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醫療器械巨頭之一美敦力公司16日宣布完成對康輝控股(中國)公司的并購。根據協議,美敦力向這家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企業支付約8.16億美元的現金。
此次被收購的康輝公司總部位于江蘇常州,其產品覆蓋較為全面的骨科治療領域,包含創傷、脊柱、人工關節置換等。此外,這家公司在國內已建立了廣泛的流通渠道,并在其他29個國家有業務。
據悉,收購之后,美敦力將擴大康輝在骨科手術方面的產品和服務,并強化現有的脊柱、神經外科、神經調控等領域的地位。
美敦力公司總部位于美國明尼蘇達州,公司執行副總裁克里斯·奧康內爾表示,康輝的加入將為美敦力在快速增長的中國骨科領域提供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也將在全球新興市場的普及骨科產品領域占得一席之地。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骨科疾病的病患數量大幅增長,使得這一市場迅速崛起。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有6940萬50歲以上的骨質疏松患者,預計到2020年,相關醫療費用將超過125億美元。
目前,在國內高端、大型醫療器械市場,外資企業占據80%以上。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國外醫藥巨頭的覬覦,國內企業應該抓住深化醫改、擴大醫保的發展機遇,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技術創新力,從而贏得市場份額。
醫療器械外資下個壟斷市場?
來源:醫藥網 作者:cindy
目前,我國高端醫療器械中逾八成被跨國企業壟斷,導致“看病貴、看病難”問題難解。跨國企業強勢“跑馬圈地”,我國自主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嚴峻形勢,本土企業如何走出困境?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是否能讓自主創新的路越走越寬?
醫療器械市場:外資的饕餮大餐?
2009年新醫改方案公布實施以來,創造了巨大的醫療器械產品需求。4月14日,“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現場交流會在重慶召開。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200億元,增長率高達23%。據預測,今后五年間,中國整個醫療儀器與設備市場規模將翻一番。
目前,我國企業除了超聲聚焦等少數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外,在高科技產品方面,中國醫療器械的總體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約為15年。醫療設備行業是技術高度密集、牽涉學科很廣的綜合性產業,技術門檻很高,跨國醫療器械生產公司在高端醫療器械市場一直處于壟斷地位,包括心電圖機、CT、磁共振等高端醫療器械基本看不到國產品牌,超聲波儀器等領域中跨國企業的壟斷份額甚至超過90%。其中,GE、西門子、飛利浦等幾大跨國巨頭基本瓜分了中國醫療設備的高端市場,GE和飛利浦在華的醫療設備業務都出現兩位數的增長,而西門子稱,其目標是醫療影像設備在華銷售增幅高于市場預計的年增長率10%。
一向專注高端醫療器械的跨國醫療企業開始關注中低端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紛紛布局中低端產品生產、銷售。2011年醫療器械博覽會上,GE、飛利浦、佳能、銳珂等紛紛展示其針對縣、鄉、鎮等基層醫療機構而開發的新產品,乃至包括金融服務、醫療信息化服務在內的全套解決方案。相比之下,近年來,我國民族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較快,在一些高端數字化醫療設備的研制上有所突破,但從總體水平上看,由于起步晚,企業小“散”亂,尚未形成標志性產品、核心競爭力、國際化品牌,與發達國家還存在階段性的差距。“國內相關企業大都做低端組裝,無核心技術。”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戴建平教授日前在“2011年中美磁共振高峰論壇”上表示。我國自主產業的發展面臨著一個嚴峻形勢:醫療器械市場有被國際巨頭“鯨吞”的危險!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原副會長鄭全錄表示,跨國企業強勢“跑馬圈地”,“其結果是價格居高不下,同時也加劇了百姓‘看病貴’的問題”。
千億醫療器械市場 外資壟斷何時了
本報記者 李亦菲 實習生 陳楠 南方都市報
近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征求意見稿》為醫藥板塊燒了一把猛火。包括基礎醫療器械在內的普藥、疫苗等多個子行業受到了大多數券商、投資機構的青睞,普遍認為能得到大幅度的增長。在競爭激烈的基礎醫療器械領域里,垂涎者多多,但終究誰能分得一杯羹?在被外資壟斷的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化?
基礎醫械將獲增長機會
長城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王茜表示,雖然醫療器械板塊在2007年至2008上半年并不顯眼,但新醫改的方向之一將是國家逐年加大公共衛生體系和城市社區、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建設,因此可以預見,醫療器械市場也將迎來一個難得的機遇,故而看好基礎醫療設備領域。
作為康復護理和醫用供氧系列醫療器械的專業生產企業,魚躍醫療也看好醫改的商機。其董秘陳堅對記者表示,醫改的影響是顯見的,“政府投資增加,采購量增加,我們的銷售和利潤也會提高。”
不過,在廣東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會長陳武山看來,這只是一個遠景目標,“短期內一次性耗材等基礎醫療器械的確會迎來漸進式的緩慢增長,但不會是爆發性的增長。”陳武山解釋,盡管醫保面積的擴大和國家對基層醫療機構的重視加大對醫療器械行業來說是好事,但“患病和就醫的人數并不會因此而突然暴增,企業的產量和銷量也就不會短期內就翻幾番”,“人們對重大疾病昂貴治療費的畏懼和畏難心理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消除。”
高端醫療器械:外資占70%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要花數億美元的外匯從國外進口大量醫療設備,國內有近70%的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已被發達國家公司瓜分,核磁、MR、CT 等醫療設備市場主要集中在GE、西門子和飛利浦等外資公司手里。綜觀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省市一級的三級醫院除了一些常規消耗性產品外,主要的醫療器械均是洋貨統治的世界;即使是縣區級的二級醫院,也有2/3的醫療器械采用進口貨;只是在鄉鎮、街道的一級醫院才多用國產貨。
據陳武山介紹,國產醫療器械與外資產品在高精尖等級的較量中,仍有一定差距,但在中低端設備上,已經相差無幾,“國產醫械海外出口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就證明了產品質量的水平得到認可。”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國產器械仍不是外資產品的對手。陳介紹,以CT為例,10年前還屬于高端設備,但如今已經是中端產品了,“國產的完全可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然而,即便在國產CT價格便宜一半的情況下,“外資品牌目前依然占據了整個CT銷量的2/3.”
據其分析,外資大型醫療設備之所以能夠在國內醫院大行其道,主要是政策所限。“由于醫院不具備貸款資格,所以公立醫院要買大型設備只能以當地政府名義做擔保,再由各融資機構向其貸款。如果醫院購買的是國產設備,則需要自己去聯系銀行,而如果是外資品牌,背后往往都有幾個實力雄厚的大財團支持,由他們提供貸款后,便會指定醫院購買某個品牌的設備。”當然,國人崇洋媚外的心態也使得外資品牌一直長盛不衰。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人士還告訴記者,另外一個秘而不宣的原因,就是當今醫療體制下,醫院和醫生對高價器械誘人利潤的追捧,已是“潛規則”。
醫改新政促多元資本逐鹿
“以前公立醫院因為政策的限制,不允許外資或民營資本進入,屬于‘針插不進、水潑不入’的牢固狀態,但新醫改政策的實施或將打破這種僵局。”陳武山稱。
“既然政策允許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參與重組改制,就提供了很多可能,可以投錢,也可以投物。”由此,一些價格較為昂貴的中大型國產醫療設備就有機會通過各種合作形式進入公立醫院,包括作價入股的形式,“但外資在這方面的門檻會比國產企業高很多,也無暇顧及”,那么外資壟斷的現狀也有可能會重新排序。
數據
2010年破千億,中國市場潛力最大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2006年國內醫療器械產值已達到560億元。到2010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總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2005年我國已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的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并將在3~6年內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
在全球醫療器械銷售額中,美國所占份額高達41%,歐盟占27%,日本占14%,中國僅占2%.國內醫療器械產品一般技術含量都較低,不少關鍵技術仍被發達國家大公司壟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