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美元大危機之本因
外匯理財周刊
“太陽底下從無新事”雖然是《圣經》里面的名言,但華爾街的炒家們也喜歡整天掛在嘴上。而所謂“從無新事”在華爾街指的是:漲的再高也不會沒邊;跌的再深,也不會沒底。任何所謂新高或新低都會在歷史的K線圖中找到參照,特別是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基本面的貨幣或股票指數。比如說美元指數,歷史上曾經4次擊穿過80大關,但沒用多久就返身向上了。
但是現在華爾街可能真要遇見從未見過的大事件——美元崩盤:截至2007年9月25日下午歐洲開盤,美元指數運行在80大關之下已經2周多,為歷史之最;而在晚上美國開盤后,歐元帶領非美再次沖擊78.30,最低曾經到達78.28,距離美元指數的歷史最低位——78.19只有9個點。現在全球的投資者幾乎都一致認為:從技術上看,美元指數不但會去考驗這個歷史低點,甚至有瞬間擊穿78的可能性。
美元指數跌破78會出現什么結果?華爾街會震顫,全世界會震顫,世界貨幣體系和經濟秩序都會紊亂。
美元指數大幅度下跌的根本原因
美元在美國出現次級債危機后,表現是先升后降。而導致此次破位下行的直接原因似乎有這樣的邏輯:美國的實體經濟在今年6月后出現了衰退的跡象,一些藍領工人失去工作崗位,由此引發大約十幾萬通過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了住房的“窮人”無法歸還按揭貸款;又由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已經證券化、虛擬化、衍生化,這導致了大量購買美國次級債及次級債衍生產品的金融機構相繼爆發次級債危機,而且該危機迅速地向全世界蔓延;由于恐懼危機,歐洲央行率領全球央行緊急救市,向市場重新注入巨大的流動性,引發歐元的走強;隨后,由于美國經濟衰退在就業數據上獲得驗證,美聯儲意外地大幅度降息,美元出現破位下跌。
但我認為,美元之所以會出現大幅度下跌的本質根源還是流動性泛濫以及由流動性泛濫所導致的全球經濟失衡。我們知道,現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元,美元的利率曾經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徘徊在1%左右,這直接導致了全球性的貨幣太多,實體經濟過熱,虛擬經濟暴漲。這么多的美元到哪去了,這樣多的貨幣到哪里去了?大量廉價的美元憑借經濟全球化的舞臺,不斷購買“資本洼地”國家的貨幣和資產,使這些國家的經濟越來越熱,虛擬金融市場越來越膨脹;而隨著美國印鈔機加速運轉,實體經濟已經無法承載,于是更多地流入虛擬金融市場,制造了全球虛擬金融市場的“虛假”繁榮。我們看到,在過去的幾年間,美元的一跌再跌與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的經濟過熱是負相關的,與全球的虛擬金融市場繁榮景象也是負相關的。這就產生了這樣一個規律或市場現象:全球性的貨幣流動性過剩導致泛濫,泛濫導致市場的風險偏好情緒高漲,風險情緒高漲導致追漲殺跌。追什么漲?非美貨幣和所有國家的虛擬金融市場的漲;殺什么跌?殺美元跌。因此說,美元既是全球流動性泛濫的始作俑者,也是全球流動性泛濫的最大受害者。
美元指數會不會繼續大幅度下跌
現在討論美元指數會不會繼續下跌,主動權似乎已經不在美國。從美國經濟的基本面看,房地產和金融領域這兩個最重要的經濟領域增長緩慢,已經引發就業和消費的負面變化,但美國近期的經濟數據仍然是好壞參半的。特別是最近公布的美國四大投資銀行的第三季度財報,也是好壞參半。其中高盛的季報非常亮麗,第三季度的凈利潤勁升79%,顯示了其駕馭資本市場動蕩的超強能力。相比之下,貝爾斯登第三季度的利潤則驟降61%。
相對美國經濟數據的好壞參半,美元最大對手——歐元的情況卻似乎非常好。現在市場上很少聽到歐洲經濟和歐元的負面聲音,除了經濟仍在加速,貨幣的流動性也越來越充裕,包括美國次級債危機發生之后歐洲央行緊急注資10000億美元。但我一直強調的一件事是:英國的次級債存量相當于美國的一半,歐洲銀行手中也肯定不少。歐元之所以能夠瘋狂上漲,并非是因為歐洲是次級債危機的避難所,而是因為歐洲的雷區隱藏得很深。
我們能夠看到的事實是:英國已經發生了銀行被擠兌事件,該事件甚至迫使英國準備修改存款保險法,德國也有三家央行被證明購買了美國次級債。而且英國和歐洲絕大多數的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至今遲遲不公布它們的季報,是有意拖延還是企圖篡改,我們不知道。能夠知道的是,歐洲和英國央行非常緊張,因為暴露出來的個別問題已經證明:在次級債以及衍生金融產品的過度賭博上,歐洲銀行可能比美國的銀行陷得更深。
美元大幅度的反彈必須等待全球經濟周期出現拐點
在經濟全球化的初始階段,經濟的冷熱程度以及承受流動性泛濫的“能力”是不同的。現在,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承認自己的經濟過熱,頂多只是對流動性過剩感到惱火。而對美國經濟已經表露的衰退跡象,相當多的國家至今仍認為,那是因為緊縮太過。而在我看,美國之所以出現經濟衰退,根源是緊縮太晚,而全球經濟未來出現拐點的根源也在全球央行對流動性泛濫的威脅認識不足。
由于流動性泛濫,現在已經出現投機客“綁架”各國央行的跡象,這極大地干擾了各國央行與流動性泛濫做斗爭的勇氣,甚至否認了這種斗爭的正當性。在美國發生次級債危機之前,各國央行是堅持緊縮政策的。在美國發生次級債危機之初,各國央行也是比較冷靜的,他們在講話中反復強調不能為投機客買單。但是,當股市開始暴跌,特別是有銀行被擠兌后,這些央行一個個都坐不住了。僅僅只有幾天,甚至只有幾個小時,他們就出現180度的大轉彎。比如,歐洲央行緊急向市場注資已經接近10000億歐元;美聯儲則動用了降息50個基點及隔三差五的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措施;英國更甚,它因為銀行發生擠兌事件而想修改本國的存款保險法。這種行為使市場上的流動性更加泛濫,風險偏好情緒更加高漲,極大地鼓勵了市場上做空美元的投機勢力,直接導致石油上沖82,黃金上沖730,美元跌破80大關。
為什么各國央行會從緊縮向擴張轉變呢?因為他們自認為流動性多一點對實體經濟不會有太大影響,頂多只是引發虛擬金融市場的再度膨脹而已,甚至還有人以為,流動性泛濫所損害的未必是自己,因為“資本洼地”還有很多,還有炒高的余地,例如中國的股票和房地產市場。接下來出現的情形可能是這樣:當美元跌破78一線后,也許會引發美元的大量賣單,全球經濟陷入增長緩慢的境地。直到全球資產價格回調,美元才出現反彈的曙光。(何志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