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課題,是地緣政治研究的重點。隨著世界能源地緣政治博弈的加劇以及中國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我國能源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因此,研究世界主要地區能源地緣政治博弈以及中國能源戰略與政策非常必要。
一、能源地緣政治理論概述
地緣政治學是一種政治地理學的理論。它根據各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預測世界或地區范圍戰略形勢和有關國家的政治行為。[1]地緣政治學自20世紀初提出以來,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形成了多種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理論,主要包括“海權論”、“陸權論”、“邊緣地帶論”和“空權論”等。[2]
現代能源地緣政治將能源與地緣政治爭奪緊密聯系在一起進行研究,被稱為能源地緣政治學。[3]在能源地緣政治學中,“世界能源心臟地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包括世界能源供應心臟地帶和世界能源消費心臟地帶。其中,在世界能源地緣政治版圖上,形成一個從北非馬格里布到波斯灣、里海、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大型區域。這個區域油氣資源極其豐富,被稱之為世界能源供應心臟地帶。[4]
世界能源需求主要來自“能源供應心臟地帶”的外圍區域,分為兩個地帶:其一為“內需求月型地帶”,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和歐洲大陸;其二為“外需求地帶”,主要包括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區。[5]
二、世界主要國際政治矛盾演變及現狀
主要國際政治矛盾,是指在一個既定的時期內,世界上主要國家之間的戰略利益沖突。這種利益沖突對世界上多數國家的對外政策選擇具有重要影響。[6]
20世紀初以來,世界主要國際政治矛盾經歷了如下演變過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帝國主義國家爭奪殖民地是國際主要政治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西斯擴張與反法西斯擴張是主要國際政治矛盾;冷戰前期,意識形態對立成為主要國際政治矛盾;在冷戰后期,蘇聯軍事擴張手段異化為戰略目標,美國遏制蘇聯策略也異化為戰略目標,于是美蘇爭霸世界成為主要國際政治矛盾。
冷戰結束后,美國在武力、財富和知識三個權力要素上占據著絕對優勢。美國稱霸與大國反霸成為了當今世界主要的國際政治矛盾,這對各國的外交政策以及世界主要地區能源地緣政治博弈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世界主要地區能源地緣政治博弈
本部分將從中東、中亞—俄羅斯、亞太、非洲以及拉美等五個地區分別闡述世界主要地區能源地緣中東地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石油資源極為豐富且油層埋藏深度適中,生產成本低。該地區內部地緣政治因素復雜,存在潛在的地緣危機:一是美國因核問題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或軍事打擊以及伊朗對美國的間接報復;二是由來已久的宗教、種族沖突引發的大規模武裝沖突乃至戰爭。世界上主要大國都高度重視中東地區,加強了在這一地區的能源地緣政治博弈。其中,美國推進大中東“顏色革命”,試圖推翻反美政權;保持適當軍事存在,威懾伊朗等國,確保油氣供應和通道安全;謹慎推進阿以和解,確保以色列利益。俄羅斯加強與伊朗等國合作;鞏固與土耳其能源合作關系;與美國在戰略上進行博弈。歐盟強化了與中東地區油氣合作,確保安全穩定供應;軍事上加強部署,確保通道安全。日本援助換石油供應,瞅準美沙分歧,獲得能源利益;頂住美國壓力,繼續與伊朗合作。印度不顧美國壓力,與伊朗開展全面合作;加大能源貿易,建設能源輸送網和能源港。
(二)中亞—俄羅斯地區能源地緣政治博弈
中亞—俄羅斯地區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未來能源生命線。這一地區涉及中國、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國的利益,也吸引了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外部力量的極大關注,存在的潛在地緣政治危機主要包括恐怖主義威脅、美俄對峙威懾、顏色革命以及美國對俄—中雙遏制策略。其中,美國采取的能源戰略主要是:強化軍事部署,抗衡俄羅斯戰略利益;應對烏克蘭巨變,加強與歐洲能源合作;博弈里海油氣通道走向,確保歐美利益。俄羅斯主張恢復中亞統一電力系統,參與油氣開發和里海問題,確保政治穩定。歐盟試圖分散天然氣過于依賴俄羅斯的局面,提倡建立天然氣供應競爭保障機制。日本加強了與這一地區的能源合作,以獲取更多能源,在油氣來源和通道方面保持合作。印度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阿塞拜疆建立穩定合作關系,與俄羅斯保持了良好合作。
(三)亞太地區能源地緣政治博弈
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亞太地區原油探明儲量較少。但由于這一地區與中亞地區及海上要道相連,地緣政治博弈異常激烈,形成了由美國、日本、中國、俄國、印度和東盟六種主要力量組成的戰略博弈格局。能源地緣政治博弈的重點主要有:運輸通道的控制、海外資源來源爭奪以及海上油氣資源爭奪。美國在這一地區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遏制中國,抑制俄羅斯,管制日本,扶持東盟,支持印度,聯合澳大利亞,以確保海上油氣運輸通暢;俄羅斯則實行能源戰略東移,加強與中國全方位合作,同時保持與其他能源消費國能源合作,爭取同亞太地區多個消費大國營造多個買家、一個賣家的供求關系,以實現利益最大化;日本注重強化美日軍事同盟關系,加強與東亞各國能源合作,繼續推動建立亞洲能源共同市場,減輕能源溢價影響,促進中、日、韓能源安全合作;印度在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間保持政治平衡,利用外交手段,積極改善與鄰國關系,全面擴大能源合作。
(四)非洲地區能源地緣政治博弈
非洲地區探明石油儲量主要集中在幾內亞灣深水油區和北非國家。這一地區部族、種族、宗教及地區矛盾嚴重,國家內部沖突、軍隊政治干預、政府嚴重腐敗現象叢生,存在的潛在地緣危機主要有蘇丹達爾富爾戰亂以及索馬里地區戰爭等;西歐是非洲地區傳統地緣優勢國家,同非洲關系較為密切;美國石油公司大力開展與西非石油國的合作,還通過強大的外交優勢排擠西歐各國;日本加緊爭奪歐美競爭空間,積極與中國競爭,鼓勵本國公司以合資和參股等方式進入非洲市場。
(五)拉美地區能源地緣政治博弈
拉美地區油氣資源主要集中在委內瑞拉、墨西哥、厄瓜多爾、秘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國;巴西、哥倫比亞、阿根廷等國油氣資源未來潛力也比較大。美國是拉美地區最主要外來政治勢力;由于歷史上長期受殖民統治,英國、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在拉美地區的影響勢力也很大;中國石油公司開始局部進入拉美能源市場。拉美資源國的政府與外國石油公司權益之爭成為了主要的矛盾。
四、中國能源戰略與政策建議
世界主要地區面臨著復雜的能源地緣政治博弈,這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能源供應安全與運輸安全,制約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隨著中國能源需求的持續上升,中國能源安全形勢將更加嚴峻。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能源戰略與對策建議:
(一)外交突圍,合作互利
要適當調整外交政策,既要堅持“韜光養晦”,更應注意“有所作為”:與美國繼續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繼續強調“不對抗、不沖突、互相尊重、合作共贏”理念,但以不犧牲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鞏固與俄羅斯“準同盟”關系,深化上海合作組織功能,積極發展與俄羅斯和中亞全方位能源合作,參與烏克蘭和平進程;積極促進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繼續,積極促進美朝和解,同時斡旋俄、韓、日三國為和平解決朝核問題而共同努力;解決東海、南海問題,要以符合國家根本利益為前提,堅持“剛性主權,柔性開發”方針,堅持“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充分利用周邊國家之間的矛盾,加快油氣資源開發,同時盡最大努力避免發生大規模武力沖突。此外,要加強與世界主要能源機構、國家的能源合作:以成員身份繼續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能源工作組、東盟與中日韓能源合作、國際能源論壇、世界能源大會、亞太清潔發展與氣候新伙伴等機制;以能源憲章觀察員身份,繼續與歐盟加強能源合作,尤其加強新能源和節能合作;與國際能源機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建立密切關系,積極參與東亞中日韓能源合作機制建設,重點在于亞洲油氣價格機制合作;完善與美國能源對話與合作機制,尤其加強在能源通道安全方面合作,并強化在非常規油氣資源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二)節約優先,提高效率
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工作,推動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建筑節能、綠色照明、政府機構節能;強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強度、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三)以煤為基,立足國內
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科學有序地發展煤炭工業,高效、清潔、可持續地開發煤炭資源;通過重組、兼并,整合現有煤炭資源,改變長期存在的亂開亂采局面,優化產業結構;建立大型現代化的煤炭生產基地,加快高產、高效礦井建設,有序發展煤炭液化和氣化產業,鼓勵瓦斯抽采和利用;完善全國煤炭供銷體系,建立煤炭市場體系,改革煤炭價格形成機制。
(四)油氣并舉,多元發展
要堅持油氣并舉:東部油田挖潛穩產,西部油田加快發展,積極拓展海上油田,確保石油產量穩步增長,新增消費主要依靠進口;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積極拓展和擴大天然氣進口渠道,從俄羅斯和中亞進口管道天然氣,沿海地區進口液化天然氣。要堅持能源多元發展:以大型高效環保機組為重點優化火力發電,適度發展水電,積極發展核電;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調整能源結構。
(五)加大投入,技術創新
要堅持獨立自主原則,集中力量推進復雜地質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技術、低品位油氣資源高效開發技術、潔凈煤技術、煤氣化及加工轉化技術、第三代大型壓水堆核電技術、替代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技術、特高壓輸電技術、電網安全技術等關鍵技術的進步;要努力提升裝備制造水平,包括煤炭綜合采掘設備、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高效清潔發電裝備、油氣勘探開發鉆采、運輸設備等。
同時要積極與發達國家及國際大型能源公司進行先進技術交流合作。國內能源公司既可以通過參與海外能源市場投資,也可以與國際先進的能源公司合作開發國內資源,從而消化、吸收并創新能源科技與技術。
(六)環境友好,減少排放
要大力防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以發展能源清潔利用為重點,治理采煤沉陷區,煤層氣開發利用;建立煤炭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全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積極防治機動車尾氣污染:提高并嚴格實施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堅持年檢制度;鼓勵生產和利用清潔燃料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發展軌道交通和電動公交車。
(七)體制改革,完善機制
首先,建議將目前分散在多個部門的能源管理職能集中起來,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制,主要負責全國能源綜合管理;進一步加強能源市場監管,建立獨立的能源監管部門;加強能源立法,制定能源法、建筑節能條例,修訂礦產資源法、煤炭法和電力法。
其次,完善能源應急體系:實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安全生產標準,嚴肅責任追究制度;改革電力體制,實行國家統一調度、分級管理、分區運行;建立石油和天然氣儲備體系,提高儲備能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