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最新研究結果為反全球化提供證據
華爾街日報2007年10月10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近發表的一份報告稱,科技進步和外國投資正在使世界范圍內的收入不平衡問題呈惡化之勢。這無疑給反全球化人士的政治斗爭提供了一個強有力依據。
IMF在其半年一度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表達的這一觀點使一些經濟學家的類似觀點得到了印證。這些經濟學家一直試圖搞清,過去20年來為何窮國和富國的收入不平衡問題都在加重。IMF此次公開承認全球化的負面影響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至少從上世紀80年代起,IMF就開始向世界各國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對外國投資和技術及國際貿易往來敞開大門以推動經濟增長,它還向聽從其建議的國家提供貸款。
但這些做法在世界許多地方引發了反IMF和反全球化的聲浪,特別是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區,因為聽從IMF這項建議的經濟體并未如期獲得快速經濟增長。反全球化浪潮現已擴展到美國、歐洲及亞洲部分地區,成為進一步實現貿易、投資和勞工移民自由化的政治障礙。
IMF研究部副主任薩博&S226;拉爾(Subir Lall)說,這份報告沒有政治目的。他說,IMF發現,全球化總的來說增加了世界的財富。雖然世界大多數國家的低收入就業者在過去20年實現了收入增長,但增長速度卻不及高技能就業者。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拉大。
拉爾說,解決之道是加大教育投入。IMF的這份報告說,這將使低技能、低收入群體抓住科技進步和全球化帶來的機遇。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貿易和投資的增加應能減輕發展中國家的收入不平衡。具體而言就是,隨著更多低技能就業崗位從美國等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對低收入工人的需求量將會增加,他們與當地高技能工人的工資差距也會縮小。因此發展中國家總的收入差距也將縮窄。
但事實并非如此。自從拉美、亞洲和東歐國家開始經濟自由化以來,他們的貧富差距一直在加大,政治上的怨恨情緒也在積聚。
IMF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這方面是個例外,不過它在報告中并未說明那里的貧富差距為何能縮小。為IMF研究人員提供咨詢的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貿易經濟學家戈登&S226;漢森(Gordon Hanson)說,原因可能是頻繁的內戰摧毀了當地的富有階層。他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收入不平衡問題可能確實有所好轉,但實現的方式卻不是世界其他國家所愿意模仿的。
IMF還發現,前蘇聯國家的收入不平衡問題總體上也在改善。但那是因為這些國家在前蘇聯解體后已經歷了一個收入不平衡問題嚴重惡化的階段;而且,自2000年以來,這些國家的收入不平衡問題也呈加重之勢。
IMF的研究人員將“全球化”分解為三個領域──科技、外國投資和貿易,并分別考察了這三個領域發生的變化與全球收入不平衡問題的演化究竟有何關系。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科技進步和外國投資會加重收入不平衡問題,而貿易則能起到緩解的作用。IMF發現,全球化總體上說“對收入分配的凈變化產生了溫和的影響”。
拉爾說,IMF在研究中并未考慮移民的影響,原因是缺乏這方面的全球數據。一些經濟學家聲稱,來自貧窮國家的移民加重了富裕國家的收入不平衡問題,因為這些移民會與本地工人競爭低端就業崗位。
加州大學的漢森說,IMF的研究可能低估了貿易對收入不平衡問題的影響,因為將貿易與科技進步及外國投資的影響區分開來存在困難。他舉貧窮國家的出口產業為例說,這些出口往往是由外資企業進行的,而外資企業又將新技術帶給了這些國家。這些出口產業更有可能雇傭高技能而非低技能工人。
IMF的這份報告稱,外國投資會加重收入不平衡問題,因為這類投資往往偏重于更具技術密集型特征的產業,從而增加社會對高技能工人的需求。但IMF也發現,隨著出口的增長,處于社會下層的那五分之三就業者所獲收入在全社會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漢森表示,他對這一結論持懷疑態度;他和其他一些經濟學家發現,制造業的出口對高技能工人有利。
Bob Davis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