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失業農民工返鄉
[ 云淡水暖 ] 于2008-11-07 上帖 于強國論壇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先生有力而堅定的語氣,給草民很深刻的印象“中國經濟是目前世界上最穩健的”,這是晚上在央視談經濟形勢的節目中聽到的。當然,草民理解這位專家的解讀,就是說,西方主要經濟體目前都因為美國金融風暴而焦頭爛額,中國即便再怎么樣,“增長率”也在8%,“又快又好”著。但是,姚景源先生顯然是站在一個極為宏觀的角度看問題的,如果聯系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高達60%這一點,“最穩健”雖然依舊成立,但是中國未必能夠獨善其身,在某些局部,可能還會頗為嚴峻。比如,東莞的港資企業,員工多達6千多人的合俊玩具廠,老板失蹤,香港《文匯報》報道,廠內中層和保安半夜三更將原材料偷運一空,政府為破產買單,墊資2600萬補發民工工資。
工信部的統計表明,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18.3%,同比擴大2個百分點,其中電力、紡織、有色行業虧損情況嚴重。珠三角、長三角及西部地區部分中小企業出現停產、半停產。CCTV報道,20%的溫州中小企業停產、倒閉,溫州生產打火機的一位老板估計,中小打火機廠關了8成以上。
所以說,“最穩健”的軀體之中,也有局部“陣痛”。而“陣痛”最直接的承擔者,一是企業的老板,二是打工的,從謀生角度說,打工者的“陣痛”最深切,老板們尚有老本可吃,也基本不影響住別墅、開好車,打工者就茫然四顧了。于是,消息傳來,民工只好返鄉了,而且還形成了“返鄉潮”。《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廣州火車站提供的最新數據,今年10月11日至27日,廣州站共發送旅客117.4萬人,同比增長了12.9萬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量就來自返鄉民工。安徽新聞網說,合肥火車站現民工返鄉潮。《重慶晚報》說,300萬農民工重現返鄉潮。《楚天都市報》說,已經有30萬湖北農民工回家。四川、重慶、安徽、湖北都是農民工輸出大省,可以說這種現象具有很大代表性。
農民工無“老本”可吃,或者說“老本”不多,回家后怎么解決最基本的吃飯問題呢?草民想起了前段時間風靡論壇的一個熱詞“土地流轉”。人民網還特意請社科院的“農村問題專家”黨國英先生來與網民討論過一次,按照黨專家們的設計,農村的2億“剩余勞動力”是被土地使用權給“害”的,拖住了后腿,一旦把土地使用權流轉出去,特別是“永包權”出讓給資本“集約化”者,拿一筆錢就可以“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了,到城市當寓公、做老板而“后富”了。
就在這個前景即將付諸現實的時候,美國金融風暴吹起來了,中國雖然“最穩健”,但那60%的外貿依存度的軟肋經不起全球化經濟衰退的一擊的。還有“內需”,也被綁定在高房價這個怪物上,動彈不得。再有國民分配的畸形,也表現出來,占人口千分之四的群體,擁有社會金融資產的60%到70%,他們的消費拉動力已經達到極限海參鮑魚吃不完,香車寶馬坐不盡,也無能為力了。生產出來的向外東西賣不掉,向內買不完,壓力最終當然轉化為失業和返鄉了。
草民以為,返鄉的農民心里可能還是有那么一絲“底氣”的,吃飯嘛,靠一兩畝薄田種出來,花錢呢就只好委屈一陣再說,等“外向型經濟”因為歐美經濟的回暖而回暖的時候,再作打算,雖有些無奈,但還算有口飯吃,小農經濟,過得去就行了,找錢還得往外跑。也許有人會建議,農民工當地提供就業機會,但是,如果當地能夠吸納如此多的農民工,那這么多人還跑出去干什么。
但是,這樣一來,等于給準備轟轟烈烈干起來的“土地流轉”將了一軍,如果,這些農民工都已經把土地“流轉”了,無地可種,土地使用權幾十年都回不來,而集約化農業又不需要他們,他們怎么辦,哪里可為“返鄉”?這就表明,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實實在在地“進城”,國家的經濟運行不會因為別人的風吹草動而隨雞起舞,農民工們把土地使用權一次性“永包”給別人后,真的可以到城市安營扎寨,當寓公、做老板,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流轉”成功了。
設想一下,如果現在就大力、全面地,轟轟烈烈地將大部分農民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到“能手”、資本的手里,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城鄉一體的養老、醫療衛生、教育等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尚需時日,捆綁在外向型經濟這輛馬車上的農民工的就業出路問題,不時會隨著歐美經濟的周期性抽風而前路不定,一旦有風吹草動,“鄉”怎么返?
但愿這一次“將軍”,對一些發熱的頭腦潑下一瓢冷水,也不失為經濟調整中一個有意義的副產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