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保釣”的軍事斗爭問題
——兼評金燦榮先生講演:《釣魚島危機背后的中美日三國博弈》
史威
引言
1 1970年代發端于臺、港澳與海外的“保衛釣魚島”(以下簡稱“保釣”)運動,曾被稱之為海外的“五四運動”。若把兩者作一比較,倒也有幾分相似之處。首先,兩者都是偉大的愛國運動,其鋒芒都是指向帝國主義、霸權主義。雖然,“保釣”運動前期由于其地域和人員構成等因素,與席卷全國、由知識分子發展到有廣大工農群眾參加做主力軍、終于探索到一條真正使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光輝道路并取得輝煌成就的“五四運動”相比,尚有其難以避免的局限性,但低估其偉大的歷史與現實意義,無疑是錯誤的。第二,兩個運動的起因都是外國強權把本屬于中國的領土,不顧中國人民的反對,撇開中國政府,私相授受給日本。不同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和日本同為戰勝國;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是戰勝國,日本是戰敗國。因此,把戰勝國中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私相授受給戰敗國日本(雖然加了個“但書”:轉交的是“行政管轄權”,不涉及其主權歸屬),比把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殖民主義權益轉給當時的戰勝國日本,更為荒謬。另一個相同之處是這兩次愛國運動的先鋒,都是知識分子。由于歷史的政治的種種原因,在臺、港和海外,“保釣”運動都曾經歷過各種各樣、不同程度的曲折。對于“保釣”的勇士們,尤其是寶島內與海外的一些老“保釣”,包括留美學人中的老“保釣”,對他(她)們在異常艱險復雜困難的境遇中,始終不渝地堅持愛國主義立場,為保衛祖國神圣領土而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再一個相同之處是:運動發展起來以后,運動內部都呈現出左中右分化的趨勢。更由于“保釣”運動前期的積極分子,主要來自臺、港和與海外,由于歷史的、現實的、政治的、文化的多種原因,“保釣”運動呈現出認同與歧義、相向與相背、趨同與分離交互并存等復雜情況。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是,原來的一些“保釣”人士,現在連兩岸合作“保釣”的事也不積極、甚至不愿做了。即使如此,中國人民,包括所有堅持愛國主義立場、決心把“保釣”運動進行到底的新、老“保釣”志士們,也有志氣、有決心、有能力,責無旁貸、當仁不讓、攜起手來、義無反顧地完成“保釣”的歷史使命,決不負民族的重托。
2 如果我們從更為廣闊、宏大、深遠的歷史和現實的視野來認識這場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我們就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在中國固有領土上做文章,其著眼點決不在那一地一島,而是要阻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使中國再當它們“三百年殖民地”(西方制作的一個政治“明星”語)。因此,這是一場復興與復辟的斗爭;并且,隨著這場愛國運動向前和向更廣闊和縱深方向發展,它的主戰場由臺、港、海外轉到大陸,運動的主力軍轉到大陸人民為主體(去年9月大陸十多個城市爆發的“保釣”愛國大游行,更是突顯了這場斗爭是一場復興與復辟的斗爭的主題);斗爭的形式由民間自發的游行示威、乘船登島等上升到民間與政府互動的政治的、外交的、經貿領域的斗爭,以至發展到有正規軍對抗的軍事斗爭形式,實在是合乎邏輯的歷史必然。所以會發展到由正規軍直接對抗的斗爭形式,這完全是由侵略者妄圖用武力侵占我國神圣領土釣魚島造成的。
3人民網2012年11月30日訊: 據日本共同網消息,美國參議院全體會議29日決定,在201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加入補充條款,明確規定釣魚島是《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對象。該補充條款還指出:“美國對釣魚島最終的主權歸屬不持特定立場,但認為其處于日本的管轄之下”。這就是說,美國將在必要時,使用武力,以支持日本對釣魚島的“管轄”。更露骨的是,洋大人已經在媒體上,公開談論如何對中國實施“可以一擊致命的‘癱瘓式’戰略打擊”包括“轟炸北京”了。面對美日強大的軍事壓力,有些愛國者包括一些“保釣”人士,未免有所疑慮:釣魚島何日才能回到祖國懷抱?如何評估這場斗爭的發展趨向與結局?本文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
我們的態度
4 中共習近平總書記接任后,視察的重點,除了訪貧問苦,就是軍隊的有關單位,包括海陸空軍、二炮等,還有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鼎新機場等。去年12月在視察廣州戰區時他指出:“要牢記,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必須按照打仗的標準搞建設,抓準備,確保我軍始終能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今年1月28日,在18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上他更特別強調:“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這就是在莊嚴宣告:頂天立地的偉大的中國人民,有志氣、有決心、有能力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決不會在任何霸、強權的壓力下屈服,決不吞下任何外部敵對勢力強加給我們的包括妄圖侵占釣魚島在內的一切“苦果”!
“精英”的“高見”
5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條件做到這一切呢?能不能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呢?中共18大以后,許多愛國者看到了新的希望。對此,“精英”們的回答卻是否定的。其中一個代表人物,就是中國人民大學外交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去年9月17日,他在《鳳凰衛視 • 世紀大講堂》上,發表了一個講演:《釣魚島危機背后的中美日三國博弈》,比較系統地發表了他的見解。我們所以以他的這次講演為討論對象,是因為他這個講演所表達的見解,在并不是漢奸的“精英”們中間,頗具代表性。請看他在講演中是怎么分析中美綜合國力比較的----------
大陸的實際力量應該是非常大的,大家要知道我們現在雖然GDP是美國的百分之四十五,這是按照匯率算。但如果按照購買力評(平)價算,我們是肯定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而且我們的GDP當中的肌肉比美國好,那就是我們制造業總量超過美國,而且按照低估人民(幣)這個價格算。我們實際上看國力(應)看重這五大指標,因為這五大指標是最后要打仗的時候管用的。
第一個指標就是糧食,因為我們有吃的,這是最過硬的,那么這個指標,我們中國現在是五點三億噸,美國是三億噸,雖然美國其實因為人少它余糧還比我們多,但我們中國夠用。 第二個指標是煤,煤是最廉價,到處可以找到的,這個中國可是不得了,中國三十八億噸,美國是八億噸。第三個指標是鋼,因為鋼是所有工業的糧食,工業沒有鋼就餓死了,那么鋼大家聽起來應該感到恐怖,中國是七億噸鋼,美國是九千萬噸。在人類兩百多年的工業化歷史上,除了中國沒有任何國家的年鋼產量達到過兩億頓,而我們中國輕輕松松兩億、三億、四億、五億、六億、七億,我們的鋼產總能力將近九億噸,這是非常非常罕見的。還有一個就是發電量,2010年中國工業制造業總值超過美國,同年中國的發電量超過美國,這是非常偉大的一個事情。最后一個就是道路,就是物流,就把你這些資源流起來,物流,中國現在高速公路跟美國齊平,都是八萬公里。然后中國的高鐵大家知道,占世界百分之六十以上,所以很肯定的講這五大指標現在中國全面占領了。
我們聽到金先生講的這些,老實說,還是很受鼓舞的。問題是金先生一講到“以中國目前的實力能否抗衡美日同盟?”的問題時就走樣了。請看他是怎么講的:
目前不要說美日同盟了,我覺得美國,我們跟它比還是有差距的,我覺得目前美國的力量是三層次力量,這個大家要清楚,一個力量就是美國本身的綜合國力,美國本身綜合國力是非常強大的,比如說GDP,這是我們中國很重視的指標,GDP它還是我們的一倍多一點,我們是它百分之四十五。然后軍事力量,我們從軍事開支講,它七千多億我們一千億,它是我們七倍。現有裝備它十一個核動力航母艦群,我們一個常規的還沒有呢,對不對,軍事上差距比經濟上更大一點。然后大家都知道它科技實力非常強,美國的科技實力還是世界上最領先的,這是硬實力方面。
總而言之,按金先生的意思,“不要說美日同盟了”,就是單說美國,就硬實力對比而言,中國也不是“個”。特別是軍事方面,“差距比經濟上更大一點”,是七比一,甚至是十一比零。既然在“硬實力”方面,中國根本沒法和美國抗衡,現在人家硬是要中國“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包括侵占釣魚島)”,我們該怎么辦?
金先生在前面還講得頭頭是道,“大陸的實際力量應該是非常大的”,并且很有實際內容;可是到后面,一講到“抗衡”,為什么就走了樣,變了味兒呢?“謎底”也不難找。原來他講的“大陸的實際力量應該是非常大的”,大都是屬于低端產品、基礎設施。至于屬于“硬實力”的“龍頭”高科技方面,金先生卻只字不提。所以,金先生前面說“大陸的實際力量應該是非常大的 ”,后面又說跟人家山姆大叔比,根本不是“個”。矛盾嗎?不矛盾。金先生在這里用的是中國文人們慣用的“先揚后貶”的老譜。因為,身為國際關系領域的專家,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奧巴馬總統就曾經說過“中國還制造出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他難道不知道信息技術在現代科技前沿所具有的“龍頭”地位和作用?難道不知道在分析科技實力方面絕對不應忽視這個“龍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他為什么對此避而不談呢?除了是用的“先揚后貶”的老譜,還能有什么別的解釋?當然,我們也不是僅僅根據奧巴馬一句話就否定中美之間在高科技方面的差距,而是說,差距并沒有“精英”們渲染的那么大,大到跟人家比根本就不是“個”的程度。
讓我們再想一想,如果一個人要貶損中國,是一上來就把中國說得一無是處,一塌糊涂,然后再說中國根本就沒法和美國相抗衡;還是一上來先恭維中國一番,然后再說,不過,跟人家美國比,還真不是“個”:兩種說法,哪一個聽起來更顯得“客觀”,更有欺騙性?
本來,如果把金先生在前面對中國硬實力的陳述和對中國在高科技方面的突飛猛進與相應的成果結合起來、綜合起來,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應該是很有正面意義的。可是,金先生沒能這樣做,而是做了另外一篇文章。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6 既然金先生對中美雙方的綜合實力的對比,作了如上的分析。那么,根據這種分析,他所提出的收回釣魚島的方案或思路又是怎樣的呢?
釣魚島問題怎么解決,我個人想法是這樣,釣魚島問題以后會放到沖繩問題的框架里面解決。因為沖繩它是,我前面講到過,根據那個《波茨坦公告》第八條,沖繩地位是未定的是不是,你說這個釣魚島屬于你們家的沖繩,我說沖繩本身有問題是不是。所以釣魚島問題我估計再過個十年,應該是在更大的框架里面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可以就釣魚島問題做一些動作把它控制住,但以后解決我想要跳出釣魚島看釣魚島,用更大的戰略框架,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我相信這一天會到來。
金先生的意思是,有了10年或更多的時間,做到“GDP超過美國”,實現“軍事現代化”,并且“中國這十年不出事”,能“把它(釣魚島)控制住”;到那時,中國就可以“實力地位”“談判”解決釣魚島和沖繩問題了。在此之前,金先生的“錦囊妙計”就是一個字:“拖”。在這里,他給我們“畫”了一個很大的“餅”,把釣魚島、沖繩都包括進去了;的確,這個“餅”很好看,也很好吃;不過,我們現在吃不到,須待10年以后。其實,金先生在這里抄襲的是當年“蔣委員長”“攘外必先安內”的“老譜”。問題是,“外”豈能等你“10年”把“內”“安”好了再去“攘”它?不等10年它就先動手“揍”你了。這是歷史。而“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啊。
至于金先生說的“我們現在可以做一些動作把它(釣魚島)控制住”,請問,如果“實力不如人”,在軍事上跟人家是“一比七”或“零比十一”,怎么能“做一些動作把它(釣魚島)控制住”呢?人家不讓你“控制”,怎么辦?這不是空口說白話、癡人說夢嗎?
金先生“高見”的實質
7 毛澤東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金先生則認為,力量的對比,主要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避而不談“人力和人心的對比”。按金先生的說法,在朝鮮戰爭的時候,論“經濟力”和武器裝備方面,中國與美國的差距,比現在要大得多,可以說中國居于絕對劣勢。可是,我們為什么能把侵略軍從鴨綠江趕到三八線呢?用金先生的“理論”,是根本沒法解釋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證明,正確的是毛澤東思想,而不是西方的“唯武器論”。
習近平說,“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按金先生的說法,中國的軍力和經濟力現在根本沒法和人家抗衡;如果“戰之”,必敗-------雖然他沒有明說。
就雙方力量對比而言,我們可以告訴金先生的是,就“人力”言,美日加起來也沒法和中國比。就“人心”言,它是由戰爭的性質決定的。我們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反侵略,是為了民族的復興;它們是赤裸裸的侵略,妄圖在中國搞復辟,使中國重新淪為它的殖民地。這就決定了人心之相背。“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8 話說回來。金先生的“要害”是把一場侵略與反侵略、復辟與復興的原則斗爭,看成近現代史上列強之間的“大國博弈”。由于對客觀事物的性質判斷錯了,由此就會生出一系列的錯誤判斷。這恐怕是金先生學術思想中的致命硬傷。這在一些喝過洋墨水的“精英”中間,恐怕也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當然,這也不僅僅是“精英”們自己的問題。問題是有人給其提供了“表演”的“舞臺”。請想一想:如果總是請金先生這樣的“精英”給13億中國人民“上課”,我們的“軟實力”如何能比得過人家。正當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抗衡咄咄逼人的侵略的時候,如果主流媒體、門戶網站,總是把習總正氣磅礴之言“邊緣化”,任由“精英”們一再放出“無力抗衡”、“抗衡不得”、“抗之必敗”的投降主義空氣,后果將是什么?
9 近來還有一種說法:“我們決不能主動挑起海上爭端和沖突。”我認為,此說不妥。因為,自從日本悍然“宣布”把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國有”以后,它們就是事實上已經“開”了“第一槍”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為維護領土、主權采取的一切必要行動,都是合法的、正義的,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主動挑起海上爭端和沖突”的問題。
地緣因素在戰爭中的作用
10 讓我們再回到“保釣”的本題上來。下面先以“純軍事觀點”,從兩個方面來評估“保釣”所面臨的軍事力量對比問題。這兩個方面是:
一、 如何科學地評估地緣因素在戰爭中的作用;
二、 以發展的觀點看海戰的形態與方式的演變。
茲分述之。
11 在朝鮮戰爭后來的停戰談判中,美方代表為了給自己賴在南朝鮮不走、拒絕撤軍找借口,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如果戰事再起,你們(指中國人民志愿軍)只要跨過一條江(指鴨綠江),我們卻要跨過一個洋(指太平洋)。”從軍事觀點看,這里講的就是地緣因素在戰爭中的作用。“一條江”和“一個洋”,在軍事上,意味著什么?它首先意味著補給線的長短。補給線在軍事上的意義:第一,它意味著戰爭的“成本”。或曰,現代戰爭是打經濟、打后勤。而補給線之長短意味著為維持補給線所付出的代價,包括人力、物力、軍費開支以及可能遭到的敵軍對補給線的襲擊所造成的損失等。就運送現代化的常規武器裝備言,跨過一條江和跨過一個洋是有很大區別的,這是毋庸贅言的。第二,它意味著補給的時效。在戰爭中,時間就是勝利。因此,補給線越長,越不利于爭取時間。第三,它會影響到戰爭的進程甚至結局。圍繞著補給線的爭奪,往往會成為兵力配置和戰役的組成部分;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就是通過長途奔襲,火燒烏巢糧草,斷了袁紹的后勤補給,才打勝的。總之,補給線越長,越是不利。反之,越是有利。
地緣因素在戰爭中的另一作用是,它可以成為武器功能的倍增器,也可能是武器功能的衰減器。舉例來說。在金大中任總統時,美國曾要他購買愛國者導彈,被其婉拒。因為他認為,漢城(當時名)距三八線很近,對方導彈打過來,只有短短幾分鐘的預警時間,實際上沒有多大作用。不想花這個冤枉錢。這就是說,地緣因素是北方導彈性能的倍增器;而對愛國者導彈來說,則是其戰斗功能的衰減器。
12 現在讓我們回到中美軍力對比問題上來。有資料說,美軍擁有9000輛坦克;而中國只有7000—8000輛。看起來美軍的坦克比中國多。但是,美軍有多少坦克能跨過太平洋或其他海洋、陸上通道運到中國周邊地區來?所以,只要稍具常識,都不難理解,實際上還是中國能有效投入的比美軍多。這就是地緣因素起的作用。再以航空母艦為例。金先生說中美是0:11 。但是,當美國的航空母艦開到其艦載機活動半徑可以覆蓋到中國沿海地區的海域的時候,中國沿海地區至少比美國可能開來的航空母艦多一倍陸基的機場的戰機活動半徑亦可達至美國航空母艦活動的海域。在這種況下,在一定意義上,中國一個陸地機場就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這就不是0:11,至少是20:11 了。這也是地緣因素起的作用。因此,金先生拿航空母艦之數量對比來反映中美軍力的對比,至少是不準確的。關鍵是他忽略了地緣因素在戰爭中的作用。
13 表面看,地緣因素是自然因素。實際上它是被政治因素制約的。中國對美國所以擁有這種地緣優勢,關鍵是中國的軍事力量是用來維護自己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不是用來去侵略別人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反過來,美國所以沒有這種地緣優勢,是它總想著侵略別人,總是充當“世界警察”,今天打這個,明天打那個的霸權主義本質所決定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一些主流媒體,總是撇開地緣因素,片面地夸大美國的軍事力量。它實際上是在執行心理戰的“使命”。侵略者發動心理戰的目的,就是要消滅被侵略者的抵抗意志。當“無力抗衡”、“抗衡不得”、“抗之必敗”的空氣彌漫在被侵略國家的整個社會之中的時候,侵略者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了。因此,它在宣傳手法上,必須把“地緣因素在戰爭中的作用”緊緊地捂住,鎖在“黑匣子”里。因為一旦它被放出來,霸權主義所自吹的軍事優勢就要大打折扣。面對中國這樣的對手,它不但不是優勢,而且必然淪為劣勢。這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這里補充一點。我們作了上述分析之后,并不是要由此引伸,認為金先生是在執行人家“心理戰”的使命。不是這個意思。我寧愿相信,金先生所以在評估中美軍力對比的時候,只字不提“地緣因素的作用”,是其書生“紙上談兵”的弱點所致。他是在“虛擬的空間”里談兵,并沒有落到實地。因為一落到實地(包括領海、領空等),就不能不涉及具體的實在的“地緣因素”。一旦是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理研究問題,他就不會得出0:11的離譜結論了。關于“地緣”因素在圍繞著釣魚島的軍事斗爭中的作用問題,我在后文中還要進一步討論。
以發展的觀點看海戰的形態與方式的演變
14 從世界海戰史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和以后一段時期,海戰的基本的、主要的形態和發展方向,是巨艦大炮對轟。如當時的卑斯麥號、威爾士親王號等戰列艦,噸位都在4萬噸以上,艦炮口徑達460毫米。當然,這只是主要形態,不排斥其它海戰方式。如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有些戰艦就是被日方魚雷擊沉的。到二戰前后,情況有了變化。這種變化或變化趨勢主要是:
1)炸彈代替炮彈,成為海軍或海戰的主要(不排斥其它)火力;
2)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的主要(不排斥其它)作戰平臺;
3)制海權被制空權制約。
典型戰例是1941年12月,4萬多噸的英國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由于編隊的航空母艦無敵號沒有跟上,在新加坡附近海域,被由西貢起飛的86架日本海軍陸上轟炸機擊沉。這件事說明,沒有制空權,戰艦的噸位再大,也沒有制海權。后來的太平洋海戰,美日雙方主要的海戰平臺是航空母艦。而航空母艦的威力,不在炮彈而在炸彈。當然,由于航空母艦本身缺乏自衛能力,消耗量巨大,自身缺乏補給能力,它還需要一些戰斗艦只和補給艦只配合,共同組合成一個戰斗集群。
回顧歷史,美國所以在1941年12月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中吃了大虧,除了對當時日本的戰略動向判斷有誤,從軍事上總結經驗教訓,恐怕可以說,對海戰的這種新形態、新方式、海軍發展的這種新趨勢,認識不足,沒有跟上形勢的發展,應對不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15 現在的問題是:今后海軍和海戰的發展方向,還是以航空母艦為主要作戰平臺嗎?
赫魯曉夫說過:“航空母艦是什么?航空母艦就是活動著的靶子和浮動著的鋼鐵棺材、死亡棺材。”他的意思是說,在遠程火箭技術日益發展的當代,航空母艦已經過時了。他這個話,在當時有些“吹牛”的成分,因為,在赫魯曉夫當政的時候,蘇聯還沒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現在俄國已經有了。而中國,除了有自己的北斗,已經發展出一些專門對付航空母艦的導彈系統,包括東風—21系列的某種型號。----------
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國的兩艘航母對中國進行了威脅,并把艦隊開到了離中國領海200海里的地方。那么,后來它為什么又突然撤走了呢?公開的傳說是當中國的核潛艇從美國人的衛星監視下消失了不久后,美國人的航母才撤的。
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人知道了另一個他們最不喜歡的消息。
美國的航母為什么急忙撤到那么遠的地方呢?因為他們害怕中國的導彈!什么導彈?就是大家一直在談論的彈道導彈。大家都知道東風-21導彈,后來東風-21發展到了丙型,就是“打航母型”。用彈道導彈打航母要解決三大技術關鍵:一是監控,二是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前和再入大氣層后的制導,三是彈道導彈進入目標區后的導引。美國人得到的情報是:中國已經解決了三大關鍵的全部問題。
-------節錄自香港《鏡報》月刊2007年8月號:《美國航母救得了“臺獨”嗎?》《參考消息》轉載。
如果再把航空母艦與彈道導彈作一比較,航空母艦的局限性就看得更明顯了。
用中遠程彈道導彈打航母比用航母的艦載機攻擊對方,在效費比特別是簡便實用上,要優越得多。用導彈打航母,從鎖定目標到發射,頂多不過幾分鐘的時間。而艦載機無論多么先進,其速度也絕對比不上導彈(史注:還不算起飛的時間)。
-----同上
美國有政客說,如果誰把我們的航空母艦擊沉,就等于向美國宣戰。這不僅說明,美國人不僅知道別人有能夠擊沉其航空母艦的技術,而且承認自己沒有辦法躲過對方導彈的攻擊,所以圖窮匕首見,以“等于向美國宣戰”相威脅。其實,如果美國不把航空母艦開到人家家門口,心懷叵測,圖謀不軌,人家為什么要打你的航空母艦呢?如果你要用航空母艦攻擊別人,卻不許對方自衛反擊,豈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有是理乎?我想(僅僅是“我想”):中國專門用來對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彈道導彈,數量可能不多;但對付10艘、8艘的,恐怕還是綽綽有余的。又:
據中評社北京(2013年)3月6日電: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莫斯科大學世界政治系主任、俄聯邦安全會議第6任秘書科科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年來在對抗航母戰斗群方面實力大幅增強的中國,今后將會成為美國的最大問題。
俄專家認為,中國在對抗美國航母戰斗群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最近5年來已經發生質變。中國研制出了大量無須使用核彈藥就能殺傷美國航母戰斗群的先進兵器,首先是各種射程的彈道導彈,同時還投入非常多的資金完善信息交通基礎設施,保證提高殺傷兵器的命中精度。
16 其實,以美國“智庫”之人才濟濟,焉能沒有人看出航空母艦這種顯而易見的落后于時代的局限性。好象有人已設計出另一種可以取代航空母艦的海上作戰平臺。問題是航母戰斗集群,是一塊特大的“肥肉”,牽涉某些軍工集團的利益。在美國,一涉及某些寡頭利益集團,明明是對眾人有利之事,也不好辦、搞不下去。禁私人擁槍,就是一例。
不過,最近有報道說,美國由于財政赤字龐大,負債累累,決定裁掉4艘航母。美海軍原來是根據“航母是海上作戰主要平臺”的傳統觀念,組建若干以航母為核心、包括潛艇(核潛艇)、神盾艦(用以加強防空)、驅逐艦、護衛艦、獵潛艦、掃雷艦、補給艦等在內的航母戰斗集群作為其基本構成。但是,現在美國決策者似乎認識到,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和軍事尖端科技的突飛猛進,由于航母戰斗集群自身的弱點:異常龐大、釋放的信息量特大,無法隱身,不管配置多少防空、防潛的力量,也難逃成為對方科技含量高的精確制導武器的靶子,許多情況下派不上用場,故決裁掉一部分(4艘);留下幾艘,用來對付敘利亞、伊朗等缺乏對付航母有效手段的國家。若留得太多,用來對付擁有專門打航母銳器的國家,再多也不濟,反而會成為人家的靶子。這是人家在戰略上的考慮,有其高明之處。如果裁掉4艘航母真的付諸實施,切勿認為這將嚴重影響美國海軍的戰斗力。如果那樣認為,將是一個誤解或錯誤。
17 總之,海軍以航空母艦為主要作戰平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一點日益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或接受。接下來的問題是:新時代、新形勢下,海軍、海戰的主要形態、發展方向又是什么呢?我提出以下三點供參考或討論:
1) 海軍的主要火力由炸彈變為導彈(不排斥其它);
2) 海戰平臺由航空母艦為主變為多元化;
3)制天權、制信息權、制電磁權是信息時代戰爭的主要特征,它將制約制空權、制海權,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這個問題,我將在后文中作進一步的討論。這里先就上述第二點作點說明。在現在與未來一段時間,大型水面艦只仍將是海軍作戰的主要平臺之一,但非唯一。潛艇亦是“多元化”中的一 “元”。由于其具有很好的隱蔽性和實施攻擊的突然性等“特異功能”,就成為海軍的一個重要作戰平臺。隨著核動力潛艇的出現,由于其航程比許多非核動力的大型水面艦只還要大,作為導彈發射平臺,它比常規潛艇要優越得多,它已經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海軍作戰的另一個主要平臺。由于現代海戰的主要火力不是炮彈、炸彈而是導彈,幾百噸左右的、在近海能夠大顯身手的、尤其是具有隱身功能的導彈快艇,亦是這“多元化”中不可忽視的一“元”。小噸位的炮艇打大噸位的水面艦只,除極個別特例,一般地說,是不可能取勝的;但是,小噸位的導彈快艇打大型水面艦只,確是可以實現的。在這里,決定因素不是其噸位大小,而是其裝備的導彈威力如何、戰場是否在其有效戰斗航程之內。隨著現代科技的日益進步,導彈的威力將越來越大,而其體積、重量將越來越小。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中國海軍的歷史上,就有過魚雷快艇擊沉大艦的光輝戰績,把魚雷換成導彈,就更能創造小艇擊沉大艦的戰績,進一步改寫海戰史。可笑的是,某些西方“智囊”,囿于其傳統的海軍、海戰觀念,在“分析”美、日與中國海軍的力量對比中,過分看重大型水面艦只在海軍中的比重和作用,往往忽略中國海軍所擁有的數量很大的潛艇與導彈快艇群。這是很不靠譜的,適足以證明其觀念之陳腐。如果把中國的潛艇部隊與導彈快艇群計算進去,如果戰場是在第一島鏈之內,可以肯定,優勢和主動,不在美日,而在中國。當然,霸權主義所以往往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低估中國人民的力量,不能正確估計雙方力量對比,主要是由其反人民的本質決定的,并不僅僅是由于其觀念上的陳腐。
話說回來。金先生在講到中美軍力對比的問題,特拿航母說事,已經很不靠譜;以0:11 反映中美軍力之差距,就更離譜了。人家自己都已經覺悟到航母落后于時代的局限性,一下子就砍掉三分之一強,金先生還拿0:11的老皇歷說事,適足以說明其學術思想之陳舊與抱殘守缺。
為什么是“局部”或以下規模的戰爭或低烈度軍事沖突?
18下面我們就進一步討論,如果圍繞釣魚島發生了沖突,它是否會愈演愈烈,最終失控,釀成中美之間的一場核大戰呢?我的答復是不會。請看我在《解析中國核武之“謎”》(載《海峽評論》今年2月號)一文中得出的結論:
在核武領域(中美之間)的戰略平衡(注:以下簡稱“核平衡”),業已形成。雖然平衡反平衡之間的鬥爭一直存在、今後還將繼續,並將愈演愈烈,但是可以肯定,時間不在霸權主義一邊。也許有人會問,得出這麼個結論,對於中美關係,對於中美兩國人民,有什麼意義呢?意義可大呢。首先,只要在核武領域,中美之間保持的戰略平衡不被打破,兩國之間的核大戰就打不起來。因為打起來沒有贏家。別看霸權主義及其走狗嚷嚷得很兇,近來更揚言把中國「炸回石器時代」,是嚇唬人的。它付不起打一場核大戰的代價。不過,如果有走狗錯誤地估計形勢,甘願為主子火中取粟,打一場代理人戰爭,那倒是可能的。這個問題,容另文專題討論。
有些愛國人士說,如果真的實現“核平衡”,那真是太好了,當然應該鼓掌;問題是,這是真的嗎?還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夢”?有此疑慮,恐怕半是由于事涉國家高度機密,信息不透明;半是由于被霸權主義搞心理戰,極力貶低中國的核反擊能力的欺騙宣傳所誤導。一旦中美關系出現某些緊張跡象,霸權主義的走狗們就如沉渣泛起,在大陸各門戶甚至主流網站上活躍起來,叫嚷什么“中國的核武器與美國根本不在一個檔次”呀,居于“絕對劣勢”呀,“根本沒有資格跟人家打核戰爭”呀,打起來“不堪一擊”呀,如此等等。
霸權主義發動這種心理戰的基調,集中到一點,就是根本否定中美之間在核武領域業已達到基本的戰略平衡,從而消解中國的抵抗意志,在美國的核威脅、核訛詐面前,繳械投降。
其實,為了弄清楚這個“核平衡”的客觀實在性,我們只要根據事實,認真地思考以下三個問題,也許就可以開竅了。
1) 為什么俄國人在擁有1億噸鋼的年產量的時候,能夠與美國達到這種基本的“核平衡”,為什么中國在擁有6-7億噸鋼的年產量的時候,卻做不到呢?有這個道理嗎?難道中國人比俄國人苯嗎?
2) 為什么俄國人在電子信息技術方面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的時候,能夠做到這種基本的“核平衡”,為什么中國在電子信息技術方面與美國的差距并沒有那么大,卻做不到呢?有這個道理嗎?難道中國人比俄國人苯嗎?
3) 在歐亞大陸,任何一個軍事強國,如俄、中,不管其常規軍力多么強大,也對擁有兩洋屏障的美國構不成任何有效的威懾力,唯一具有這種威懾力的,就是戰略核武器。要不受美國霸權主義的威脅,欺侮,訛詐,必須集中力量,盡可能快地與美國達到這種“核平衡”。這個道理,難道只有俄國人懂,中國人不懂嗎?有這個道理嗎?難道中國人比俄國人苯嗎?
我想,任何一個熱愛祖國的炎黃子孫,只要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是會弄清楚這個問題,不做人家“心理戰”俘虜的。
19 再看一看近來發生的事情,我們也許就更有信心了---------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中國已經進行了5次洲際彈道導彈試驗,這是非常罕見的”。12月4日,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根據美國軍方情報人員的消息報道稱,中國于11月30日再次試射了一枚公路機動型東風-31A導彈。
美國國際戰略評估中心中國軍事問題高級研究員理查德• 費舍爾表示,從射程上來看,如果中國從位于青海的地下基地或發射臺發射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那么這種導彈或許能夠攻擊到位于美國中西部的北達科他州的洲際彈道導彈基地。
根據美國情報官員的說法,中國軍方從今年7月底到8月底進行了四次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其中,最后一次發射了一枚新式的公路機動型洲際導彈,美國情報部門根據相關監測數據認定這是一枚東風-31A型洲際彈道導彈,是從山西某個航天和導彈測試中心射向西部某地。
但是令美國情報機構沒有預料到的是,僅僅過了三個月,11月30日中國軍方又試射了一枚公路機動型東風-31A導彈,這款導彈能夠搭載核彈頭攻擊美國的本土。
----------米爾社區 > 軍事 > A1 > 正文:
白宮徹夜未眠:中國史無前例連射5枚洲際導彈!
發帖者:米壇天下
發帖時間:2012-12-14 11:19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中國已經進行了5次洲際彈道導彈試驗”,這可是兩個核超級大國也未曾有過的大手筆。如果只有少數家底,會這樣干嗎?其威懾力是不言自明的。記得曾有幾個洋大人當著中國國家領導人的面這樣說過:“你們只有20或25枚導彈能夠打到美國,如果我們築起盾牌,你們就無能為力了。”(〔美〕羅伯特 • 勞倫斯 • 庫恩:《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中譯本第379-380頁。)我在此處引用此言,有立此存照的意思;讓炎黃子孫記住:時至21世紀,洋大人曾經用怎樣的語言侮辱中國。他們曾是何等的狂妄與無知!我早就撰文指出,所謂“20-25枚”之說是一個騙局,甚至是一個世紀大騙局。現在我們進一步討論“如果我們築起盾牌,你們就無能為力了”的問題。請看下面的報道------------
據人民網北京2002年4月8日電:“據今天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中國的‘神舟3號’宇宙飛船3月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后,美國有關方面立即組織力量追蹤。但英國權威軍事刊物《簡氏防務周刊》評論說,在發射成功10小時之后,才得到‘神舟3號’的軌道信息,‘這使美國感到某種程度的失望。’報道說,導致美國空間公司沒有及時得到中國宇宙飛船的軌道信息的原因之一是飛船在發射數小時后進行了變軌操作,后期軌道較之初始軌道明顯變低。”
---------美國《僑報》2002年4月9日A2版
當時太空在軌衛星約750顆,約80%即約600顆為美國所有。擁有如此雄厚的太空實力的美國,為什么10個小時都追蹤不到“神州3號”的軌道信息呢?追蹤衛星軌道不會比追蹤洲際彈道導彈的更難吧。這至少可以說明,美國的“盾牌”并非天衣無縫,無懈可“擊”。我們除了變軌技術,還有包括分導式多彈頭、反衛、反導等多種技術可以應用。又:
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記者錢彤) 記者27日晚從國防部新聞事務局獲悉,2013年1月27日,中國在境內再次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御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完)
另據環球網報道,俄羅斯新聞網1月27日轉引美聯社報道稱,美國軍方當日試射了“地基中段防御”導彈防御系統(GMD)攔截導彈。
報道稱,當地時間周六晚間(北京時間為27日)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進行了導彈試射。期間導彈成功完成預定動作,而后飛向外太空。此次試射并沒有預定目標。這次試射是2010年12月失敗以來GMD攔截導彈第一次試射。
一前一后,客觀上形成對比。這里傳遞了什么信息,答案不言自明。至于具體細節,那是有關軍事部門的事,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如果他們“築起盾牌“,我們并非“就無能為力了”。這就夠了。
20 1945年美國率先擁有核武器后,它一直是以轟炸機為主要運載工具,并認為蘇聯也是如此。到1957年蘇聯率先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相繼又率先實現載人航天,它才明白過來,蘇聯核武器的運載工具不是轟炸機而是導彈。由此感到了蘇聯對它的“核威脅”,加上“導彈差距論”(始作俑者是肯尼迪)推波助瀾,一時全國上下一片驚慌。官方急忙出來滅火,說明美國與蘇聯并不存在所謂“導彈差距”(據后來的《赫魯曉夫回憶錄》,事實也是如此)。這件事說明,如果真的使美國感到威脅,它“滅火”還來不及,怎么還會渲染這種“威脅論”呢。相反,當它渲染某種“威脅”時,恰恰說明它所渲染的“威脅”根本不是對它的威脅。看現在,它一味地炒作中國威脅論,這個威脅論,那個威脅論,甚至中國軍費只及美國的七(或六)分之一,也是“中國威脅論”。這其實是一個“套”,如果鉆進去,按人家出的題目做答案,一再表白:你比我強大得多呀,我怎么能是你的“威脅”呢,我比你差得遠,差好幾十年呢。結果是替人家做了廣告;“報酬”呢,是把航母開到你的家門口,其艦載機的活動半徑,直達中國的首都!如果你真有對其具有強大威懾力的東西并有使用它的決心,它是絕對不會渲染這種“威脅論”的,甚至會對之噤若寒蟬。這里指的就是中國的戰略核武已與美國達到基本平衡這件事。不寧唯是,它還要千方百計把你的核武器說得一錢不值。它所以要這樣做,既是為了蒙蔽、恐嚇中國人民,但首先是為了欺騙美國人民。你想,如果美國人民知道了中國核武的真實情況,他(她)們還會容忍政客們把航母開到這個核大國的家門口去耀武揚威嗎?這是拿他(她)們的身家性命做賭注的玩火行為!1962年的加勒比海核危機,他們并沒有忘記。有人不明此理,以為它只是在嚇乎中國人,以為依靠自身體制的功能,對有害信息實施封閉式的管控就完事大吉了。殊不知這種“封閉式”管控,在信息時代,效果有限;聽任人家用謊言欺騙美國人民,只會為霸權主義囂張肆瘧創造條件,而使自己陷于政治上的被動。
總之,只要在核武領域,中美之間保持的戰略平衡不被打破,兩國之間的核大戰就打不起來。因為打起來沒有贏家。
因此,圍繞著釣魚島的軍事沖突,不管怎么發展,也不會引發中美之間的核大戰。比較可能的是兩種形式:高科技、高代價的局部戰爭或低烈度的軍事沖突。茲分述之。
“戰爭狂想曲”的背后
21下面是美國一位“軍事專家”的“想定”---------
美媒臆想對華“電磁掃蕩”(摘錄)
美國軍事專家溫伯格在美國《武裝力量》雜志上撰文,描述了美日空中作戰力量突襲中國的情形:F-22編隊能躲過雷達探測深入中國領空,并投下大量電磁炸彈。強烈的電磁波雖然不會傷人,但可把計算機系統的電子組件全部摧毀。屆時,中國內地的軍事、通信、交通、電力等重要系統將陷入一片混亂。接下來,日本自衛隊的空中攻勢將全面展開:F-15J撲向中國的一些重要城市,用導彈和炸彈攻擊地面目標。
《武裝力量》認為,美國F-22戰機加入中日之戰,不是普通的戰術空襲,而是幾乎可以一擊致命的“癱瘓式”戰略打擊。日本的計劃是:一旦與中國開戰,首先要求美軍出動F-22戰機在較短時間內突入中國內地,通過投放電磁炸彈完成“電磁掃蕩”任務,將中國的反擊力度降到最低。然后日本戰機再展開進攻。
來源:今晚網-今晚報
[中華論壇] 2013-02-08 13:24:08轉帖 ,標題為:
美日欲用 F-22 蕩平中國 解放軍反擊斷其“糧道”
史注:所謂“斷其‘糧道’”,即美國《政治事物》所稱:殲-10 的空中格斗能力較強,具備追蹤并擊落空中加油機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與直接擊落F-22 意義相同。美日的空中加油機被解放軍擊毀,必將癱瘓其 F-22 戰機的續航能力。屆時,在中國附近空域作戰的F-22 可能無法返回基地。
這種東西,如果僅僅是一個宣傳品,不過是在“吹牛”。“牛皮”盡管吹,反正吹破了也不要緊。如果它是用于指導實戰,那么,必須指出,它有三個致命的硬傷。
第一,它完全沒有考慮到對方可能的相應的反擊。
1)按其所言,這是向對方的“一擊致命的‘癱瘓式’戰略打擊”,“撲向中國的一些重要城市,用導彈和炸彈攻擊地面目標”,“屆時,中國內地的軍事、通信、交通、電力等重要系統將陷入一片混亂。”如果真是這樣,中國將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呢?會不會如其所言,能“將中國的反擊力度降到最低”、“低”到不值一提呢?
2)中國在試爆第一顆原子彈時,曾作出承諾:“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此承諾一直延續至去年。今年的中國國防白皮書就沒有提及此項承諾。這是值得研究的。西方已經注意到了。如果中國真的遭到“一擊致命的‘癱瘓式’戰略打擊”,其造成的后果與受到核攻擊相當,中國是不是會把它視為等同于受到核攻擊?中國是否任其“轟炸北京”而不會給予相應的反擊?---------這是戰爭的決策者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3)由此可知,這種對華戰爭“想定”的制定者,只考慮己方向對方的攻擊,卻不考慮對方任何可能的有效反擊;這完全是一廂情愿,是很愚蠢的。
第二,它所謂的“F-22編隊能躲過雷達探測深入中國領空”,實屬一廂情愿。
據《日本時報》稱:“一架F-22 戰機可壓制數架甚至十幾架中國的蘇—27、蘇—30和殲—10 等先進戰機。” F-22是否如此神奇?已有專家(俄羅斯)提出質疑。退一步說,即使如此,“F-22編隊能躲過雷達探測深入中國領空”云云,也是一廂情愿。請看如下報道----------
2010年10月14日,人民網官方發布消息稱,中國在渤海進行了新型導彈實彈發射,成功摧毀隱身小反射體目標。
什么是“隱身小反射體目標”?據指出,目前各國在役的作戰飛機中,只有F-22 稱得上是。它的雷達反射面積只有零點幾平方米,屬于典型的“隱身小反射體目標”。
也有人如此評價中國上述試驗:
中國沖天一炮,宣告F-22 神話就此破滅和終結。
第三,它所謂的“投下大量電磁炸彈。強烈的電磁波雖然不會傷人,但可把計算機系統的電子組件全部摧毀。屆時,中國內地的軍事、通信、交通、電力等重要系統將陷入一片混亂”云云,也是一廂情愿。
因為,電磁領域,正是中國的強項。請看如下報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秋恒報道,臺灣《中國時報》(2009年9月)22日報道(以下為節錄):在世人關注大陸國慶閱兵前,中共中央軍委在南京表揚一個重要人物被外界忽略。此人為解放軍理工大學教授周壁華。周壁華是大陸電磁脈沖防護領域的開拓者,她不僅成功研制首臺可移動多用途電磁脈沖模擬設備,還制定電磁脈沖工程防護第一部國家行業標準和軍用標準。她的價值勝過千軍萬馬,故有“軍中袁隆平”之稱。
解放軍理工大學校長張亞非指出,除了傳統的陸海空天等四大戰爭模式外,被稱為第五維空間的電磁空間,已成為制約信息戰爭勝負重要因素。周壁華的研究主題就是防護軍用設備不受電磁脈沖的干擾或打擊,以確保解放軍在復雜電磁環境下打贏信息化戰爭。
“如果把無形的電磁波視為有形的飛機炸彈,我們的工作就如建立防空洞。”周壁華如此生動描述,“可以說,沒有電磁脈沖防護能力,戰事未開就先敗了。”專家指出,面對信息化戰爭,電子設備是基本構件與載臺,一旦被電磁脈沖毀壞或失能,美軍也無可奈何。據稱,大陸這次閱兵所展示射程達1700公里的東風-21C 機動式中程彈道導彈,即能配備電磁脈沖彈頭。
總起來說,在這種“想定”背后,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的是其制定者的驕橫、狂妄、低能、淺薄和一廂情愿;其思想大約還停留在10年以前“你們只有20或25枚導彈能夠打到美國,如果我們築起盾牌,你們就無能為力了”的水平;其閉目塞聽已達到連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中國已經進行了5次洲際彈道導彈試驗”也不知道的境界。它的這種“想定”大概是把中國看成當年被“北約”轟炸的“南聯盟”了。美國打薩達姆的伊拉克、卡扎菲的利比亞和南聯盟,對方都是只有招架之功,并無還手之力。而現實是:中國既具還手之力,而且,在第一島鏈之內,綽綽有余。如美日“先發制人”,中國必將反擊。問題是怎么反擊。這正是我們要繼續討論的問題。
22 從軍事學的觀點來討論,這種“想定”還有一個概念上的誤區:它弄不清什么是全面核戰爭,什么是非核的局部戰爭,兩者的界限在哪里。當對方是一個已實現與其“核平衡”的核大國時,界限就在于:主動進攻的指向,是限于一般軍事目標,還是擴及到關乎對方“國本”的軍事與非軍事的戰略目標,尤其是核心戰略目標。
弄清楚這個界限,我們就可以知道,如果釣魚島屬于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范圍,而美國要介入其軍事沖突,頂多也就是一場局部戰爭,不可能是一場核大戰(理由俱如上述,此處不贅)。這樣,我們才可以撥開上述“想定”的制定者們的胡攪蠻纏,進而客觀地、冷靜地、實事求是地討論這場可能的局部戰爭的方方面面了。
反擊之道
23 首先, 在制天權、制信息權、制電磁權的保障下,我們一定要奪取第一島鏈之內的制空權。有了制空權,也就有了制海權。
怎樣奪取制空權?根據毛澤東軍事思想,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務求全(至少也要基本上)殲來犯的F—22 機隊。“牽牛要牽牛鼻子”。這就是“牛鼻子”。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我想方法至少有以下幾點:
1)張網。依靠我們“成功摧毀隱身小反射體目標”的設施和經驗,制定周密計劃,張開疏而不漏之“網”,善于捕捉戰機,當機立斷,力求全殲來襲的F—22,就像當年打 U-2 那樣 。這里有一個問題:如果對方知道我們的意圖,不上鉤怎么辦?依靠自己的技術優勢,用戰機作為實施空中打擊的主要工具,這是美空軍的主要戰法,也是它的傳統。它不會丟掉這種戰法和傳統的。只要它對中國實施空中打擊,它就必定出動戰機;如果出動戰機,它就必定依賴F—22 。如果它不出動F—22 ,其它戰機在技術上與我們比,并不占優勢,在數量上更具劣勢,它要來襲,必定吃虧。它既要來襲,又不想吃虧,就總是要出動F—22 的。因此,戰機總是有的,就看我們如何捕捉它了。
2 )斷“糧”。正像有的國外媒體所說,我們還可以依靠 殲-10 等先進機型較強的空中格斗能力,捕捉戰機,精心布局、組織,追蹤并擊落支持F-22的空中加油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與直接擊落F-22 意義相同。美日的空中加油機被我軍擊毀,必將癱瘓其 F-22 戰機的續航能力。屆時,在中國附近空域作戰的F-22 將無法返回基地。
3 ) 搗巢。也就是說,我們將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使用中短程彈道導彈,把第一島鏈之內,包括日本列島、沖繩等所有F-22 賴以起降和生存的機場,盡可能地統統打毀到戰機無法起降的程度,使所有的“鳥”都有“巢”歸不得。如果對方大機群來犯,對我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我們必須下這個決心,也只能下這個決心,不能有任何猶豫,并且要保證這個決心的實施,不受任何干擾。但是要特別強調,如果對方不攻擊我們的民用設施,我們也不對任何民用設施進行攻擊。如果F-22利用民用機場起降,則當別論。
方法當然不止以上這些,通過發揚軍事民主,大家可以集思廣益,拿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或方案來。我想,通過“張網”、“斷‘糧’”、“搗巢”三管齊下,從目前來看,是可以把F-22 制住的。不管對方的空襲如何重創我們的重要軍事設施、包括一些大型水面艦只,不管遭到多大的損失(當然我們要千方百計,盡一切主觀努力,使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只要我們全(至少基本上)殲了F-22機隊,就像遼沈戰役先拿下錦州那樣,就是偉大的勝利,我們就掌握了戰略全局的主動。因為,這樣一來,第一島鏈之內的制空權,就是我們的了。有了制空權,日本的什么“金剛”級呀、“八八艦隊”呀什么的,也就不在話下了。當制空權、制海權都是我們的時候,就大局底定了。
通過幾十年的經驗、技術的積累,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對付航空母艦的方法;如果通過實戰的經驗積累和技術上的提高創新,再形成一套對付美國先進戰機的有效方法,那么,美國所持的常規軍力方面的“海空優勢”,什么“海空一體化”之類,也就基本完結了。
24 如果侵略者肆無忌憚,咄咄進逼,堵塞了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的一切可能,硬是把一場局部戰爭強加給我們,我們將別無選擇,只有奮起抵抗。如前所述,這將是一場高科技、高代價的局部戰爭。對此,我們也要辯證地看。代價、包括血的代價誠然是高,但代價不是單方面的,我們要使侵略者付出同樣甚至更高的代價。我們雖然付出了重大的代價,但收獲亦將是高的,具體地說:
1)我們將收復釣魚島等固有領土,一雪百年國恥;并將沉重地打擊日本右翼企圖復活軍國主義的反動勢力及其后臺霸權主義(它是當前世界主要的戰爭根源),可以打出20年左右的東亞和平。
2)我們可以在此時間內,集中力量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奠定牢不可破的更加雄厚的基礎。
3)經過這番較量,我們將會進一步地贏得各國包括超級大國的尊重,從而可以與超級大國建立起真正平等的、尊重各自領土主權、互不干涉對方內政的、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當超級大國通過立法甚至國內法的形式極其粗暴地干涉我國內政時,有什么真正平等的新型大國關系可言?
4)這場戰爭的勝利,將會進一步增強臺灣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沉重地打擊島內“臺獨”勢力,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人們常說,要不是“美國因素”,兩岸早和平統一了。而所謂“美國因素”,在某種意義上,就在一些人的“腦袋”里。這場戰爭的勝利,將有助于治療這種“腦病”。兩岸人民將徹底粉碎日本安倍當局挑撥離間的陰謀詭計,達到一種“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全新境界。
5)這場戰爭的勝利,還可以產生出“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效應;南海的問題,也就比較好解決了。首先是有關方面,不會再相信霸權主義是一個可靠的靠山,可以以之有恃無恐地向我們挑釁、搗亂了。那時,我們就可以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解決爭端了。
6)總起來說,“人民將贏得戰爭,贏得和平,又贏得進步。”
低烈度的軍事沖突
25 再來談談“保釣”的軍事斗爭的另一種形式:低烈度的軍事沖突。
中新網(2013年)2月11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道,美國海軍陸戰隊與日本陸上自衛隊當地時間9日在加利福尼亞州圣克萊門特島舉行聯合登陸演習,模擬奪島作戰。
此次演習有約280名日本陸上自衛隊成員參加,美國海軍陸戰隊方面派出1000人。據悉,美日從2006年起開始在美國本土舉行聯合軍演,今年的演習是第8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侵略者用武力奪島,是一種低烈度的軍事沖突形式。中國如何應對?我想,方法其實并不復雜。我舉兩組數字:一,釣魚島距溫州市約356千米,距福州市約385千米。二,國產WS-2 多管制導火箭“衛士二號”,是中國目前口徑最大、世界上射程最遠的火箭炮。其最小射程為360公里,最大射程為480 公里。這就是說,若將其在浙江、福建沿海部署,其強大火力足以把整個釣魚島覆蓋,30分鐘的炮火急襲,就可以把釣魚導變成一片火海。如果美、日聯軍強行登上釣魚島,不管它們是怎樣的“王牌”,如何“精銳”,也難逃成為“炮灰”的命運。即使它們把最先進的防空導彈調來攔截,不管調來多少,也無濟于事。因為該火箭炮發射的不是一枚枚導彈,而是雨點般的火箭炮彈,如何攔截?何況對付進犯釣魚島的侵略者,我們并不是只有遠程火箭炮這一招。回過頭來再看看美日聯合的“奪島軍演”,不過是在作“秀”,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如果它們一定要弄假成真,那就真有好戲看了。
26 侵略者如何對付我強大火力對釣魚島的壓制和控制?恐怕只有對我們的火炮陣地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這一招了。但是,第一,它未必能夠摧毀我們的陣地、達到使之喪失戰斗力的程度;何況我們還有N預備隊后續。第二,表面看,即使它可能在一時一地取得軍事上的主動,卻必然會帶來政治上的全局的被動。第三,在其進行先發制人的進攻之后,如其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則軍事上的主動權也歸中國了。
27 所以,如果侵略者企圖用武力達到霸占釣魚島的目的,我們有足夠的力量粉碎其罪惡圖謀。在這種低烈度的軍事沖突中,我們穩操勝算。事實上,我方強大火力已對釣魚島形成全覆蓋之勢;我方已對其周圍海域(包括12海里以內)實施常態化、值守型巡航;可以說,我們已居于主動地位,以逸待勞,就看它們怎么表演了。
結束語
28 總之,上文無論對“高科技、高代價的局部戰爭”還是對“低烈度的軍事沖突”的解析,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正如解放軍領導人所言,“在第一島鏈內,我們有把握殲滅任何敵人”;“在家門口打仗,我們誰也不怕”(大意)。欣聞解放軍領導人此言,我們深感鼓舞。因為,我們從中感受到一種氣概,一種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在戰略是藐視對手、在戰術上重視對手的英雄氣概。當然,它是以有利的“地緣因素”做基礎的。在這里,如果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安泰作比,更有意義,更能說明問題。
安泰很有力量,沒有哪一個英雄能與他抗衡,因此大家都認為他是個無敵英雄。為什么他這樣有力呢?原來他同敵人決斗遇到困難時,便往地上一靠,即往生育和撫養了他的母親身上一靠,因而就取得一股新的力量。但他終有一個弱點,就是生怕別人用某種方法把他跟地面隔開。敵人知道它有這種弱點,于是時。刻暗中窺伺他。后來忽然有個敵人利用了他這種弱點,結果便把他戰勝了
---------轉引自《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 • 結束語》
如果把解放軍比做安泰,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是為“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正義目的而戰,我們就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同時也就有了有利的“地緣因素”,我們就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反之,如果我們脫離了戰爭的正義目的,或者被“別人用某種方法使我們跟地面隔開”,我們就將重蹈安泰的悲劇。這是我們應加警惕的。
如果侵略者堵塞了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之路,硬要把一場局部戰爭強加給我們,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義無反顧,堅決為“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正義目的而戰,只要我們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為指導,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