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盤賭”的終結 大衰退的開始?
第一財經日報:周健工
10年前,當美國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因為投機債券損失46億美元時,美國紐約聯儲把華爾街的十多家投行召集到一起,湊足了約36億美元資本解救了它免于破產。
10年后,又是紐約聯儲,再次召集幾乎同一批人在同一間辦公樓里,商討如何挽救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這家著名的金融機構經歷了美國內戰、兩次世界大戰、大蕭條、股災。現在,從美國政府到華爾街同行,沒有人愿意讓它再喘一口氣。雷曼兄弟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不僅如此,本周末,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證券,48小時之內把自己賣給了美國銀行。美國國際集團(AIG)也瀕臨破產,正在尋求聯儲的貸款。
所有這一切,都以驚人的速度演化著。去年圣誕節前后,至少400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從全球浩浩蕩蕩流向華爾街,為花旗、摩根士丹利等銀行注入資本。
當貝爾斯登3月陷入破產邊緣時,聯儲向JP摩根提供貸款收購了這家美國第五大投行。9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接管兩大住房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
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華爾街經歷了主權財富基金、聯儲提供貸款和財政部負債三種方式的拯救。
終于,這一切走到了盡頭:雷曼兄弟需要救助時,聯儲不再愿意提供貸款,于是潛在的買家巴克萊銀行、美國銀行、減值收購基金,甚至包括主權財富基金,都最終退卻。
而一切救助手段都已經失去的華爾街,已經變得空前的冷酷,他們在等待分食雷曼兄弟的尸體。從高盛、J.C Flowers、KKR、黑石、凱雷、得克薩斯太平洋集團,到大大小小的對沖基金,以及為抄底而成立的減值債務收購基金(Distressed-debt funds),還有主權財富基金,都等待著雷曼走向清盤的那一天,以最低的價格分食一塊腐肉。
危機可能會以更大的規模展開,因為眼前的一切令人想起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從兩年前泡沫開始破滅,美國的房價以比大蕭條時更快的速度下跌,股市大跌、銀行破產、資產價格下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經濟陷入衰退。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對這一切太熟悉了,他以研究美國大蕭條著稱,次貸危機剛開始惡化,他去年9月強力減息,以避免1929年將經濟推向衰退和蕭條的緊縮貨幣政策。但另一位同樣透徹研究過美國大蕭條的學者克魯格曼說,伯南克正在輸掉這場避免金融體系危機的戰爭。
美國經濟學家費雪(Irving Fisher)早在1933年分析當時的金融危機時指出:當高度負債的個人和商業機構陷入金融困境時,他們通常都會賣掉資產用來償還債務。然而,當所有的個人和機構都采取這樣的做法時,資產的市場價格會發生雪崩,負債者手中持有資產價格下跌的速度,會超出其出售資產獲得償還債務的能力增加的速度。所以,資產價格通縮會變成一場惡性循環。這場“清盤盛宴”的后果,就是嚴重的實體經濟的下跌。
如今的雷曼兄弟,正處于這樣的谷底,它有530億美元的資產已經失去流動性。眼下信貸的枯竭和資產價格的盤旋下跌,與美國上世紀30年代經歷的銀行擠提沒有任何區別。
當前的危機,還令許多經濟學家也擔心美國會重蹈當年日本泡沫經濟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破滅時的覆轍,必須用激進的減息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才有可能防止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但美國目前除了擁有當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特征,實體經濟也開始出現日本當年的一些征兆。
大蕭條之后,美國“新政”設計了保護銀行免于在擠提中倒下的兩大制度:存款準備金制度和聯儲提供信用的制度。但是,近80年來這一制度所積累的道德風險已經發展到這樣的極致,它們所保護的那些華爾街金融機構,正是這場危機的始作俑者。
美國的“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的全球競爭,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正在把美國金融中介帶出監管的范圍。正如美國研究美國銀行和金融史的經濟學家懷特(Eugene N. White)所說:這種發展代表著對20世紀早期某種趨勢的回歸。而正是那種趨勢,引發了1929年美國金融體系瀕于崩潰。風險被分散了嗎?沒有,它只是被隱藏了起來,被避開監管的華爾街用令人費解的金融工具批發到世界各地。
但是,這些不受監管的金融機構,在危機來臨之時,確又享受著用納稅人的錢支持的政府救助。現在,這一切都完結了。
這是美國金融史的一次大循環,或者說是一次跨時長達近80年的又一輪“輪盤賭”,它已經走到了終點。
(作者為本報編委,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