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國《外交》雜志9—10月期刊發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安德魯•內森及蘭德公司高級研究員安德魯•司考貝爾合撰的文章“中國人如何看待美國”。該文選自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的《中國的安全尋求》一書,全文闡述了中國的崛起以及中美之間的恩怨糾葛,同時也提出了不少頗具創意和獨到的見解,并且有助于讀者理解美國重返亞太、南海危機和中日釣魚島爭端等國際熱點問題。
中國的利益和美國的影響
作者認為,中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其經濟規模、全球貿易以及軍事力量都使其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在全球各個角落都擁有利益的國家,并且被認為是唯一有能力威懾到美國全球霸權的國家。事實上,中國崛起已引起外界擔憂,文章認為中國會強壓鄰國并有朝一日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的霸主。因此,中國外交政策的最大挑戰就是要處理好與美國之間的棘手關系。對于自己日漸崛起及全球利益的形成,中國領導人也在揣摩美國到底是樂見其成,還是處處掣肘。文章表示,美國有時認為中國這個國家很神秘,但美國權力分散的政治制度和兩黨之間頻繁的權力交替,使得中國也很難確定美國的意圖。從過去幾十年中美兩國打交道的經歷來看,中國對美國進行摸底,不是毫無意義,而是事關重大。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感到意外,而中國人普遍認為,美國基于自身利益遏制中國的政治影響并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之所以持此觀點,不僅是基于對美國的了解,也是基于對國際體系及自身在其中的地位的認識,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源自中國自身的危機感。
作者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利益“四個同心圓”的說法。這種說法很新穎,且確較形象、準確,它突破了傳統的“國內利益”和“國際利益”的兩分法,也沒有簡單地羅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而是從不同范圍全面地概括了中國國家利益的不同層面。其中,第一個同心圓是中國管轄和聲稱擁有主權的領土。中國一直認為其政治穩定和領土完整受到外國勢力的威脅,所以必須保證內政不受干涉、安定不被破壞。但中國面臨少數民運人士、臺灣、西藏和新疆分裂勢力等問題,與鄰國也存在領海爭端。第二個同心圓是邊界問題。中國有14個鄰國,在過去70年,中國與印度、日本、俄羅斯、韓國和越南等五個鄰國發生過戰爭。第三個同心圓是中國周邊的六個地緣政治實體,包括東北亞、亞太、中南半島、東南亞沿海、南亞和中亞地區。其中任何一個地區都有著截然不同且復雜的外交和安全問題。第四個同心圓是更遠離中國的世界其他地區。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起才真正開拓和經營這些地區,以確保石油等物資的供應,拓展市場和投資,并取得更多的外交支持。
作者認為,中國的內政,美國干涉最多。臺灣的現狀,美國提供保障;中國的東海和南海地區,美國有最龐大的艦隊;中國的諸多鄰國里,美國都與之有正式或非正式結盟;現有的國際體系,美國是主要的倡議者和受益者。美國的這種無處不在,意味著中國如何看待美國,將決定其如何處理自身的安全問題。自尼克松總統1972年訪華始,隨后的美國歷屆總統都向中國表達了善意,每一屆美國政府都表示中國的繁榮和穩定符合美國的利益。然而,對于美國實際上的所作所為,中國領導人并沒有感到多少善意。無論是從傳統文化的角度,還是按照馬克思主義或現實主義的觀點,絕大多數中國專家都認為,像美國這樣的國家,一定會不遺余力地去維持和加強其全球霸權地位,并視其他國家維護自身利益的做法為美國安全的威脅。美國政策的兩面性不容置疑,一方面會使用甜言蜜語,為自己的行為貼上和平、人權和公正的標簽;另一方面又無意放棄全球霸主地位,不能容忍中國逞強做大,對于中國日益增強的實力,美國會想方設法予以打壓,拖中國的后腿,設置重重障礙。
美國對華政策的戰略包圍
文章認為,美國在全球部署軍事力量,在中國的周邊地區也是重兵壓境。美國的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無論是地理轄區還是兵力部署,都在美軍六個戰區司令部中首屈一指。它下轄32.5萬名軍人和文職人員、180艘艦艇、1900架戰機。其西邊的美國中央戰區司令部轄區從中亞到埃及,隨著反恐戰爭的開始,中央戰區司令部在阿富汗部署了數以萬計的兵力,并在吉爾吉斯斯坦獲得了空軍基地。美國還通過與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菲律賓、韓國等國的雙邊協定以及其他合作協定,使其在亞太的作戰能力大大加強。更重要的是,美國還部署了5200枚陸基、海基和空中三位一體的核力量。美國的這種軍事態勢,形成了對華“戰略包圍圈”。
但美國依然是中國最重要的市場,也是中國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和先進技術的來源之一,美國會不時打經濟牌來要挾中國。就在最近,仍有美國議員指責中國為增加出口壓低人民幣匯率而聲稱要制裁中國。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米特•羅姆尼還信誓旦旦表示,一旦當選就將認定中國操縱匯率。中國有些專家認為,美國及其盟國在軍事和經濟危機時會截斷中國在石油和鐵礦石方面的供應,美國海軍也會封鎖中國的海上戰略通道。美元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特殊地位使得美國有能力危害中國的經濟利益。
作者回顧了臺灣問題在中美兩國從打破堅冰到建立邦交中的曲折過程,介紹了兩國在1971—1972年、1978—1979年和1982年關于臺灣問題分別舉行的三輪談判。這三輪談判奠定了美國迄今為止對臺政策的“公報框架”,即《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2001年4月,喬治•布什總統同意向臺灣大規模出售先進武器,使得1982年的公報名存實亡。在此期間,臺灣完成了民主化的進程,使得中國統一戰略困難重重。當美中關系趨向和解時,中國領導人認為美國為了兩國關系正常化可能會放棄支持臺灣,在每一輪談判中,美國也似乎存在這樣的意向,但幾十年過去了,在中國看來,美國依然是中國統一的最大障礙。中國人不禁要問,為什么美國人對臺灣會如此情有獨鐘。雖然美國經常辯解這是為了保護忠實的盟友,但大多數中國分析人士都從骨子里看清了美國的真實意圖。他們相信美國是在利用臺灣問題來鉗制中國,老早就在打臺灣牌,給中國的崛起下絆馬索。
1979年美國通過《與臺灣關系法》,標志著美國國會在對華政策上自行其是,也使得中美關系更加復雜。1989年之后,美國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認為中國從一個逐漸自由化的體制,一下子又退回到了獨裁專制。蘇聯的瓦解,減少了美國與中國戰略合作的緊迫性,另外,日益擴大的美中經濟關系也開始出現摩擦,國會不斷通過決議,要求對中國實施制裁。與此同時,美國眾多的利益集團也對中國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中國的政治制度受到美國人權組織中民運精英的反對,中國計劃生育政策觸動了美國反墮胎組織的不滿,中國對教會的政策引發美國基督徒的抗議,中國低廉商品的出口使得美國勞工部門要求保護,中國在能源上對煤炭和大型水壩的依賴激起美國環保人士的抱怨,中國日益泛濫的盜版和侵權惹怒了美國影視界、軟件商和制藥業。這些具體的事件加劇了美國政界沸沸揚揚的“中國威脅論”。而上述言行,在中國人看來,不僅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更是對中國的威脅。
美國政策“軟硬兼施”的兩面性
作者承認,美國政府的聲明通常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向中國保證美國是善意的,另一方面又向美國公眾保證中國的崛起不會威脅到美國的利益。這種兩面性的政策被中國人認為是軟硬兼施。比如2005年,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佐利克代表小布什政府發表對華聲明,他向美國國內承諾美國“將不會允許任何軍事挑戰,防止出現地區霸權或任何針對美國或其友好國家的敵對行為”。但與此同時,他又解釋中國的崛起不算是一種威脅,因為中國“不尋求極端的、反美的意識形態宣傳”,“不認為中國與資本主義水火不容”,“不認為中國的未來是要推翻現有的國際秩序”。他表示中美兩國可以建立“合作關系”,但又稱這種合作是有條件的。奧巴馬政府采用稍微委婉的方式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2009年9月,在首次發表的對華政策演講中,副國務卿杰姆斯•斯坦伯格談到了“戰略性相互確保”。他說,“正如我們和盟國都明確歡迎中國成為一個富有和繁榮的強國,中國也必須對外確保其發展和日益的全球作用不會犧牲其他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中國要“確保自己的強大不會構成威脅”,中國要“增加軍事透明度,以使亞洲和世界其他國家了解其意圖”,“要尊重法治和普世價值”。
中國人認為,美國逐漸改善對華關系,不是出于理念,也不是出于慷慨,而是想從中國的經濟開放中得到好處,從投資中撈取豐厚的回報,享用中國商品的物美價廉,借用中國資金支持美國的貿易和緩解財政赤字。在享受中國盛宴的時候,美國的政策制定者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忽然認識到中國崛起的危險性。從這種意義上來講,美國對中國的融入政策是失敗的,這也印證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1991年提出的“韜光養晦”戰略的正確性。中國的強大勢不可擋,美國的對策無計可施,美只能是要求中國按美國的條件進行合作,對中國施壓,軍事上設防,政治上造勢。
中國不會在近期就挑戰美國,雖然美國已有衰落的跡象,但是未來幾十年美國依然是全球的霸主。另外,隨著中美兩國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進一步加深,軍事上的打擊將使彼此都不能幸免。正是這種糾結,使得兩國在一定時期內有望合作,相互的提防使得相互的合作變成當務之急。
作者建議,中美之間應建立一種新的力量平衡,既保持現有的世界秩序,又賦予中國更大的角色。美國應該鼓勵中國接受這種新的力量平衡,劃定美國的安全利益范圍,同時又不威脅中國的自身利益。隨著中國的崛起,它必然會擠壓美國的力量,試探美國的底線,而美國也一定會作出反應,限制中國力量的膨脹。美國的策略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而不是擺出一副好戰的架勢。美國鷹派關于貿易戰和戰略競爭的言論必然引起中國的擔憂,不利于中國致力于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將這種過激的言論付諸實踐也是不現實的,其后果必然是割裂兩國間互惠的經濟關系,加重圍堵中國而造成的負擔,并最終會迫使中國走向對抗。
作者呼吁美國尤其要在兩個方面有決心凸顯實力:第一,保持在西太平洋地區包括在中國的東海和南海的軍事優勢。美國要繼續加強軍事實力,保持地區性軍事同盟,毫不猶豫地應對挑戰。美國應向中國表明,美國的這種做法是為了共同利益達成平衡,而不是要威脅中國。其次,針對中國試圖重新改組國際機制的努力,美國要堅決反對,因為那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不利于美國長期保持西方世界的穩定性。
作者認為,在亞太地區,中國的影響力還不如美國;在世界范圍內,中國更不可能與美國平分秋色。除非美國主動撤出,否則中國不可能統治世界;除非美國放任自流,中國才有可能成為美國和世界的威脅。對美國而言,正確的對華政策源于國內,美國要保持軍事上的再造更新,加強與其盟國和其他大國的相互關系,加大對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保護知識產權免受侵害,重新贏得世界各國人民的尊重。只要美國能解決好自身的國內問題,并堅守自己的價值觀,美國就一定能夠應對好中國的崛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