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吳建民的回答讓我一點也不驚訝,因為我想不少人不用看此文大概也猜得出吳建民怎么說這個問題,我們讀者基本知道這一點,南都的記者其實也知道這一點,都是退休的外交官,南都記者會去采訪吳建民,而不會去采訪沙祖康,原因很簡單,南都媒體需要被采訪對象回答問題的傾向性和南都媒體自己的傾向性保持一致,南都也少扯什么新聞專業主義,什么媒體本身沒有傾向,只是如實報道事實這類話,這也只能騙騙傻瓜了,當然,網上這類傻瓜出奇的多。要知道,所有的媒體都在想方設法的給讀者傳遞自己的傾向性的。
吳建民對于“韜光養晦”問題的回答,必然是符合南方系口味的,也必然是符合網絡上眾多自由派的口味的,這個回答沒有任何新意,自由派們都說的不少了。但是這個回答在邏輯上和語文上都大有問題,鑒于這么多人都和吳建民一樣犯錯,所以值得說道說道。
關于對外政策,是堅持韜光養晦,還是逐步拋棄這一政策,大家都是可以討論的。我這里不是批判吳建民的觀點,而是批判吳建民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他的理由在我看來,實在是太低級了。
不出所料,吳建民一開始就說韜光養晦的政策應該“長期堅持”,在回答記者“你如何看待反對堅持這一政策的聲音?”時,吳建民說:“之所以會有這種聲音,我認為是弱國心態在作怪。弱國心態表現首先就是始終認為國家比較弱小,怕被別人瞧不起,進而急于表現自己;同時,對于國內存在的問題,掩耳盜鈴,故意遮遮掩掩;第三是不能正確看待外界的批評。我們來到世界舞臺中心,就像一個演員站在舞臺中心,大家都看著你,總會對你評頭論足,你的頭發有點什么問題,走路有什么問題,中國人要平常心,實現從弱國心態到大國心態的轉變。面對批評火冒三丈過分激動,是沒有底氣缺乏自信的表現。”
呵呵,這一段話真是顛倒黑白,賊喊捉賊,指鹿為馬的典范啊!首先,到底是那些人有弱國心態呢?恰恰是吳建民和南都這類人,為什么我們要韜光養晦呢?當然是認為自己和別人比還弱得很才要堅持的,首先要認為自己是弱者才是堅持韜光養晦的前提。那些認為應該拋棄的韜光養晦政策的人,要么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強了,至少認為自己差的不遠了,要么比較有血性,敢于拼命堅持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而不妥協。應該說,那些反對再執行韜光養晦政策的其實是一種強者心態了,而那些堅持韜露光養晦的人是真正的弱者心態。明明自己是弱者心態,卻批評有強者心態的人有弱者心態,這不就是賊喊捉賊嗎?如果只是弱者心態也就罷了,怕就怕這類弱者心態時間長了,轉變成了奴性,人家就是命里比我強,我就是做人家奴才的命啊。上面吳建民的話恰恰露出了這樣的情緒,也可能這些人自己還不知這一點。
吳建民說別人一批評,我們就生氣是弱國心態兼沒有底氣兼缺乏自信的表現。但是批評也有實在的批評和扯淡的批評之分,有惡意的批評和善意的批評之分,無論如何,我們都只能笑納嗎?那么我要問一下吳建民,什么是韜光養晦呢?韜光養晦本身就是“氣”的產物,是不服氣的表現,只是認為自己現在很弱,沒有對抗的本錢,才不吭聲的,才忍讓的,等以后自己有了實力,就要出“氣”的。春秋時勾踐臥薪嘗膽,最后滅掉吳國,就是韜光晦跡的典范。所以,吳建民先生,韜光養晦不是不生氣,而是偷偷的生氣,把生氣化成自身發展的動力。吳建民先生說別人說什么我們都不能生氣,這已經是有了奴才像了,對于善意和實在的批評,我們自然不應生氣,還應該感謝,但是對于扯淡的惡意的批判,我們還是不能生氣,恐怕這才是沒有底氣缺乏自信的表現吧!吳建民先生又一次賊喊捉賊了。應該說,我還見過有的自由派公知說我們應該永遠堅持“韜光養晦”的政策,這比吳先生還要猛,這哪里是韜光養晦,這是要永遠做奴才啊!這樣的學者應該先前查查詞典,看看韜光養晦是什么意思。我本來就看不上文人知識分子,你們在連文人的看家本領都丟了,更讓人看不起。以前我覺得文人們講話不講邏輯,現在覺得文人的語文水平也很差,快一無是處了。
中國是不是應該韜光養晦,大家擺事實講道理的討論是必要的,但是像吳建民先生這樣的討論就沒必要了,太低級了,給別人扣帽子卻不知道自己才是最適合戴那些帽子的人。
附:駐法前大使吳建民談“外交脫離鄧小平方針”:應該長期堅持韜光養晦
新的一年已經來臨,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外交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也遇到了全新的挑戰。近期有港媒報道稱,中國日漸加強對爭議海上領土的聲索,外交尤其是周邊外交開始脫離鄧小平定下的“韜光養晦”政策。那么,2013年中國外交總體形勢如何、備受矚目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又會對中國外交帶來哪些影響?中國外交是不是正在脫離“韜光養晦”?
帶著這些問題,南都記者近日專訪了國家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會常務副主席、全國政協原發言人、外交部原發言人、中國駐法前大使吳建民,看看這位資深外交官如何評價2013年中國外交。
國家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會常務副主席、駐法前大使吳建民(資料圖)
2013年中國外交有三個突出特點
南都:你怎么看2013年中國外交的形勢?
吳建民:2013年中國新一屆領導人上臺后,我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我認為中國外交總的形勢,有三個突出特點。
第一是全方位,中國在大國外交、周邊外交、對發展中國家外交和多邊外交都取得了很亮眼的成績。
第二是堅持和平發展。和平發展是中國走向繁榮,實現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今天的世界形勢決定了中國只能選擇這條道路,這條道路是包括鄧小平在內的歷屆領導人確定下來的,必須堅持。
第三是重視周邊外交。2013年10月中央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周邊外交工作會議,習近平主席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七名政治局常委也都全部參加,規格很高,凸顯了中央對周邊外交工作的重視。
新問題促使高規格周邊外交會議召開
南都:你剛提到周邊外交工作會議,為什么會召開如此高規格的會議?
吳建民: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我們同周邊國家的關系更密切。近年來,我們同周邊國家的經貿關系、雙邊合作大大強化。2012年,中國同周邊國家的貿易額達到1.2萬億美元,超過了中國同美國、歐洲貿易額的總和。共同利益的增加使我們必須重視周邊外交。
第二是我們同周邊國家在交往中遇到了包括領土爭端在內的一些麻煩,必須積極應對。我認為,麻煩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中國的快速崛起,自然會引起周邊國家的一些擔心,尤其是實力相對弱小的國家。另外,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讓周邊國家產生了各種想法,總想在大國之間建立某種平衡,獲取更多利益。因此,新問題的出現,也使得我們有必要召開高規格的周邊外交會議。
國安委在協調時自然會涉及決策
南都:國家安全委員會也是2013年提出的一個新事物,設立這一機構在外交層面有哪些考慮?
吳建民:事實上,外交部的一些人士十幾年前就呼吁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外交涉及到很多部門,很多利益,只是外交部協調不了,需要統籌協調。有的時候左手做什么事,右手不一定很清楚。其次,從國內國外兩個大局看,兩者的情況是相通的,成立國安委有利于協調處理好對內事務,成為外交工作堅實的后盾。
南都:如果國安委作為協調機構,它有決策權嗎?
吳建民:在協調的過程中,自然會涉及到具體決策,我認為這個機構應該有決策的屬性。同時,由于是中央提出設立國安委,其領導人級別應該很高,這也會提升該機構的重要性。
實現從弱國心態到大國心態的轉變
南都:2013年外交上中國采取了一些強硬措施,因此有人質疑中國已經放棄和平發展的路線,中國外交還會堅持韜光養晦嗎?
吳建民:會,而且還應該長期堅持。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大國,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堅持韜光養晦,可以使我們在實踐中減少一些阻力。你剛才提到的釣魚島問題,是日本企圖把它國有化,我們只是積極采取了措施進行反制。并不能說這些措施就表明中國拋棄了韜光養晦,不能得出這個結論。
1988年,鄧小平接見新加坡總理李光耀
南都:你剛說堅持韜光養晦,我國的崛起之路會走得更平坦一些,那你如何看待反對堅持這一政策的聲音?
吳建民:之所以會有這種聲音,我認為是弱國心態在作怪。弱國心態表現首先就是始終認為國家比較弱小,怕被別人瞧不起,進而急于表現自己;同時,對于國內存在的問題,掩耳盜鈴,故意遮遮掩掩;第三是不能正確看待外界的批評。
我們來到世界舞臺中心,就像一個演員站在舞臺中心,大家都看著你,總會對你評頭論足,你的頭發有點什么問題,走路有什么問題,中國人要平常心,實現從弱國心態到大國心態的轉變。面對批評火冒三丈過分激動,是沒有底氣缺乏自信的表現。
南都:我們注意到也有人呼吁中國采取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更強力措施維護國家利益。這種聲音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外交決策?
吳建民:首先,任何國家的外交政策制定都要考慮民意,這是全世界的普遍情況。
其次,我們必須明確中國的最大利益是什么,大利益定了,其他問題就好解決了。鄧小平講發展是硬道理,我十分贊同。保持發展的勢頭,就是最大的利益。至于有些人不了解國家根本利益,只看到一個方面,作為個人表示一種意見,我們不一定要跟他走。時間會證明什么是我們的根本利益,什么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
照理講,應當看到國家的長遠利益、根本利益,來決定國家的方針。但是錯估一些形勢之后,為了迎合某種情緒,采取一些措施,這就是一種短視的表現。這種現象,世界上屢見不鮮。
習近平提出的“義利觀”很有針對性
南都:你剛才說到,要發展需要有開放的心態,近年中國有很多走出去的動作,但同時也存在負面的聲音,比如在非洲的“新殖民主義”,你對這個聲音怎么看?
吳建民:我們應該首先反思這種聲音出現的原因。在上世紀60年代,我們幫助坦桑尼亞、贊比亞修建了坦贊鐵路,花了1 .5億英鎊,這相當于中國當時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我在聯合國期間,非洲國家代表就對我表示,中國幫助他們是真心的,是為了非洲的發展。在冷戰情況下,中國這些行動占領了道義制高點,在世界上贏得了人心,以至于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聯合國。
現在出現了一些問題,我認為有些是西方輿論的惡意挑撥,也有我們做得不好的地方。習近平主席今年講的“義利觀”,就很有針對性,有的時候為了占領道義的制高點,必須舍利保義。
南都:要對外發展,很有可能和他國在利益上產生沖突,這又如何去平衡?
吳建民:發展并不是只講中國的利益,還必須堅持共贏,因為只有共贏才是最持久的。
現在的一些對外合作案例中,很多只看到短期利益,忽視了長期合作。比如一些公司老總和官員,為了在任內完成政績,倉促推進合作項目,導致出現很多問題,既影響中國形象,對我國長遠利益也是傷害。
理性的聲音是中國當前需要的
南都:在網上有一些對你批評的聲音,怎么看待?
吳建民:因為中國處在一個第三次“百家爭鳴”時候,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是必然的。我的心里很坦然,因為判斷正確與謬誤的標準是事實,你這樣做到底對中國有好處,還是有壞處,事實判斷出來。中國人走向世界,由于你這個行動,阻力增大了減少了,大家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我從來不跟他們去辯論,讓事實去判斷。而且我相信不少的人聽了我的言論,會說,這個比較理性的聲音是中國當前需要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