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里疑云:誰站在高油價的背后?
中國經營報 作者:黃杰,張巖銘
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有些尷尬。
6月30日,作為主人他迎來了參加第19屆世界石油大會的各國嘉賓,可他的民眾卻在會場外游行抗議:高油價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他們不歡迎石油政治說客在西班牙聚首。
“民眾認為,這些來參加石油大會的人除了空談,什么也干不了。”馬德里自治大學教授賈米·帕斯托說,在西班牙民眾已感受到房地產市場萎縮和銀行提高利率導致的壓力時,日益走高的油價將加速全社會危機的來臨。
究竟是什么推高了油價?供求?地緣政治?美元?炒作?還是糧食?
高油價劫持全世界
7月3日,國際原油價格一舉突破每桶145美元。
對于造成國際油價高漲的因素,美國等石油需求大國已經數次對產油國喊話,他們認為,石油生產速度不能及時跟上市場需求,才導致油價的不斷攀升;而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為代表的產油國則認為,推動油價高漲的是華爾街。
生產者顯然不愿配合美國的指揮棒。
俄羅斯首先傳達了不會增產的信息。7月1日,俄羅斯能源部副部長AnatolyYanovsky表示,在東西伯利亞和離岸新的大型油田投產前,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將不會有大幅增長。據國際能源機構(IEA)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俄羅斯已經憑借950萬桶的原油日產量取代了日產量為920萬桶的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
卡塔爾能源和工業大臣阿卜杜拉·本·哈馬德·阿提亞6月29日甚至說,世界石油市場目前實際上是供大于求。“但減產會進一步推高油價,因此減產不明智。”
實際上,全球石油產量與需求量之間的關系并非高度扭曲。能源專家武建東經過統計和推算發現,每天全球需求量約8700萬~8500萬桶,但供應量也基本維持在這一水平。相應地,圍繞原油現貨交易,石油期貨每日交易額在800億~1100億美元之間,全球共有約2400億~2800億美元之間的資金在投入原油炒作。這也構成目前全球未平倉的原油期貨合約價值高達6.5萬億至7.5萬億美元。武建東同時指出,由于美國下次議息時間距今還有數月,這意味著弱勢美元政策的繼續,而國際原油價格很可能也將繼續大幅攀升。
目前,更多的人認為是美國金融市場上的瘋狂投機推高了油價。據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報道,目前進入國際原油期貨交易市場的投機資金約為2600億美元,為2003年的20倍。其中,投資銀行、共同基金和對沖基金以及一些養老基金和個人投資者都在瘋狂地投資石油以牟取暴利。
迫于國際壓力,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已經開始著手調查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包括石油)背后的投機行為。
世界石油大會西班牙組委會主席Jorge Segrelles則說,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石油需求,而中東地區和尼日利亞對石油的中斷供應、墨西哥石油產量的下降大大降低了石油的供給。此外,伊朗局勢的緊張也加劇了油價的波動。
石油背后的美國糧食戰?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上世紀70年代,基辛格這樣說。
他的判斷在今天得到了證實。
在國家能源局官員周彬看來,在眾多因素之外,此輪原油價格高企背后更多的是美國蓄意為之的結果。“美國推漲原油價格,與其未來或將實施的糧食戰略密不可分。”周彬認為,作為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美國2007年的糧食出口總量占據了全世界糧食出口數額的40%。而受糧食可以轉化成為生物能源因素的推動,美國在原油價格已經高企的時刻,通過實施弱勢美元政策以及多種手段,使得本國糧食價格尾隨原油價格而起,進而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美國通過不斷拉高原油價格的策略,使得本國大力發展生物燃料的原料——糧食價格步步高企,進而可以憑借其作為第一糧食大國的地位,對全球原油價格展開絕對性的掌控。”周彬分析說,美國不光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原油消耗國、進口國。
周彬的觀點得到了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分析師張連碧的認同。在張看來,通過對糧食價格與原油價格實現雙向劫持,以及利用紐約商品交易所對原油期貨90%以上交易量的價格指導和干預,借助大量投機基金的推波助瀾,通過不斷彰顯糧食產品的重要性以及對化石能源的可替代性,美國正在全面奪取以往歐佩克對國際原油價格所擁有的價格指導權。
一個簡單的邏輯是:美國憑借糧食產量的全球霸主地位,通過實施以糧為主的替代能源戰略,使得糧食價格與石油價格畫上等號,進而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與此同時,在弱勢美元政策掩護下,美國正在不斷從石油價格和糧食價格聯袂上漲中汲取暴利。
“通過糧食援助和推動全球農產品貿易的自由化,美國實現了糧食生產體系和食品消費體系的全球化,而對受援國和進口國的替代,使得后者失去了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同時也失去了糧食主權,以及國家的社會與政治穩定。”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周立說。
海地的經歷說明了這一點:20年前,海地年產大米17萬噸,可滿足95%內需。1995年海地向美國敞開大米貿易,比海地本地大米便宜一半的美國米迅速占領市場,農民失去土地和生計,如今海地3/4的大米來自美國。由于今年以來持續的高糧價,海地已經數次發生社會暴亂。
高油價、高糧價帶來的惡果已經顯現。7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糧食和石油價格上漲可能“嚴重削弱”多達75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包括巴基斯坦和印尼。
“如果農業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那么即使石油價格保持穩定,一些政府將無法繼續讓國民吃飽,同時保持經濟的穩定。”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警告稱,由于糧食和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的雙重沖擊,一些國家正處于“危險關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