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鳳凰網《寰宇大戰略》節目邀請吳建民和羅援將軍做了一次對話,主題是《沖突與摩擦會否成為中國外交“新常態”》。節目錄制播出后,羅援將軍在微博上提出抗議,認為他的“許多觀點都被后臺掐掉,變成一言堂,這種辯論是不公平的。”
羅援將軍微博截圖:
隨后,羅援將軍在微博上發表聲明,提出六點被鳳凰網《寰宇大戰略》節目刪除的重要意見,并呼吁該節目公正播出。
經回憶我在《寰宇大戰略》中被刪節的部分(可能不是原話了,但是主要意思):
一、關于形勢判斷: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建國以來最好時期,一種是歷史上最復雜的時期。我傾向于第二種。當前,面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比如恐怖襲擊事件,以前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遙遠的概念,但現在就發生在我們的政治文化中心,還有就是西方國家對我們和平崛起的遏制,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必須有憂患意識。
二、關于對時代主題的判斷:小平同志在講過“當前的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之后,緊接著是一句,“到目前為止,這兩個問題一個也沒解決,和平的問題沒有解決,發展的問題更加復雜”,也就是說,“和平與發展”是正在進行時,而不是現在完成時。否則,何以解釋,當前世界戰亂頻仍,美國平均四年就打一仗?
三、關于“韜光養晦”的提法。吳大使聽到的是一個版本,但我聽到的是另一個版本。當時外辦主任劉華秋同志講,小平同志講的是四句話,“善于守拙,絕不當頭,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不能只拿出一句“韜光養晦”作為外交戰略,要說,也是兩句話“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這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就像我們的軍事戰略,叫做“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你不能把“積極”和“防御”兩個詞割裂開一樣。
四、關于戰爭問題。我質問,馬列主義的戰爭觀是否已經過時?戰爭還有沒有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之分?還有沒有侵略戰爭和反侵略戰爭之分?我們反對一切侵略戰爭,但一定要舉起反侵略戰爭的旗幟。和平崛起并不等于我們已經掛起了免戰牌,什么問題都可以逆來順受。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五、關于美國是否在圍堵中國的問題。我列舉美國國防部“海空一體戰辦公室”2013年5月發表的《軍種協同,應對“反介入和區域拒止”的挑戰》政策文件中,明確指出擁有“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的就是中國。
六、關于是否是“代理人對抗”的問題。我質問,為什么美國總統前腳離開菲律賓,菲律賓后腳就在南海抓人扣船?為什么美國總統前腳離開日本,日本后腳就給集體自衛權松綁?以上這些,可能掛一漏萬,也可能不是原話,但這些意思都在里面。希望能公正播出。
羅援將軍20日晚質疑節目公正性之后,邱震海隨即在自己微博上稱節目還有第二集,可看到羅援將軍的絕地反擊:
期待鳳凰衛視在第二集能還原一個公正的辯論環境。
附1:《寰宇大戰略》20140720節目:
附2:紐約時報:國際應幫中國鴿派戰勝鷹派 繼續韜光養晦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17日 文章,原題:幫助中國的鴿派
1980年,中國經濟不及美國1/10。30年后,中國GDP總量升至世界第二,且不曾擾亂世界秩序。在幾乎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中國長達30年謹慎應對外部挑戰的做法,被近3年自負且時而“魯莽”的行為取代。
某種程度上,這種新姿態可以解釋西方媒體緣何正形成一種“共識”——中國成為擴張主義軍事大國。在此“共識”尚未“蓋棺定論”前,我們應提醒自己:中國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社會:這個國家及其政府都并非“單一整體”。最近訪問北京期間,我發現中國高層正進行別開生面的爭論:中國應采取何種戰略。
按西方術語,中國存在“鷹派”和“鴿派”。鷹派稱中國遭受過百年屈辱,強大起來的中國應挺直腰板,果斷在東海和南海主張本國利益。不過在北京的爭論中,鴿派并未敗下陣來。相反,他們利用西方媒體批評中國的浪潮,以及顯示中國的亞洲鄰國愈發焦慮的皮尤最新民調,提醒中國領導層:勿忘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告誡。
他們認為,中國近來咄咄逼人的行為釋放反華情緒“老虎”,而一旦放出,就很難再將其關入籠中。在他們看來,“時間”站在中國一邊。由于實力與日俱增,中國“耗得起”。
在內部存在這種爭論的情況下,迫不及待地下結論并不明智。中國未必會變得更具敵意。中國人仍對屈辱念念不忘,而西方新聞界中涌現的反華輿論加強中國鷹派所謂西方存在對華“遏制陰謀”的主張。
與毛和鄧時代相比,中國的公共輿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發揮重大作用。中國如今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網民群體,他們活力十足,但也存在可能被居心叵測的聲音控制的危險。
中國領導層的優先事項并沒有變,他們將90%的時間用于內部事物。在中國鴿派辯贏鷹派上,國際社會有很明顯的利益。因此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我們怎么做才能幫助中國鴿派?▲(作者馬凱碩,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曾擔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丁雨晴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