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展開“地球儀外交” 撒錢抗衡中國
1月6日,明知與中韓領導人舉行峰會無望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故意老調重彈,表示“中韓首腦應當不設前提條件、敞開胸襟與日本開展對話。只要我進行說明,一定能獲得理解。”但他一廂情愿的宣傳沒得到任何回應。此前一天,日本駐英國大使模仿中國駐英國大使在當地媒體發文,以抹黑中國軍力的方式為安倍“正名”。
日本媒體還稱,日本政府近期將邀請百名歐美駐華記者訪問釣魚島所在的沖繩。而中國外交官揭批安倍歷史觀的聲音也不斷見諸國際媒體。有分析說,近期中日國際輿論戰的“大陣勢”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極為罕見,兩國似乎都做好“撕破臉”的準備。
此外,安倍也開始“再次轉動地球儀”:訪印度談軍事合作,訪非洲送援助,繼續制衡中國的意味明顯。難怪日本和美國媒體6日普遍認為,“已經降到二戰結束以來冰點”的中日關系2014會繼續冷下去。不過,安倍倒是沒忘“哄”正在生氣的美國:主動負責籌備華盛頓至巴爾的摩之間磁懸浮鐵路一半費用。
2013年1月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印度尼西亞
中日輿論戰火藥味漸濃 不受歡迎成安倍“文身”
繼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英國《每日電訊報》撰文就日本軍國主義這個“伏地魔”發出警告后,日本駐英國大使林景一5日也在該報撰文為安倍“拜鬼”辯護。這篇題為“中國恐成亞洲伏地魔”的文章宣稱,參拜不能抹殺日本對和平的努力,中國要么選擇對話,要么“通過釋放軍備競賽和局勢升級的惡魔,在地區充當伏地魔”。
林景一為安倍“拜鬼”開脫的同時,還極力渲染中國威脅。他說,去年一艘中國軍艦用火控雷達瞄準一艘日本軍艦是“戰爭行為”;過去20年中國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加軍費,是日本的兩倍。而劉曉明5日則在英國獨立電視臺表示,中國國防支出近年雖有所增加,但人均軍費和美國、英國、日本相比是最低的。劉曉明對安倍復辟軍國主義企圖嚴重擔憂,稱今天的日本和二戰前的德國相似。同一天他還通過英國廣播公司解讀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問題。
這是中日在國際舞臺上輿論較量的一個縮影。5日,日本駐紐約總領事投書《紐約時報》為安倍參拜辯護,中國駐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大使則紛紛發聲批評安倍的歷史觀。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為向國際媒體介紹本方在同中韓主權糾紛中的立場,日本外務省計劃邀請100多名美歐駐華記者今年年初訪日。外務省表示將帶這些記者訪問沖繩和島根,沖繩目前管轄著釣魚島,而韓國目前控制的獨島屬于日本的島根。日本媒體還引用美國前眾議院議長哈斯特爾特和印度前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高官拉賈格帕蘭的話說,中韓批評安倍參拜“沒正當理由”。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近日在接受《產經新聞》采訪時宣稱,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時,中共一黨體制能否繼續“值得懷疑”。
法國《費加羅報》文章稱,中日自關系緊張以來的外交罵戰,如今從簡單乏味的外交政治套話,逐漸進化到有趣大膽的文學藝術語言。“中日互罵‘伏地魔’”,德國《商報》6日以此為題描寫了一個場景:在一所小學操場上,幾個孩子正在玩“哈利·波特游戲”。“你是伏地魔!”一個男孩指著一個特別瘦的同學。對方回應說,“不!你才是伏地魔!”他們來來回回指著。現在,校園的場景已經變成外交上的現實。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三大經濟體正在激烈地爭論誰是亞洲“伏地魔”。下一步是什么?向對方吐痰?腳踢對方?拉對方頭發?這兩個亞洲國家再次相互較量強大,這已經遠不是搞笑與幻想。兩個國家都是世界上最富有、規模最大、最有組織的國家,他們的傾向和矛盾升級非常令人擔憂。刊登爭論文章的《每日電訊報》評論說,中日兩國高層在外交政策上各執一詞,東亞局勢走到“十字路口”。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蔣豐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針對安倍的“拜鬼”行為,不僅中國外交部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聲明,中國駐外大使也先后表態,而日本外交官同時針鋒相對地還擊,日本媒體還拉上各國政客為安倍行為辯護,這種“大陣勢”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極為罕見,說明中日兩國都做好了“撕破臉皮”的準備,不惜運用一切力量在國際舞臺上大打輿論戰,爭奪話語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研究員呂耀東認為,中日關系自撞船事件轉惡后,再因日本“購島”之舉全面惡化,3年多來從未有過真正回暖的時刻。只要安倍政府還堅持以否認侵略歷史和渲染中國威脅為基點,謀求突破二戰束縛走向軍事大國,中日關系就絕無回暖可能。呂耀東說,如果日本持續增強防衛力量并在西南諸島強化部署,中日關系的2014年將充滿不確定性,并蘊含著不斷惡化的危險因素。
美國《福布斯》網站文章稱,本周,中國公開宣布日本首相安倍不受歡迎,一旦賦予不受歡迎者的身份,中國是否會撤銷這個身份,還是說這個身份要帶到墳墓里去了?這或許是個比較長期性的身份,而不是能很快抹去的糟糕“文身”。
安倍即將訪問非洲,法媒稱安倍啟動“地球儀外交”,撒錢抗衡中國影響力
安倍開啟“地球儀外交” 撒錢抗衡中國影響力
美國學者傅高義在《日本時報》撰文稱,除了歷史問題,中日之間的難題重點在于東海島嶼的主權糾紛。如果發生意外,中日關系緩和可能要拖上幾十年乃至更長時間。
作為二戰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東南亞對安倍“拜鬼”的擔憂姍姍來遲。泰國《民族報》6日以“安倍參拜加劇東盟安全關切”為題評論稱,作為東盟10+3機制成員,中韓都以最強烈的方式譴責日本,連美國也表示不滿。今后幾個月,東盟不可避免地要應對上述問題的可能影響。東盟領導人去年與安倍舉行峰會時并不知道安倍有意在峰會后馬上參拜靖國神社,否則肯定會對峰會后的聯合聲明更加謹慎。東盟—日本聯合聲明提出要“向前看”,這相當于間接支持了安倍的安保新計劃。
安倍的“地球儀外交”行將開始。法新社說,安倍將于9日至15日出訪非洲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亞和莫桑比克3國以及中東地區,打算用提供發展資金的方式抗衡中國在這些地區不斷上升的影響力。報道說,中國外長王毅周一已經開啟非洲之行,訪問埃塞俄比亞、吉布提和塞內加爾。另據印度報業托拉斯報道,安倍還計劃本月訪問印度。而印日防長6日在東海島爭造成的緊張局勢背景下舉行磋商,議題包括加強兩軍關系、日本向印出售兩棲飛機等。
“安倍在玩一場危險的賭博。”英國《經濟學家》最新一期文章分析說,安倍認為反正參拜沒什么可輸的,而且國際社會的反應也讓他進一步堅定這種看法。安倍的一名顧問表示,安倍可能每年都去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時報》5日援引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崔大偉的話稱,安倍顯然要努力結束日本22年的衰落,而要實現這一目的,就要加強民族主義,重寫歷史。
而由此造成的“外交災難”讓日本輿論有些擔心。日本《朝日新聞》社論說,雖然中國有一些擴張行動,但安倍的參拜行為顯得非常過分,他打碎了“積極和平主義”的招牌,也制造了日本的外交大困境。這就是參拜的代價。日中新任領導人都已經執政1年,但雙方完全沒有首腦會談的跡象,這極不正常。文章認為,中日關系短時期內將很難有實質性改善。此外,6日多家日媒都報道了韓國總統樸槿惠當天在首次國內記者會上的表態。樸槿惠表示,日方的言行破壞了日韓合作關系的環境。
日本《產經新聞》和富士電視臺于4日和5日聯合實施的民意調查顯示,對安倍參拜靖國行為表示“不贊成”的受訪者超過半數,而去年12月26日安倍參拜后做的調查中顯示,有6成的受訪者表示贊成。不過,對于中韓批判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態度,近7成受訪者“無法接受”,至于對日本表示失望的美國政府,6成受訪者表示“無法接受”。
不過,強硬的安倍似乎也有焦慮的時候。日本新聞網稱,安倍夫人近日透露說,最近一段時間安倍患上失眠癥,每夜臨睡前要喝一盅白蘭地才能入眠。
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后首訪美國
日本用錢“安慰”美國 欲強化同盟增強安保
6日,安倍在新年記者會上呼吁中日韓首腦進行對話。但在蔣豐看來,今年是中日韓頂層外交“停擺”和凍結的一年。安倍在堅持歷史觀的背景下,開展東亞外交,如果鄰國同意,就等于承認他的歷史觀。呂耀東表示,安倍政府發出的一切對話邀請都是暗含條件的,這些條件所包含的歷史、主權因素是中韓不可能接受的。
香港《南華早報》6日稱,抗議對已經決心否認過去的民族主義者沒有影響,在此情況下,最好的回應就是展現克制,同時對那些跟日本關系不錯的國家展開游說。日本《讀賣新聞》稱,安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為中國提供了批判日本的口實,弱化了日本和國際社會的聯系。日中關系已經陷入了二戰結束以來的最低點,并將持續下去。日本必須做好應對中國的各種心理準備,并通過強化日美同盟來增強安全保障。
眼下,日本外務省正忙著率先重新博得美國的信任。日本時事通訊社6日稱,日本政府向美國表態,負責籌備華盛頓至巴爾的摩之間磁懸浮建造工程的一半費用。《產經新聞》稱,對于日本來說,與美國修復關系是當務之急,否則很可能影響到奧巴馬4月訪問亞洲之行的訪日日程。日本派國家安保局局長谷內正太郎本月訪美,谷內訪美將成為試驗美國態度的試金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