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美日歐盟針對中國對稀土等相關產品的出口配額管理措施提起的訴訟案有了初步結果,世界貿易組織(WTO)裁定中國敗訴。這一裁決獲得了美日歐盟的歡迎,他們之前抱怨說中國的出口限制措施使中國企業獲得了不公平的優勢。然而,在這場歷時兩年的訴訟中,我們看到的卻是部分國家打著公平的名義,濫用國際規則,奉行雙重標準,謀求自己的利益。
長久以來,稀土就有工業中的“黃金”之稱,在尖端科技和國防領域被廣泛運用。如果說20世紀是石油的世紀,那么21世紀則是稀土的世紀。但是由于相關技術等原因,作為環保技術關鍵原材料的稀土卻在開采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事實上,美國稀土儲量豐富,曾經是稀土開采大國,但在認識到稀土開采的高昂環境成本之后,美國采取一系列措施叫停了稀土開采。而我國長期向全球市場供應著90%以上的稀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為此,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整治稀土產業,這完全是出于保護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稀土價格的上漲,讓西方告別了稀土“白菜價”的時代,他們大呼不公平。而中國長期以占全球總量36%的稀土儲量,供應著世界市場90%以上的稀土,這就公平嗎?他們這種對于“公平”的聲張無疑是對偽公平的召喚:僅僅著眼于自己的經濟利益,卻忽視他國的環境代價。
國際規則的制定是為了使各國之間能夠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但現今世界中,一些國家不但不以規則自我約束,反而濫用規則,奉行雙重標準以維護一己私利。美日歐盟此次發起的訴訟案針對的是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政策,但是令人諷刺的是,他們也在采取此類措施。歐盟一度試圖將類似的政策納入多哈回合非農業市場準入談判框架,美國也對天然氣等資源采取類似政策。在此次訴訟結果出來之后,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對美國的相關政策吐槽了一番,聲稱如果把“稀土”換成“天然氣”,“中國企業”換成“美國企業”,那么華盛頓就會發現,自己的未來也將受制于此項裁決。
部分國家之所以借“公平”之名,濫用規則,原因還在于,在規則的制定中他們是主導。這樣的規則本身就具有局限性,無法實現真正公平。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如何更好地在國際貿易中維護自身利益,此次稀土案的敗訴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張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