨詢服務的芝加哥農業資源公司統計,2007年11月份以來,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投資已從250億美元猛增至650億美元。
大量的流動資金短期內轉投包括糧食在內的農產品期貨,導致農產品期貨價格飆升。據統計,2008年以來,涵蓋26種農礦產品的大宗商品指數上漲了20%;2月份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的春季小麥期貨連續11個交易日漲停;由于國際大米供應吃緊,世界最大稻米進口國菲律賓不得不到美國市場大宗采購大米,使芝加哥糙米期貨價格在4月份不斷刷新紀錄。正如,聯合國糧農組織對此評論道:“由于美元貶值和金融市場動蕩,國際資金把農產品的價格哄抬到了一個非理性的高度。”
追逐利潤是金融投機資本的本性。世界糧食供求關系的緊張,為投機資本進入世界農產品市場套利提供了機會。它們蜂擁而入,大量買入農產品或農產品期貨,等待價格漲到合適的程度再拋售,這大大激化了世界糧食供需矛盾,世界糧食價格被嚴重扭曲了。
 
第三,農業跨國公司的壟斷加劇了世界糧食危機。
 
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十幾家跨國企業同大約40家中型企業一起共同掌控著全球食物鏈。其中由嘉吉公司、阿徹一丹尼爾斯一米德蘭公司、路易·德雷菲斯公司和安德烈公司等幾個跨國農業公司組成的糧食卡特爾,實際上擁有對幾乎整個世界農產品市場的絕對控制權。據墨西哥《每日報》報道,美國出口的谷物中嘉吉公司占據了25%的份額,其2007年的年收入達883億美元。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致力于生物燃料的生產,其43%的利潤都來源于美國政府的補貼產品。
印度作家范達娜·席瓦在《失竊的收成——跨國公司的全球農業掠奪》一書中,揭露了西方農業跨國公司通過控制全球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的各環節攫取暴利的過程:西方農業跨國公司通過世貿組織等機構,限制發展中國家農產品進口關稅和貿易管制政策,借以擠垮發展中國家的傳統農業,操控全球農產品貿易、定價、檢測標準,隨后便乘虛而入,游說這些國家農業主管部門放棄傳統的、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農產品種子,引進由它們提供的轉基因作物種子以及新的培植技術,建立新的農產品加工銷售網絡,從而控制這些國家的基本農作物從育種到種植再到銷售的全過程,并從中攫取暴利。很多分析人士認為,農產品價格上漲首先是由于農業跨國公司和大型貿易商的壟斷行為,他們控制了從發展中國家的糧食進口、糧食加工和向糧食進口國的供應。
正因如此,農業跨國公司在這次世界糧食危機中大發橫財。英國《星期日獨立報》2008年4月4日報道,美國孟山都公司、嘉吉公司和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等農業領域的巨頭們,在糧食危機中攫取了創紀錄的高利潤。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的3個月間,孟山都公司凈收入11.2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收入5.43億美元翻了一番多。嘉吉公司的同期凈收入從2007年的5.53億美元增至10.3億美元,上漲86%。米德蘭公司在2008年前3個月中收入5.17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42%。
對農業跨國公司的做法,世界發展運動組織董事貝內迪克特·索思沃思譴責說,農業巨頭從人們的困境中大發橫財不道德;糧食價格上漲使一般小農收益受損,卻讓利潤流入少數大公司腰包。無疑,農業跨國公司的壟斷對世界糧食危機的不斷加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四,由于世界糧食生產分布嚴重不均衡,占據優勢地位的西方發達國家把糧食變成了謀取自身利益的“武器”。
 
世界糧食生產的分布是嚴重不均衡的。日本《東洋經濟》2008年2月23日載文指出:“有限的12個生產和出口糧食的國家,生產量和出口量占到世界的70%,構成了壟斷市場。”聯合國糧農組織近幾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糧食產量充裕的國家以經濟發達的地區居多,主要有美國、加拿大、歐盟、俄羅斯、澳大利亞、烏克蘭等,其糧食總產量、單產和人均占有量都比較高,其中僅美國的糧食出口曾經一度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近些年來,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憑借本身消費量的糧食,不僅成為儲糧大戶,更控制了世界糧食出口量六成以上。
上述國家憑借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廣闊的耕地資源,生產著遠遠超過其本身消費量的糧食,占據著世界糧食市場的壟斷和主動地位。以烏克蘭為例。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第一大糧倉”,它擁有世界上23%的黑土地,糧食歷史最高產量曾達到5000多萬噸。據報道,在國內糧食減產和世界糧食供求趨緊的形勢下,從2006年10月開始,烏克蘭開始頒布糧食出口限令,以保護國內面粉、飼料等相關行業的生產商和加工商免受供應短缺的威脅。而實際上,烏克蘭國內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糧食。在出口限令實行5個月后,由于出口配額有限,不少糧食積壓發霉,導致有些糧食交易商不得不把積壓腐爛的糧食倒進黑海。
與上述國家糧食多得吃不完形成鮮明對照,世界上還有100多個國家,主要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經常受到糧食供應緊缺的困擾,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少國家嚴重缺糧,人民基本溫飽根本得不到保障。為了維持人民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這些國家必須進口糧食,但是這些國家經濟非常落后,可用于進口糧食的資金十分有限,對于巨大的糧食缺口而言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因此,這些國家的許多貧民常常忍受饑餓煎熬,甚至因為饑餓而死亡。
發展中國家受糧食緊缺困擾的現實,大大突顯了西方發達國家在世界糧食市場上的優勢,而這種優勢卻成為它們謀取自身利益的“武器”。
墨西哥《每日報》2008年4月27日刊載文章,介紹了美國斯特拉特福戰略預測機構關于當前糧食危機的分析。該機構認為:“當前形勢下,糧食就是壟斷一切的東西,它掌握在強國手中,也就是那些生產糧食,并能囤積糧食而不引起老百姓不必要恐慌的國家。”該機構還進一步指出了美國和歐盟的真實意圖:“美歐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囤積者,它們可以通過建立類似于歐佩克組織的糧食生產者輸出國組織來共同制定糧食政策,進而改變全球權力平衡,擊敗地緣經濟和政治競爭對手。”糧食本來只是一種普通的商品,如今卻變成了一些國家“擊敗地緣經濟和政治競爭對手”的“武器”,如此一來,糧食危機在所難免。
 
第五,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發展農業政策上的差別,拉大了二者在糧食生產能力上的差距,降低了發展中國家抵御糧食危機的能力,也成為誘發世界糧食危機的重要因素。
 
發展中國家在進行本國建設的過程中,為了加快建設速度,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往往容易采取片面重視工業、輕視農業,重視出口、輕視自給的做法。
印度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最近10多年來,印度一直保持糧食自給,但是近幾年卻開始變為缺糧國,2007年,從澳大利亞進口300萬噸小麥,2008年,初印度政府又宣布,將繼續進口小麥。印度國際大學農業研究專家辛格認為,印度由產糧大國變成缺國糧,首要原因就是政府“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政策所致。印度政府最近幾年實施的經濟政策,多以城市為中心,沒有合理地照顧到農村的經濟發展。由于農業投入長期嚴重不足,導致農業生產能力日益降低,糧食產量也由此逐年遞減。再加上人口增長和自然災害等因素,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嚴重。
發展中國家如此做法,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很大責任。聯合國食物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奧利維耶·德許特2008年5月2指出,糧食價格上漲所導致的危機緣于過去20年的一系列錯誤政策,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嚴重低估投資農業的必要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迫使承受國際債務負擔的發展中國家以犧牲糧食自給為代價,投資用以出口創匯的農作物。
而發達國家的農業政策則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美國、日本和歐盟等一直堅持高額農業補貼政策。以美國為例,2002—2007年,美國每年對農業的補貼高達數百億美元。歐洲也不例外。
發達國家的高額農業補貼,加劇了國際糧食市場上的不平等競爭,惡化了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環境,嚴重沖擊了它們的糧食和農產品生產,使這些國家的農民面臨更為窮困的處境。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科納雷曾批評發達國家的這種做法:“富國對農業的補貼是(窮國)發展的障礙,它削弱我們的經濟,讓我們的農民變得越來越窮。”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在談及目前的世界糧食危機時也承認,富國的農業補貼扭曲了農產品貿易,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生產。
一邊“重視不夠”,一邊卻“高額補貼”,農業政策上的這種巨大差別,拉大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發展農業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的差距,降低了前者抵御糧食危機的能力,這也成為誘發世界糧食危機的重要因素。
根據上述分析來看,當前發生的世界糧食危機并不僅僅是“糧食不夠吃”那么簡單。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6月2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目前正在加劇的全球糧食危機并不是一場自然災害,而是一場人為的災難。”這句話值得人們深思。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4.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5.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6.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7.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8.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9.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10. 特朗普奪島,劍指中國?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