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價格為何飛漲
王艷紅
從倫敦到洛杉磯,從上海到印度班加羅爾,消費者都感到食品價格在漲。觀察家警告說,今后18個月,全球可能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食品價格飛漲"時期。
2006年,美國小麥出口價每噸上漲50多美元,全年漲幅31%;玉米出口價每噸上漲60多美元,漲幅70%。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價格自2006年下半年開始持續走高,今年上半年達到近10年來最高點。世界銀行今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國際玉米價格比去年夏天上漲75%,今年前4個月總體糧食價格上漲20%。
需求持續增加
從某種角度來說,目前的糧價上漲并不完全是壞事,它意味著經濟復蘇,消費者收入增加,對食品的需求增加。許多分析人士指出,全球經濟復蘇是導致食品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的長期原因。人們越來越富裕,能夠買更多的肉、蛋和奶。聯合國貿發會議說,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增加和城市人口增多將導致畜產品、水果和蔬菜的消耗量增加。
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年4月公布的一份有關中國收入增加的分析報告也預言:人們的收入增加會導致植物油、肉類和奶制品消耗量大增。世界銀行的報告說,由于經濟發展,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糧食消費增長了17%,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糧食消費增長了25%。
生產成本上升
據聯合糧農組織預測,化肥和能源的價格居高不下,可能使糧食生產的成本上升,減少產量和供給。在過去5年中,化肥、能源價格都增長到高于糧食價格飛漲的1994年~1996年的水平。當時,由于糧食庫存低,化肥價格高,而經濟發展又導致糧食需求增加,玉米和小麥價格翻了一番,大米價格上漲了一半,現在的情況與那時類似。
以玉米等為原料的飼料價格上漲,還推動肉、蛋制品價格抬高。據英國《金融時報》5月報道,今年年初美國食品價格上漲了6.7%;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食品價格上漲的速度都比整體物價的漲速快得多。
氣候變暖減少產量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干旱、洪澇、農作物和家畜疫病增加,也影響著食品供應。
在美國一些地區,肉類價格提高了15%,部分原因就是旱災導致牲畜出欄率降低。在農業大州加利福尼亞,2006年的反常炎熱使農業蒙受很大損失。預測表明,由于全球變暖使氣溫上升、山區積雪消融過快影響地區水源,加州農業在今后幾十年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5年前,澳大利亞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嚴重干旱。災難造成的陰影還沒有消失,2006年以來,干旱又趨于嚴重,一些野生駱駝"口渴成狂",在偏僻的沙漠地區橫沖直撞,而飽受困擾的澳大利亞人也憂心忡忡。澳大利亞水稻種植者協會主席勞里·亞瑟今年4月說,如果惡劣的旱情持續下去,灌溉水源再被切斷,不僅將給農民造成災難性損失,而且還將因糧食減產導致食品價格上漲。
預計表明,澳大利亞今年葡萄產量將比上一年度下跌30%,為2000年以來產量最低的年度。同時,水稻產量也將從上一年度的160萬噸跌至10.6萬噸。
生物燃料消耗大量糧食
由于油價高漲,生物燃料備受青睞,許多國家都開始建設以玉米制造燃料乙醇之類的項目,這是玉米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有數據表明,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玉米現貨平均價比上年同期增長86%。
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5月份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由于用玉米生產乙醇,2006年美國人的平均食品開支已增加了47美元,相當于食品消費額的1.3%。美國農業部認為,2007年美國雞肉批發價將比去年平均上漲10%,雞蛋將漲價21%,牛奶漲價14%。
由于玉米是重要飼料,大量玉米用于能源導致飼養業成本抬高、產量受限。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用玉米生產的乙醇燃料需求的增加,是導致2006年上半年世界糧食儲備減少的主要原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警告說,對生物燃料的需求已導致玉米、大豆價格的上升和石油價格的變化。
美國農業部今年4月份曾說,玉米價格暴漲可能導致今后幾個月肉類產品供應突然減少,今年美國牛肉、雞肉和豬肉的生產將比去年減少4.5億公斤。美國的玉米產量占世界的40%,出口的玉米占世界玉米出口總量的70%,其出口量減少會對全球玉米行情產生重大影響,并波及其他糧食和食品。在以玉米為主食的墨西哥,玉米餅價格飛漲引發民眾示威游行,政府不得不對玉米餅價格實施控制。
玉米價格的上漲刺激種植面積增加,美國農業部3月份的調查顯示,2007年度美國玉米種植面積將增加15%左右,達到1944年以來的最高值。但這一消息并沒有使玉米價格回落,原因是能源工業對玉米的需求在增加。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在2007年美國收獲的玉米中,將有27%用于生產乙醇。美國審計總署6月份警告說,今后5年里美國將有1/3的玉米用于生產乙醇,給食品價格帶來更大壓力。美國總統布什在今年1月發表的國情咨文中說,10年后美國的汽油消費量將削減20%,每年提供約1300億升的乙醇燃料等替代性生物燃料。這個數字是2006年美國乙醇燃料產量的7倍。布什政府應對全球變暖并減少石油依賴的舉措,無疑會導致玉米及其他食品價格繼續上漲。
平抑糧價不易
聯合國糧農組織4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2007年世界糧食產量將超過2005年的20.51億噸的最高水平,創造20.82億噸新的歷史紀錄,比2006年增加4.36%。除了非洲大部分地區減產外,世界其他地區糧食生產都將有所增加。美國、歐盟、巴西、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還有很大的農業增產潛力,糧價上漲將促使一些休耕地被投入種植,或開墾更多耕地。
但是,現在還很難判斷這是否能平抑糧價。美國等許多國家并沒有對用糧食生產能源進行限制,生物燃料對糧食的需求將繼續擴張。如果生物燃料生產效率得不到革命性提高的話,它將繼續對糧價形成壓力。
此外,專家認為,生物能源產業方興未艾,一旦越來越多的土地被用于種植某幾種作物以生產生物能源,也會引發一些負面效應,如生物多樣性遭破壞、亂砍濫伐森林,這些因素最終會影響到糧食生產和供給。(半月談駐聯合國記者 王艷紅 編輯:周盛平)
來源:半月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